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起兵造反,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加入他的反叛军?
【千问解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在老爹在世时都敢造反 朱棣为什么不敢造反
夷陵之战后,汉嘉郡太守黄元为什么会造反?结果如何样?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同年,刘备以为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
秋七月,刘备被东吴将领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
刘备退至永安,因为年龄本来就比较大了,再加上夷陵之战失败的刺激,刘备陷入到病重之中。
因此,刘备没有办法再回到成都,而是将原本在成都辅佐的召到永安白帝城。
不过,正是因为刘备病重,蜀汉内部发生了叛乱,叛军趁机逼近成都,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不是此人沉着应对,蜀汉真的要休矣了。
一 《·杨洪列传》中记载:“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
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
” 众所周知,在夷陵之战中,蜀汉的5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并且刘备还病重,无法回到都城成都。
因此,对于汉嘉郡太守黄元,趁机造反。
就黄元造反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和诸葛亮关系比较差,担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掌大权,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选择了造反。
至于黄元造反的兵力,则来自于其执掌的汉嘉郡。
汉嘉郡,治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
属益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区。
因为蜀汉内部空虚,兵力一部分损失在夷陵之战中了,另一部分还要镇守汉中、南中等要地,所以,黄元起兵之后,非常顺利,尤其是“烧临邛城”的记载,说明叛军已经逼近蜀国都城成都了。
临邛城,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邛崃市距成都市区75公里,因此,当时的成都,显然是非常危险了,如果有诸葛亮坐镇成都,自然还不用担心,但是,诸葛亮、已经去了永安,在之前就被手下杀害了,远在汉中,自然是。
基于此,史料记载“元益无所惮”,也即黄元更加无所忌惮,认为拿下成都应该不成问题了。
而一旦成都被攻占,曹魏和东吴必然趁机犯难,蜀汉很可能在公元223年前后就灭亡了。
二 在这个危急时刻,本文的主角杨洪站了出来。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作为益州本地人士,杨洪曾经是益州牧的手下,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杨洪为曹。
诸葛亮向他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
在黄元起兵造反后,杨洪当机立断,做出了应对。
《三国志·杨洪列传》中记载:“洪即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
” 在黄元起兵的时候,太子刘禅还在成都。
于是,杨洪当即启奏太子刘禅,派遣他的亲兵,将军陈曶、郑绰讨伐黄元。
当时,因为杨洪的积极应对,黄元一时间无法围攻成都,所以,杨洪的手下认为黄元会由越巂而占据南中。
但是,杨洪认为黄元想沿江东下,命令陈曶、郑绰只在南安峡口堵截便可抓获他。
”陈曶、郑绰按照杨洪所言去作,果然生擒黄元。
由此,在刘备、诸葛亮、赵云等人都不在成都的背景下,杨洪顺利平定了这场直指蜀汉都城的叛乱,并生擒了叛军的首领黄元。
三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在刘备病逝后,后主刘禅即位。
对于平定叛乱有功的杨洪,后主刘禅自然要进行封赏。
于是,杨洪被赐爵关内侯,再次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来担任越骑校尉,继续治理蜀郡。
在汉末三国时期,虽然关内侯是侯爵中最低的一个档次,但是,能够封侯拜将,已经是比较高的待遇了。
比如定军山之战时,立下了斩杀的战功,之后被刘备封为关内侯。
四 最后,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北上驻守汉中,打算任命张裔为留府长史。
在做出决定之前,诸葛亮还特意询问杨洪的意见,对此,杨洪尽管和张裔的私下关系比较好,但是他依然指出了张裔的缺点,并建议诸葛亮以向朗为留府长史。
由此可见,杨洪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
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杨洪乃心忠公”。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比较高的评价了。
建兴六年(228年),杨洪在蜀郡太守的任上去世。
总的来说,在蜀汉最危险的时候,杨洪力挽狂澜,立下了大功。
但是,因为在公元228年就去世后,杨洪没能留下更多的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