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政变是何时发生的?对唐朝有哪些影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是指先天年间发生的一次重大宫廷事件,因为发生在先天年间所以被称为先天政变。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八月传位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

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等人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

太上皇出面请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坟墓也被铲平。

在此次政变中崔湜、岑羲、萧至忠、窦怀贞等四位宰相,常元楷、李慈等将领以及李晋等地方大员悉数因跟随太平公主谋反而被杀。

可以说是唐朝政界的一次大换血。

然而此次政变为之后的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也是有益的地方。

背景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

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

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

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三人都受封为王。

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

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李旦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

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

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

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

”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

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

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先天政变是何时发生的?对唐朝有哪些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