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高考地理中的潮汐现象!何为大洋中脊?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专业高考地理备考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集合汇总

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一、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指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出现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白天的涨落称潮,晚上的涨落称汐。

其形成主要源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

二、潮汐的形成原因

1. 月球引潮力:月球离地球较近,对地球海洋的引潮力作用显著。

它吸引地球海洋水体,使靠近月球一侧的海水凸起形成涨潮,而地球另一侧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也会出现海水凸起涨潮,中间区域则为落潮带。

2. 太阳引潮力:太阳虽然距离地球远,但质量巨大,也对地球海洋有引潮力作用。

不过其引潮力约为月球引潮力的46%,通常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时,月球、太阳和地球近乎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潮差较大;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时,月球与太阳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小潮,潮差相对较小。

三、潮汐的周期类型

1.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小时50分钟)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涨潮、落潮时间大致相等,潮高相差不大,如我国厦门港多为此种类型。

2.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里,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我国南海北部湾部分地区是全日潮。

3.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秦皇岛港属于混合潮型。

四、潮汐的影响

1. 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长期的潮汐作用会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潮汐通道、潮滩、海蚀崖等。

潮水的涨落不断冲刷、搬运和堆积泥沙等物质,促使海岸地貌不断发生变化。

2.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会使海水在海岸带和近海区域不断交换,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也与潮汐密切相关,比如许多贝类会在涨潮时张开贝壳觅食,落潮时关闭贝壳。

3. 对航海的影响

掌握潮汐规律对于航海至关重要。

高潮时,港口、航道的水位较高,有利于船舶进出港口和在浅水区航行;相反,低潮时可能会使船舶搁浅,所以船舶进出港要根据潮汐时间表来安排。

4. 对沿海渔业和海水养殖的影响

渔民们常常根据潮汐规律出海捕鱼,因为涨潮时,海水会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近海和岸边,吸引鱼类聚集觅食。

在海水养殖方面,要考虑潮汐的水位变化,合理设置养殖设施的高度,防止在低潮时养殖生物暴露在空气中而受损。

5. 对沿海能源开发的影响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潮汐的涨落来发电。

在一些潮差较大的地区,如法国的朗斯河口,通过建设潮汐发电站,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大洋中脊简介】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洋中脊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彼此相连,总长约8万公里,为地球上最长最大的山系。

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单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构造单元之一。

【大洋中脊特点】

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广布。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

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大洋中脊的分布】

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大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

三大洋洋脊的南端彼此相连,北端则伸进大陆或岛屿,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北冰洋中脊相连接。

【大洋中脊的特征】

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是大洋中脊最突出的特征。

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

大洋中脊体系环球绵延数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

其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可与全球大陆面积相比。

大洋中脊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那里同时也是生成新的海洋洋壳的地方。

在洋中脊火山口,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洋壳在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这样代谢不止。

【大洋中脊的成因】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

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

在地幔对流带动下,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

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软流圈顶部物质逐渐冷凝,转化为岩石圈。

【学以致用】

大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千米的火山山脉。

地慢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大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洋中脊处

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 B.热液区多花岗岩

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 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

5.图中大洋中脊处地壳岩层的新老关系表现为

A.从〇到P先变老再变新 B.从O到P由新到老

C.从〇到P先变新再变老 D.从〇到P由老到新

【参考答案】

D 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地幔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大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

由此可推断,大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在远离大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进人地幔,B、C错误。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从上题可以得出,大洋中脊处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文字材料对大洋地壳循环的描述可推测,大洋中脊处形成的岩层最新,越往两侧岩层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形成大洋地壳循环。

所以图中从〇到P岩层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B正确,A、C、D错误。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奇怪的太阳墓葬之谜

新疆“太阳墓葬”的神秘与壮观一直吸引着我们,为了解开“太阳墓葬”的谜团及,以及对它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墓葬中的死者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在1979年到1980年,新疆工作人员在孔雀河下游及楼兰遗址附近出土一批保存完好的古尸以及一些随葬物,这些对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人类的生活是有力证据。

太阳墓葬中的死者均为塞种人,而他们却有着很深的多种天体崇拜传统,然而他们因何定居罗布泊?为什么这里会云集世界诸多的民族,诸多的文化?他们的传人又去向何方了呢? 有些民间传说讲到,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他们究竟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矛盾呢? 其中有一种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木桩,由内向外,粗细有序,环圈外为放射状四展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状观,很像四射的太阳,定名为太阳墓。

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三十余厘米。

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

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

然而固沙威吓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 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导致呢? 楼兰王国真的是毁于大规模的太阳墓葬砍伐林木?或许这些千古之谜还会继续与恒古黄沙为伴,直到永远,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随机文章日本人真的支持过辛亥革命吗?日本人有什么阴谋?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俄现木乃伊狗震惊考古学家,12400年的木乃伊狗脑保存完好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人们被现实打败的青蛙效应,温水煮青蛙竟然是假的(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太阳墓葬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图案竟代表太阳崇拜?

新疆“太阳墓葬”的神秘与壮观一直吸引着我们,为了解开“太阳墓葬”的谜团及,以及对它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墓葬中的死者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在1979年到1980年,新疆工作人员在孔雀河下游及楼兰遗址附近出土一批保存完好的古尸以及一些随葬物,这些对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人类的生活是有力证据。

太阳墓葬中的死者均为塞种人,而他们却有着很深的多种天体崇拜传统,然而他们因何定居罗布泊?为什么这里会云集世界诸多的民族,诸多的文化?他们的传人又去向何方了呢? 有些民间传说讲到,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他们究竟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矛盾呢? 其中有一种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木桩,由内向外,粗细有序,环圈外为放射状四展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状观,很像四射的太阳,定名为太阳墓。

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三十余厘米。

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

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

然而固沙威吓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 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导致呢? 楼兰王国真的是毁于大规模的太阳墓葬砍伐林木?或许这些千古之谜还会继续与恒古黄沙为伴,直到永远,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随机文章请问秦始皇到底有什么政绩呢?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排名,翼龙无人机屌炸天(能发射千枚武器作战)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是怎样的,绕/落/回三步完成后将实施载人登月宇航员在太空会遇到什么危险,陨石撞击/航天器破损失压/宇宙辐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地理拓展】高考地理中的潮汐现象!何为大洋中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中岳景区

21

2024-09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