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任妻子均姓王均死在他之前是怎么回事?苏轼几个妻子
【千问解读】
大宋文豪一生65岁,前后娶过3任妻子;巧合的是,3人都比他死在前面,且3人都。不过,最后一位是跟着前两位而姓的。
难道他真的是命大,“克妻”吗?但不管怎么说,苏轼还是很爱她们的,他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堪称美满,他与她们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佳话,也为她们写下了不少诗文。
1/早在公元1054年,18岁的苏轼娶了比他小2岁的16岁的王弗(四川眉山家乡人)。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1年,王弗给他生了长子苏迈。
公元1065年,27岁的王弗去世,苏轼29岁;当时苏迈年仅6岁。
结发之妻王弗年轻貌美,;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王弗堪称丈夫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他。
苏轼的《亡妻墓志铭》中还记载有这样的故事。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标准的“红袖添香”。
王弗病逝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的。
苏轼依父亲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附近的山头亲手种植了3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10年之后,苏轼为王弗写下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900多年来,这首词一直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2/公元1068年,32岁的苏轼娶了比他小11岁的21岁的王闰之;她是王弗的堂妹,似乎有了另一版“姊妹易嫁”的感觉(大导师也是呢)。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25年。
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加上长子苏迈,这3个儿子都是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的。
公元1093年,46岁的王闰之去世,苏轼已57岁。
王闰之在堂姐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她自小就对苏轼崇拜有加,端庄贤淑,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岁月,历经、黄州贬谪等,在苏轼的宦海沉浮中与之。
在最困难时期,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丈夫解闷。
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
词中“三个,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3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
王闰之逝世时,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他在妻子死后百日,请朋友李龙眠画了10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这些佛像献给妻子的亡魂。
公元1101年苏轼死后,其弟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惟有同穴”的愿望。
3/原本是个买来专门侍奉王闰之的丫头,艺姬出身,字子霞,浙江杭州人,比苏轼小26岁,12岁时(公元1074年)就进了苏门,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
6年后,即公元1080年,18岁的王朝云被44岁的苏轼收为侍妾,两人正式同房。
此后,王朝云陪伴苏轼生活了16年。
公元1083年,王朝云在湖北黄州给苏轼生下第四子苏遁(小名干儿),可惜不到一年就夭折了,此后悲伤过度的王朝云再没生第二个孩子。
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谪到岭南惠州,只有王朝云跟随。
公元1096年,34岁的王朝云在病逝时,苏轼60岁。
自此后苏轼再未娶亲,一直鳏居。
侍妾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长得清秀俏丽、轻盈曼舞,天资聪明、极具灵性;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的就是她。
秦观曾称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
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文亦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总解禅”(《朝云诗并引》)。
另如那首著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浓装淡抹总相宜。
”据说明写西湖的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轼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又如《西江月(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菩萨蛮(佳人言语好,不愿乞新巧)》、《雨中花慢(嫩脸羞娥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等。
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惟坚贞的王朝云一直陪伴在他左右。
苏轼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他聊解愁闷。
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
不幸的是,朝云也因患烈性瘟疫而先于苏轼在惠州去世,苏轼悲痛之余作诗《悼朝云并引》,并“终生不复听此词”。
遵照王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以及情真意切的《墓志铭》。
此处如今已成为风景名胜。
随机文章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没有月亮地球会怎么样,没有月亮人类能生存吗(人类无法生存)龙卷风最高的时速达到多少,速度可达480公里每小时/可摧毁铁桥达尔文奖是什么奖?盘点那些世界历史上被自己蠢死的人酷刑车裂是谁发明的,五马分尸血液直喷(场面宏大极具震慑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赵云病死之谜:死在妻子的绣花针之下?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
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在80多岁时,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看见他一身白皙,说将军一生在疆场上拼杀竟然没受过半点伤,和他开玩笑说,今日切身就让将军见红,说罢就用绣花针扎了一下赵云,谁知赵云竟血流不止,后来面色惨白,妻子知道不妙连忙用手去堵,但未时以晚,赵云说我在疆场上百战百胜,没受过半点伤,没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爱的妻子的绣花针下!网络配图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
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
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
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
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
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du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
网络配图 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
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
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
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
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
公元219年,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
网络配图 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
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
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则显得不如他了。
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匈奴骑兵的残酷训练:拿自己的妻子和坐骑当射靶
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更是获胜心切,便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直追到大同白登山,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
1.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 当的争霸战争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匈奴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
没有人能弄清他们的祖先是谁,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从哪里来。
他们就这样悄然出现了。
后人曾经做了种种考证,希望弄清他们的身世之谜,可惜都是白费工夫。
而最清晰的线索,反倒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故事要从的末代帝王讲起。
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宠幸一个叫妹喜的女子,把国家弄得一团糟,于是有许多野心勃勃的人起来造反,伟大的就是其中的一位。
后来就死在商汤的手上。
他的儿子和老婆们,为避开商汤的迫害,离乡背井,逃到北方的大漠,跟随牛羊四处漂泊,后来竟繁衍出许多子孙来,被战胜的商人和后来的周人称为匈奴。
无独有偶,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罗马人身上。
罗马人的祖先特洛伊人,与西边的希腊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不幸为希腊人的诡计所败,特洛伊城陷落,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死去。
普里阿摩斯的子亲戚,为躲避希腊人的追杀,跟随伊尼阿斯漂洋过海,逃到了荒凉的亚平宁半岛,定居在那里。
后来伊尼阿斯的子孙,被称为罗马人。
罗马和匈奴,这两个日后的敌人,在他们民族的童年里,却有着如此相似的不幸,这不能不赞叹历史的神奇。
匈奴人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就与蒙古高原紧密相连。
他们似乎到了蒙古高原之后,才有了匈奴的名字。
而蒙古高原也因他们的出现,而走进世人的眼帘。
当时的蒙古高原黄沙漫天,无边无际,好像大海一样,故而当时的人称它作瀚海,今天又叫做大戈壁。
按照现代地理学的知识来看,瀚海是一个高原盆地。
古代的人们将这个盆地分为南北两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漠南、漠北,大体以 380毫米降雨线为界,与今天的内外蒙古相当。
大戈壁中,有一个叫做居延海的盆地,著名的额济纳河流入其中。
沿河水草丰美,树木丛生,是放牧的好地方。
它的南边是阴山山脉,草木繁茂,鸟兽众多,非常适合打猎和休憩,是匈奴人生存繁衍的主要场所。
阴山的春天是短暂的,夏天和秋天更是匆匆而过,一年最长的时间是冬天。
这里的冬天是可怕的,昼夜温差很大,不时会有狂风大雪。
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匈奴人的游牧之风和坚韧性格。
他们是蒙古高原上第一支游牧民族。
每年冬天临近的时候,他们就离开牧场,骑着高头骏马,赶着牛羊,四处游荡,直到发现水草。
除了马、牛、羊外,他们还养些骆驼、驴、骡 ,他们虽然没有城市,没有房屋,但他们有毡帐,聚集的毡帐组成部落。
每个部落都分有领地,供人放牧和打猎。
四处流浪的生活,造就了匈奴人的尚武之风。
从孩提时开始,他们就骑在羊背上,拿着小弓,射杀天空的小鸟和地上的田鼠。
再长大些,就能射狐狸和兔子。
等成年后,就骑上骏马,成为单于的骑兵。
平常四处放牧,以狩猎为业,一旦有变,就全部入伍,投入战斗。
远距离攻击敌人时,他们依靠打猎的弓箭 ;短兵相接时,则使用切肉剔骨的刀铤(一种铁柄小矛)。
打猎的工具就是他们战斗的武器。
他们没有城池需要保护,所以也从来不固守在一个地方。
仗打得顺利,便勇敢向前;仗打得不妙,就迅速撤回,从不以后退为耻。
尚武之风的同时是尚力 ,年轻人是力量的代表,所以,匈奴人推崇的人,而歧视那些老弱病残的人。
年轻人吃肥美的肉,而老年人只剩下残羹冷炙。
匈奴人还有一种浪漫的风俗:每天清晨的时候,朝着太阳祭拜;到了夜晚,则向月亮祈祷。
当月满如盘的时候,才能出兵征讨;当月弯似钩的时候,必须收兵而归。
他们也祭拜偶像和祖先,死后有棺椁,以金银衣裘殉葬。
但是,他们不起坟墓,也不在坟旁植树为标志,更没有正规的葬礼和守孝的礼节。
单于去世的时候,常常以亲近的奴仆和妾陪葬,有时多达数千人。
匈奴人的长相到底如何?如果阿提拉时代的罗马人没有故意诋毁的话,他们应该是这副模样:中等个头,比欧洲人略矮,但比他们粗壮。
两腿较短,坐势却很高。
宽胸膛,大膀子,四肢健硕,脖子粗壮。
圆头颅,小眼睛,扁鼻梁,胡须稀疏,脸部较平。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黄种人。
不过,这已经是越过亚欧、混血过无数次的匈奴人。
纯种的匈奴人长成什么样子呢?不知道。
2.单于和匈奴帝国的崛起 人们对待历史往往有种共同的倾向:常常会因为后来英雄的伟大,而忘记前人的贡献。
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遗传的健忘。
当人们提到牛顿的伟大时,却记不起伽利略在物理学上的种种开创。
当人们称赞的伟大时,却记不起文帝、景帝在休养生息和抵抗匈奴方面的种种贡献。
同样的,当我们想起匈奴的时候,往往会把最闪亮的桂冠放在冒顿单于的头上,而遗忘了一个重要的人。
他就是冒顿的父亲头曼。
头曼是匈奴王国的奠基者,是他让的族人凝结成强悍的团体,与东之东胡、西之月氏,并立为蒙古高原上的三雄。
就在他完成王业、正图拓展的时候,却遭遇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王。
秦始皇派遣大将,带领战无不胜的秦军 30万,击败了头曼和他新建的王国。
之后在两国边境上,秦始皇修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
郁闷的头曼,本来雄心万丈,意欲与争雄,此时不得不放弃远大的理想,离开祖先的土地,向北迁徙。
大概是这个时候,头曼单于开始培养他的儿子。
他把大儿子冒顿送到当时较为文明的月氏,一方面作为人质,表示对月氏的友好;另一方面,希望未来的王储能够了解国家的敌人,掌握他们的弱点,学习他们的长处。
冒顿后来用以训练骑兵的鸣镝(响箭),大概就是从月氏人那里学来的。
不过,这种善意的举动,因为一个偶发事件,转变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最终葬送了头曼单于的生命。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月氏、匈奴两国发生了争吵,最终爆发了战争,未知内情、滞留月氏的冒顿,差点被当作敌人杀掉。
后来他虽然逃归匈奴,还得到父亲的封赏,成为一万骑兵的头领。
但是头曼对于小儿子日益增长的宠爱(年迈的父亲往往会溺爱小儿子,何况是许多年来待在身边的唯一的儿子),加上之前在月氏的有惊无险的遭遇,使冒顿产生了对父亲的憎恨。
这种憎恨,让冒顿开始培植自己仅有的势力一万骑兵。
现在看来,冒顿对于匈奴骑兵的改良,不过就是简单的统一号令罢了。
当冒顿的鸣镝射向某个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骑兵都得跟着去射它,否则便被处死。
开始,目标是冒顿自己最爱的马,接着是最爱的妻子,最后是父亲的坐骑。
在这样残酷的训练之后,这一万骑兵成了冒顿私属的军队,不再听从他人的号令。
与其说冒顿采取了月氏先进的武器鸣,不如说他用自己的残忍征服了他们。
之后便是杀父。
头曼单于死了,死在亲生儿子的手中,这也许是他最大的悲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头曼单于的一生是成功而辉煌的。
他有着称霸天下的伟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他第一个统一了匈奴民族,建立了王国。
虽然在与秦争霸的过程中失败了,但那不是他的错。
当时的匈奴王国还很年轻,秦朝却已有百年的生聚和发展,他自然无法取胜。
他虽然失掉了部分国土,但是后来又收回了它们。
更重要的是,他给匈奴留下了一个更加伟大的领袖冒顿。
冒顿即位后,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推行匈奴的统一。
他在军事集权之后,又在政治组织上贯彻集权的理念。
之前,匈奴虽然名义上在头曼单于一统之下,但仍然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冒顿为他们制定了一套精密的官制: 在单于的下面,依次设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高级官职。
匈奴人尚左,所以左贤王地位极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般由太子担任。
从左右贤王到当户,都分别统率骑兵,多者上万,少者数千,号称"二十四长"。
"二十四长"一般为单于的同姓,为世袭官职,可以自己设置千骑长、百骑长、十骑长等中下级官吏。
左右贤王分掌帝国东、西。
中部则归单于直接统治,由左右骨都侯辅佐。
冒顿执政初期,月氏、东胡、秦朝三面环伺匈奴。
东胡王以为匈奴内乱,有机可乘,不断挑衅,先后索要头曼的千里马和冒顿的阏氏,冒顿都予以满足。
东胡王又提出要独占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大片空地。
冒顿征询群臣的意见,有人说:"这种弃地,可给东胡,也可不给,。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送给别人呢!"遂将主张把弃地给东胡的人斩首,并举国出兵,将东胡打了个措手不及,东胡王被消灭。
打败东胡之后,冒顿又向北及西北发展,征服浑庾、丁零、屈射、坚昆(今吉尔吉斯)、龙薪犁五族。
此外,又向西击破月氏和乌孙,控制西域26国。
在他南下与汉较量之前,基本上一统大漠,所管辖的区域,东至兴安岭,西到西域, 北达贝加尔湖,南抵阴山山脉。
随机文章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诺亚方舟遗址被发现,4800年前的木船99.9%是诺亚方舟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