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之议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失败?
【千问解读】
河套之议发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时任陕西总督曾铣见蒙古驻牧河套,逼近关塞,频频侵扰陕西、山西等地,深为北边之患,先后四次上疏修墙、复河套二策,计划三年内收复河套地区。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军队腐败严重和明世宗的反对,复套之议以失败告终。
这一事件成为了夏言革职处斩的导火索。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起因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四月,命巡抚山西兵部侍郎曾铣以原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当时,蒙古骑兵驻牧河套,逼近关塞,频频侵扰陕西、山西等地,对明朝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曾铣试图通过收复河套解决这一问题。
经过 第一次廷议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二月,曾铣第一次上疏请求收复河套。
他在奏疏中回顾了河套的历史,陈述了俺答占据河套对边境的威胁,阐明了复套的原因,并提出了“定庙谟、立纲纪、审机宜、选将材、任贤能、足刍饷、明赏罚、修长技”这八个复套策略。
由于朝廷每年给宣大、山西驻军的军费就有一百四十五万两,曾铣认为朝廷财政足以支持复套支出。
明世宗收到奏疏后,称赞曾铣勇气可嘉。
但他同时表示,但收复河套一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朝廷下发了二十万两银子,命曾铣明年专备防御。
第二次廷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曾铣第二次上书请求收复河套。
在奏疏中,他批判了主和派的软弱,一一反驳了反对者的意见。
他认为,收复河套地区后,能缩短边境线,大大减轻防御压力,从而能在长远意义上减少军费开支,也就弥补了收复河套的财政支出。
此外,他谈到了目前边境军队存在的问题——缺少军费、将才、武器和士卒,训练度也不高。
其中,军队空虚少员的现象特别严重,三千人编制的营队,实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千五六百人,其中还有老弱病残。
曾铣希望能尽快补足人员、加强战术训练来解决这一问题。
明世宗得知边境的情况,明确指出,边境战略应该以防御为主,主动开战、收复河套并非上策。
同时他同意了兵部提出明赏罚、地方相互驰援、保证粮草、严查间谍等建议。
第三次廷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在曾铣的一再坚持下,明世宗下令曾铣和诸将官一起讨论收复河套的可行性方案,并要求诸将在秋天前表态。
在曾铣这一时期的条议中,他详细计算了收复河套所需要的财政拨款总额。
其中,买马需要五十七万两,买船需要两万四千六百余两。
一次出兵的军费需要六十万两,曾铣预计收复河套需要出兵三次,合计一百八十万两。
此外,每年在河套地区新修的的边防工事需要两百万两,一共要修十年,合计两千万两。
复套预算总计为两千两百四十万两白银。
然而这一年,明朝全国白银年收入仅为两百余万两,还有一百四十七万两的赤字,如右表所示。
财政困难使得收复河套困难重重。
第四次廷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曾铣再次上疏陈述复套的十八项事宜,包括恢复河套、修筑边垣、选择将材、选练将士、买补马羸、进兵机宜、转运粮饷、申明赏罚、兼备舟车、多备火器、招降用间、审度时势、防守河套、营田储饷、明职守、息讹言、宽文法和处孳畜 ,并进献了八张营阵图。
明世宗阅览后称赞了他,并命兵部详细地讨论这件事,制定出具体方案来。
结果 嘉靖二十七年(1547年)正月初六,兵部将此前商议好的方案上奏给。
明世宗收到后,表达了对复套一事能否成功的怀疑。
首辅夏言不敢决断,请求上命。
皇帝把之前的条议刊印下发兵部,命大臣们进一步讨论。
见皇帝不再支持复套,就趁机上疏攻击曾铣、穷兵黩武的举动。
随后明世宗说,自己一开始就反对复套。
他紧接着斥责了夏言强君胁众、专恂私情的行为。
于是严嵩进一步弹劾夏言专断朝政。
也请求停止一切收复河套的讨论 ,皇帝同意了。
接着,他批评百官盲目听从夏言,不顾国计民生。
他下令贬黜了一些不作为的官员,廷杖了所有不反对复套的言官,并将夏言免职 ,还命令官校逮曾铣入京问罪。
此后,在严嵩的反复挑拨下,同年三月,曾铣被处以死刑,随后夏言也被弃市。
自是,“后竟无一人议河套者”。
河套之议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进步的反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反义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进步的反义词是什么及造句,欢迎大家分享 进步的反义词: 落后、后退、倒退、停顿、落伍 词语注音 jìn bù 英文翻译 (向前发展) advance; progress; improve; step foreward; move foreward 基本词意 (1) (动) 人或事向前发展;比原来好。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作谓语) (2) (形)适合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发展的。
进步思想。
(作定语)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进步造句: 1、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学习的进步是一点一滴聚起来的。
2、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眼睛是知悉现代进步与发展的专家。
眼睛看齐了世界的狂飙,自己也是不会落后的。
眼睛看齐了知识的飞越。
自己的头脑也不会是一片空白与虚无。
眼睛看齐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哲理,自己终究会成为一位令人眼亮的举足的人物。
4、音乐,是人类时代进步的象征,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的音乐,音乐永远都是人们追宠的对象。
我也非常的喜欢听音乐,在不同的心情里挑选着不同的音乐。
5、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6、做老师很辛苦。
但只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们会忘掉辛苦,心里会由衷的高兴。
老师经常的鼓励同学:“努力点!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
”可谓是燕儿吐哺,高风亮节啊! 7、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9、只要有梦,我就会不松懈的奋斗下去;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就会更加的努力;只要我永不放弃,成功的希望就会一直陪伴着我。
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文明的象征;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唯一一把金钥匙;书,是横渡智慧神河的一叶扁舟;书,是攀登上科学之巅的一条山路;书,是至高无上的。
11、火对人们来说,是进步的象征。
有了火,人们不再茹毛饮血,从此懂得,火烧出来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营养。
1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13、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14、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
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拓展延伸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2、我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退步。
4、这学期,小林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
5、希望你不断努力,祝你不断进步。
6、鲁迅先生是进步青年敬仰的导师。
7、树立新风,破除陋习,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8、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9、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10、开学以来,我们班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11、看到同学们的进步,老师的心里非常愉快。
12、鲁迅先生一向关心和爱护进步青年。
13、开学以来,小林在学习上确实有很大进步。
14、这学期,小刚学习用功,进步很快。
15、一个人有缺点就不要怕别人指出,否则,永远也不会进步。
16、只有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不断进步。
17、学习的进步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18、作为新教师,姐姐能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因而教学工作进步很快。
19、鲁迅先生是进步青年仰望的文学家。
20、对同学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2025年立德协进中学中考录取分数是几?
2025年暂未宣布,以下是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1、2025年立德协进中学中考录取分数2025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64分,调度578分2018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43分,调度578分2017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中考收分线:统招557分,调度583分2、立德协进中学近期举动思恩明责 逐梦启征程——成都市立德协进中学2017级结业仪式七月协进,树绿禅歌,活力盎然。
2025年7月20日下战书,我校盛大举办“思恩明责,逐梦启征程”——高2017级结业仪式。
学校指导和高三年级部分西席,与方才阅历了高考的高三学子齐聚协进学术厅,配合见证高2017级学子高中生活生计的美满闭幕。
仪式上,杨书文校长揭晓热忱弥漫的结业致辞,他向一切高三教师的勤劳支出暗示感激,同时也向结业生表达了真诚的祝愿和殷切的希冀。
杨校长在致辞中夸大,寻求诗意人生,惟有存心“虚度”,所谓“虚度”是指在伟大的糊口中,修养艺术审美,据守“鉴真、从善、尚美”的信条;在理论中,融汇中西古今,广博学问、博识见地、加强胆识;在百舸争流的时期,与平易近族再起伟业同频共振,寻求“树德、犯罪、立言”的人生大志。
高三年级组长李大春,代表高三部分西席向行将结业的学子奉上结业寄语。
李教师回想了三年来与门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并鼓励门生持续承袭协进肉体,沉着淡定的驱逐人生中的每一个应战。
家长代表李师长教师代表部分家长向教师们三年来的勤劳支出暗示感激,并鼓舞高三学子们在未来的进修糊口中持续遵守协进“智、勇、纯、朴”的校训,做一位有家国情怀、道德崇高、勇于担任、砥砺斗争的追梦人。
随后,来自高三结业生张璐楠、周怅然、童小芮同窗别离用跳舞,展现了属于高三年级的芳华风度,歌曲《小荣幸》的演唱也把全部结业仪式的氛围推到了飞腾。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市 立德 中学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