布连斯奇条约谈判要点有几点 布连斯奇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千问解读】
俄方的谈判要点有以下四点: 与中国缔结商约; 划分边界应以俄方绘制的西伯利亚地图为依据,俄国不能放弃贝加尔湖、乌丁斯克、色楞格河下游以及尼布楚等地,不能让中国在额尔齐斯河取得据点; 答应送回中国私逃者及非法逃离中国的人; 要求东正教传教士在北京的居住权。
俄罗斯大臣带了1500名卫队,总共2000人,在来北京的途中,还频频与噶尔丹部叛乱势力联系,鼓励他们叛乱,妄图以此对清政府进行要挟;他也多次派人跟在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巴多名联系,让他提供一些关于清政府对谈判、平叛和传教士的态度的情报;他更大肆收留中国逃人,南移恰克图和楚库河支流的岗哨,力争在谈判、划界前多占一些中国土地。
经过一年的长途旅行,俄国使团于1726年底到达北京。
之后中俄双方在北京进行了六个月的谈判,为了侵占中国的更多领土,萨瓦一面以攻为守,反诬中国收留俄国逃人,叫嚣要收复俄国因《尼布楚条约》而“丧失”的黑龙江土地,一面用小恩小惠拉拢大学士马齐,叫他提供情报,包括中国谈判代表的性格等等。
1727年7月3日,谈判改在离恰克图10多公里的布尔河畔举行,清朝派去的首席代表是隆科多。
7月26日隆科多因私抄玉牒案被撤回囚禁于畅春园,中方实际上的首席代表是郡王额驸策凌。
策凌和四格、图理琛一起,又跟萨瓦、郎格谈了一个月零四天才在1727年8月31日(五年七月十五日)签订《布连斯奇界约》,俄方代表为萨瓦,清朝代表为策凌。
11月2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1728年6月25日)双方在恰克图正式换文。
《布连斯奇界约》不分条款,由满、蒙、俄和拉丁四种文字缮写。
《恰克图条约》共十一条,包括边界、商务、逃人、宗教、外交等方面。
其中边界方面基本重申《布连斯奇界约》的,但它重申乌第河流域仍是待议区;关于商务关系,主要是规定“准其两国通商。
既已通商,其人数仍照原定,不得过二百人,每间三年进京一次。
除两国通商外,有因在两国交界处所零星贸易者,在色楞额之恰克图、尼布朝之本地方,择好地建盖房屋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它还规定:中国允许在北京俄罗斯使馆内建造东正教堂,教士四人,学生四人,教习二人,由中国给予赡养;双方对逃犯、越境行窃和杀人犯均需严拿治罪,等等。
后续工作 中俄双方即派出界务官,分组前往恰克图迤东和迤西,划定地段,勘分国界。
在勘界过程中,俄方进一步将一些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入沙俄版图。
勘界结果,双方分别订立了《阿巴哈依图界约》和《色楞格界约》,在东面设置了六十三个界标,在西面设置了二十四个界标。
中俄中段划界工作至此全部结束。
评价 《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中俄两国在平等状态下签订的。
中国方面主要成果是确定了两个边界,获得俄方送还逃人的许诺,切断了俄国对中国西北叛乱者的援助。
俄国则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图的自由贸易权利(参见阿勒坦布拉格),并获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
影响 《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使俄国得到了比《尼布楚条约》更多的利益。
尽管如此,条约的签订毕竟实现了时期未能实现的愿望,明确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遏制了俄国自清初以来对我外蒙北疆的侵略势头,同时也使我国北部边境的贸易一定程度地活跃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阿伊努人:奇特的人类孤种,日本的原住民
日本官方统计阿伊努族人口为2.5万人,非官方统计为20万人。
但实际上,因为与大和民族通婚及同化,现在血统纯正的阿伊努人已经非常稀少。
在其他的移民来到日本列岛之前,阿伊努人从亚洲东北渡海而来。
现今他们被认为是日本的土著,曾经占领过全日本。
但其后逐渐被东北地区的汉人、高丽人、蒙古人、马来人、印度尼西亚人所驱逐,向北方退去,一支仅存少数人,残居于日本北方。
阿伊努人的外貌与大和族人截然不同,他们眉突出,发稠密,眼圆而深陷,睫毛长而分歧,鼻垂直,脸和全身多毛,明显具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阿伊努人外貌 1 阿伊努族的文化 阿伊努人是泛神论者,认为神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
自然神有火、水、风、雷等,动物神如熊、虎、鹰、鱼等,普通的事物如房屋、船只也是神。
根据阿伊努人的传统信仰,人们依靠神来获得食物、帮助和保护,神也依靠人获得地位与财富。
阿伊努人和他们的神灵—熊 阿伊努族的服装,过去主要是用兽皮和鱼皮制作。
北海道及周围的岛屿上生长着大片的白桦林,每年六七月间,阿伊努人就剥取白桦树皮并储藏起来,需要的时候,经过水煮火烤,树皮能自由弯曲,可以制成各式服装。
如有特殊需要,还能在服装上雕刻染色。
这种衣服精巧别致,可防湿御寒。
阿伊努族服装 阿伊努族的语言是阿伊努语,它不同于归于黏着语的日语,而是属于 抱合语 。
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目前,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和美国印第安人使用这种语言。
日本东北部的地名有许多来源于阿伊努语。
例如:“札幌”的原意为“大河川”;“小樽”的原意为“沙滩中的河”;“知床”的原意为“大地的尽头”等。
坎坷的历史 ,阿伊努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随着政府同化政策的强制实施逐渐消亡。
1870年,现代户口制度在北海道正式实行,所有的阿伊努人从那时起在行政上被强制定义为“日本人”。
同时,北海道各地设立“旧土人学校”(“旧土人”指的就是阿伊努人),规定用日语授课。
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收了阿伊努人的土地,同时还将这些土地拨给新迁入的移民,以便鼓励新移民开拓北海道。
阿伊努族建筑 政府还对阿伊努人进行种种同化,阿伊努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因为“不符合世界共通之文明”受到官方禁止,被迫强行接受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1899年,日本政府制定《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禁止阿伊努族保留自己传统的风俗和文化,禁止他们打猎捕鱼,要求他们从事农业活动。
这项法令实行了将近100年,直到1997年《阿伊努文化振兴法》颁布后才被废止。
阿伊努族的文化振兴 二战后,经过阿伊努人不断的抗争和努力,他们的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由于阿伊努语没有文字,加上现在会说阿伊努语的多是老人,年轻人经过学校教育只使用日语,所以阿伊努语受到失传的威胁。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 20世纪70年代,北海道民间的阿伊努相关研究和阿伊努语学习运动开始兴盛起来。
20世纪80年代,专门教授阿伊努语的教室在北海道各地繁荣发展起来。
1987年,北海道阿伊努协会获得北海道地府的资助金后,到1996年的10年间就开设了14间阿伊努语教室。
20世纪90年代,除了北海道地区之外,日本各地教授阿伊努语的教室也陆续出现。
像早稻田大学、千叶大学、名古屋大学等高校也设置了阿伊努语的相关课程。
近年来,日本国内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阿伊努语,并出版了代表阿伊努族文化的许多古籍。
另外,研究阿伊努族历史,也成为了远东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随机文章真实杨家将:杨令公绝食而亡 唯有四郎殉国明皇帝独宠老妃…白头叹没子!太监突跪地「一句话」吐真相日本干细胞再生人体器官,万能干细胞(生命的源头)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扩廓帖木儿何以被称为“王保保”:一名之由来与历史传奇
,这位末年的杰出将领,便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复杂的人生轨迹,赢得了“”这一别称。
那么,扩廓帖木儿为何会被称为“王保保”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扩廓帖木儿的基本情况。
扩廓帖木儿,人,生于元末乱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智勇和军事天赋。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起家于草莽之间,到成为元朝的栋梁之才,再到后来与军队的殊死搏斗,扩廓帖木儿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果敢。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在当时声名显赫,而且在后世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王保保”这个称谓又是如何来的呢?据史料记载,扩廓帖木儿在年轻时曾寄养于回族人家中,因此得了一个汉名叫“保保”。
在蒙古语中,“保保”有着守护、保佑的意味,寓意着吉祥和安康。
而“王”字则是后来人们对他尊称的加缀,体现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崇高地位。
因此,“王保保”这个称谓不仅蕴含了扩廓帖木儿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赞誉。
除了个人经历外,“王保保”这一称谓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扩廓帖木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元朝抵御外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
他的事迹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传奇。
而“王保保”这个称谓,正是人们对他英雄形象的一种凝练和概括。
综上所述,扩廓帖木儿之所以被称为“王保保”,既是因为他在年轻时曾寄养于回族人家中并得名“保保”,也是因为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称。
这一称谓不仅体现了扩廓帖木儿的个人经历和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