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安南最后一次是如何失去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简介:曾经兴兵8万讨伐安南(今越南),将其并为的一个省,并设置官吏,加以统治。

然而安南并未臣服于明朝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

成祖死后

【千问解读】

曾经兴兵8万讨伐安南(今越南),将其并为的一个省,并设置官吏,加以统治。

然而安南并未臣服于明朝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

成祖死后,安南的局势更不稳定,而明朝连年兴兵,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到了时期,朝廷改变了成祖一味剿灭镇压的政策,改为以招抚为主。

则主张剿抚并用的政策。

而事实上,宣宗内心是想息兵安南的。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四月,宣宗与内阁上衣,说他“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这种想法是要改变直接通知安南的做法,恢复安南为附属国的地位。

内阁学士中,二杨(,)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其他二人则持反对态度,担心“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因此宣宗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立即实行。

其实宣宗是在等待一场军事上的胜利,然后才好招抚、谈判,以便体面地从安南撤兵。

宣德二年,明军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人。

九月,黎利上疏朝廷,声称找到了后人(当年成祖起兵的名义就是为原国王陈氏报仇复国),请求罢兵,册立陈氏后人为君。

宣宗有意答应,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明廷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天下人会以为朝廷软弱。

宣宗召见二杨,寻求对策,二人赞同宣宗的想法,认为这是体恤民情,不算示弱。

宣宗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并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宣布撤兵。

然而黎利推说陈氏后裔已死,请求朝廷册立自己。

宣宗没有理会,派人继续寻找陈氏后人。

宣德三年,黎利再次进献贡物,请求册封,宣宗仍不理会。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黎利再次请封,宣宗考虑到陈氏后人已经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黎利为国王。

这样,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任然是明朝的附属国。

从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

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去除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从明宣宗的角度来说,很难说他放弃安南是个错误,对当时的明朝来说,安南似乎是,让安南独立,天下息兵,未尝不对。

然而之后史多的事实证明,宣德“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

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这一点恐怕是也没有料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历史上安南最后一次是如何失去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