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重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每个地方的文化有什么分别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简介:地理分布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

【千问解读】

地理分布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绍兴、宁波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

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代表遗址 良渚遗址 良渚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

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

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

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

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莫角山遗址 莫角山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中最大的遗址,位于今杭州市西北25公里,该遗址的中心土墩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土层厚达10.2米。

大土台上还有三个小的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势:南为乌龟山,北为小莫角山,东为大莫角山,整个人工堆建的巨大土墩台基形同一座所谓的“土筑金字塔”。

而在这个大土台上,现已发现有大片的夯筑基址和大型柱洞遗迹,是当年大型建筑的遗迹。

而紧邻莫角山遗址西北的就是反山遗址墓葬群这一所谓的“良渚”。

此外,在“莫角山遗址”之外的太湖周边地区,还分布着“青浦福泉山遗址”(残留之人工土墩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武进寺墩遗址”(残留之人工土墩高约20米,直径约100米,遗址总面积90万平方米)等诸多建有所谓“土墩金字塔”的大型聚落遗址,而这些以“土墩金字塔”为其特色的中心聚落或日“没有经典城墙的城市”则连同其附近的中小聚落一起构成了4 800一4 500年前整个东亚大陆上聚落密度和人口密度都最高的古文明区。

在这个遗址群中,今人也同样发现了类似“大汶口陶尊文字”的所谓“良渚文字”,以及各种体现了复杂逻辑思维能力的繁缛神秘之抽象图案。

对于这么一个远在西元前3千纪前期就已经拥有了原始文字、原始城市和超高密度人口的古聚落群而言,其当初的“主人”究竟是谁,这究竟是一支脱离于中国历史之外的“史前文明”,还是一支真正属于中国历史之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显然,鉴于前例已经证明,“地名干支密码”对“前龙山时代”的“九黎”地区同样适用,我们是不难就此直接找到答案的。

事实上,无论是从今天仍被印在地图上的震泽、漕湖等该地区附近的现代地名来看,还是从各种古地理文献记载的具匾泽、踌陂、苞山、御儿、楱李城、句章等该地区附近的古地名来看,这个著名的良渚文化“古国”之主人无疑应该就是一个以中国“十二地支星神”之第一位“陬(子)”为其守护神的古老九黎语部族。

反山遗址 良渚文化时期的“王陵”——反山遗址。

反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的偏西部的中心地区,其东南就是著名的莫角山超巨型中心基址,其余都是低洼的农田。

反山的海拔高度约10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高出地表约4米。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深挖洞”的高潮中,当地村民曾在反山南部挖了两个小型防空洞,其中偏西的一个出土了不少石器、玉器等,另一防空洞距反山最重要的大墓——反山12号墓南端仅50厘米。

1985年,原长命乡(现属瓶窑镇)一企业的厂址选中了反山,厂区北围墙建在反山顶部北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得知这一信息后,于1986年5月8日正式进驻考古工地,次日便开始了考古发掘。

塘山遗址 良渚文化时期的“西险大塘”——塘山遗址。

塘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的西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土垣,全长约6.5公里,宽度约在5卜70米,高约3-5米不等。

从1996年底到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塘山卢村段和猫耳弄段进行了多次试掘。

1996年底首先在卢村段进行了试掘,在30平方米的探沟内发现了玉器残件和石质加工工具。

1997年4-6月,义在卢村和猫耳弄段进行试掘。

卢村段揭露面积100平方米,探明良渚文化堆积被战国层叠压,在良渚文化层堆积内出土了100多件石质制玉工具、玉料和玉器半成品,清理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的免死金牌是否真的能保住性命?重要还是看帝王的心情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光绪不是正常死亡的谜案纪实:慈禧太后毒杀光绪的重要真相到底是什么

细数皇帝,觉得最可怜的莫过帝。

关于的死因先是不断有人各种猜测,然后最先认为的是说他死于结核病,但后来又被证实是被砒霜毒死的。

其实这个结论并不出乎意料,因为百年来人们一直都猜测光绪帝是被害死的,而不是正常死亡。

在最后时刻必须毒杀光绪的根本原因, 身后不留仇敌 光绪帝一生活了38年,当皇帝就当了34年,对于他的一生来说表面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实际上,他从未掌权过,一直是慈禧手里掌控的玩偶。

甚至是生命都不由身为大清皇帝的光绪掌握,最后在慈禧临死前被毒害。

对于慈禧来说,毒杀光绪帝的理由很充足,因为光绪帝内心从未向慈禧屈服过,光绪对慈禧的恨有多深,慈禧也是知道的。

而且毒杀光绪对慈禧来说也是易如反掌,因为光绪至死都被她掌控着啊!慈禧在最后时刻必须毒杀光绪的根本原因, 身后不留仇敌 后,慈禧竭力废黜光绪,只是迫于洋人的压力,废不了。

所以就对外大造舆论,对外界宣称皇帝生病。

请名医来看病吧,还不许皇帝说病情,慈禧就在旁边代说,只许光绪点头,医生也不能抬头看皇帝嘴里是否生疮。

慈禧说是,那就是了。

所以好端端的、正值壮年的一个皇帝,就那么“被生病”了。

慈禧杀光绪,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杀心早萌,杀机常在”。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她感到走投无路,准备自杀时,就明确说明要光绪一起死。

至于慈禧在戊戌变法后为什么不杀光绪,要等到临死前才匆忙下手是因为她要拿光绪帝当挡箭牌。

首先,她实行所谓的新政需要光绪。

当时实行革新阻力极大,而光绪帝由于早年的维新变法,在一部分进步的工商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中享有威望。

所以慈禧要利用光绪这个影响来推动所谓的新政。

而且慈禧实行新政时期对光绪的态度直线大转变,不仅在人前给光绪面子,不轻易训斥了,还经常假装表示关心。

给外界制造“母子同心”的假象。

其次,慈禧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去解决推行新政带来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暂时没有心思去考虑谋害光绪的事。

比如新军的大量编练而导致的新军力量的凸现,使得慈禧感到疑惧和威胁。

最后,慈禧是在不得已的情况被迫行新政的,如果新政失误或失败,慈禧需要光绪皇帝这个。

所以慈禧不是不想杀光绪帝,而是还有利用价值,暂时不杀。

何况,光绪也一直被她控制,反不了。

慈禧在最后时刻必须毒杀光绪的根本原因, 身后不留仇敌 就在光绪去世前的两天,光绪帝还在看治国方面的书,还关注外面世界,还在水边散步。

身体、情绪都不错。

但杀光绪却是慈禧早已安排好,她至死也不能让光绪执政。

光绪死的前一天,她就派人将两岁的溥仪接进宫了,准备接替光绪的帝位,并命溥仪的生父载沣监国。

慈禧临死前必须杀光绪帝原因有三,一是她“杀心早萌,杀机常在”的结果。

二是最后她拿王照的事来试探光绪帝是否对变法革新还念念不忘,结果光绪帝的处理没能让她满意。

所以她认为她死后,光绪掌权一定会再次破坏“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规矩。

慈禧在最后时刻必须毒杀光绪的根本原因, 身后不留仇敌 三是身后不留仇敌。

以慈禧的狠毒霸道,如果她确信光绪对自己的十分仇视,那就仅仅这一条就足够让她在临死前下毒手了。

而光绪恨不恨慈禧,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

就拿幽禁光绪的这十年来说,慈禧是想尽办法折磨光绪皇帝的。

不管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折磨,对光绪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送给光绪的饭菜多是发馊的,瀛台的窗户纸是烂的,光绪帝的被子是破旧污脏的。

住的地方破烂到跟“下等百所居”的一样。

还时不时被慈禧叫去训斥。

在幽禁中还曾被慈禧一巴掌打落牙齿。

既不许光绪出瀛台,又不能和外面联系,更不许任何人去看他,就连光绪的弟弟载沣都不可以。

还下令弄死光绪的挚爱——。

所以慈禧临死前必须杀光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身后不留仇敌。

因为她自己干过剖棺戮尸的恶行,所以必须提防别人也这样来整自己。

慈禧在最后时刻必须毒杀光绪的根本原因, 身后不留仇敌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观点:有人说,清廷多亏了慈禧,才让清朝的灭亡推迟了三十多年。

但是如果没有慈禧,或许光绪这位抱强国之志、励志图新的皇帝,不至于让中国沦为列强们随意宰割的地步。

随机文章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自然风化而成)克苏鲁神话为什么恐怖,怪物变成神把人楼当成蝼蚁(不屑一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良渚文化重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每个地方的文化有什么分别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