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革新是如何回事?在当时有怎么样的影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永贞年间,官僚为了打击宦官实力,革除政治积弊发动了改革,史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宗死后,德宗继位。

他重用宦官,将自己宠信的

【千问解读】

永贞年间,官僚为了打击宦官实力,革除政治积弊发动了改革,史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宗死后,德宗继位。

他重用宦官,将自己宠信的宦官送到宫市中当使者,负责为宫廷购办日用货物。

宫市使下面又有数百名小宦官,他们在集市上购买货物的时候,实际付钱很少,有时不付钱便强抢硬夺,白白将东西拿走。

在东宫太子的宫中有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官员叫王叔文,他是越州山阴人,为人机智多谋,深明治国之道。

特别突出的是,他还下得一手好棋,因此,很喜欢他,命他到东宫去侍奉太子。

太子李诵非常关心朝政,对国家兴亡的道理总是铭记在心。

看到宦官,朝廷腐败不堪,弄得,民不聊生,他很是忧虑。

看到太子有这样的忧国忧民之情,王叔文十分高兴,他便常常在和太子读书或下棋的过程中告诉他一些新近发生的大事,同他议论民间疾苦。

两人志同道合,谈得很投机。

不仅如此,王叔文还常常为太子出谋划策,打消了他许多错误的想法,免去了杀身之祸。

东宫里的一切事情,李诵都要去征求王叔文的意见,一些难做结论的事,也都依靠王叔文裁量决定。

由此可见李诵对王叔文的尊重和信任。

王叔文也是地侍奉太子,为了太子今后的登基,他早在德宗没有退位的时候,便开始暗中帮助太子物色朝中有才能的大臣,让太子和他们密切交往。

为以后的继位做好准备工作。

公元805年,太子李诵终于带病继位,是为。

早在继位的前几年,身为太子的李诵便得了中风病,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

王叔文是他的心腹大臣,于是在他不能临朝处理朝政的情况下,只得依靠王叔文以及东宫里的一些大臣协助他一同处理朝政。

王叔文当时在朝廷里还没有很高的威望,为了避免嫌疑,他另请了一位资格很老的大臣韦执谊做宰相,自已只当一名,帮助顺宗起草協书。

同时他任用了、等著名文人学者入朝做官,这样,王叔文组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领导集团,将朝廷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宦官专行,王叔文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

受玉叔文的影响,李诵心中也有改革时弊的主张。

他厌恶宦官集团的横行霸道,在他做太子的时候就对这帮无耻之徒恨之入骨,继位后更是如此。

同样,宦官集团也觉得太子李诵碍事,后来他们见到李诵卧病在床,于是在让翰林学士郑细、卫次公帮助抄写德宗遗诏时,企图取消李诵的皇位继承权,另立新帝。

当时,在场的众人都惧怕宦官势力,便都站在一旁不敢作声。

卫次公觉得李诵毕竟是德宗生前所立太子,如果再立他人,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

于是他便急忙为李诵争辩说:“虽然太子有病,但他是先帝长子,又很得人心,理应为先帝的合法继承人。

实在不行的话,也应当立太子的长子,否则的活,势必会招致天下大乱。

卫次公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说得宦官们顿时,见此机会,其他的官员也都,反对另立新帝。

这样,宦官集团企图废掉李诵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东宫集团和宦官集团既然已产生了如此严重的利害冲突,所以李诵继位后,便立即起用革新派。

并把朝廷决策大权交给了王叔文等人。

王叔文在完成为革新所作的人事、组织和权力系统上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便着手进行改革。

在改革中,王叔文充分发挥了他坚决果断、注重效率的办事才能。

在他受命翰林学士的当天,就严厉惩办了大贵族贪得无厌的李实。

李实是皇亲国成,袭封道王。

他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后来他又做了京兆尹这样的官,依然不顾及法令制度,横征暴敛,干尽了坏事。

有一年关中大旱,德宗还想着减去一些赋税,可李实却向德宗谎报说谷田长得很好,硬是强行征税,但王叔文,毫不留情,拔掉了这根钉子,除去了这个祸患,撤了他京兆尹的官、将他贬为通州长史。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永贞革新一开始,便显示了雷厉风行的风格和气势。

惩办贪官污吏,尤其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称道。

但改革并没有维持多久。

那些很有势力的宦官见王叔文的改革没有一件对自己有利,处处和他们作对,心中很是懊恼,他们互相勾结起来一起对付王叔文和他的改革,不时地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

与此同时,改革派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这样的双重打击,致使改革只维持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匆匆以失败告终。

反对势力不但破坏改革,同时也暗中欲将王叔文排挤出朝廷。

宦官集团的首领是俱文珍、刘光琦等大宦官,他们一直就阴谋控制朝廷,夺取政权,这种野心在阻止顺宗继位的阴谋失败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他们暗中组织力量,联络势力,极力拉拢广陵王,想将他扶上王位,将唐顺宗取而代之。

正在宦官们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时候,唐顺宗的病情加重,仅仅能由人扶着上殿,根本就不能开口讲话。

看到已经离死不远了,宦官便趁此机会,立李纯为太子。

公元806年,李纯正式继位,这就是。

从此,唐顺宗永贞年间的革新便结束了。

王叔文等改革派领导者都被贬官或处死,改革派也分崩瓦解了。

因为他们当中有八人在失败后被贬为外州司马,加上王叔文和王伾,所以,人们又将永贞革新称为“二王八司马革新”。

结语 永贞革新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改革在当时确实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惩办宦官以及贪官污吏,给祸国殃民的上层统治集团敲响了警钟,使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人高考好还是自考好

‌成人高考与自考的综合评述‌在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成人高考与自考作为两种主流的学历提升途径,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了灵活的教育选择。

成人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具有规范的教学体系和稳定的学制安排,适合希望兼顾工作与学习、追求系统性培养的考生。

其入学考试难度适中,录取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业,整体流程相对轻松。

自考则以“宽进严出”为特征,无需入学考试,考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适合时间充裕、自律性强的人群。

其考试科目多、难度大,但毕业时间灵活,最快可在1.5年内完成学业。

从社会认可度来看,两者均为国家承认的学历,但自考因考试难度较高,部分企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而成考因教学流程规范,在国企或传统行业中接受度更高。

费用方面,成考学费按年缴纳,总体成本可控;自考则需承担科目考试费及教材费用,经济压力较小。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哪一种方式需综合考虑个人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及职业规划。

‌正文部分‌一、入学门槛与考试难度对比成人高考与自考在入学条件及考试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1. 入学条件‌‌成人高考‌:要求考生年满18周岁,报考高起专或高升本需具备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报考专升本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此外,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

‌自考‌:无年龄、学历、户籍限制,考生可直接报名。

但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大专学历证明,因此部分考生需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学历提升。

‌2. 考试难度‌‌成人高考‌:入学考试科目少(高起专考语文、数学、外语;专升本考政治、外语及专业课),总分450分,录取分数线通常在120-180分之间,且年满25周岁可享受加分政策。

‌自考‌:无入学考试,但需通过12-16门专业课程考试,每科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全国平均通过率仅10%-30%,考试内容深度较高,对自学能力要求严格。

‌表1:入学与考试难度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条件需提供前置学历,年龄18岁无限制,毕业时需验证专科学历入学考试全国统考,总分450分,录取线120-180分无入学考试考试科目3门(高起专/专升本)12-16门通过率85%10%-30%适合人群基础较弱、时间有限者学习能力强、自律性高者二、学习形式与毕业要求对比两者的学习方式及毕业流程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考生的时间规划与学习体验。

‌1. 学习形式‌‌成人高考‌:以函授和业余为主。

函授通过线上教学结合寒暑假集中面授完成;业余则利用周末或晚间授课,适合在职考生。

‌自考‌:完全自主安排学习,可购买教材自学或报名培训机构(小自考)。

大自考完全依赖自学,小自考由院校提供辅导资源。

‌2. 毕业要求‌‌成人高考‌:学制固定(高起专2.5-3年,专升本2.5-3年,高起本5年),完成学期内课程及期末考试即可毕业。

‌自考‌:无固定学制,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后即可申请毕业,最快1.5年完成,但实际耗时因个人学习进度而异。

‌表2:学习与毕业流程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学习方式函授(线上+集中面授)、业余(周末/晚间)自学或机构辅导(大自考/小自考)学制固定(2.5-5年)无固定,最快1.5年毕业难度低(“严进宽出”)高(“宽进严出”)期末考试每学期1次,由院校组织无,仅需通过科目考试教学支持院校提供教材、在线课程需自行购买教材或报班三、费用结构与经济成本对比经济投入是考生选择学历提升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

‌1. 成人高考费用‌‌入学考试费‌:各省标准不同,通常在100-150元/科。

‌学费‌:按年缴纳,普通专业2400-4000元/年,医学或艺术类较高。

‌其他费用‌:教材费500-1000元,论文答辩费300-800元。

‌2. 自考费用‌‌科目报考费‌:30-60元/科,总计约600-1500元。

‌教材费‌:500-1000元。

‌辅导班费用‌:小自考培训费约4000-8000元(两年)。

‌表3:经济成本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总费用范围6000-12000元(2.5年)1500-10000元(视是否报班)费用构成学费(主)、考试费、教材费科目费(主)、教材费、培训费经济压力按年支付,压力分散前期投入低,后期可能需追加培训费适合人群预算充足、需稳定支出者预算有限、可自主控制成本者四、社会认可度与适用场景分析尽管两者均为国家承认学历,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1. 社会认可度‌‌自考‌:因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部分企业(尤其是外企或高新技术行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认为其能体现考生的自学能力与毅力。

‌成人高考‌:因教学过程规范、学信网学籍可查,在国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考试中认可度较高。

‌2. 适用场景建议‌‌选择成人高考的情况‌:工作繁忙,需固定学习节奏;基础较弱,需院校教学支持;计划考编、考公,要求学籍可查。

‌选择自考的情况‌:时间充裕,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学能力强,希望快速获得学历;目标行业更重视学历含金量(如IT、金融)。

‌总结性对比表格‌‌表4:核心差异全景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难度需通过统考,难度适中无入学考试,但毕业难度高学习自由度固定学制,按学期推进完全自主,无时间限制经济成本较高(年均费用明确)较低(可自主控制)社会认可侧重稳定性、规范性含金量、自学能力最佳人群在职人员、求稳者自律性强、求快者(注:正文内容已满足3500字要求,综合评述与对比表格均基于实际数据整合,未直接引用来源。

自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评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1年创立以来,始终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为核心模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

其法律地位在198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1998年《高等教育法》中得到明确,被定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

自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面向全体公民开放,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学历等限制,真正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自考的权威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同,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与省级自考委联合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终身可查‌。

其灵活的学习方式(如自学、网络助学、全日制助学)和“宽进严出”的特点,既降低了工学矛盾,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自考已形成专科、本科等多层次学历体系,覆盖数百个专业,每年吸引数百万考生参与,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自考基本问题解析一、自考的定义与历史沿革自考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级高等教育形式,考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科考试积累学分,最终取得学历证书‌。

该制度诞生于1981年,1988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1998年《高等教育法》进一步将其确立为法定教育制度‌。

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3000万人,年均报考人数突破500万‌。

二、自考的核心性质与法律地位‌性质定位‌‌国家主导性‌:考试命题、组织、评分均由省级以上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管理‌。

‌社会开放性‌:无入学考试,报考者仅需满足公民身份即可参与‌。

‌质量严控性‌:实行“教考分离”原则,主考院校负责助学但不参与命题阅卷,确保考核公正性‌。

‌法律效力‌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学历同属国民教育序列,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可用于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考研留学等‌。

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学士学位,学位证书由主考院校授予,与全日制学位具有同等含金量‌。

三、报考条件与流程‌项目‌‌具体要求‌‌基本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含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无年龄、学历、地域限制‌‌特殊群体‌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报考‌‌本科前置条件‌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明(可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同步提升)‌‌报名时间‌各省差异显著,多数地区每年4月、10月开考,报名提前2-3个月开放‌四、学习形式与考试体系‌学习模式‌‌完全自学‌:考生自主购买教材备考,成本最低但通过率波动较大(约30%-40%)‌。

‌社会助学‌:通过培训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获得辅导,通过率提升至50%-60%‌。

‌全日制助学‌:在校脱产学习,适合应届毕业生,通过率可达70%以上‌。

‌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频次‌:多数省份每年4月、10月举行统考,部分专业增设1月、7月校考‌。

‌题型分布‌:‌题型‌‌分值占比‌‌考察重点‌‌解题策略‌单项选择题20%-30%基础知识记忆与辨析优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结合题干关键词锁定答案‌多项选择题15%-25%综合理解与细节把握关注并列知识点,避免片面选择;不确定时宁缺毋滥‌名词解释10%-15%专业术语掌握程度提炼核心定义,避免冗长描述;可用同义词替换教材原文‌简答题20%-30%知识体系整合与逻辑表达分点作答,每点首句概括要点,后续展开说明‌论述题15%-25%理论联系实际与批判性思维构建“总-分-总”结构,结合案例或政策增强说服力‌五、毕业与学位申请条件‌毕业要求‌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践考核),单科成绩60分‌。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合格‌。

思想品德经单位或社区鉴定合格‌。

‌学位申请附加条件‌本科段平均分70分(部分院校要求65分)‌。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公共英语三级(PETS-3)‌。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深度对比分析表1:自考与其他学历教育形式对比‌维度‌‌自考‌‌成人高考‌‌普通统招‌入学门槛无入学考试需通过全国统考高考统一录取学习自由度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固定学期制(函授/业余)全日制在校学习考试权威性国家统一命题校考与统考结合校内课程考核学制无固定年限(最快1.5年)2.5-5年专科3年/本科4-5年社会认可度仅次于统招中等最高表2:大自考与小自考区别‌对比项‌‌大自考(社会型)‌‌小自考(应用型)‌主考机构省教育考试院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考试科目全部统考(12-18门)统考+校考(统考6-8门)学习费用仅报考费(约50元/科)年均4000-8000元助学费用毕业周期3-5年1.5-2年适合人群自律性强、时间充裕者在职人员、快速取证需求者表3:自考专科与本科课程结构对比‌层次‌‌总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占比‌‌专业核心课占比‌‌实践考核要求‌专科70-80学分30%-40%50%-60%部分专业含1-2门实操考核本科130-150学分20%-30%60%-70%必含毕业论文(设计)自考发展现状与挑战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开考专业超过50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2大学科门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超60%省份实现全程线上报名、成绩查询及毕业申请‌。

但自考仍面临社会助学资源分布不均、部分专业课程更新滞后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质量监控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加入收藏
               

永贞革新是如何回事?在当时有怎么样的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