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让罗马帝国继续苟延残喘

然而,正如猫有九命一样,罗马在危机面前又一次挺了过去,并努力寻找着可以救之于危难的英雄。
此时现身的
【千问解读】
然而,正如猫有九命一样,罗马在危机面前又一次挺了过去,并努力寻找着可以救之于危难的英雄。
此时现身的“救世主”是公元284年被士兵拥立为帝的宫廷首领。
戴克里先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伊利里亚人,全凭个人能力荣登宝座。
此人极爱奢华,平日里常穿戴着象征权势地位的紫色披风,而且要求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必须站着说话。
他在位的20年间,罗马帝国浸染上了东方文化的色彩。
退位后,戴克里先选择了在亚得里亚海岸隐居,过着恬静的生活,这在罗马政治史上颇为罕见。
踌躇满志的戴克里先为了解决帝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罗马的经济制度、军事体制和政治管理三大领域进行了阔斧的改革。
当时的罗马经济体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严重失控的通货膨胀和产品供不应求。
这两种弊病又因达契亚地区金银矿产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巩固帝权所带来的军费激增而日趋严重。
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戴克里先在公元301年至302年间颁布了价格敕令,限定物价和制定工资标准,违者将被处以极刑,这些法令比当今的同类法规还要极端。
当然,它们与今日的类似政策一样,因为限制了商品的公开供应而收效甚微,不过也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货币的信用度。
戴克里先还通过其他强硬政策,如强制民众坚守本行和留在原居住地工作等来缓解农村地区人口稀少和生产水平低下的危机。
为了应付入侵的外患,罗马军队重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为此,戴克里先对罗马的军事编制进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
他将罗马的军事力量分成两大部分:边防军和巡防军。
边防军多是从当地被征服民族中招募而来,用来驻守边境;巡防军则十分机动灵活,可以快速部署以应对紧急事态,而这部分力量大多也是从被征服民族中招募而来,这意味着罗马帝国实际上是由外族人守卫着。
显而易见,这种策略极具风险性。
为了解决帝国的统治危机,戴克里先将罗马疆土,由他和他的三个部将,即由两个“奥古斯都”和两个“”分别统治,史称“四帝共治制”。
具体来说,就是作为奥古斯都的戴克里先统治东部地区;并任命伽略里乌斯为凯撒统治巴尔干地区;西米安作为奥古斯都管理西部,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地区;君土坦提乌斯作为凯撒治理高卢地区和大不列颠。
帝国的4个新增的行政大区分别由地方行政长官管理,这些行政大区又被分成若干区并归监督官分管,这些区又分别组成几个省由总督进行治理。
各个行省的军权各归一名司令官掌管。
戴克里先的改革虽然过于强硬苛刻,但总体上颇为有效。
通过这些改革,罗马的局势得以稳定,帝国也得以苟延残喘。
不过为了供养改革所产生的庞大官僚机构,广大人民的税务负担日益加重,同时巨额的经济支出也大大损耗了帝国的实力。
随机文章河南周口清朝干尸,一夜间疑似还魂自己消失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阿波罗登月遇到外星人,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和外星人对峙被加蓬蝰蛇咬了有救吗,有救/但被咬的部位100%会被截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戴思恭的传扬丹溪学说是如何样的?他有着怎么样的医学贡献
由于他治病疗效特别好,非常看重他。
戴思恭曾为晋王治愈了肢瘫的病症。
但后来,朱元璋第三子晋恭王因而死。
朱元璋大怒,逮捕了王府的御医,要将他们治罪杀死。
戴思恭上前从容进言道:“我曾经为晋王治过病,并且对您说过,今日虽然病好了,但因为他的病已深入膏肓,如果再复发就性命难保,今天果然如所言了。
”听了戴思恭的这一席话,太祖朱元璋才免了各位御医的死罪。
洪武三十一年(1398)5月,太祖朱元璋患病久治不愈,迁怒于御医,下令逮捕医官。
朱元璋唯独慰勉戴思恭说:“你是仁义人,不要怕。
”仍重用他。
不久,明太祖病逝。
建文帝即位后,将诸多侍医治罪,唯独提升戴思恭为太医院使。
到了永乐初年(1403),78岁的戴思恭因年老告辞回乡。
三年后,再次被征召入朝,当时的为。
早在洪武年间,朱棣尚为燕王时,因患症瘕之疾,燕王府良医正(后升院判)韩彝久治不愈,太祖朱元璋就派戴思恭前往燕京(北京)诊治。
戴思恭先询问了韩彝所用的药方,又问燕王有什么饮食嗜好,朱棣答:“生芹”。
戴思恭说:明白了。
他一剂药下,即排出诸多寄生虫,燕王的病就好了。
因此,朱棣对戴思恭十分敬重。
戴思恭再次入朝时已80高龄,朱棣对他特别关照,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礼。
这一年的年底,戴思恭又告老还乡。
返乡十天后,戴思恭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安葬在浦江之滨的独秀山。
在戴思恭最后离开朝廷返回故里之时,朱棣曾颁布诏书“朕复招汝,汝即来也”,可见已为皇帝的朱棣对戴思恭的期待与敬重,仍然期待着让戴思恭关注他的保健医疗。
戴思恭死后,皇帝传谕旨予以祭奠,说了许多称赞之辞。
戴思恭的著作有《证治要诀》十二卷;《证治要诀类方》四卷;《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戴思恭得到了朱丹溪学术的真传,在继承中对丹溪未竟之论予以补充、发挥,不愧为丹溪高足。
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 戴思恭则补充说:“气属阳,动作火”,并进一步解释说:“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
丹溪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戴思恭则根据临床,对此加以引申,指出“传化失常”是导致郁证的关键。
戴思恭写的《推求师意》一书,便是本着其师朱丹溪之道,予以研究阐发,发挥了老师的未竟之意。
难能可贵的是,戴思恭身为朱丹溪弟子,对丹溪的心法领悟最深,但也善于灵活运用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之长,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垂暮之年的戴思恭,对恩师朱丹溪仍然怀着深深的敬重。
公元1405年,82岁的戴思恭离开朝廷返回故乡,十天后病逝。
而就在这十天里,他还抱病祭奠了先师朱丹溪的陵墓。
宋濂在《宋学士文集·翰苑续集》中撰文称赞戴思恭医术高妙,非一般医生可及,可以看出戴思恭当时的医名。
中评价戴思恭“人谓无愧其师云”,该是对朱丹溪这位优秀弟子的最高嘉许。
随机文章惠司马衷皇后贾南风的故事拿破仑拒绝钢铁轮船,说发明家没常识,后只能看着英国望洋兴叹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海上屠夫鹰击-83反舰导弹,威力最强的近程反舰导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克里特岛战役结果简介是怎么回事?克里特岛战役战争评价
在战役中,德军阵亡、失踪约4000人,其中括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少将,伤10000人,共计伤亡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
德军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伤亡超过5000人,近全师的四分之三;参战的空降兵共计伤亡650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由于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
克里特岛上的英联邦军队阵亡1700人,伤1.5万人;海军伤亡约2000人,合计约1.8万人。
希腊军队被俘约6000人,伤亡约3000人,合计伤亡近万人。
盟军总伤亡人数约2.8万。
英国海军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航母、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被击伤。
英军在克里特岛所进行的抵抗实际上挽救了马耳他岛,因为经过克里特岛的战斗,德国已经没有空降部队可以参战了。
战争评价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
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
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
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
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
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
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德军损失了1.4万的空降精英部队和170余架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和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一、单兵种为主力的战役是不可取的 在这次战役中,虽然有德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作为支援,但主要的地面进攻是由空降部队进行的,空降部队由于在地面作战中没有重武器而损伤惨重,1944年盟军发动的为市场花园计划的作战行动在实际进行中与德国人在的做法如出一辙,尽管这次战役的激烈程度和空降规模都比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大得多,结果却比德军在克里特岛战役的损失更为惨重,而且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聂伯河空降战役中,苏军由空降兵第1、3、5旅临时组成的1个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布克林弯曲部夺取利波维罗格、多内、尚德拉、斯捷潘齐、卡涅夫等地域,并予以固守,但由于组织工作的混乱、没有解决好与正面部队的协同问题、得不到正面部队的支援和配合等问题,导致第聂伯河空降战役是一次十分失败的空降作战。
二、空降作战讲究突然性、意外性 在德军准备进攻克里特岛时,英国方面也确定了德国的进攻可能,因为在战略上克里特岛对双方都很重要,德国占领的价值上面已经叙述过了,如果英国守住了克里特岛,将在地中海有着很大的军事打击范围,而且存在着反攻希腊的可能。
然而,德国选择了空降部队作为主力,无论是突然性或意外性都无法达到,许多部队在空中或者刚落地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三、空降作战尽可能不要分散空降 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国空降部队多点空降,使得部队无法组成强大的火力,在第一天一个机场都没有夺下,使得山地步兵第5师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以支援空降部队。
其实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应当集中1-2个机场进行突击,一旦第一天就夺得机场,后援部队就能立刻派往前线。
多点进攻若遇到顽强抵抗,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而且有被包围消灭的可能。
四、对空降作战不应失去信心 在战争中有失败或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此来否决一个兵种的作用是可悲的。
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后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空降战术,这很令人沮丧。
本来对于马耳他岛,德军可以用空降部队结合其他部队进行攻坚战,只要计划完整,空降部队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被希特勒否决。
任何兵种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合理的分配运用才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
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
1943年之后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
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和1944年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 Move,也有译为“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克里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
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
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
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
同时,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
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
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
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伞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
与其对阵的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重武器。
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
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
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
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
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建设,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二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塔兰托了。
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
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来的战斗中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
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
后来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
再后来由马利策划的“”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德国的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
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
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
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
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唯一亮点。
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
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夺取克里特岛,到底能为德国的地中海战场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优势呢?对此后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岛取胜后不久,的非洲军成功挫败韦维尔的优势进攻,地中海重要的深水港托布鲁克得到稳固,昔兰尼加也易手德军。
假设,德军经过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岛为基地,继续用同样的战术攻占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
这时的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一线就形成了一把贯穿地中海的利剑,直插英军的地中海生命线。
而隆美尔需要的补给则会源源不断送到非洲,进而从海上直接威胁到埃及和西亚地区,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的攻势,就可以轻易将英军赶出地中海。
土耳其和西亚的叙利亚、伊拉克的亲德势力就会顺利掌权,从而脱离英国的控制。
利用这种优势,最后在西亚地区彻底战胜英军残部将易如反掌,由此德国从波斯湾到北大西洋这一宽广南翼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
即便发动对苏作战,也可以从高加索地区呼应A集团军群的攻势,从南北两线夹击苏军。
另外,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到黑海和从波斯湾经陆路到里海这两条海上运输线还是苏联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是未来的对苏战中苏联接受盟国运送物资的重要生命线,封锁此路也是绞杀苏联的重要一招。
实现以上设想至少还需要在地中海投以重兵鏖战一年才可实现,在此之后倘若再着手筹划进攻苏联,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国的下一步棋。
继续按上述设想推断,德军毫无突然性的进攻将会迎面遇到再次经过一年宝贵准备时间的苏军,德军就算再加上外高加索的非洲军,也难以取得超越历史上苏德战争的战果。
相反,德军迟到的进攻甚至还会正中斯大林下怀,苏联将在成功瓦解德军攻势后,籍此战争借口实现策划以久的进攻德国、染指欧洲的图谋。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
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
最后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
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
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斯大林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那样维持下去。
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
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
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斯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
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
”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
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示也是最大的。
美国驻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少校在他那篇关于克里特岛之战著名的报告的开头,用最美妙的描写为德军的克里特岛之战作了完美的总结。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
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
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希腊。
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
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
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
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随机文章他们为什么把纽约变成美国的首都?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阶?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美国大脚怪在哪,传脚长41厘米的传说怪兽喜欢活跃在佛罗里达北极为什么这么冷,太阳光被冰雪反射/冬季没有太阳(原因详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