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比姜子牙还厉害,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2 点击数:

【千问解读】

闻仲,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当中,是殷商的大臣,这个大臣还与一般大臣不一样,是托孤大臣,纣王的父亲将纣王托孤给他,而这个闻仲,也与为非作歹的纣王不一样,他是忠于商王朝的,并且手中势力非常强大,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强得过姜子牙。

然而,这样强大的闻仲,却始终都不敢对妲己下手,不敢杀了她,这是为何?《封神演义》里为了保住成汤,闻太师真可谓为死而后已,最后惨死,居然还是因为舍不得手下那几千残兵。

同样是三军统帅,比起那个见势不对,掉头就跑的姜子牙……是我手贱,这两人根本就没可比性。

闻太师乃是大罗金仙中期的高手,比区区神仙境界的姜子牙,其修为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然而闻太师与姜子牙的几番交战,为何除了第一次闻太师小胜外,几乎都是惨败。

我们看“封神”时,基本上都是一边骂着纣王,一边怜悯闻太师。

闻仲去北海平反凯旋而归之后,知道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在大殿上教训纣王,当时纣王连一声都不敢反驳,当然下面的臣子更不敢说话。

那么纣王身为殷商的天子,为什么还那么惧怕闻太师呢?这第一个原因就是闻仲手里有打王金鞭,打王金鞭的权利就是上打君王,下打佞臣,并且见此鞭犹如见到先帝。

第二个原因是自纣王登基以来,闻太师几乎都是常年在外平反叛逆,几乎就是百战百胜。

朝歌大部分的兵权除了黄飞虎有一些,剩下的就都在闻仲的手里了。

对于这样的闻仲,纣王能不怕吗?尽管纣王天生神力,也不是闻仲的对手。

闻太师第一次出场是纣王杀死比干之后,闻太师得胜还朝,听说了纣王的所作所为,立刻就给纣王提了十条建议。

不说这十条建议,反正一条没执行,说说那提建议的架势,闻太师直接把奏本铺在龙案之上,然后把笔蘸了墨,递给纣王,来画押吧!哦,不是,是签字吧?想象一下这个场景,闻太师是多么的强势,可见以前纣王对闻太师基本是言听计从,别说闻太师了,就连商容的话,纣王都不敢不听。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出乎闻太师的意料了,纣王居然敢讨价还价,闻太师隐约感觉不对。

这时候跑出来两个小弟,一个叫费仲,一个叫尤浑。

指着老太师就叽叽歪歪,最终被闻仲打出去了,命令斩首。

结果……纣王力保了这两位奸臣。

下面的一幕耐人寻味了:闻仲跪下,客客气气的跟纣王商量,表忠心。

从盛气凌人到如此态度,闻仲的心里应该明白:纣王长大了。

为何说是长大了呢?杀梅伯,商容,比干,逼走黄飞虎,哪一件不是纣王做梦都想干的事,有他们在,纣王就是一辈子的傀儡。

杀了他们,纣王将大权在握。

而妲己,不过是个傀儡,是个借口而已。

杀了妲己,只会让纣王更加愤怒。

说白了,这便是王权和相权之争。

过去闻仲说几句,商容、比干和黄飞虎等人都会应和几句,如今的朝堂之上谁还会和闻仲“串通一气”?妲己实力雄厚,背后撑腰的人惹不起,妲己被千年狐精上身附体的,是受到女娲娘娘的命令下界来为祸殷商的,女娲岂是能惹的主?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闻仲是截教第三代的精英,又扶持了两个皇帝,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还有一点,纣王是王,闻仲是臣,就算是再好的关系也抵不过这层君臣的差别,纣王要护着妲己,一个臣子再有本事也束手无策。

妲己杀害忠良这是常事,挖心掏肺,挖掉双眼,西岐造反也是出自妲己之手,姜皇后死于非命,殷郊殷洪落了个被亲生父亲斩头的下场,比干挖心死亡,把伯邑考剁成肉酱还让父亲吃,种种罪行惨无人道……要想害一个忠臣,凭妲己的手段完全不在话下,造谣诬陷样样来一样总能搞死闻仲。

但是,妲己不敢动闻仲,敬的不是太师,而是截教;闻仲也不敢动妲己,杀国母的罪名担不起,更惹不起女娲娘娘。

最终,闻仲为殷商流尽最后一滴血,魂飞封神台。

若干年后,有一位轮椅竞速爱好者六出祁山,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一位一口气养了十三个儿子,一对囚龙棒耍得有模有样,说要上少林和武当,最后死在了回眸一笑的小白脸手上……命运又是何其相似,何其悲壮。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的,皇帝是当时朝廷上最大的官,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皇帝要做的事谁也不能违背。

自古便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句子,这个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皇帝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到底了。

那么,皇帝这么尊贵,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皇帝的一天都在做什么。

其实,皇帝的一天也是很忙的,同时也非常的枯燥,每天也是要工作,而当时的皇帝不像现在人这样工作,当时的皇帝工作主要是批阅奏则,倾听一些大臣们的心声。

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意思,而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们其实都是不喜欢贪官的,因为贪官确实对朝廷对国家的伤害太大了。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时候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吧。

皇帝一天到底吃什么呢?古代皇帝称作是人间的天子,皇帝穿的住的都是好的,穿的是龙袍,住的是金銮宝殿,而出行也有交通工具,所以,吃这一块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的。

现在的人们一般吃饭都是早中晚三餐,也就是一日三餐的模式,而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古代的皇帝其实一天只吃两餐,也就是早晚两餐,而皇帝为了显示特别,一般都是自己单独进食,而每个朝代的皇帝其实讲究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明朝,明朝的皇帝肯定就不会那么的铺张浪费了。

而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皇帝肯定就是会大手大脚一些了。

而皇帝吃的食材也是很好的,荤素搭配。

我们都知道皇帝有专门的厨子叫做御膳房,御膳房也就是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了。

里面的厨师都是想方设法的做好吃的来贡献给皇帝。

据说当时清朝的皇帝最开始每顿餐有100多道,但是后来想到这样确实很浪费,于是便要求减少为64道。

再到后来减少为32道。

而不管是那一道菜,厨师都要清楚的说出名字才行。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每一道菜的安全。

随机文章先秦诸子何以兴盛?欧洲简介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可掌控时间预知未来海因里希概率安全法则,从55万起机械事故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闻太师比姜子牙还厉害,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