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萧何算是韩信的伯乐,为什么却要杀了韩信呢?
【千问解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西汉帝王一共有十二位 有庙号的帝王为什么只有四个
西汉12位皇帝,为何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 谈起关于皇帝的庙号这一话题,或许在我们印象里,皇帝拥有庙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很多我们所熟知的皇帝,我们都是直接以庙号来称呼的,像唐太宗、、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或许连这些皇帝的本名叫什么都不见得能想得起来,但是却能对他们的庙号脱口而出。
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其实最开始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中国封建制度建立的早期,在强盛的西汉时期,虽然拥有着许多可以说是英主的皇帝,可实际上,西汉王朝总共的12位帝王中,真正拥有官方庙号的其实只有四位。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首先要明确庙号是什么。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庙宇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
而在商朝时期,庙号已经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拥有了,商朝人为了祭祀的方便,所以只会为那些对国家有大功、而且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特别追上庙号,以此来表示永远立庙祭祀的意思。
不过由于建立之后认为为先君上庙号、是“子议其父、臣议其君”的不敬行为,所以在秦朝时,秦始皇一度废止了庙号和谥号制度。
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在秦之后建立的,又重新捡起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庙号制度和谥号制度。
而在西汉之时,汉朝还是对庙号这一制度保持着商朝时期的初衷,于是对庙号的赋予变常慎重的一件事。
加上西汉前期崇尚,于是对于周礼中的七庙制度并不重视,所以很多皇帝不但为先帝立庙而且还为自己立生庙,因此导致西汉国内到了时期居然有多达一百七十六处帝庙。
虽然帝庙很多,但由于西汉的长安城并没有设立一统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这些帝庙便代为行使了宗庙的职责。
但大量的帝庙的存在为西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庙宇需要专人看守和打理,再加上每年都要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这使得汉王朝形成了一种“事生如事死”的滑稽局面。
所以,到了汉元帝时期,便开始按照儒家的礼法来对汉朝的宗庙制度进行修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百官们都对于哪些皇帝的庙宇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拆毁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丞相等人认为,作为建国者受命于天,所以应当将其庙定为太祖庙;而大司马等人认为在位期间既施行德政又坚持节俭朴素,所以应该把他的庙定为太宗庙;廷尉尹忠等人认为击败匈奴维护统治应该把他的庙定为世宗庙。
于是最后汉元帝便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的庙分别定为太祖、太宗、世宗庙,而其他的帝庙则全数拆毁,包括在各个郡国所设立的帝庙也一并拆毁。
所以汉朝的庙号制度,实际上一直到了汉元帝统治时期,才真正开始走上正轨。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汉时期的庙号设置便就此一锤定音了。
事实上,西汉诸位皇帝的庙号在之后其实发生过好几次调整。
而我们开篇便提到过,西汉拥有庙号的只有四个。
但实际上在西汉时期,拥有庙号的并不止四个。
因为在时期,根据的意见,又把的庙定为中宗庙,并且把汉元帝的庙定为高宗庙,也同样进行祭祀,之后和汉平帝也都曾得到过“统宗”和“元宗”的庙号。
不过到了时期,元帝、成帝、平帝的庙号都被取消(因为这些皇帝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多可以与前面四位相提并论的作为),所以最后西汉真正拥有庙号的皇帝也就只剩下了开国君主太祖刘邦、实行德治开创的太宗汉文帝、击败匈奴开拓西域的世宗汉武帝、以及实现了中兴守成的中宗汉宣帝。
因此,西汉时期之所以拥有十二位皇帝却只有四位皇帝获得了庙号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西汉由于对商朝时期庙号制度的继承与坚持,所以对庙号的设置十分严格与谨慎,另一方面是因为太多的宗庙的设置不利于国家节省开支,所以不宜设置过多庙号。
而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其成就又过于突出,所以也就造成了西汉十二位皇帝却只有他们四个获得了庙号这一情况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政治家陆贾一生有什么具体的贡献?
早期经历 陆贾,汉初时人,相争时以的身份追随高祖,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赏识,被誉为“有口辩士”。
三年(公元前207年),杀害秦二世,派人来见刘邦,想签订盟约以瓜分关中,刘邦认为是诈计,就派郦生、陆贾前去游说,用私利诱惑将领,趁机攻破了武关。
四年(前203年),刘邦派陆贾游说,让项羽释放被俘的父亲、等人,未能成功。
说臣南越 刘邦平定中原后,赵佗(也称尉他、尉佗)已在南越称王,因国家初定,刘邦便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佗归附。
陆贾到后,赵佗接见非常不礼貌。
陆贾便细数赵佗的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不讲礼仪,随后结合的历史,指出南越和汉朝实力上的强弱悬殊,晓以情理,迫使赵佗改颜谢罪。
赵佗问及他与、、谁更高明,陆贾回答赵佗似乎更高明。
赵佗很高兴,又拿自己和刘邦进行比较,陆贾明确答复汉王远胜赵佗。
赵佗对陆贾的说辞非常满意,愿意遵从汉朝约束,接受南越王封号,对汉称臣,并留陆贾宴饮数月。
陆贾回朝汇报,刘邦非常满意,任为太中大夫。
进献新语 汉得天下后,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称引《》、《尚书》等儒家典籍,刘邦讨厌儒生,因而骂道:“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
陆贾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极力称赞,称其书为“新语”。
称病归隐 刘邦死后,惠帝懦弱,吕后掌权,想封诸人为王,又担心大臣不服,据理力争。
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陆贾知道事不可为,便称病辞官,在好畤安家落户。
陆贾变卖了出使南越时所得的财物,共计千金,便均分给自己的五个儿子每人两百金,让他们各治生产。
陆贾自己则坐着华贵的车辆,带着十个舞乐侍从和一口价值百金的宝剑,轮流到五个儿子家里居住,每家住十天,将来死在哪个儿子家里,就得到他的这些随身之物。
由于陆贾常到其他地方作客,每人一年也不过轮流两三次,很好的避免了老来色难的困境。
协同灭吕 吕后掌权时,的许多吕被封了王,总揽朝政大权,打算劫持少帝,篡夺天下。
很担忧,但力所不及,又怕祸及自身,于是常静居深思,考虑对策。
陆贾前去问候,没有通报就直接走进房中,当时陈平正在思索问题,没有看见。
陆贾指出陈平担心诸吕篡权,少主危殆的事实,进言说:“国定安定时,要留意丞相;国家危险,要留意将军;将相和睦,人民就会归顺朝廷。
”因而建议陈平结交,以保护社稷。
陈平采用陆贾之计,献五百金为周勃祝寿,周勃亦投桃报李,从此将相深交,的阴谋因此一再受挫。
为了感谢陆贾,陈平以“饮食费”为名,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辆马车,五百万钱。
陆贾用这些财物在公卿中游说,名声大震。
在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的过程中,出力颇多。
再入南越 诛灭吕氏后,文帝即位,通告诸侯和四方边境之国,广施盛德。
当时赵佗已趁机自封为“南越武帝”。
于是派人修复赵佗先人在真定的坟墓,增设守墓之人,按时祭祀,并厚待赵佗尚在中原的兄弟,同时寻觅可以出使南越的人。
陈平等人举荐陆贾,文帝同意。
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见赵佗后,宣示文帝诏书(即《赐南越王赵佗书》),赵佗表示愿意放弃帝号,去除僭越的各项礼仪,永为藩臣,地位如同诸侯。
陆贾不辱使命,回朝禀报,文帝非常高兴。
汉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陆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