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憋屈而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纵观三国时代,投降敌国的将领数不胜数。

吴蜀之战时,蜀国的黄权就曾被迫投降了,对此仅仅说了

【千问解读】

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憋屈而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纵观三国时代,投降敌国的将领数不胜数。

吴蜀之战时,蜀国的黄权就曾被迫投降了,对此仅仅说了句“黄权是迫不得已的”,丝毫没有为难黄权的家眷。

然而,同样的情况到了魏将于禁身上,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后果。

后,于禁战败降蜀,结果从此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投降敌国,于禁投降的后果却这么严重呢? 01、 的手下有五位杰出的将领,分别是于禁、、、、,这五人世称五子良将,全部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骨干中的骨干。

五位将领中,于禁和曹操早在时期就相识了。

初平三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便成了曹操的部下,算是拿到了曹操团队的原始股。

此后,于禁跟着曹操一路走来。

讨伐时,黄巾军黄邵等部乘夜偷袭曹操大营,多亏于禁率兵拼死抵抗。

一场恶场下,于禁不仅斩杀了黄巾军主将黄邵,还逼得黄巾军全员投降了。

待到濮阳战时,又是于禁一马当先,独自攻下了吕布两座营寨,曹军因此士气大振,奠定了此后胜利的基础。

宛城之变时,于禁又秀了把名将风度。

当时降而复叛,曹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爱将全部死在乱军之中。

曹军大乱之际,于禁却能约束部下从容撤退,军容军阵丝毫不乱。

撤退途中,于禁还顺手收拾了欺压百姓的青州兵,结果青州兵不服气,跑到曹操面前去打于禁的小报告。

消息传来,于禁的手下都慌了,纷纷劝于禁赶紧去跟曹操解释,可于禁却说:“现在大敌当前,作为将领应该以抗敌为先,至于曹公,他是明事理的人,不必解释了。

” 于禁的做法传到曹操耳朵里后,对于禁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史料记载,曹操曾欣慰地对于禁说:“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 上古名将的一流风采,让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于禁的神话还没有结束,时,于禁守延津,拒,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圆满完成了曹操交给他的任务。

建安十一年,于禁的好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于禁领兵征讨。

于禁奉命前往后,很快就打败了昌豨,走投无路的昌豨只得向老友于禁投降。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于禁会顾着旧情留昌豨一命,哪知于禁却以曹操曾经下令说,“凡是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可赦免死罪”为由,挥泪斩了昔日旧友。

这一举动让曹操更加器重于禁,此后于禁先后受封虎威将军、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还有一子被封为列侯。

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后,于禁终于成为了当时曹操团队中唯一假节钺的大将,地位足可媲美蜀汉集团的。

02、水淹七军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于禁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一场足以改变于禁命运的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于樊城,于禁奉命督领七军前去救援曹仁。

按照于禁的设想,他率军在城外,与城中的曹仁互为犄角之势,必能拖得关羽粮尽而返。

谁知天公不作美,正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汉水突然暴涨,关羽抓住这天赐良机,将处于水灾中的于禁打得大败。

眼见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无战力,将无战心,于禁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关羽。

这场改变了于禁命运的战役,终化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投降后,魏将临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成一曲千古绝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庞德的殉国映衬着于禁的投降分外刺眼。

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后,失望的连连顿足:“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其实,曹操还真是冤枉于禁了。

于禁投降与庞德殉国,是他们不同地位不同责任导致的差异,但毋庸置疑,他们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想死很容易,想活着却很难。

于禁并非不愿杀身成仁,只是身为主将,他有责顿好的部下。

说到底,于禁不怕死,却怕三万魏军白白牺牲。

当庞德肆意潇洒地引刀成一快时,于禁只能暗中一声长叹。

作为身处高位的主帅,于禁的性命早已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人的了。

投降关羽后,于禁声名尽毁,但三万魏军因此保住了性命。

以自己一个人的荣辱换三万人活命,怎能说于禁不如庞德呢。

03、折辱而死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关羽攻克樊城威震华夏之时,正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际。

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投降了关羽的于禁便阴差阳错的成为东吴的俘虏。

后来,与曹魏修好,于是于禁又被孙权当作礼物送回了魏国。

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曾经的五子良将,辗转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故国,但此时的于禁早已须发皆白,人比黄花瘦了。

雕栏玉砌犹在,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

赏识器重于禁的曹操此时已经去世了,纵使于禁有一肚子的话,也再难找人诉衷肠。

曾经忍辱负重的一番苦衷,曹魏集团没人会懂了,尤其是新任当家人看不到于禁之才,只认为这样的老臣都投降对方,实不可恕,不再给于禁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下,于禁终日郁郁寡欢,但曹丕依旧不肯放过于禁。

于禁返回故国后,曹丕表面上安慰了于禁一番,还把于禁封为安远将军,背地里却盘算着如何收拾这该死的叛将。

不久后,曹丕派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却暗中提前安排人将樊城之战时,于禁投降而庞德殉国的画像挂在醒目的位置。

毫不知情的于禁乍然间看到画像,强烈的羞辱瞬间涌上心头。

受此打击,于禁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羞惭而死。

然而,曹丕的报复还远远没有结束。

于禁死后,曹丕追封于禁为厉侯,用一个恶谥给于禁打上了千秋万载屈辱的标签。

爱护士兵避免无谓牺牲,于禁错了吗?因一败而毁全功,对于禁公平吗?可惜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让人这般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寿梦: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吴王(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名寿梦(一名乘 ),字熟姑,亦称攻卢王、吴兴王,吴侯仲雍十九世孙 ,吴侯去齐之子 ,春秋时期国君,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

公元前586年,吴侯去齐去世,寿梦继位。

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

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其子继位。

寿梦是吴侯去齐之子。

吴侯去齐三十六年(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去齐去世,寿梦继任吴国国君之位。

寿梦继位后,吴国国势日益强大,寿梦便开始称王。

吴王寿梦元年(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寿梦亲自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 ,并在沿途访问不少国家。

这是吴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

吴、周本是一脉,寿梦在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给他特殊礼遇。

吴王寿梦二年(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春天,寿梦派兵攻打(今山东郯城),郯国与吴国讲和。

同年秋天,的逃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将子反而投奔,得到晋国国君晋景公的任用。

巫臣请求出使吴国,晋景公同意。

巫臣出使到吴国,寿梦很喜爱巫臣。

于是巫臣就使吴国和晋国通好,带领楚国的三十辆战车到吴国做教练,留下十五辆给吴国。

送给吴国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使用战车,教他们安排战阵,让他们背叛楚国。

巫臣还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让他在吴国担任外交官。

吴国开始进攻楚国、巢国(今安徽巢县)和,楚将子重奉命奔驰。

在马陵会见时,吴军进入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子重从奉命赶去救援。

子重、子反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之中七次奉命奔驰以抵御吴军。

蛮夷属于楚国,吴国全部加以占取,因此吴国开始强大,吴国才得以和中原诸国往来。

吴王寿梦三年(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冬天,晋景公为巩固其霸主地位,以郯国求和吴国,率领晋、鲁、齐、邾四国军队讨伐郯国。

吴王寿梦五年(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吴国攻打楚国,打败楚国将领子反。

吴王寿梦十年(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十一月,吴国与鲁、晋、齐、宋、卫、郑等国在钟离会盟 ,这是吴国第一次参加与中原诸侯之间的会盟。

吴王寿梦十二年(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舒庸人由于楚国军队战败,便引导吴国军队包围巢国(位于吴国、楚国之间,是吴楚二国争夺的焦点)。

吴军继而进攻驾地,包围厘地和虺地,舒庸因此依仗吴国而不设防,楚国将领公子槖于是率军灭亡舒庸。

吴王寿梦十六年(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春天,楚国国君派遣将领子重率军攻打吴国。

楚军攻克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二十五里),抵达衡山 (今安徽当涂东北六十里的横山)。

楚军将领邓廖率领穿组甲的车兵三百人、穿被练的步兵三千人侵袭吴国。

吴军拦阻攻击楚军,俘虏邓廖。

子重于是返回楚国。

三天后,吴军攻打楚国,占领驾地。

楚国人因此责备子重,子重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心脏病发作而死。

吴王寿梦十七年(鲁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寿梦任命狐庸担任国相,执掌国政。

吴王寿梦十八年(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寿梦派遣寿越前往晋国,解释没有参加鸡泽会见的缘故,同时请求听从命令和诸侯友好。

晋国将为吴国会合诸侯,于是让、先会见吴国,同时告诉吴国会见的日期。

所以孟献子、孙文子在善道会见吴国人。

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寿梦遣使与鲁、晋、宋、陈、卫、郑、齐等国在戚地结盟。

吴王寿梦二十三年(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春天,寿梦和鲁襄公、晋悼公、、、、太子光等在柤地(今江苏邳县北)会盟。

寿梦年老时,遇到和老祖宗古一样头疼的问题。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

季札是寿梦四子中最、仁爱贤明,因而深得寿梦的宠爱,寿梦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可是季札不肯接受。

于是寿梦临终前 ,把儿子们都叫到身边,并嘱咐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最后传到季札的手中,诸樊感泣而应。

吴王寿梦二十五年(鲁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寿梦去世 ,诸樊继位。

随机文章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进展,第15艘被验收(24亿美元)新疆不明飞行物现5000米高空,60%可能是航天发射所致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中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月球上发现外星人基地/被警告不许登月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诸樊的生平

吴王(?―公元前548年),,,名遏 (一作谒 ),又称吴顺王,吴王长子,春秋时期国君,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吴王诸樊代掌国政。

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正式继位。

同年击败楚军,俘虏公子宜谷。

公元前548年,楚军攻打舒鸠,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吴军兵败,舒鸠灭亡。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48岁。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二十五年),诸樊的父亲吴王寿梦去世。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即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夷末、夷昧),四子季札。

季札最贤德,而寿梦想要立他继位,季札谦让不应承,于是就立长子诸樊,代理行政掌权。

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让位给季札。

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诸侯与人认为新曹君不义,将要拥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新曹君。

君子说子臧是‘能坚守节义‘。

您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干预您呢?享有国家并非我的节义。

我季札虽然无才,但也希望能效仿子臧的节义。

"吴国人坚持拥立季札,季札便抛弃家室跑去种地,此事只得作罢,于是诸樊继承王位。

击败楚军 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元年)秋天,由于庸浦战役的缘故,让子囊在棠地出兵,以攻打吴国。

吴军不出战,楚军于是返回。

子囊殿后,认为吴国无能因而不加警戒。

这时吴军从皋舟的险道上拦腰截击楚军,楚军不能彼此救应,吴军于是打败他们,俘虏楚国公子宜谷。

援救舒鸠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十三年)秋天,舒鸠背叛楚国,楚国令尹屈建率军攻打舒鸠。

楚军到达离城时,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

屈建急忙让右翼部队先出动,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率领左翼部队向后撤退。

吴军处在左右两军之间七天。

子强说:"时间久了将会疲弱,疲弱就会被俘,不如赶快打仗。

我请求带领家兵去引诱他们,你们选择精兵,摆开阵势等待我。

我得胜就前进,我败逃就看情况办,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俘。

如果不这样,一定回被吴国俘虏。

"大家听从他的建议,五个人带领他们的家兵先攻吴军,吴军败逃,登山而远望,看到楚军没有后继,就再次追赶,迫近楚军。

楚军精选部队就和家兵会合作战,吴军大败。

楚军乘机包围舒鸠,舒鸠溃散。

同年八月,楚国灭亡舒鸠。

战死沙场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十三年)十二月,吴王诸樊率军攻打楚国的附庸国巢国,进攻巢国国都的城门。

巢国牛臣说:"吴王勇敢而轻率,如果我们打开城门,他将会亲自带头进门。

我乘机射他,一定能射死。

这位吴王死了,边境上或可以稍为安定一些。

"将士们听从他的意见,于是打开城门让吴军进入城门,吴王诸樊果然亲自带头进门,这时躲在短墙后的牛臣用箭射吴王诸樊,吴王诸樊中箭身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并褒奖季札的节义。

随机文章商朝有多久的历史?商朝历史简介看穿“纳粹只会带来毁灭”德军官密谋暗杀希特勒未果,还背上叛徒骂名…直到政府做了这件事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88年天空上出现孙悟空,悟空踩七彩云惊现空中(专家已辟谣)揭秘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就连霍金都不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