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修理三大贝勒:皇太极继位后为什么修理兄弟
【千问解读】
皇太极修理三 皇太极做了汗王后,情况变得异常复杂,特别是在皇太极与、阿敏、四大贝勒的关系上。按照八大贝勒共理国政的制度,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与其他和硕贝勒之间并没有君臣之别,在理论上讲,他们的身份是、平等共处的,在举行朝会、各种集会和重大典礼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共同接受大家的叩拜。
在元旦大典时,皇太极还要率领众兄弟子侄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行拜贺大礼。
有证据显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这种制度原则下,大体上维持了一种均衡的态势。
随着形势的发展,皇太极威权日重,最后,平衡终于被打破。
链条首先是在二贝勒阿敏身上被打断的。
事情发生在皇太极继位为汗后的第四个年头。
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哥。
将弟弟舒尔哈齐杀死后,让阿敏继承其父亲舒尔哈齐留下的大部分遗产。
因此,阿敏死心塌地地追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所立战功颇多,一直是努尔哈赤最重要的战将之一。
大约属于那种凶猛、不怕死,很能打仗,却也十分粗野横暴一流人物,在推举皇太极为汗的问题上,他表现得很痛快。
谁知,皇太极刚刚继位不久,这位阿敏就要求皇太极同意他“出居外藩”,就是打算自己自成一国,皇太极断然拒绝。
由此,皇太极对阿敏心生不满。
(王先谦《东华录》崇德四年八月) 皇太极第一次率军袭扰北京时,可能有在反方向上打通山海关进军之路的意图,因此,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之后,便命留守沈阳的阿敏率兵前去驻防。
当时,皇太极安置了这些城市归降的官民,并严厉约束诸王贝勒,不许对这些人加以侵害,以便在关内汉族地区扩大政治影响,违者将要从严治罪。
不料,阿敏根本不以为意。
他一到永平,就对部下说:“既然已经拿下城池了,为什么不屠其民?我既然到这儿了,就不会让你们空手而归。
”当时,正值孙承宗率领明军实施大反攻之际,这厮既不组织抵抗,也不支援友邻部队,而是下令屠城,将已经归降的所有汉官与永平(即今天河北省卢龙县)与迁安两城百部杀死,将所有财物掳掠一空,然后跑回了沈阳。
这场血流成河的屠杀,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此后,大凌河、锦州等地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不投降,与此次屠城有直接关系。
皇太极收到明军反攻的军报后,立即派遣部队紧急赴援。
随后,便传来阿敏弃城逃归的消息。
皇太极大惊,勒令阿敏驻屯于城外十五里处,不许进入沈阳城,并责问原因。
三天后,大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六月七日,皇太极召集所有贝勒大臣,一口气宣布了阿敏十六条大罪。
平心而论,阿敏这厮的确有他自己的取死之道,咎由自取的味道很重,并不值得同情。
永平屠城并弃守后,有资料说,该城之中血流有声,这阿敏实属罪该万死。
其他那些罪名,也显然背离了推举皇太极继位时他本人亲口立下的誓约。
因此,细细考究起来,虽然不无欲加之罪的嫌疑,譬如,其中指斥阿敏轻视皇太极、有不轨之心的罪名达十一条之多,叫人无法完全心服口服,但毕竟还不是。
皇太极让大家集体讨论处理办法,众人异口同声,以为应该处死阿敏。
最后,皇太极下令将其幽禁起来。
(《清太宗实录》卷七) 十年后,即大明崇祯十三年、大清崇德五年,阿敏在幽禁中死去。
接下来,轮到了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哥,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子侄中,他能够成为四大贝勒之一,显然与他骁勇善战且战功赫赫有关。
莽古尔泰很早就与皇太极并肩作战,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一度还很亲密。
二人反目是在阿敏被幽禁的第二年。
大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八月十二日,皇太极率军围攻大凌河城,猛攻不下,伤亡甚众。
第二天,莽古尔泰找到皇太极,要求把隶属他的旗下,如今被差遣出去的精兵归还给他。
皇太极说:“我听说你的部下凡有差遣,总是违误。
”莽古尔泰说:“一有差遣,我的部众总要比别人多一倍,什么时候有过违误?”皇太极恼火道:“果真如此,就是诬告,我会严加追究;如果揭发属实,就要把违误者绳之以法。
”说完,皇太极红头涨脸地准备上马离去。
莽古尔泰急了,说:“皇上应该出以公心说明白,为什么总是和我过不去?因为你是皇上,我一切都顺着你,你却这么不知足!难道是想杀我吗?”边说边握住腰间的刀柄,注视着皇太极。
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类见此情形,忙打了莽古尔泰一拳,并骂道:“你这是大逆不道呀。
”莽古尔泰怒骂道:“蠢东西,竟敢打我!”说着,将佩刀拔出了半尺许,德格类连忙把他推到了一旁。
回到营帐后,皇太极对诸贝勒将领痛骂道:“他不过是个弑母邀宠的家伙,怎么竟然轻视我到了这个地步?”随后,痛斥那些御前侍卫:“养你们有什么用?看他拔刀,你们为什么不上前护卫?”(《清太宗实录》卷十二) 大凌河战役结束后,当年十月,众贝勒议定,以莽古尔泰“御前露刃”的“大不敬罪”,革去其大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罚款一万两白银,夺五牛录。
莽古尔泰也在事后表示,当时喝酒喝多了,所以没能控制住自己。
第二年,莽古尔泰参与了征伐蒙古察哈尔部与攻掠大同、宣化的战斗,十二月,莫名其妙地死去。
史书记载说,皇太极参加了莽古尔泰的丧礼,直到后半夜才回来,然后,在中门设灵堂祭奠,大哭了一场。
(《清史稿》列传四,诸王三)三年后,莽古尔泰的弟弟德格类死后一个月,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兄妹三人合谋危害皇太极。
抄家时,发现了十六块刻着“大金国之印”字样的牌印,遂削夺封爵,莽古尔泰的妹妹和一个儿子被处死,六个儿子降为庶人,所有人口财产抄没入官。
莽古尔泰所属的正蓝旗收归皇太极自己统领。
最后,形成了正黄、镶黄、正蓝的所谓上三旗。
现在,四大贝勒中,除了皇太极,只剩下了一个大贝勒代善。
皇太极继承汗位时,代善推举最力。
当时,努尔哈赤一辈人已经基本过世,代善是年岁最长、行辈最高、资历和战功最显赫的在世者,其声望远在阿敏、莽古尔泰之上,且性情宽柔得众人心,是后金乃至大清决策层中的平衡器与稳定器。
可能与母亲佟佳氏和哥哥的遭遇有关,代善表现得谦退平庸,没有显示出领袖群伦的格局与魄力。
我们无法断言,代善究竟为什么自动退出汗位竞争,转而全力支持皇太极。
有?为了六年前与大妃的暧昧传闻?顾全大局?皇太极?我们不得而知。
从代善一生行事品格推断,也许是上述因素综合发挥作用所致。
一般说来,皇太极和代善的关系还算不错,团结多,斗争少,即便有斗争也从不涉及根本的利害关系,一旦触及,代善立即谦让后退并坚定支持皇太极。
譬如,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争吵时,明明有可能是皇太极理亏,代善仍然气恨恨地斥骂莽古尔泰:“如此悖乱,还不如死!”(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五年十二月)并在后来主动提出不再与皇太极并肩而坐,使皇太极顺利实现了“南面独坐”。
(《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四十五) 天聪九年,远征察哈尔,获得传国玉玺,令后金人众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从而士气大振。
众人仿效当年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的做法,纷纷立誓书拥戴皇太极上皇帝尊号。
皇太极指示由于大贝勒年纪大了,可以免于立誓。
代善不同意,主动要求并最后带头在众人面前发下拥戴皇太极登帝位的重誓,表示,若像莽古尔泰、德格类那样心怀不轨的话,将天地不容、遭殃而死。
(《汉译 满文旧档 》)就这样,代善大体受到了皇太极的礼遇和尊重。
不过,二人之间的一些摩擦也很有意思,颇为意味深长。
在代善,会不时地做一些令皇太极不那么舒服的事情,表明自己的存在;在皇太极,则随着威权日重,也时不时对代善晓以利害,甚至丝毫不假以辞色。
二人之间最严重的冲突,发生在天聪九年,事情是由皇太极的姐姐引起的。
据皇太极说,他的这位姐姐脾气暴躁乖戾,且特别喜欢在背后进谗言搬弄是非,大约属于悍妇加长舌妇一类人物。
因此,可能从努尔哈赤时代起,姐弟二人关系就不好。
这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大家迎接多尔衮远征察哈尔凯旋。
在返回沈阳的路上,哈达公主和皇太极发生不愉快,赌气先走。
路过代善的营帐时,代善叫他夫人把公主迎进帐,设盛宴款待,并赠送财帛礼物。
皇太极知道后,震怒,除派人前去责问外,还不知会任何人,独自返回沈阳,并关闭宫门,不许任何人觐见。
数日后,皇太极召集所有贝勒大臣与侍卫,当面痛斥代善。
他,痛说家史,把数十年来和代善之间的恩恩怨怨一一倾诉。
他愤怒责问代善:为什么过去和哈达公主的关系并不好,如今看到哈达公主与自己闹别扭,就这样对待哈达公主?居心何在?然后,又一一点名痛斥其他诸贝勒。
最后,他愤怒地表示:你们悖乱如此!我将杜门而居,你们另外推举一个强有力者为君吧。
我安分守己过日子足矣。
随后,怒火万丈地返回宫中,关闭宫门不再露面。
最后,心惊肉跳的诸贝勒大臣会同六部官员公审代善,拟定革大贝勒名号,削和硕贝勒职,夺十牛录,罚雕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银万两,并拟定处罚他的儿子萨哈廉。
然后,所有人等一齐来到朝门前,跪请皇太极出宫视政。
皇太极挣足了面子,遂下令宽免代善、萨哈廉,罚款了事。
(《清太宗实录》,天聪九年九月壬申) 有趣的是,这件事情过后不久,代善、萨哈廉就成为拥戴皇太极上皇帝尊号最为积极的人物。
皇太极也在登上帝位之后,封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亲王。
更加有趣的是,一年后,代善又做了一件更加意味深长的事儿。
皇太极即位后,曾经作出一项规定,限制诸王贝勒的侍卫人数。
代善可能不太高兴,有一天,他不带侍卫,自己牵着马,腋下夹着褥垫去见皇太极,显然是故意做给皇太极看。
后来,皇太极称帝的第二年,代善违反规定,为自己多配备了十二名侍卫,并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皇太极的护卫也超过了定额。
这件事逼得皇太极当众对证,最后,证实其侍卫人数不但没有超额,反而还不够定额。
(《清太宗实录》卷三十七)我们知道,皇太极前后执政十七年。
这件小事的意味深长之处在于: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十年、登基做皇帝两年之后,代善仍然敢于和他攀比,并不将他看成是可以为所欲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崇德四年底,皇太极携众人前往叶赫地区打猎。
代善马失前蹄,伤了脚。
皇太极跳下马,亲自为他裹伤、给他敬酒,并且流着泪责备他:“大哥年纪大了,我再三劝你不要驰马,大哥为什么这么不善自珍重?”随即罢猎而还,并命代善坐轿缓行,一直护卫到家。
(《清太宗实录》卷四十九) 三年后,皇太极死。
代善为防止内乱,拥戴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并可能亲自出面,断送了自己策划拥立多尔衮的一子一孙的性命。
就这样,他成了大清帝国前期最受人尊敬的安全阀,并在威望崇高、地位尊荣之中,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生。
虽然他可能时时感受到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深深的悒郁。
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代善显然不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
在他的行事中,甚至能够令人部分地体味出,人口满打满算不到一百万的女真人,怎么就能够取代大明,在人口上亿的中华帝国,建立了最后一个王朝! 随机文章俄罗斯末日天坑内部,70米的坑底有座冰湖(爆炸导致)河北ufo最真实视频探秘,树林上空惊现碟状飞行物(视频疑似作假)拉美羽蛇神的传说,掌管雨季丰收和生死(传闻是中国龙的化身)神秘的曼哈顿怪兽,外形似猪但有5根脚趾/疑为地球新物种长江是怎么形成的,长江是自然形成的吗(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代奸雄曹操墓发现兵马俑 竟是盗自秦始皇嬴政陵墓地宫?
秦始皇嬴政不停开疆拓土的真相是怎么回事?是自卑心在作祟?
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
当天下统一、海内平定、人民,他的敌人、对手和对立面逐渐消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空壳,显得毫无意义。
然而,他向来就是一个不甘寂寞之辈,他不能容忍停止、寂静,不言爵忍生命的虚度、空耗,他要继续建功立业,创造人间奇迹。
于是,他横征暴敛,滥发谣役,修建庞大的宫室。
据说秦阿房官规模宏大,建穿雌伟,“覆玉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二川溶溶,流人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鳗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宫内可容纳十万余众。
赢政修建如此宏大的宫室与其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事乐欲,不如说是一种“自比天高”的膨胀欲所致,乃是抑郁人格者的独特作为。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赢政坐着由六匹马挽驾的金银车,后面簇拥着一大批文武官员、近侍宠臣、皇后殡妃,开始了他的长途巡游。
每到一处,立石刻碑作为纪念,石碑上盛赞他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威严,充分表现出他自大狂的特性。
他在泰山封一裸为他遮雨的松积伪“五大夫……因嫉妒湘山祠两位美貌贤惠的女子――湘神,下令伐尽湘山树木,火烧湘山祠,馈赠她俩一座光秃秃的小山。
赢政的第三次出巡触目惊心,韩国姬公子()收买的刺客从山上飞下一柄120斤重的大铁锤,将一辆副车击得粉碎。
在荆柯刺秦十年之后,死亡又一次以激烈、残酷的形式走到他的面前。
对死亡的忧虑使赢政不胜感慨,他获得了一切,征服了一切,可他征服不了死亡。
死亡通过疾病正在逐步摧毁他强壮的肌体。
网络配图 就在遇刺的前一年(公元前219年),他巡行到齐国故地,齐人徐市()等上书说,东海中有蓬菜、方丈、赢洲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的仙人手中有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于是,他派徐市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下海寻觅仙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建功立业与死亡恐惧之间的紧张。
徐市一去不回,渺无音讯。
赢政又派方士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两位传说中的古宁钊山,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觅长生不老的仙药,仍然没有结果。
卢生对赢政说:“臣等求灵芝、奇药和神仙,经常碰不见,因为物类中有忌害。
按照神仙方术,作为人主的必须微仔以避恶鬼,避开恶鬼真人方至,希望陛下所居的宫室,不要为人知晓,这样,才能求得不死之药。
”。
于是,赢政下令把成阳附进200里内的270所宫观用天桥、角道互相连接。
他自己在这众多的宫殿里行居不定,有敢说出他居室的,立刻处死。
一次,赢政来到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走出宫室,随行的车骑众多,他很不高兴。
后来,有人把这话告诉了丞相,丞相就减少了相随的车马。
赢政知道后,认为是宫中侍从泄漏了他的话,一一审问,无人服罪。
他下令逮捕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一律杀掉。
此后,他的行踪就再没有人知道了。
网络配图 赢政的暴决残忍,使许多方士儒生惊恐不安。
为他寻仙药的、卢生在一块儿商议说:“始皇为人,天性刚厦自用,起自诸侯,兼并了天下,称心得意,为所欲为,自以为从古至今没有能胜过他的人。
他重用狱吏,博士虽有70余名,只是凑数樱设,并不任用。
皿相和大臣都接受成命,唯上是从。
皇上乐于以重刑、杀戳树立威权,天下持棒禄的官吏畏罪伯事,不敢尽。
忠直言,皇上察觉不出自己的过失,日益骄横,臣下数衍了事,苟求容身之地。
按照法律,如果献方不灵验者要立即处死,这如何是好……” 他们索性逃走了。
赢政得知自己受骗,大发雷霆。
他说:“拟召徕方士游览各地,寻求奇药,奇药未得,不辞而别,徐市人海寻仙,花费数万,仍未所得,只是空空地每天听他们互相告发非法牟利。
卢生等人我平日十分敬重,赏赐甚厚,如今不仅逃走还请诽谤联!”, 他下令把咸阳的一帮儒生捉拿归案,严加审问,追查诽谤者,那班儒生经受不起严刑烤打,互相告密开脱自己。
赢政亲自圈定了460余名儒生,以“妖言”“讨卜谤”罪活埋。
这就是“坑儒”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