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与西汉兴衰:为什么说她葬送了大汉江山?

【千问解读】
鲁恒公的死与文姜有什么关系?文姜有哪些风流韵事?
在古代,男女婚姻讲究 父母之命 ,爱情虽然美好却难得。
所以,有那么多人为了爱情,甚至违背父母意愿、抛弃家族颜面。
与文姜原本是异母兄妹的关系,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同姓不婚 才是基本惯例,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不容于世俗。
为了走到一起,齐襄公设计杀害了文姜的夫君,这样的爱情真的有意义吗? 文姜之美令人艳羡,却莫名其妙被拒婚 文姜的美貌是天下皆知的,诗中形容说 她的样貌如木槿花一般 ,在当时极负盛名。
当文姜到了适婚年龄以后,开始千挑万选给她找夫婿,这不仅关乎女儿的婚姻幸福,更与两国联姻有关,所以必须得慎之又慎。
层层筛选过后,齐僖公看中了世子姬忽,那真是一段、郎才女貌的好姻缘。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公子忽便是未来的郑国之主,与文姜的公主身份正好相配。
而且,公子忽长得又颇具才能,绝对不是平庸之辈,这样的好女婿才是齐僖公的首选。
这场联姻堪称完美,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公子忽不但拒婚,还找了一个相当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对齐僖公说: 咱们两家门第悬殊太大,我不敢高攀。
公子忽的话说得好听,但拒婚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这件事让文姜大受打击。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拒婚时影响最大的始终是女方,而且,文姜是天下闻名的美女公主,丢脸程度比普通女子更甚。
有人猜测说,公子忽之所以选择拒婚,是因为听到了文姜与诸儿的流言,像公子忽这样才貌双全的人,自然不愿意被戴 绿帽子 。
当然,后来发生的事也能说明,公子忽的拒婚再明智不过,如果他娶了文姜,可能也会被齐襄公除掉。
因为拒婚一事,文姜心中郁闷病了一场,她的兄长常常前去探望,感情变得越来越深厚。
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文姜与姜诸儿毕竟是血脉相连的兄妹,这份爱情从一开始便是个错误。
我们无法探究先动心的是谁,只知道 纸包不住火 ,齐僖公最终还是发现了。
刚开始的时候,齐僖公想要处置二人,但一个是未来的国君继承人,一个是宠爱已久的宝贝女儿,齐僖公实在是下不了狠心。
就在这个时候,前来求娶文姜,齐僖公便,用婚事掩盖住了这桩丑闻。
在齐僖公看来,文姜之所以喜欢兄长,只是因为年龄小没有定心,只要把她远远地嫁出去,日后再育嗣,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文姜与齐襄公旧情复燃,鲁桓公被杀害 自成亲以后,文姜再也没有回过。
一方面,齐僖公担心兄妹二人旧情复燃,万一此时事情闹出来,损伤颜面事小,影响两国邦交才是大事。
另一方面,文姜婚后有两个孩子,照顾幼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自然没机会回娘家。
除此以外,鲁桓公与文姜成婚多年,估计也听说了外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再见面。
只是百密总有一疏,齐襄公求娶周王室公主,而鲁桓公恰恰是最合适的主婚人选,他不得不带着妻子回了齐国。
说起来,这个周也是个可怜人,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有私情,还借着婚礼的机会 重蹈覆辙 ,完全不顾及她的脸面。
在此后的日子里,齐襄公与文姜常常纠缠在一起,至于人伦纲常、道德脸面,全都被二人抛诸脑后。
没过多久,这桩丑闻便被鲁桓公发现,只不过,他并没有当众揭穿这件事,而是想带着妻子回国,实在是窝囊得很。
分别十几年,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在一起,齐襄公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
而且,文姜也舍不得自己的情郎,想要留在齐国留在兄长身边。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齐襄公对自己的妹夫起了杀心。
当然,这种杀人灭口的事容易出纰漏,任何主使者都不会亲自动手,齐襄公选中的人名叫彭生,职位是齐国大夫。
在宴席上,齐襄公等人费尽心思让鲁桓公喝酒,后来,又派彭生送醉酒的鲁桓公回家,在路上勒死了鲁桓公。
事后,齐襄公将彭生推出去 认罪 ,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解决了心腹大患后,文姜终于获得了自由,可以肆无忌惮地跟兄长在一起。
为了方便约会,文姜与齐襄公先后在齐鲁边境修建宫殿,完全不管外面沸沸扬扬的传言。
当然,鲁桓公的死与文姜脱不了干系,她也不敢再去。
为了追求爱情,文姜与齐襄公不顾身份与流言蜚语,只想跟对方在一起,这份勇气值得尊重。
但是,他们的爱情为什么要别人付出代价呢?鲁桓公何其无辜,只因娶了文姜便丢了性命。
再来说一下文姜的名字,古代女子婚后冠夫姓,只不过,文姜是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由此可知,古代人虽然看不惯她混乱的私生活,却并没有否定她的能力与功绩。
而且,古代女子的命运大多,像文姜这般勇敢追爱的姑娘,未必不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无昏君是哪位说的 这句说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