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23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西游记中,当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只有孙悟空和唐僧成了佛,而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猪八戒和唐僧没有孙悟空那么强,但好歹也是有功劳和苦劳的,没当上佛可能也是有些太遗憾了。

那要想成佛到底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条件还没有达到,毕竟要是成佛太容易的话,其他人也会是有意见的。

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西天取经结束后,唐僧被封为南无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南无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南无净坛使者菩萨,沙和尚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被封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西天取经的队伍大家都是有过之身,因为白龙马一直是坐骑的存在,最后成不了佛我们都可以理解,要知道他能够恢复自己的龙身已经非常满意了,更别说还当上了菩萨,自然是心满意足,但是猪八戒和沙和尚心里就不满意了。

同样是西天取经路上出力保护唐僧,为什么孙悟空可以成佛而他们两个不行?在现场的时候,猪八戒当时就站出来质问如来佛,这样说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其实猪八戒应该再等等,沙和尚封了之后他再站出来问可能效果更好。

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毕竟他那个时候问就是代表两个人来打抱不平,而不再是为他自己,因为如来佛知道沙和尚沉默寡言,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他的队友站出来帮助他,可惜猪八戒只考虑了自己,而唐僧和孙悟空也没有站出来帮忙的意思。

如来佛看着下方的猪八戒,心中早已明白在说出猪八戒的“净坛使者”之后,猪八戒一定会马上站出来反驳,所以只需要把猪八戒这里搪塞过去就好了。

于是如来佛微微一笑,随便用了一个可以吃喝的理由,就说得猪八戒哑口无言。

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那么猪八戒和沙和尚为何不能成佛呢,这一点其实还是要从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说起,当时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但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则不一样了,一个是十万水军的头头,一个类似于玉皇大帝的御前侍卫。

这两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偷懒总想着散伙各回各家,沙和尚几乎都是一言不发,让大家总是忽略他。

如此不出力,如来佛自然是不放心的了,但是又不愿说出真相,所以随便给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一人一个菩萨,而不是封为佛祖。

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其实想想,如果孙悟空不大闹天宫的话,猪八戒还是做着他的天蓬元帅,沙和尚依然是卷帘大将,比在灵山当菩萨好多了,所以他们两个不能成佛,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和孙悟空有关。

人品能力俱佳的旧大臣为什么救不了旧中国?

湘帅之殇!在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上,真正得到历史好评的大臣其实并不多,而享有前后“湘帅”之称的,无疑属于。

他们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几乎属于完美之人。

就拿林则徐来说,品行为海内外钦敬。

当时跟他打交道的一个外国对手都承认,林则徐与同时代的官吏很不一样,“他似乎完全没有徇私舞弊的积习”。

网络配图 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士大夫,为何没有挽救国家命运? 关于林则徐,史学家蒋廷黻有句着名评价:“他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论,林则徐无可挑剔。

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对国家对君主赤胆忠心。

但是,他归根结底属于“旧大臣”。

中英战败失败后重新被朝廷用的林则徐,充当的是一个灭火队员作用,在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任上,他干的事主要是,扶贫救灾和平息群体事件。

终其任期,他既没有公开承认中西差距,也未曾倡导改革。

什么是旧大臣?什么是新士大夫?我们可以展开林则徐的身后事继续诠释。

林则徐死在镇压的路上。

但是,在他之后,自有后来人。

、左宗棠这些以平息太平之乱起家的人,都可以视为林则徐的衣钵传人。

尤其是左宗棠,早在其籍籍无名时,就得到林则徐的器重。

林则徐临终前,还不忘向朝廷写举荐信,大力推荐这位得意后生。

所以,左宗棠至少在精神层面,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林则徐接班人。

那么这位接班人,是怎样挽救国家命运的呢?与号称“大清中兴之臣”的曾国藩一样,左宗棠对于奄奄一息的满清政权而言,也实可谓“大救星”。

及太平天国的出现,本来将要缩短满清政权的寿命,而曾国藩左宗棠们的出现,至少又让这个政权苟延了半个世纪。

尤其是左宗棠,不仅在平息太平天国方面屡立奇功,而且还在新疆保卫战时,破天荒地取得了对沙俄代理人的完胜,可以说,没有左宗棠,就没有中国新疆。

从这点上说,左宗棠没有让先师林则徐失望,没有让俄国将中国的西北疆全部吞噬。

然而,“中兴之臣”还是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毕竟清廷“大势已去”。

而左宗棠终究没有彻底做到“挽狂澜于既倒”。

鸦片战争之后有甲午战争,洪秀全之后有孙中山,大清的“中兴”,其实质是“勉强支撑”,终究难免一死。

网络配图 为什么林则徐及其接班人,只能延缓清政府的死亡、而无法真正振兴大清? 不妨从左宗棠的眼力上寻找答案。

在晚清行将就木时刻,左宗棠与并行的“湘帅”曾国藩给出的“救国之道”同出一辙——认为治理天下的办法,在于如何运用孔孟的“王道”(指儒家的)和法家的“霸道”(指法家的刑狱杀罚一套暴力镇压工具)。

提出盛世用“王道”,乱世用“霸道”,平时互为参用。

可见,所谓“救国之道”还是没有脱离荀子思想——“将儒法二家的统治思想加以结合”范畴。

左宗棠在镇压起义时,与曾国藩一样,喜欢大开杀戒,甚至达到滥杀地步。

就是出于信奉“乱世用重典”。

在对外关系上,他们主张凡事以“”应对,显然,这也是老调重弹,无外乎儒家“怀柔远人”春秋大梦。

正如林则徐的禁烟不能阻止大清王朝颓废一样,左宗棠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也不可能挽救大清王朝走向灭亡。

一切跳不出中国旧文化旧制度的理论,都不可能让中国出现质变。

19世纪末叶,中外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出,中国旧制度旧文化已到穷途末路。

也许是旁观者清,日本在这方面夫看得更准更时刻,日本学者在《世界国尽》一书中,对林则徐左宗棠迷信的“孔孟之道”不能“再造辉煌”的内因进行了犀利剖析。

“清国的历史自陶虞时代开始,到现在已有4000年,过去以重视仁义五常、人情敦厚而盛名远播。

可是因不肯引进现代文明,风俗渐衰,德智渐颓,他们还犹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样样比他国行。

真是可悲。

” 就在左宗棠们为中国旧文化旧制度披上新大衣时,日本那边同样面临西方冲击。

1840年的中英战争爆发虽与日本无关,但对日本社会各阶层的震动很大,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面对西方侵略东方,当时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武士教师吉田松阴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对中英战争的结果,他作出了自己总结:“满清为夷所侵,,无足论者也,卒之山金请和而后止,然其间不见复有唱义焉者,何其不振之甚也。

盖由纲纪废驰,而贤才不用,操习不熟尔”的结论。

网络配图 他认为,清国之所以败于英国,是因为内部政治腐败、民族一盘散沙,不在洋务而在内务。

他认为国家兴亡之道关键是内政不是外交,是治民不是治夷。

“民内也,夷外也,谋外而遗内者凶;治内而制外者吉”。

只有内修国政,才是不虑外敌的根本之策。

吉田断言,如果日本不吸取中国教训,也必然会被西方肢解。

1853年1月,培理率美国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海湾,要求与日本通商。

与左宗棠不同,在日本临近被西方征服的危机时刻,吉田松阴摒弃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旧瓶装新酒,促使日本文明实质转型。

他创办“松下村塾”,招揽了大批武士后生精英。

他们不排斥西方文化,主张尊王而不攘夷。

以洋为师,推动日本主动学习西洋政治与学术原理。

这些人无疑属于东方世界的新士大夫,中国的旧大臣与之相比,恍如隔世。

1859年,为了推动日本改革内政、对外开放,吉田策划刺杀幕府重臣、保守派头子间部诠胜,结果事情泄露,被幕府处极刑,死时年仅29岁。

吉田松阴牺牲后,他的学生、井上馨等人继承遗志、继续倒幕运动,直至开启日本历史翻天覆地的一页——。

历史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吉田松阴的判断,而“湘帅”们的理论却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吉田松阴能救日本,林则徐左宗棠却救不了中国,皆因“内质新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而不投靠一代奸雄曹操孙权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没有成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