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后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

【千问解读】
小编最近在看这个《大明风华》相关文章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明朝的十几位皇帝啊,各个都挺有意思的,自己搁自己家里面瞎折腾,最后朱家天下没有了,这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给败完了,恨的是朱元璋已经仙逝,不能毒打,假如我们做个假设,这大明的十几万皇帝在地府相聚,刚好朱元璋也在,那么朱元璋会有什么反应?第一个被毒打的会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朱元璋站在主席台上,右手轻轻敲了敲话筒,看着台下跪着的儿孙们,轻声说道:今儿问阎罗王借了个场地,咱们好好开个会,总结总结我们过去的工作的不足之处。
他揉了揉嗓子,继续说:你们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当的皇帝,我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爹娘死了我连块安葬他们的地也没有,可我为什么能够打趴陈友谅,废了张士诚,然后驱逐蒙元,拿下了这万里河山?
台下一片寂静,似乎没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打算继续说的时候,却见朱允炆抬起了头,说了句:因为爷爷你厉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着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孙儿,让你受苦了。
对朱允炆说完了话,他又看着所有人说到:我能从乞丐,从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没什么别的原因,允炆也没说错,我确实厉害,也没什么捷径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闯劲和狠劲。
想,看的是思考和谋略。
朱元璋说到这,声音已经哽咽:但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为你们废了丞相制,将武将绑了起来,将宦官锁了起来……我为你们铺好了路,可你们最后干了什么?竟将山河送给了女真人!你们真是气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爷爷太天真了,明知你没什么本事,明知你妇人之仁,却还让你当皇帝。
朱允炆听到这正要辩解一番,可只喊了一声“爷爷”,却见朱元璋已经从主席台冲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后二话不说,抡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脸上。
“啪”,朱棣的脸瞬间红了,他捂着脸看着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废物,能怪我?
朱元璋听了这话,更气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后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样,帝位是我给他的,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没给你你竟然敢动手抢?!还有,我说过什么?太监不得干政,谁让你打开他们的锁链的?
朱棣却不管不顾地反对道:抢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东北,定西南,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万国来朝!这些,朱允炆这个废物办得到吗?
朱元璋被朱棣呛得说不出话来,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对着朱由检狠狠地扇了过去:你这个志大才疏的废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丢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被谁抢了不好,被一个不过几十万人的女真给抢了!该用的人你不用,不该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乱世用武”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读书读傻了!读书人说的忠君的屁话能信吗?你给不了也保不住他们的钱和权,他们能真的忠于你?丢人!
朱元璋说完,“啪”的一声,又给了朱由检一巴掌,打得朱由检晕头转向。
朱由检捂着脸小声抱怨:这还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贤这么个祸害?
朱由校一听弟弟告自己的状,立刻反驳:我用魏忠贤怎么了?江山没丢在我手里吧?再说了,用太监的又不是只有我一人,你怎么不说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着脑袋的朱祁钰一听“英宗”二字,瞬间来了劲儿,也红着脖子嚷道:对对对,我哥真不是东西,他自己被太监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来,好吃好喝地养着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夺门之变!
朱祁镇听了弟弟朱祁钰的抱怨,心中虽然有愧,可是终究忍不住怼了过去:如果不是于谦多事,哪有你什么事?
朱元璋又听了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争吵了几句,终于还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镇一个耳光。
朱祁镇挨了耳光,也小声哝哝了几句:我再怎么样也是为了给老朱家开疆拓土呀,虽然打不过也先,被也先打脸了,可也总好过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时已经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听到朱祁镇点了自己的名,清醒了过来,哂笑道:我荒唐?应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鞑靼小王子?宁王之乱是不是我平定的?还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监刘瑾的头,可不像有些人被一个太监王振耍的团团转!我虽然弄了个豹房,可是当皇帝嘛,不正是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当个屁的皇帝,我还不如当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经抬了起来,听完朱厚照的话,又缓缓放了下去,朱厚照确实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不过,朱祁镇说的“荒唐”这两个字却也提醒了朱元璋,要说荒唐,朱由校这个傻木匠算得上荒唐,朱厚熜和朱翊钧这对几十年不上朝的爷孙当然也算得上荒唐。
朱元璋冷幽幽的目光看向了朱厚熜,还没等他说话,朱厚熜便已经一甩手中的拂尘,率先说道:我虽然很忙,忙着修仙问道,可是也没落下治国呀!严嵩、徐阶他们哪个不被治的服服帖帖,安安心心给我办事的?史书上还夸我说我开创了“嘉靖中兴”呢!
朱厚熜还没炫耀完,朱元璋的巴掌已经落到了他的脸上:让你修仙,让你修仙,让你修仙......
朱翊钧一看朱元璋盯向了自己,忙说:我也有个“万历中兴”,我打趴了日本鬼子,平定了杨应龙和哱拜的叛乱,我不是在邀功,我只是想说,我不上朝还不是那帮读书人给闹的?不然的话,我肯定还能建立一番不世之功!
朱元璋听完,又是“啪”的一声,给了朱翊钧一个巴掌:几个不要脸的破读书人你搞不定你还当什么皇帝?闲着没事争什么国本,你当治国是过家家呢?没有规矩!当年朱棣也比允炆厉害,我让他当皇帝了吗?
朱翊钧听了,立刻反驳:所以,惠帝不是被我朱棣老祖宗给废了嘛!
朱元璋瞪着朱翊钧,气道:还敢顶嘴了是不是?萨尔浒之战是不是你输掉的?
朱翊钧听到“萨尔浒之战”这五个字之后,顿时泄了气,萨尔浒确实是他人生中的耻辱,如果没有这一战该多好。
朱元璋摇头一叹,最后又看向了朱由检,又狠狠甩了朱由检一耳光:说到底,这锅还得你来背,谁让你丢了江山,还丢给了女真人呢!呸,废物!
大明毒杀案:藩王暴毙为什么最后却不了了之?
而就在他去世的两个多月之前,洪武二十八年的正月,他还曾与平羌将军宁正一道率军征讨西番。
还能出征,说明至少在那个时候他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
那么堂堂一位王爷,究竟是如何暴毙的呢?来,让我们先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
网络配图 本案所能搜集到的证据非常有限,《明史》和《实录》里都没有太多的记载。
不过在《太祖钦录》中有两篇记事,提到了朱樉的死亡经过。
第一篇记事是接到秦王府的凶信报告之后,批示“谕第三子晋王棡知道”。
按照秦王府的记录来看,是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夜三更时分,有人报信说秦王病了,而且很严重,已经说不了话了。
当时的状况是“痰涎壅响,身体温,四肢冷,眼目不开”。
而后立刻传医士齐瑢、张志善等人来诊治,等医士来的时候,朱樉的状况更严重了。
“四肢逆冷,唇口指甲俱青,目闭不开,诊得六脉闭绝”,医生们熬了汤药,但是灌不进去。
到三月二十日五更的时候,仍旧没有起色,医生们用“葱熨法”对他进行了急救,但是“救治不回,至当日卯末辰初时身冷薨逝。
”网络配图 这是秦王府所记录的朱樉从暴病到死亡的全过程,朱元璋在谕晋王的批示里说“饮食之为,吾尝教之,都在宫内造进。
不依吾言,吾忧之不已,今果有事。
”言外之意似乎是说秦王因为吃了什么东西才导致了暴病死亡。
那么他之前吃了什么呢?翻翻秦王府的记录,上面写着“挨晚食葡萄煎”。
这葡萄煎是一味药,周王朱橚的《普济方》里有记载,是用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加上蜜,煎成稀汤状,饭前服用,可治疗“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
而仅隔一天之后,朱元璋再次下发对晋王的告谕,这次的告谕里是这么说的。
“班师之后,逸乐于宫,日常数饮冰水,此是服药燥使然。
今服毒身死,吾观毒入之计,中在临归寝服樱桃煎,由此而亡。
”昨天不说是葡萄煎吗,这樱桃煎又是什么东西?关于樱桃煎的记载还不少,《山家清供》、《局方发挥》以及《说郛》里都有,其制作方法有点复杂。
是要把樱桃先用梅水煮熟,然后去核捣碎,拌上蜜之后以沸汤冲调服用。
既是一道甜品,又兼具食疗的功效,可“发胃火”。
这篇告谕里老朱算是给朱樉定了案,明白的说了他就是服毒身死,而毒就是下在他吃的樱桃煎里。
之前所说的葡萄煎,是误写之故还是另有隐情呢?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我们来看看身为死者家属的朱元璋的态度。
网络配图 听闻朱樉的死讯之后,朱元璋辍朝一日。
之后颁布《谕祭秦王祝文》,痛斥朱樉的荒淫肆虐,然后洋洋洒洒的列举出了他的二十八条大罪,包括宠信偏妃、用度僭越、奢侈浪费、虐待宫人、征西番时劫掠人口等。
最终得出结论,正是因为他“非法刑诸宫人”,使得“老幼宫人见之,各优性命难存,以致三老妇人,潜地下毒入于樱桃煎内,既服之后,不移刻而死”。
朱樉的急病,而且看其症状,的确像是中毒的样子。
老朱对这个儿子可能是早就失望透顶,祭文里还要骂他“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按照朝廷礼制将其下葬之后也没有要彻查 这桩毒杀案的意思,这起“藩王之死”事件就这样匆匆落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朝灭亡前出现过哪些异象?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此前,朱元璋已经派、率领的北伐大军北上进攻,并于洪武元年八月,徐达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市),带领后妃、皇太子等少量亲军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至此,蒙古贵族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徐达、常遇春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已经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元大都的失陷意味着元朝的灭亡。
有趣的是,我国古人喜欢用“天人感应”的理论来对王朝的兴衰进行解读,尤其是儒家学说认为天地间的事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天象可以预知人事的未来结果。
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有过一段“论天”的文字,据《明实录》记载,朱元璋称他自起兵以来,凡有所为,心中的念头一动,“天必垂象以示之”,朱元璋认定天意显示的征兆是能够预见的。
如今,元朝灭亡了,是不是也有儒教的学说所宣称的“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异象呢? 按照传统史观而编撰的汉文史籍《》里面,书中记载了北伐大军向大都步步进逼时,描述了大量“天人感应”的例子,就在元朝亡国的前夕,天象频频示警。
比如: 1367年12月发生了日食。
在此期间,南方的北伐军夺取山东济宁路、莱州、济南、东平路等地。
次年3月,彗星出现于西北,并有一颗大流星与很多颗小流星坠于东北,声震如雷。
与此同时,北伐军夺取河南,其后进驻潼关。
4月,未到霜时而天降严霜,使大豆等农作物枯萎,天地之间显出肃杀之象。
与此同时,北伐军又夺取嵩、陕、汝、道等州。
7月,京城有异象。
某一天,天上出现红气满空,如火照人,自早晨至午前方息,其后某一天又泛起黑气,百步之内看不见人,从深夜至上午才消失。
这时的北伐军夺取卫辉路、彰德路、广平路,逐渐逼近大都。
8月,到了大都将要沦陷之前,天空连续出现“白虹贯日”的异象,这已是山河变色、改朝换代的预兆。
从《元史》的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北伐军前进时,一路上亮点纷呈,颇有应接不暇之势,他们有时在白天看见日食,有时在夜晚看见彗星,在快要到达大都时又看见“白虹贯日” ,真是大饱眼福。
深受儒教理论影响的将士们,心中必然会得出“元朝不亡,天理难容”的结论。
这无疑是极大地鼓舞了北伐大军的士气,为顺利地攻入元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元史》所刻意记载的灾异源于“天人感应”的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遥远的夏商周时代,从那时候起,就有人相信上天会监管着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并认为上天好像凡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与是非观念。
可是,上天又是无声无息,难以捉摸的,凡人只好常观察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以此揣测上天的意愿。
此外,人们认为春夏秋冬以及气候变化也是上天意志的表现。
如果上天对人间的事情有所不满,就会通过各种灾异显示出来。
这类思想在《周易》 《尚书》 《礼记》 (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有所记载。
例如, 《春秋》一书,记下二百四十年间的一百二十二件灾异,其中包括日食、星陨、山崩、地震、洪水、大旱、饥荒、冰雹、虫害等等,上述种种都被归纳为天象示警,希望以此引起世人的注意。
在国家的所有过失之中,君主的举止失措最为严重。
因为古代的君主号称“天子 ,顾名思义就是上帝之子,天子的都有可能会对上帝产生影响,这也是源于“天人感应”的理论。
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到西汉时,大儒董仲舒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他在《》的首篇中,就集中论述了天人关系,指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遗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董仲舒这段话,提示了天子如有过失,将遭受到上天的警示,也就是所谓的“天遣”,如果不尽早进行改变,国家必然灭亡。
其实,“天人感应”是一种有悖于客观实际的观念,但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虽然的是唯我独尊,但在“天人感应”的思想下,皇帝也是不可以恣意妄为地进行违背天意来行事,否则,不仅会身死,更有可能会亡国。
比如说,上天的异象年年有,只不过国家没到灭亡的时候,人们就会把这种异象是看成是上天的警告,君主们下达一些“罪已诏”之类的文书,表明自己改过了,国家就会继续兴盛下去。
而到了国家真正灭亡的时候,那些恰好发生的异象,也就成了上天的预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