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为什么先后对突厥纳贡12年来求和平?

早在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
到了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
【千问解读】
早在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
到了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
从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隋朝政权的崩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路起义军也遭到?严重创伤。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父子看到时机成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据《旧唐书》记载,在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
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如果不与突厥搞好关系,自己刚刚形成的势力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又带上一份厚礼,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
刘文静到达突厥时,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
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
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听了大喜,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
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正中始毕可汗下怀。
这件史实,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
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
”打通了突厥这一关,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消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巨大威胁,消除后顾之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集团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
“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
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
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赏赐”这词用得很妙,下级给上级应为进贡,上级给下级才为赏赐。
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
虽然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
“优容”,实际上是由于实力不如突厥,而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欲,对突厥的各种无理要求不敢有违抗。
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
”这是中国古代只有国君死时才能举行的隆重礼节,而李渊、李世民父子认识到由于在实力上与突厥相比仍处于下风,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所以只能稳住突厥,强忍怒气,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
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突厥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
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
颉?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增强军事实力,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变。
此时,唐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源极广,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突厥的实力却逐渐下降,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朝的变化。
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
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命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至此,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出“”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随机文章明朝怎样灭亡?为谁而亡?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兵马俑是活人俑吗(真人比例陶俑烧制)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唐朝大将尉迟恭为什么在晚年闭门谢客?
尉迟恭除了建功立业,辅佐李世民开创大唐江山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他和是千年来中国公认的“门神”组合。
仅此就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传说此人面如黑炭,我想是对他性格果敢勇猛的形象化吧,就像京剧的脸谱一样。
一、身怀绝技,万军丛中来去自如网络配图在民间传说中,尉迟恭使用的兵器是竹节钢鞭,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尉迟恭使用的是马槊。
马槊这种武器,是又大又沉的骑兵武器,一般只有臂力过人的勇将才会用这种武器,由此可见尉迟恭的体力和臂力都很惊人。
民间传说中尉迟恭以前是个打铁的,后来阴差阳错加入了周的武装。
说到这里还有个传说,就是尉迟恭原本也是想投唐的,结果在潼关遇到了和李元吉兄弟,这两个兄弟老是嫌尉迟恭吃的多、饭量大.尉迟恭总是吃不饱,一怒之下投了刘武周,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闻,但也可以看出尉迟恭为人耿直,脾气火爆。
尉迟恭自从参加了刘武周武装之后,所到之处,连战连捷,打得李唐的军队是望风而逃。
但刘武周终究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李世民亲临战场后,击溃了刘武周,收服了尉迟恭。
有一次,齐王李元吉听说尉迟恭擅长使用马槊,不仅能格挡、闪避敌方的马槊,还能夺过敌人的马槊,反身刺杀敌人。
李元吉很不服气,因为他也擅长使用马槊,想要和尉迟恭比试比试。
尉迟恭当然也不会退缩,只见两人骑马拼杀,一连几十个回合,李元吉始终没能刺到尉迟恭。
中场休息时,李世民问尉迟恭:“夺取马槊和躲开马槊,哪个更难?”尉迟恭说:“夺取更难!”于是,李世民便让尉迟恭夺取李元吉的马槊,没一会儿工夫,尉迟恭便已三次夺得李元吉的马槊。
凭着这样的绝技,尉迟恭可以说是万军丛中来去自如。
当他们攻打时,尉迟恭数次在乱军中救了李世民的性命,也逐渐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有一次,尉迟恭随李世民在虎牢关和王世充对峙。
当时王世充的侄子王琬骑着的青骢马在阵前向众人炫耀。
李世民作为征战沙场的老手,对战马十分喜爱,也很识货,便随口说了句,这真是匹好马!于是,尉迟恭请求去夺马。
李世民虽然喜爱好马,但更喜爱尉迟恭这员猛将,怎么能让他为了一匹马而涉险呢!因此,李世民制止了他,但尉迟恭没有听从。
只见尉迟恭骑马冲入敌阵,王琬还未反应过来,便已被活捉。
尉迟恭牵着青骢马奔回唐营,敌军竟没有人敢上前阻拦。
一、玄武门之变的主角随着统一天下战争的逐渐结束,李家兄弟的矛盾也开始逐渐县漏出来。
为了皇位继承的问题,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矛盾日渐加深。
这个时候的尉迟恭,由于其卓越的战功和对秦王的忠心,已经是秦王府的核心人物。
本来按照中国的传统,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哥李建成坐上太子之位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江山大半却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世民多年来东征西讨,打,灭王世充,历尽艰辛才打下大唐的天下,让他拱手让给李建成,他当然不服气。
更让李建成不安的是李世民手下的那帮虎狼战将,这些东征西讨的沙场战将可不会像李世民那样顾及兄弟之情,谁下手就要下手,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本来还想贿赂李世民的部将,最好能拉过来一两个,可是结果不但一个也没成功,还引起了李世民的警惕。
网络配图当然也不能说李建成没有才干,李建成其实人还是不错的,礼贤下士,待人谦恭有礼,如果能当,也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
原来在李建成手下的曾经回忆起一件小事。
魏征有一次去太子府办事,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在。
李建成见魏征来了,就亲自下来迎接,因为当天魏征身体不太好,李建成就亲自给魏征端茶,做的非常自然,当时魏征就很感动,觉的李建成是个忠厚之人,这样的人当皇帝也不会太差。
当然,李世民和李建成究竟谁能够当皇帝,最后拼的还是实力,李建成想到挖墙脚,把李世民手下大将挖过来几个。
他们把头一个目标就定在了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尉迟恭身上,但是这次他们彻底失败了,恼羞成怒的李建成兄弟转而向李渊告状,说尉迟恭意图谋反,想除掉尉迟恭。
多亏李世民求情,尉迟恭才保住性命。
李建成兄弟还向唐高祖建议,将秦王府的大将调到各地分散驻扎,这样就能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情势危急,尉迟恭和等人纷纷向李世民表示,不能再等了,一旦府中将领被分散,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李世民决定先动手。
李世民先跑去向李渊报告建成和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李渊答应第二天召他们兄弟到皇宫来对质。
第二天,李世民率尉迟恭、、张公谨、刘师立、公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将伏兵玄武门(长安北面正门)内,等待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
走过玄武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情况不对,决定返回东宫和齐王府,就在这时,李世民从背后走出,向建成和元吉打招呼,并一马当先箭射李建成。
这下轮到尉迟恭和众将惊讶了,他们原先还有顾虑,深怕伤到建成和元吉无法交代,可李世民一上来就做了个榜样,众军不再顾虑,开始追击李元吉。
此时,尉迟恭带领十几名骑兵和李世民左右夹击,箭射李元吉。
奈何李元吉骁勇,还是让他冲出了重围,逃到了树林中。
李元吉逃到树林,转身看到李世民的衣服被树枝挂住,就搭弓要射李世民,关键时刻,还是尉迟恭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见到尉迟恭,放开李世民,想跑到武德殿向李渊求救,尉迟恭边追边射,将李元吉射杀。
当尉迟恭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来到玄武门时,众军都知道李世民胜了,自己败了,只好四散溃逃。
李世民终于登上了皇位,这场手足相残的惨剧虽然就此告一段落,虽然李世民的登基过程不太光彩,但是历史证明尉迟恭的眼光不错,李世民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网络配图三、低调处事,安享晚年尉迟恭是一个性格憨直的人,一个屡立战功的武将难免有些居功自傲,时间长了就会和同僚发生矛盾。
一次,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恭见到江李道宗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道:“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李道宗也是一代名臣,为大唐征吐谷浑和西域立下过大功,不像小说中的那样是个奸臣。
李道宗刚要好心给尉迟恭解释一下,哪知尉迟恭不分,上来就是一拳,差点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
李世民也不高兴了,说:“我以前一直责怪杀了许多功臣,现在想想,他也有许多不得已之处!”尉迟恭知道说的是自己,赶忙叩头谢罪。
自此,尉迟恭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闭门谢客,低调处世。
晚年的尉迟恭,迷信仙丹,服食各种丹药。
而且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娱自乐,不跟外人交往,得以安享晚年,享年七十四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的女子平时都有那些娱乐活动呢?
女子如果生活在唐朝,其实还是很幸福的。
今天,就带大家来体验一下唐朝一日游,看看唐朝女子一天都干嘛? 我出生于公元674年,换句话说,我出生于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唐朝,是个女儿身,家在首都长安城,父亲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一县之长。
虽然不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也算小康水平。
这一年,是上元元年,我们的是。
也就是这一年,武皇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683年的时候,我快满十岁了,但我们的统治者唐高宗却驾崩了。
690年的时候,终于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武周。
她当家做主了,也让我们女子感觉到骄傲,觉得她是楷模,是榜样。
此时的我也已经16岁了,但未曾嫁人,被父母邻居戏称一句老姑娘,然而我却丝毫不在意。
卯时,尚在睡梦中的我便被侍女叫醒梳妆打扮,我喜欢化妆,如果穿越到现代,或许我会成为像李佳琪那样的美妆博主。
从古至今,女喜欢,我也不例外。
我的化妆步骤主要分为7步,接下来让我为你们介绍介绍: 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洗尽铅华”这一,这里面的铅华,就是我要敷的铅粉。
在你们现代人看来,铅粉就相当于在脸上打粉底,能够让我们的面容变得更加白皙光滑。
其实最开始,我们的前辈是用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来敷脸,后来才研究出来的铅粉,铅粉能够让我们的妆容效果更加持久,类似现代你们的定妆粉。
第二个步骤是抹。
在我们唐朝,浓烈的红妆在当时十分流行,有许多唐朝的美人甚至在全脸都敷上胭脂。
到了夏天,甚至有些女子流的汗都是红色的。
在你们现在看来,或许感觉有点吓人恐怖,但在我们唐朝,这是十分流行的美妆。
第三个步骤是画黛眉。
眉毛作为我们女子五官最传神的部分,是最需要花心思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女子大多数画的都是青黛眉,青黛眉较为细长,并且颜色较淡。
这个在我们经常看的小说集《西京杂记》就有说明,魏时,就曾命令宫人们画青黛眉。
所以到了我们唐朝时,这个眉形流传已经十分久远了。
第四个步骤是点额黄。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
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
偷偷跟你们讲,这个化妆步骤似乎是从那里流传至民间的。
起初上官婉儿只是通过这些装饰物,来遮挡自己额头上的伤疤,但是谁曾想到,竟然引起宫里宫外女子的效仿,随后便在我们唐朝大为盛行,成为我们女子争风斗艳的“稀罕物”。
第五个步骤是画面靥。
画靥指的是在女子嘴边两侧,通常在酒窝处,用丹青或是朱红等颜料点缀出两个小圆点。
有一个成语叫做笑靥如花,说的便是这个。
第六个步骤叫做描斜红。
斜红起源于我们之前的魏晋时期,在女子的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起装饰作用。
而在我们唐朝时期,许多女子喜欢在脸部描绘色泽浓艳的月牙形妆容,从远处看去,仿佛在白净的脸上平添两条伤疤。
当然,在你们现代人看来,这种妆容似乎有些非主流,但是放在我们唐朝,这在当时可是十分流行的妆容。
最后一个步骤叫做点口脂。
这一步骤就相当于你们现代人的口红。
我们唐朝时期的口纸色号有很多,比如红色、粉色、红褐色等等。
除此之外,唇妆的种类也繁多,在这一时期最流行的,要数樱桃型和花朵型。
巳时时分,我终于画好了妆,接下来就开始吃早餐了。
唐朝是肉食主义者的天堂,但是切记,牛肉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吃牛肉是犯法的。
主要原因是我们内地的牲畜,多用于农作和运输,尤其是牛,它是重要的劳动工具,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准宰杀,但我们可以吃羊肉。
今天餐桌上的早餐有水盆羊肉,胡饼,包子,蒸饼,面条,酥油饼,蒸梨等等,还是十分丰盛的。
现代的人们都以为我们唐朝女子以胖为美,其实是没根据的。
就因为后来司马光编撰的《》里写着“素有肉体,天资丰艳”。
包括现代出土的我们唐朝壁画上的女子,大多比较雍容华贵,姿态丰腴,腰肢浑圆。
其实这些都是你们根据古画以及对后面杨贵妃形容的猜测,实际上,我们唐朝人并未说过自己以胖为美,我们唐朝人喜欢的是丰腴、艳丽,而并非臃肿。
吃完早饭后,该干些什么呢? 或许你们现代人都认为,古代女子一般只能拘束于家里,仿佛金丝雀一般,如果你这样想,那便错了。
我们唐朝思想是十分开放的,女性学习诗文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到了午时,便小憩了一会。
不多久,侍女告诉我,先生马上要来了,让我梳洗打扮一下。
还没未时,爹爹为我请的先生上门了。
或许你们会认为,先生会教我女红、刺绣以及舞蹈等等,那你们便想错了。
我们唐朝尚武之风兴起,无论是宫廷的宫女,还是各家贵族的女儿,都学会了骑射。
爹爹不愿让他的女儿落后他人,于是也为我请了先生,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便要换上男装学习骑射,这是我学习的第十天。
对于天生活泼好动的我来讲,对于骑射我十分感兴趣,但这项项目实在太消耗体能了。
今天只练了半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小时),我就有点遭不住了,那今天的骑射项目就暂时到这里了。
趁申时还未到,简单地换了身男子装扮,洗了个脸,准备和侍女偷偷出门溜达溜达了。
你们可能会好奇,女子能换男子装扮出门吗?当然可以!我们唐朝国风开放,就连男女婚配制度都是十分宽松的,女性可以再嫁,也可以以男装形象出现在外人面前。
并且我们唐朝的女子穿衣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性感妖娆的女性服饰,就类似你们现代人说的那种露胸装;而另一种便是以男装示人。
之所以说偷偷出门,是因为,虽然我们民风开放,但我们家教甚严。
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女子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
所以我们出行,也可以如男人一样策马奔腾,这在我们唐朝,是外出十分盛行的交通工具。
我生在长安,长安城是我们的首都,也是我们唐朝最繁华的地方,面积约84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西内苑、东内苑)。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将分为星罗棋布的108坊,纵横南北的朱雀大街与承天门大街如中轴线般,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两边各有东西二市,这便是我们长安的商业中心。
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占地极广,是我们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东西二市商贾云集,商号荟萃,各类各样的商贩集体出动,什么糖葫芦、面人、以及各种小吃、字画等等层出不穷。
虽同为商业中心,但东西二市,也有所差距。
因为东市位置靠近西内、东内大明宫、南内,皆是琳琅满目的珍品,所以去逛的人非富即贵。
而西市多为衣、烛、饼、药等日常杂物的交易,故西市比东市要有人气,被很多人称为“金市”。
我们平常要是买日常杂物,就去西市,如果要买礼物送人,一般都选择去东市。
看了看时辰,还没到宵禁时间。
便又跑去听戏,也就是听百戏,就相当于你们现代的相声。
我们长安还是有很多戏台子的,听曲听戏的人也很多。
因为今天学习经文,又练习骑射,所以的时间不多。
搁平常,我们女子还可以去赏花,各自骑马乘车去赏花听戏。
姑娘们纷纷席地而坐,围在一起,看百花竞艳,嬉戏打闹。
除了赏花听戏,我们也会骑马打球。
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女子都会骑马射箭,还会组队打马球。
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打马球,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毬的运动,也叫“打毬”“击毬”“击鞠”等。
这是一项在我们唐朝十分盛行的娱乐活动。
玩法很简单,我们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
这个娱乐活动是十分耗体力的,比我练习骑马射箭还要累,今天是没时间玩了。
还有一些就是其他的娱乐活动了,比如养鸟种花、荡秋千、捉迷藏、练习乐舞、看民间杂技等等之类的。
不知不觉,马上到了宵禁时间,我们这个时代对宵禁管理十分严格的。
平日一更三点敲响暮鼓,城门关闭;五更三点敲响晨钟,人们才能自由出行。
这个在我们国家的律法上有写:要是犯禁,被抓住了,就要挨四十板子。
况且,寻常百姓人家晚上也都没什么娱乐活动,如果你是有钱的公子哥儿,晚上想找个乐子,倒也有个地方。
就是咱长安城108坊中,有个平康坊,它位于东区第三街(自北向南)第五坊,东邻东市。
我们唐朝虽然宵禁制度严格,但重点严防的是在大街上走动的人。
坊内夜禁制度也不严格,对于平康坊来说,这个坊内就没有宵禁。
平康坊主营业秦楼楚馆,平时也有胡商聚集,所以平康坊中也可见带有异域风情的胡姬。
每到夜晚时分,平康坊内红烛高照,充斥着欢歌笑语,也会听到浅吟低唱。
所以,我们唐朝的夜生活,还是挺丰富的。
但这些基本都是针对有钱的公子哥儿,像我一介女子,可不会去这种地方,我只是和大家介绍一下,免得有人说我们唐朝晚上没啥娱乐的活动。
快到酉时,家里饭做好了,我们一天只吃两顿。
吃完饭,就泡完脚准备上床休息了。
乏了,累了,充实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处于唐朝的女子已经够幸福的了。
我很自豪,出生于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朝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