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那么多,如何互相保持联系?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下西洋的船队非常多,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那么他们怎么互相保持联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郑和船队所采取的通信联络方法不外乎有三种: 第一,旌旗灯火为号。

旌旗灯火为号是一种视觉通信联络方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通过展示旗帜和灯火,让别人看到,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罗懋登的《三宝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就记载,在郑和船队的宝船上飘扬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号带、大桅旗、正五方旗等旗帜几十面,郑和在下达指令或传递信息时,就要升起这些旗帜。

旗帜的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比如,注意躲避浅滩、向左向右航行、预报风暴、需要救援、遭遇海盗袭击等等信息,都要用不同数量或不同形状的旗帜来表示。

当然,用旗帜传号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白天,到了晚上就不能用了,晚上传递信号自然要用灯光和火光。

为了保证视觉通信联络方法的有效性,郑和船队在执行这些信号规定时非常严格。

罗懋登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记载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

如遇敢有故纵,违误军情,因而偾事者,即时枭首示众。

意思是说,郑和船队的各船白天航海要看旗帜的号令,夜晚航海要看灯笼的号令,这样就可以保持船队秩序井然。

如果有不顾号令,违反规定,从而造成混乱者,就要斩首示众。

为什么郑和要对违反号令的官兵实行如此严厉的惩罚呢?这是因为,号令关系到整个船队的统动,进而关系到国家重大任务能否完成,特别是关系到整个船队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制定如此严格的规定。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通信联络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可是,视觉通信联络方法并不是的,它在使用时很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大雾天气和雨雪天气,海上能见度低,旗帜、灯火信号都看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寻求其他办法。

第二,锣鼓喇叭传音。

锣鼓喇叭传音是一种听觉通信联络方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通过锣鼓喇叭发出声音,让别人听到,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锣鼓叭既是乐器,又是传递信号的工具,在生活中和军事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鸣金收兵”等描述的都战场上军队作战的场景,这里的“数”“角”和“金”都是发号施令是营造氛團的工具。

书中还记载,除了锣鼓以外,还有喇叭和螺号,可见这些设备在航海中是常用的。

由此可见,视觉通信联络和听觉通信联络密切结合,成为郑和船队船与船之间最常用的联络方式,它们既快捷又方便,既清晰又直接,保证了船队协调一致的行动。

然而,两种联络方法密切结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其局限性依然很大。

比如,当船与船之间的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无论是视觉通信联络方法,还是听觉通信联络方法,就都派不上用场了。

特别是大腙和分腙之间的联络,船队和国内的联络,往往要在千里之外进行,这么上,无论是用旗帜、灯光,还是用锣鼓、喇叭,都无济于事。

第三,飞鸽传递书信。

鸽子用于传递书信,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都有大量的记载。

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信鸽在军事上依然有它的作用。

比如,它不受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限制,也不受任何无线电信号的干扰,而且还可以保守军事秘密,在特殊情况下依然可以用于通信。

据目前统计,飞行距离能达到一千至两千千米的鸽子不在少数。

所以在很多国家的部队中,依然设置有少量的鸽子部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那么多,如何互相保持联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