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最早修筑的寺庙是哪一座?白马寺还是白云寺?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大家好,说起和白云寺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大约在秦汉时期,传入到中国。

在那以后,中国各地陆陆续续地修建了一些佛教寺院。

那么,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寺院是哪个? 有人说是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白马寺的修建,还有一段故事呢。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巡幸到洛阳时,居住在南宫里。

当晚,汉明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头顶放着白光的金人从西方而来,在殿庭里环绕飞行。

第二天,汉明帝召集大臣开会时,将这个梦告诉给他们。

博士傅毅告诉汉明帝,在西方的确有一种神仙,被称为佛,他们就是长这个样子。

汉明帝马上就派遣了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

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人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从中土出发,踏上万里征程。

两年后,他们用一匹白马装载着佛经、佛像,满载而归。

与他们一同归来的,还有两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

这是中国最早的“西天取经”故事。

汉明帝见到了佛经、佛像,非常高兴。

他以隆重的礼节,亲自接见了两名印度高僧,并将他们安排暂住在鸿胪寺。

鸿胪寺是古代九寺之一,相当于后来的礼部。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西雍门外的三里御道北,修建一座寺院,作为两名印度高僧的住所,和存放佛经、佛像的地方。

这座寺院取名为“白马寺”。

“白马”两字来源于装载着佛经、佛像回来的那匹白马,“寺”来源于鸿胪寺。

这意味着,白马寺的级别很高,与古代九寺对等。

两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一直生活在白马寺,直至圆寂于此。

期间,他们翻译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

多年以后,这部书籍出现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藏着宝藏地图,被无数读者所熟知。

摄摩腾、竺法兰相继圆寂后,又有不少印度高僧云游来到白马寺,参加翻译佛经。

白马寺与武则天有一段故事。

武则天掌权后,将身材魁梧、的收纳在身边。

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将薛怀义削发为僧,又任命为白马寺的主持。

武则天下令大规模修建白马寺,规模和规格远超以前。

后来,薛怀义因骄横跋扈失宠,被武则天派人杀掉。

有一种说法称,武则天杀掉薛怀义后,将他的尸首送回白马寺,装在盒子里烧掉。

白马寺虽然是名刹古寺,但在战乱岁月,依然没有逃脱被损毁的命运。

不过,新的王朝建立后,总是会对白马寺进行重修、扩建。

所以,如今白马寺保持有、、时的建筑。

21世纪初,印度、缅甸、泰国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建造佛殿,于是白马寺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被称为“天下第一寺”。

由于白马寺名气很大,金庸先生在《》里专门提到了这座寺院。

当时,来到了洛阳白马寺,地与方丈谈论了一阵《阿含经》。

从公元68年至今,白马寺已有1900多年历史。

可是,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座白云寺,始建的历史比白马寺还早。

白云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始建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只不过,由于白云寺规模和规格都不能和白马寺相比,因而在历史上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人们将“中国第一寺”的名称送给了白马寺,而非白云寺。

白云寺最初的名字叫“青龙寺”。

时期,著名文学家游历安徽时,曾经到访过青龙寺。

据说,苏轼在白云寺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清朝下江南时还专程来到白云寺寻找砚台,并将“青龙寺”改名为“白云寺”。

不过,根据考证,六次到南方巡视,主要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并没有去过安徽合肥。

此事虚构的可能性很大。

白云寺虽然没有众多名人光临,但所处的紫蓬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当地老百姓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来自江苏丹徒的清朝诗人李恩绶,曾在紫蓬山下的周老圩教书多年,与白云寺里的僧人关系很好。

他在一次游历紫蓬山后,写下诗句云:“前峰接后峰,一重复两重。

云容含骤雨,秋意绘疏钟。

怪石解扶客,好山纯是松。

余行苦踯躅,安得一携筇。

” 山是好山,诗也是好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以为古时候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是平民纳妾要这些条件!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其实是对王公贵族的一种福利。

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你听说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么?” 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们以风流自命,纳“小星”,富人纳侧室,娶“外宅”,收“通房丫头”,乃至姨太太成群,都是司空见惯之事。

辜鸿铭留过洋,娶过妾,研究的是中国的经典,不过他的这个讲法其实大谬不然,只能骗骗洋鬼子。

事实上,一夫多妻制从西周以来就没有市场,他把中国的妻妾制度当成是一夫多妻制,简直是。

性学专家潘光旦就曾说:“一夫一妻在中国也有天经地义的地位。

不过因为同时承认妾的制度,此种天经地义的禁锢的力量并没西洋的那般大。

……中国的婚姻是始终以一夫一妻为骨干的;一夫一妻是常经,妾制是权变。

” 妾的地位到底如何?我们不妨先看看讲的笑话,虽然他是个严肃的人,而且口吃,不过偶尔讲起笑话来,杀伤力还是挺强的。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这个故事是说,卫国有一对夫妻,妻子求神明保佑,许下心愿:让我凭空得到一百束布匹吧。

他的丈夫就很不满了,抱怨道:这也太少了吧。

妻子说道:如果更多一点,你就会去买妾了。

故事里头描写的显然是一对平民夫妻,可是他们居然商量着买妾进门,这意味着,在市场上妾的价格不高,当然可能要比一百束布匹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孟子》中所说“齐人有一妾”的故事中,那“齐人”是个乞丐,但他也有妾。

妾的价格如此低廉会造成的一个问题很快引起政治家的关注,西汉的《盐铁论》就记载了一位贤良的看法—— “古者夫妇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

及后士一妾,大夫二,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

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者侍御,富者盈室。

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

” 也就是说,古代流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除了王公贵族,平民纳妾是不提倡的,不过,到了西汉,更没有人把这个当回事了。

现在则被提升到“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的阴阳不协的政治高度上。

事实上,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而且还有所限制,这点倒是可以从《明会典·律例四》中得到旁证:“民年四十以上无子听之。

”也就是说,老百姓纳妾需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四十岁以上;二是没有孩子。

由此可知,政府对平民纳妾是有限制的。

准确地说,娶妾其实是作为对王公贵族的一种酬佣,一种福利,所以《白虎通义·嫁娶》更明确地指出:“卿大夫一妻二妾者何?尊贤重继嗣也。

不备侄娣(指不能像天子和诸侯那样有‘侄娣从嫁’)者何?北面之臣贱,势不足尽人骨肉之亲。

……士一妻一妾何?下卿大夫礼也。

” 不过既然“富者盈室”,老百姓当然不服气,末年的黄巾之乱,应该说,有部分原因是老百姓为了争取自己的性权利而做的斗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信,看看其理论指导书《太平经》就知道了,上面就特意提到“一男二女法”: 太皇天上平气将到,当纯法天。

故令一男者当得二女,以象阴阳。

阳数奇,阴数偶也。

乃太和之气到也。

……故使一男二女也。

一男两女,这就不是一夫一妻制了,而是一夫多妻制,而且上升到阴阳天人感应的政治高度。

书中还提到王者可得到更多的女子,每州一个,以应九州之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日本拿出三条铁证,拒绝韩国要求,不修改韩国曾是中国的附属国

众所周知,朝鲜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可是我们爱扯的邻居韩国却拒绝承认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甚至直接向他们友好的国家日本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在教科书中删除朝鲜曾经做过中国附属国的历史。

而一向爱篡改 历史 的日本文部省这次却强烈拒绝,并且提出三条铁证。

韩国历史教科书 第一:国号来自中国皇帝赐名 在古代,中国十分强大,而作为中国的附属国是很多小国觉得十分荣幸的一件事情,这些小国都热衷于向中国皇帝祈求赐予国号、国名等。

可以说,现在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国名都沿袭曾经中国皇帝赐予给他们国家的国号,甚至包括日本! 而朝鲜国号的来由,同样与中国皇帝有关。

公元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

当时朝鲜已是中国的附属国,李成桂为了得到的认可支持,派使者请赐予国号。

朱元璋认为其“朝日鲜明”,裁定其国号为朝鲜。

这一历史无论是在朝鲜还是中国都有很多的记载。

时期,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几乎亡国,全赖明朝的全力支持才得以周全。

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朝鲜向中国进贡 日本专家指出,自开始,朝鲜就开始向中国进贡大量的特产和美女。

而中国人很熟悉朝鲜盛产人参,这是因为历史上朝鲜就将大量的人参作为特产献给中国。

而自开始,朝鲜开始进贡美女,一时间,元朝和明朝朝廷形成一种攀比之风,谁家来自朝鲜的女奴少,谁就会被耻笑。

第三:朝鲜国王跪地迎接清朝使者 明朝灭亡后,朝鲜以为摆脱的机会到了,拒不承认清朝和进贡,还时常作乱。

清朝建立者对朝鲜发动战争,没几天便征服了朝鲜,俘虏朝鲜王族几百人作为人质另外俘虏了近50万的朝鲜人,朝鲜国王这才臣服于清朝。

每次清朝派来使者,朝鲜的国王都要去汉城的迎恩门跪拜迎接使者,在慕华馆接待使者。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真是一段屈辱,因此韩国至今对此只字不提。

如今,韩国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实在是可笑,我想除了日本提出的三条铁证,应该还有千千万万条可以证实“朝鲜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附属国”的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中国古时候最早修筑的寺庙是哪一座?白马寺还是白云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