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康之难中被掳走的柔福帝姬,为什么陷入真假公主的纠纷?

封号,母亲是懿肃王贵妃。
她的一生命运多舛,最后还陷入了真假公主事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
【千问解读】
封号,母亲是懿肃王贵妃。
她的一生命运多舛,最后还陷入了真假公主事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主是的代名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公主都能一生幸福安康。
北宋末年,发生了之变,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北宋表面上的繁荣富强局面,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最受冲击的就是皇家宗族女子。
其中有一位公主被称为柔福帝姬,这位公主人生虽然短暂,但经历了无数沧桑。
靖康之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宋皇朝在这次事件中经历的耻辱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更是经过千年时光后,至今仍让人深恶痛绝。
柔福帝姬多么美好的名字,十七岁之前是一个单纯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女子,在这之后,就开始流亡于市井当中。
好不容易逃回北宋,安稳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她又被人诬陷是假公主,最后被处死。
柔福帝姬原名叫做赵多福,是宋徽宗的第二十一个女儿,算是徽宗比较小的女儿,她的母亲又是贵妃,自小就很受宠。
她在十七岁的年纪都还没有嫁人,是后宫中未出阁年龄最大的女子,本该等着她的是父皇母妃为她挑选一门好亲事,但是人生却发生了重大改变。
金兵不断进攻北宋,可惜北宋兵力不行,皇帝也非常懦弱。
面对外来敌人的威胁,宋徽宗迅速的把皇位传给了,但是并不能抵御金兵的步伐。
当靖康之耻发生时,金军不仅抢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要求奉上大批的女人,后来两位皇帝被一起俘虏北上,后宫的女子以及一些其他臣民女被迫跟着北行。
柔福帝姬作为北宋后宫年龄最大的待嫁女子,长得天生丽质,自然被金军重点关注。
金兵本来是打算把她献给金太宗的,但是在北上的路上,金兵就对路上的三千多位女性做出过分举动,柔福帝姬并不是一个例外,她在这个路途中遭到多名金兵侮辱,即使要寻死,也会被拦住。
金兵队伍到了金国之后,直接把她送给了金太宗,金太宗把她当成发泄的工具,遭到了多重侮辱。
后来金太宗厌烦她了,就把她送到了。
被掳来北宋女子,也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命运,在这里,她们就像奴隶一样的干活,还要接待一些金兵,生活过得很凄惨,但是柔福帝姬依然在这里努力地活着,并且在这里待了八年。
后来金国的第三位皇帝金熙宗上位,又想起了她,觉得她还有用处,于是把她从浣衣局释放出来,然后又把她嫁给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这个人是金国当时的左丞相。
虽说把柔福帝姬嫁人了,但是那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她,也只是把她当成一个玩物。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完颜宗贤又把柔福帝姬嫁给了一个叫做徐还的汉人。
作为一名公主被人随便送人,也是非常可怜了。
但是柔福帝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一直在忍辱负重,然后等待时机准备逃走。
北宋虽然灭亡,但是却一直在努力,在南宋韩世清打败刘忠以后,意外得到一名女子,这名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
韩世清自然不敢轻易相信,于是询问了很多关于她的事情,以及北宋的事情,还召集了朝中许多的官员来辨认。
这位柔福帝姬自称当时她从金国逃到这里,但是被刘忠抓住了,刘忠对她十分无礼,还把她嫁给了一个汉人,这些老官员询问她的事情,她都能说得很清楚,并且还能够认出一些官员的名字,大家都觉得她就是柔福帝姬。
后面韩世清又把这件事禀告给了,当到达徽州之后,宋高宗又派了宫人宫女对这位柔福公主进行检查和辨认,同时自己也对她进行辨认,都觉得与当初的柔福公主很像,而且她还能说出宋高宗的小名。
不过也有一个疑问,在北宋上流社会中女子就开始裹脚了,不是要求三寸金莲,只是让脚更为纤细笔直,会比没裹的女子要小上一点,而这名女子的脚却比较大。
她说这是因为当初北上的时候,金人像驱牛马一样的驱使他们,走了上万里路,后来也一直做粗活,这才变得又粗糙又大,宋高宗听完就更难受了。
后来宋高宗就把她封为了福国长公主,因为她是唯一一个逃回来的公主,并把她嫁给了高世荣,还给了她前所未有的丰厚嫁妆。
柔福帝姬就这样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是后来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同时答应把宋高宗的母亲送回来。
韦氏回来后,知道了这里有一个柔福公主,就说这是假的公主,真的公主在去年就已经死了,并且还把她的棺椁带了回来,宋高宗于是迅速的把这位公主抓起来审问。
审问结果为这是一名尼姑假扮的,曾经在庙里遇到了一名宫女,这名宫女说她长得和柔福帝姬长得很像,并且告诉了她一些宫里的事情,于是她才假冒的。
后来宋高宗就把她杖杀了,时年32岁。
但是后来据资料分析,这位被杀的女子应该就是真正的柔福帝姬。
因为她知道韦后在金国的不堪过去,韦后才会对她下死手,而且尼姑再装,也没有当过公主,对宫里具体的礼节以及气质都是模仿不来的,宫中的大宫女基本上都被掳去了金国,几乎失去了性命,即使是大宫女,也不可能了解宫中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大臣的事情,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尼姑那么详细。
况且如果是假公主,就不会知道公主以及韦后在金国的遭遇,在内侍当初检查她时,也是明确的说过这就是真正的公主,因为曾经伺候过柔福帝姬,而且金国也没有记载关于柔福帝姬死去的信息,所以这就是真正的公主。
柔福帝姬这一生是真的苦,在最美好的年纪,却因为国家灾难,被多人侮辱,还被随便嫁人。
柔福帝姬好不容易回到南宋之后,才过几年的安生生活,韦后的回归直接给她判了死刑。
如果有来生,希望柔福公主能像名字一样,真正的有福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人抽烟最早出现在何时 究竟是唐朝还是明朝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我们当然要追溯历史,现在公认的烟草起源是美洲,但它是舶来品还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界有不同的说法。
中国历来就有烟草,唐代的时候就有人吸烟 有人说烟草的产地有很多,我国就是一个,中国在时就发现了烟草,一些西南的少数民族就一直有种植烟草的传统。
只不过这么多的朝代下来,烟草是不是得被禁止,没有一个很好的普及下来。
但是没普及不代表就没有,不少古籍中有记载少数民族种植烟草的事情,这就是我国也是烟草种植原产地的证明。
唐代开始吸烟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唐肃宗喜欢在甘肃的一个地方避暑,有一天他在这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群的仙女,作为一个,他有什么不敢做的,当下就架起了祥云追了上去,追到山里,眼瞅着就要追上了,仙女就不见了。
这下皇帝着急了,梦醒了赶紧找人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相似的地方,这里就是罗川了,当下叫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行宫。
等这个行宫建好了,唐肃宗有一天去庙里求子,路上闻到了一股好闻的味道,当下表示惊讶,这是什么味道,挺好闻的,差人去看,结果是一个老头在抽烟,抽的还是我们传统的旱烟,这烟一抽马上就烟雾缭绕的,还挺有意思的。
唐肃宗忍不住了,也要过老汉的旱烟袋,抽上一口,味道太香了,路上的疲劳也不见了,立刻了。
这个东西好啊,叫什么名字,老汉回答罗川旱烟。
唐肃宗马上就封罗川旱烟为贡品。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就已经有人在抽烟了。
烟草是明朝后从国外传入的 有人认为烟草是舶来品,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大概就在明朝年间,后面明朝人逐渐接受了烟草,不过这个烟草是怎么进入我们国家的呢,史学界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从菲律宾传过来的,当时麦哲伦航海到了菲律宾,这位西方侵略者就在菲律宾种下了烟草,经过中国交易,烟草就这样进入了中国。
最初是福建的水手,特别喜欢烟草,带了一些种子回到福建种植,就这样经由福建泉州漳州等地一直向北方传递,这才有了全国的蔓延,最终烟草在中国生根发芽。
第二,有人认为烟草就是从南洋传过来的,首先是传到广东,这是有史书记载的,《景岳全书》上面写着烟草这个东西,以前就没有过,最近的消息还是在我国万历年间,在福建和广东地区才听闻有这个,后面才全国开始种植的。
第三,烟草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怎么传过来的呢?先是经过了朝鲜,然后到了辽东一代,当时传到朝鲜的时候这个东西还叫南灵草。
朝鲜有本书记载,抽烟时间长的人都知道,这个东西只有害处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又上瘾,让人欲罢不能,世称妖草。
朝鲜就趁着和中国贸易,把这个东西也带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人特别喜欢。
到了,觉得有点问题,就给他禁了,不过各位贝勒没有禁,在清朝的控制下,烟草开始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了,这就是有名的关东烟的起源。
自此中国大地上烟草开始盛行,从之前的小规模变成公开大规模种植了,并且品种也变得繁多了。
不管是上面的那个说法,古代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就是吸烟有害健康。
我们的老中医早就知道烟草有毒,对人体有副作用。
《滇南本草》、《草本汇言》、中医都曾有提及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嬴政的后宫为什么在史书离奇消失解析秦始皇嬴政后宫奇闻轶事
重重迷雾当中,隐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宫是谁?中国历代王朝的,后宫都有记载,特别是皇后,那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在制度上有专门的规定,是必须,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却完全没有记载。
秦始皇后宫离奇失踪 奇怪的事情还没有完。
如果说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忘了记载,或者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写也就罢了,更奇怪的是,除了始皇后而外,有关秦始皇所有后宫的消息,在史书中也几乎都没有记载,两千年来也没有人知道。
这就不仅仅是奇怪的事情,而是一桩非正常的历史之谜了,对于历史侦探来说,也就成为一桩有待破解的历史疑案了。
2007年3月,我得到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墓葬被发掘的消息,于是专程再次前往西安,就与秦始皇有关的女性的遗迹作了考察。
我去秦东陵,查访了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的墓葬。
秦王与王后,都是夫妇合葬一地,阴阳相配,合于人情,合于制度。
亲祖母夏太后与高祖母的墓,也是规模宏大,不过,因为两位太后都是侧室而不是正妻,所以葬地选在别的地方。
一切都井井有条,合于传统,合于礼制。
唯有,孤零零一座大墓,没有皇后之墓相伴。
那种孤单独立的景象,实实在在地将谁是始皇后的历史疑案,卷入了实物当中。
究竟有没有始皇后墓?如果有,始皇后墓在哪里? 秦始皇的秘密越是深查,疑虑越深。
面对疑虑,当事实不清、真相不明的时候,各种猜测遐想,就应运而生。
有人猜想说,秦始皇大概是没有立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来。
不过,动动脑筋就可以知道,后宫多少,秦与历代一样,自有制度,自有规定,与立不立皇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立后是为了王位继承的秩序,也是为了后宫的秩序,与是否花了眼倒是关系不大,这个说法太不专业,拿不上桌面。
也有人猜想说,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云云。
不过,查查史书就可以知道,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都是统一天下后濒近晚年的事情,以秦国的传统和制度而言,秦王正式立后当在亲政后不久,大概都在二十多岁的青壮年时代,怎么也等不到四五十岁。
待到年老体衰才来考虑立后的事情,不仅祖宗们不允许,臣下们也怕早就吵翻了天。
这种猜想也说不通。
又有人猜想说,秦始皇的母亲私生活不检点,养面首,生有两个私生子。
这件事对秦始皇影响甚大,他驱逐母亲出京,由怨恨母亲发展到仇恨女人,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使他迟迟未能立后。
不错,秦始皇的母亲确是养了面首,养了私生子,秦始皇也确是怨恨过他的母亲,将她驱逐出京。
不过,嫪毐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他的母亲与养祖母华阳太后间的政治斗争,当他事后听了策士的劝告后,出于稳定政权和安定继承关系的考虑,迅速迎回母亲,恢复了秦王与太后的正常母子关系。
秦始皇是第一流的政治人物,他的为人行事,首先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的。
况且,在秦国历史上,太后养面首生孩子的事情多的是。
他的高祖母宣太后与来秦的外国义渠王生有两个儿子。
宣太后的儿子,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不但知道这件事情,还与母亲合谋,利用这桩私情,刺杀义渠王,将义渠王的国土并入秦国,解决了一桩多年威胁秦国西北边境的心腹大患。
秦昭王早早在宣太后的主持下娶妻立后,后宫不少,子女也多,不但没有看到什么心理上的障碍,看到的反而是实利人情浓厚、道德约束淡薄的边风古情。
可以说,在太后的私生活与秦王立不立后之间,实在是找不出可信的联系。
这种猜想,好听是好听,也难以说通。
所以我们说,上述的这些猜想,都只是勉强的臆测,因为找不到破解的门道,只有接受现状,再做一点粉饰性的涂抹而已,并不能连接到具体的史实,做有理有据的破解。
那么,破解的门道在哪里呢? 2、唯一的线索 破案的关键,要有线索。
历史疑案的破解,需要找到能够作为线索的史料。
我将史书中所有有关秦始皇后宫的史料都筛选了一遍,结果只找到一条,现在提供给大家。
这条史料见于《·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七年条: 九月,葬始皇骊山。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这条史料非常重要,必须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秦始皇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10年,这一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
车驾抵达沙丘宫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秦始皇病情急遽恶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岁。
随后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谋。
沙丘之谋的主谋是,他是秦始皇的幼子的老师,秦始皇的贴身车马班长——中车府令,他引诱胡亥,说动丞相,三人结成政治同盟,伪造遗书,逼迫皇长子自杀,拥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权。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阳举行盛大的葬礼,将秦始皇安葬于骊山,就是现在的秦始皇陵。
在安葬秦始皇的时候,二世皇帝下了这道处置秦始皇后宫的命令。
这道命令说:“先帝的后宫当中没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宫。
”根据这道命令,于是将她们全部殉葬从死,死者的数量相当多。
那么,从这条史料当中,我们可以读取到有关秦始皇后宫的哪些信息呢? 一、秦始皇后宫的数量不少,具体的数量不详。
不过,秦的后宫,自有严格的制度。
根据继承了秦国制度的初年的情况来看,秦始皇应有正夫人一人,称号为皇后。
侧室多人,都称夫人。
夫人们的称号分别有美人、良人、八子(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是惠文王的侧室,称夫人,正式的称号是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数种,她们地位的高低,比照政府官员的秩禄,也都有规定。
所以我们可以说,真正有名分,可以被称为秦始皇后宫的人,最多十来人左右。
世上盛传秦始皇的后宫列女在万人以上,都是后世的传闻和文学的夸张,是不能作为信史来看的。
二、这些数量有限的后宫们,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生有子女的,另一类是没有生子女的。
三、凡是没有子女的后宫,都按照二世皇帝的命令殉葬,被埋在临潼的秦始皇陵里面了。
四、凡是有子女的后宫,免于殉死,在秦始皇死后,与他们的子女一道,还继续活在人世上。
据我所知,上面这条史料是史书中有关秦始皇后宫的唯一的一条史料,我们从中能够读取的信息大概也就是以上四点了。
情况介绍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后宫有些什么人,我们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谁了吗?” “不知道。
” 可以想像得到,大家肯定会如此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 “从这条史料看不出来。
” “那怎么办?”如果我继续追问。
这一来,大家恐怕会为难,不便回答了。
不过我想,个别人也许会说: “那就没有办法了。
没有证据,总不能瞎猜乱说嘛。
” 说得对,的确是这样的。
历史学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的训练,叫作根据证据说话。
能够尊重证据,根据史实说话,才算是入了历史学之门。
不过,入了门还得能出门。
你入门经过学习以后还得出门,出门,出门博采百家,出门活学活用,也可以出门做历史侦探。
我们今天的课题是破解疑案。
现实中破解疑案的专家,当然是刑警侦探了,最有名的文学代言人,当然是福尔摩斯、波罗,还有黑猫警长了。
作为破解历史疑案的历史侦探,我们也不妨出门向破案的侦探们取经,学习他们破案的方法。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向刑警侦探们学习些什么,我们将如何活用他们的方法来破解我们的疑案呢? 3、不幸的儿女们 在侦探破案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刑警们追捕犯人,犯人逃脱,不知去向。
这时候,刑警们并没有绝望,他们回到警察局开会,调查和搜寻所有与犯人有关的人,制作出一张关系网表,依据这张表,经过仔细地分析,从中筛选出犯人可能前往投靠的关系人。
然后,刑警们转而跟踪这个关系人。
结果,犯人的身影出现在这个人身边,刑警们果断出击,一举抓获了犯人。
在侦探学上,这个方法叫作吊线跟踪。
今天,我们把这种方法借用到历史学当中,尝试能不能用这种吊线跟踪的方法破解秦始皇后宫的疑案。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有关秦始皇后宫的史料只有一条,而解读这条唯一史料的结果似乎是走入了绝路,追踪的对象——秦始皇的后宫们的身影消失了。
不过,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学习刑警们的做法,将后宫们的关系网作一番整理的话,我们将不难发现,与后宫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除了秦始皇而外,就是她们的子女了。
通过调查子女们的行踪,寻找母亲的下落,可以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出于这种思路,我们暂时停止对秦始皇后宫去向的追踪,转过头来考察秦始皇的子女们。
这样一来,前景就豁然开阔了。
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长子扶苏,幼子胡亥,中间知道姓名的还有公子将闾和公子高,我们可以对他们逐一吊线跟踪。
为了便于追查,我们先列出一张线索人的名单来。
第一线索人:公子将闾兄弟 第二线索人:公子高 第三线索人:诸公子公主 第四线索人:幼子胡亥 第五线索人:长子扶苏 按照这个名单,首先追查第一线索人公子将闾兄弟,看看能否找到有关他们母亲的线索。
公子将闾一共兄弟三人,他们出现在史书上,是在二世即位以后。
当时,他们共同面临着被诛杀的危险。
我们已经讲过,秦始皇死后,即位的二世皇帝胡亥是幼子,他本来不应当继承皇位,受老师赵高的引诱,得到丞相李斯的协助,伪造遗诏,逼死长兄扶苏,篡夺了皇位。
即位后的胡亥,内心不安,对比他年长的兄弟姐妹们,都心怀猜疑,担心他们危及自己的地位。
在赵高的怂恿下,二世决定将在世的公子公主们都处死,以消除他们对于皇位的潜在威胁。
史书上说,在这场清洗运动中,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软禁在宫内,最终被定以“不臣”之罪判处死刑。
所谓“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礼义,引申出去就是对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妄图谋反了。
这种做法,我们今天叫作无限上纲上线。
公子将闾最是谨慎重礼的人,他实在是冤屈不服,他对传达判决的使者申辩道:“朝廷的礼节,我从来不敢不服从;朝廷的序位,我从来不敢不遵守;接受皇上的命令应对回答的时候,我也从来不曾有过失辞欠礼,何以叫作不臣?我只求明了自己的罪名而死。
”执行命令的使者无情,说自己是奉诏书行事,催促将闾立即服罪自裁。
可怜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呼天不应,被迫含冤引剑自杀。
在史书有关公子将闾兄弟的简短记载中,我们没有发现有关他们母亲的直接线索。
根据公子将闾的为人,根据他重礼仪,守规矩,行为谨慎,言辞得体的形象,我们推断他的母亲也当是谨慎而对子女管教严格的人。
此时的她,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其次,我们来考察第二线索人公子高。
在杀戮兄弟姐妹的恐怖之中,公子高曾经打算逃亡,但他担心因为自己的逃亡而株连家族,走投无路之下,他上书二世请求让自己为父亲殉葬。
二世十分高兴,同意了公子高的请求,赐钱十万筑墓,让他陪葬于陵园内,于是就没有株连公子高的家族。
史书上记载公子高上二世皇帝书说:“先帝无恙的时候,臣下入内则被赐予饮食,出外则使乘坐车马;御府的衣物,中厩的宝马,臣下都有受领。
先帝仙逝,臣下应当从死而未能速行,这是身为人子而不孝,身为人臣而不忠。
不孝不忠,无以立名于世,臣下请求从死,愿意陪葬在骊山脚下。
切切恳求,愿主上恩幸,哀怜准许。
”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子王孙,那种无辜无奈、日暮途穷的哀鸣,至今读史尚回荡在耳边。
在对公子高的考察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有关他母亲的直接线索。
从公子高的上书来看,他深受父亲的喜爱,忠孝之心非常浓厚,以此推测,他的母亲应当也是重大义的人。
公子高有想法有决断,曾经考虑逃亡,但是,为了保护家族,最后决定以身殉葬。
想来,他的母亲,或许还在人世,儿子走后的家族,由她来孤苦支撑? 跟踪追查第一和第二线索人到这里,对于他们母亲的情况,除了一点的推测外,我们难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看来,由公子将闾兄弟和公子高的线索去追踪秦始皇后宫的线路,走不通。
走不通的原因,是实有其人其事而可以取证的文献史料不足。
文献史料,是从古代辗转流传至今的文字信息,是我们破解古代疑案的重要证据。
文献史料不足,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这就是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是直接到古代遗留中寻找第一手信息,最为可靠。
于是,我们将视线投向考古,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
4、发掘公子公主墓 自从兵马俑陪葬坑在1974年被发现以来,始皇帝陵园的发掘和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秦始皇一生的种种疑案,由此获得了文献上得不到的种种宝贵线索。
在始皇陵园,考古学者曾经发掘过一座甲字形陪葬大墓,规模等同王侯级别,地点靠近始皇帝陵封土。
考古学者以为墓主当是皇室宗亲,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他自愿殉葬,得赐钱十万,以公子之礼埋葬于始皇陵旁。
在始皇帝陵封土东边大概一里远的地方,有一村落叫作上焦村,在村外的树丛间,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东向西,南北纵列,面向始皇帝陵展开。
其中有八座墓葬已经发掘,在陪藏品中,考古学者发现了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
少府是专门管理王室宫廷的机构,相当于皇室内务部。
一般来说,少府制作的物品,属于皇室用品。
这些墓藏中出土的皇室用品,自然使人联想到这些墓主与皇室宫廷之间,可能会有某种关联。
那么,这种关联会是什么呢? 为了追查这种关联,我根据考古发掘的报告书,将已经发掘的八座墓葬的材料整理出来,提供给大家如下: 上焦村陪葬墓简况 第7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
第10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手、足骨分离,倒置于椁室头厢内。
第11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30岁左右,骨骼完整,仰身直肢,上下颌骨左右错动。
第12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骨置于椁室头厢盖上,肋骨及其他骨骼置于头厢内。
第15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置于椁室头厢盖上,头骨在椁室外乱土中,头的右颞骨上插有铜镞一支。
第16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上半身尸骨在椁室内,头骨在椁室头厢的盖上,下肢骨在填土中。
第17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头、身、下肢分离,左脚与胫骨分离,两臂伸张作趴伏状。
第18号墓,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
八座墓中,出土七具尸骨,中,六人身首四肢分离,显然是被酷刑肢解而死,一人尸骨完整但上下额骨错位,显然是被绳索缢死。
这种非正常死亡的遗留现场,究竟向我们传达了古代历史的什么信息呢? 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是八座墓葬的发掘者之一。
他由这十七座墓葬,联想到秦二世诛杀诸位公子公主的事情,推断这十七座墓葬可能是被秦二世所诛杀的公子公主们的坟墓。
根据史书的记载,二世即位以后,命令赵高网罗罪名,将秦公子十二人戮死于咸阳,公主十人矺死于杜县,财产一律没收,亲近多被株连。
戮死,就是杀死后陈尸受辱。
矺死,就是分裂肢体而杀之。
诸位公子公主非正常死亡的惨状,与十七座墓葬主人们的零乱遗体情况相当。
根据史书的记载,诸公子和公主被杀的时令,是在二世元年春天,秦历当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时候,发掘中发现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迹,文献和实物互相得到了印证。
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子扶苏接受伪造的遗诏,被赐剑自杀于上郡。
第十八号墓只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
文献和实物不仅有相互的印证,更令人感到神奇而有无穷的回味。
考古发掘,为秦二世屠杀兄弟姐妹的历史惨案提供了实物的证据。
这些实物的证据,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秦始皇的诸位公子公主,都死于骨肉相残,他们都是在非正常死亡后单独埋葬的。
由此看来,他们死亡的时候,他们的母亲,也就是秦始皇的有子女的后宫们,或许已经过世,或许还在人世间孤独而悲哀地生活着。
至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无法得到更多的线索。
看来,追查第三线索人的这条路,也到此不通了。
余下的线索,只剩下第四线索人——秦始皇的幼子,二世皇帝胡亥和第五线索人——长子扶苏了。
我们先来考察胡亥。
随机文章朱元璋到底有做哪些政绩?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天坑,世界上最深水洞(达到339米)世界战斗机速度排名,中国歼-20成功进入前三人类不是真正的地球人,人类成囚犯/地球成监狱(上帝是外星人)盘点冥界四花都有哪四种花,彼岸花/曼陀罗花/罂粟花/夹竹挑(邪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