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称霸以后为什么没有统一全国?
【千问解读】
齐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但是齐国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同意全国的想法呢?可能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只有秦国想到了自己称霸以后要统一,而早年其他国家一点动作都没有呢?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虽然在春秋早已不是周天子能一人说了算大,但大家心里还是会遵循尊周攘夷的政策。
如果真想统一那就成为全民公敌了。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鲁国是周公的封地,齐鲁两国镶嵌在山东大地,齐国大地也成了山东的代名词。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国是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然而奇怪的是,从齐国立国到齐国被秦国灭国,领土面积一直局限于山东半岛,而不像秦国一样,吞并巴蜀,领土面积不断扩大,最终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国为什么不能突破山东半岛,扩大领土?
春秋五霸中(齐晋楚秦越),就齐国开疆扩土最少。
战国时期:秦楚继续大规模开疆扩土,就连燕国都北上开疆扩土。
三四百年间,所有大国只有齐国领土增加最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齐国强大却领土没有扩张的呢?
齐对王道执迷不悟,论客辨士,整日空谈,缺乏战略上为其指导之人物,故而徒有常打酱油之名而无拔城取地之功。
反观秦国奉行霸道,张仪连横破合纵,范雎远交而近攻,策士争相入秦,名将层出不穷,故能拓地千里,横扫六国。
管仲对未来的战略误判:未来不是称霸战,不是把别人打服了、自己当老大了就算。
未来是兼并战、生死战,是打死别人,夺取别人一切的战争。
齐国自从姜太公建国就一直奉行尊周攘夷的政策,到管仲的时候,这一国策被强化。
加之其通往中原的唯一出口鲁国是周公旦子孙的封地,与周朝渊源太深,从齐国国策的角度看,不好大张旗鼓地侵略鲁国,最终连鲁国都是让楚国灭的。
齐国立国之初国力弱小通过必要地战争扩大领土作为增强实力的保证,而领土达到一定程度,足以支持强生国力之后,所进行的战争皆因树立自己权威,捍卫霸主地位,几乎不出现以扩张领土为目的的战争,这也是齐国未能一统的根本原因,只想称霸,未想灭亡其他国家。
齐国战略空间小,楚能向南发展,秦可以向巴蜀发展,燕赵可以北上,齐国要想开疆扩土上来就得面对六国,难度太大。
秦国立国之后可以无限向西北的西戎要土地,楚国可以不断兼并无穷无尽的南方小诸侯,燕国、赵国可以向北推进到匈奴人的草原,就连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韩国,起码四周都是陆地,可以攻伐。
三面环海的齐国,地理位置确实不好,齐国没有什么山川之险。
这导致他想兼并别人的时候,很可能被人趁虚而入。
齐国不能吞并鲁国和泗上诸侯的关键原因就在这里,齐国离晋国太近。
晋国又是一个体量超过齐国的大家伙。
如果他想攻打鲁国,晋国一定会来救的。
历任周天子中,也只有它的外甥周成王对齐国最好,公开允许齐国征伐其他不从周朝的蛮夷:“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范围内,可征讨之。
”周成王给齐国划定的这个可征伐范围,比起齐国最初的封地大多了,齐国也没有用多少年就全部收归己有。
可是这个范围之外,齐国就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因为周边全部是姬姓诸侯。
齐国商业发达,大家都在赚钱,没有人喜欢打仗。
齐国地处东海,背靠大海,经济上有渔盐之利,西接中原,北燕南楚,交通便利,管仲奠定良好的制度,重视商业,齐国临淄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商业都市。
齐国更像一个现代国家,齐国人思想自由,商业发达,与中国历代不同,更与秦国那种酷刑暴政有天壤之别。
齐国之后宋朝,也是这样,难道思想自由经济发达了军事就不行了吗?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