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节度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千问解读】
说到节度使,不得不说一下这2位代表,一个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上学时期历史课本学过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呢,因为他的实力太过于强大,他是节度使,而且还是三个地方的节度使,简称三镇节度使。
另一位一位呢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在后周任职,担任过多个地方的节度使。
那么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官呢?
先说一下节度使的前身,唐朝建立的时候,并没有给边境驻军,2国开战的时候,朝廷会临时组织军队前往作战,而军队的最高司令是行军大总管,比如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全权负责这个地方的军事大权。
唐朝是一个开疆扩土的朝代,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先后打败东西突厥部以后,疆土面积大增,边境一旦开战,从中原调遣军队的话已经来不及,就需要常年在西域驻扎军队,此时军镇形成。
但是军镇只有军事权,没有行政财政方面的权利,这样还是不利于作战,毕竟后勤保障也很重要的,这时候节度使就应运而生了。
朝廷任命的时候,会赐予一个旌节,也就是一个信符,标志而已(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你说你节度使,如果没有旌节这个东西,那就没法证明你是节度使)这些人听从朝廷调度,时间一久,就成为了节度使,也就是接受节制调度的使者。
从公元713年开始,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玄宗初期设置了10个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管理若干个州,州下面有若干个县,节度使可以全权管理该地区的军事、民事、行政还有财政方面的大权了。
从上不难看出,节度使就相当于省委兼任省军区司令,权利相当的大。
以唐朝时期安禄山为例,安禄山担任3个地区的节度使,分别是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同时还是节度使中实力最强的范阳节度使,难怪安禄山敢造反,因为有资本。
唐朝之所以灭亡,和后期的节度使有很大关系,唐末全国有大大小小50多个节度使,很多都不听从指挥,最后都自立为王了,这样才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这种局面类似于清末民初的那种情形,可以这么说吧,节度使和民国的军阀是一个道理。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深知节度使的权利以及对朝廷安全的威胁,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散了节度使的军权,然后慢慢通过权利稀释和收缩,节度使成为了一种荣誉而已,没有一点权利,至此存在了数百年的节度使制度名存实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