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三下江都?三下江都都发生了什么?
【千问解读】
为什么三下江都?三下江都都发生了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之一。
但是为什么一提到隋炀帝杨广,史学家们就会众口一词地说:他是个有名的暴君,横征暴敛,奴役人民的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
这从他三次游江都就可以看出。
隋炀帝当皇帝不久(605年),就声势浩大地去景色秀丽的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以后,又在610年和616年两次游江都。
他每次巡游,都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度挥霍和无尽盘剥。
隋炀帝第一次游江都 第一次巡游江都时,从通济渠顺水南下,随行人马有近20万,乘坐长200尺、高4层的巨型龙舟,随行的王公贵族,僧尼道士乘坐几千只豪华富丽的大船。
这支船队联结起来有200多里长,光拉纤的船工:就有8万多人,岸上还有大队护送。
船上的人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夜晚,水中灯火通明,喧闹声几里地外都能听见。
这还不算,沿途500里的老百姓,都要向船队贡献最好的食物,船上吃不完,就随处埋掉。
这样走一处刮一处,弄得沿途老百姓倾家荡产。
炀帝从江都回来时,,列队缓缓入城,好不威风。
而老百姓却因此而穷困潦倒,难以生活下去。
隋炀帝第二、三次游江都 第二、三次巡游江都,也都是一样的豪华排场。
原来的船只觉得不够气派了,就造新的,这样更新一次,就是几千只。
新船比旧船更加壮观、有气魄。
沿途的地方官,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都相互攀比般地贡献重礼。
他们的重礼都来自对老百姓的搜刮。
连续三三次江都之游,使沿途老百姓,连树皮草叶都吃光广,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事。
隋炀帝的这种作法,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有人上表劝谏,希望炀帝能停止南游。
炀帝不但不听,还把阻止他巡游的人都处死了,这下便没人敢说话了。
隋炀帝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顾国家的财力,尽情挥霍,穷奢极侈是为了什么呢? 其一:他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以便更好地进行统治, 其二:也是为了满足游玩享乐的欲望。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引起人民对他的反感和憎恨。
此外,炀帝在这期间,还发动了劳民伤财的三征高丽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危害无法形容。
结果,他第三次南游还没开始时,山东就发生了领导的农民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这以后,农民起义就像潮水一样,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以致隋炀帝在第三次南游后就再也没有能回到中原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