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如何进一步进展的?在各个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简介: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

【千问解读】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

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产生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兴起 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在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

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

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已一去不复返的“周礼”所代表的时代,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

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

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迫于经济凋弊、民心思治的社会形势,以退为进,奉行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试图达到无为而治。

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有为政治,统治思想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

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

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

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

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抑黜百家,表彰六经”。

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下诏批董仲舒、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从此儒学成为官办学校的主体内容。

汉武帝改造选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还打破常规起用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

这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

汉武帝时遵循儒家思想,举行封禅、改正朔、修郊祀、定历数等重大礼制活动,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

汉武帝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它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

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

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历代变迁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时玄学盛行。

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

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为集大成者。

后取得官方地位。

元明清时期,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

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周易》、《》、《庄子》称之为“三玄”。

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

代表人物有、王弼和。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安定先生)、孙复(泰山先生)、石介(徂徕先生),是理学承,开两宋理学的过渡人物。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末清初: 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学者影响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10)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

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随机文章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肉身畅游太空吸收暗能量(无敌)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与墨菲定律相反的定律,莎莉定律(你认为糟糕的事往往会出现惊喜)star法则成就故事例文,面试官和求职者必知的案例山神和土地的区别,山神身材魁梧/土地年老色衰(一个修仙一个修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复活节起义和什么有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从而发动起义呢

在1800年的《联邦法案》中,爱尔兰自12世纪以来一直处于英国的某种形式的控制之下,并与大不列颠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结果,爱尔兰失去了都柏林的议会,由伦敦威斯敏斯特的联合议会管理。

在19世纪,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安排。

复活节起义后,其中一名反叛分子、出生于美国的埃蒙德瓦莱拉被判处死刑。

然而,他最终只服了很短的刑期,并成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其职业生涯横跨半个世纪。

一些温和的民族主义者主张自治,在这种情况下,爱尔兰仍将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也会有某种形式的自治。

19世纪末,议会否决了几项地方自治法案,直到1914年最终通过了一项。

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方自治的实施被暂停。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爱尔兰共和国兄弟会的秘密革命组织的成员开始策划后来成为复活节起义的活动。

他们认为,地方自治还远远不够,反而寻求爱尔兰的完全独立。

他们希望他们的叛乱能得到德国的军事支持。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英国作战。

然而,就在起义开始前不久,英国人发现了这艘船,它被船长击沉了。

凯斯门特被控叛国罪,于1916年8月被处决。

复活节起义原本打算在爱尔兰全境举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复活节起义主要在都柏林举行。

1916年4月24日,叛乱领导人及其追随者。

在叛乱期间,他们的人数达到约1600人,其中许多人是爱尔兰志愿者组织,或称为爱尔兰公民军的小型激进民兵组织的成员占领了这座城市。

邮政总局和其他战略地点。

那天下午早些时候,在邮局的台阶上,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帕特里克皮尔斯宣读了一份宣布爱尔兰为独立共和国的公告。

并宣布已经任命了一个临时政府。

尽管叛军抱有希望,但公众并没有起来支持他们。

英国政府很快宣布对爱尔兰实行戒严令,不到一周的时间,叛乱分子就被派往爱尔兰的政府军镇压。

在这场暴力冲突中,大约450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其中许多是平民。

这场冲突还摧毁了都柏林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

起初,许多爱尔兰人因起义造成的破坏和死亡而憎恨叛军。

5月,15名起义领导人被行刑队处决。

3 000多名涉嫌直接或间接支持起义的人被逮捕,大约1 800人未经审判就被送往英格兰并监禁在那里。

仓促的处决、大规模的逮捕和戒严令于1916年秋仍在实施。

激起了公众对英国的不满,这也是帮助叛军和爱尔兰独立运动获得支持的因素之一。

1918年英国议会大选中,新芬党其目标是建立共和国,他们赢得了爱尔兰议会的多数席位。

新芬党成员随后拒绝进入英国议会,并于1919年1月在都柏林召开爱尔兰议会,宣布爱尔兰独立。

爱尔兰共和军随后对英国政府及其在爱尔兰的军队发动了游击战。

1921年7月停火后,双方在12月签署了一项条约,要求在次年建立爱尔兰自由国家,即英联邦的自治国家。

爱尔兰北部的六个郡选择退出自由州,留在英国。

1949年4月18日复活节星期一,爱尔兰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

随机文章成吉思汗本来想放过札木合吗?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史前恐象能杀死霸王龙(凶猛无比)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现代的各省状元和古时候的状元是一个概念吗?相当于古时候的什么

“状元”这个词大家听着很熟悉,显然“状元”这个词并不是咱们现代教育体制出来的,大家都知道“状元”是古代制出来的,那个时候的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被称为“状元”,当然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被称为“榜眼”、“探花”,那么我们来算一算,现代的各省状元和古代的状元是一个概念吗?这个话题比较轻松,咱们就当聊一聊。

首先说,古代状元的含金量那比现代状元可真是高的多得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时间上来看,古代的科举一般来讲,除了一些恩科和战乱之外,三年一次。

咱们现在高考是一年一次。

从空间上看,古代的状元那可是全国范围内就产生一个状元。

咱们现在那由于各省分别命题,即便几个省用一个卷,那也是各省自己记分。

所以每个省都会有状元,而且由于咱们文理分科,导致一个省一般至少能有两状元。

咱们现在中国范围内30多个省级单位,大概一年能诞生六、七十位状元,因为有的人分还一样,要赶上哪个省搞个“3加X”,那得了,这一个省就能出五、六个状元,换句话讲,一年能诞生70位到100位状元。

好了,那么就是说古代3年全国出一位状元,现代一年全国大概出六、七十位状元,换句话讲,有清一代大概300年,也就是科举大概我们仔细算举行了那么不到100次,也就是说整个恐怕也就是100位左右的状元,这个数字现代中国一年就产生了。

大家可以从这个对比看到,现代的状元跟古代状元那真是。

那么除了说状元之外,咱们比比进士也可以。

什么叫进士呢?通过了乡试会试殿试之后取得了进士出身,这些人将来当然是可以被称为“天子门生”,将来可以做官的这些人。

数量有多少呢?余秋雨先生大概在20年前,写了一篇关于科举的文章,叫做《十万进士》,他大概的测算是: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到满清的结束这12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大概也就诞生了10万名左右的进士。

换句话讲:中国古代平均1年也就是100位左右的进士。

这个数字我们好像听过,现代中国平均一年大概不到100位的各省状元,换句话讲,咱们现在各个省出来的高考状元,他的身份大概也就相当于古代的进士。

那么接下来讲,咱们知道状元、进士之后,应该是举人。

举人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但是你没有取得进士,你就没有当官的资格。

那么举人大概有多少呢?经余秋雨先生的判断,大概能有个100万左右,100万左右听上去很多,可是您记着这可是1200年的时间,换句话讲,一年也就1000多个举人,也就是说算上秀才,恐怕咱们全国一年平均也能诞生个一万名左右的秀才就不错了。

那么换句话讲,今天的中国咱们知道TOP20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平均每年也就招收3000多名学生,也就是说,一年清华、北大在全中国范围内能招收那么六七千人。

而我们刚才算了,在中国古代平均每年也就能诞生那么六七千到一万个秀才。

换句话讲,今天能够进入到清华北大学习的学生,他的这个学术地位恐怕也就相当于古代的秀才而已。

讲到这儿有人要说了:你说的不对,古代人口多少?那到满清结束的时候也才4亿人,大部分时间中国连1亿人都不到。

现在咱可是十三亿人啊!每年过千个人参加高考。

但是话又说回来,古代那个科举可没有年龄限制,虽然咱现在高考也没年龄限制,但是你复读或者说一生考个十几次高考的能有几个人?大部分人一生也就考一次高考,古代那可是从你十二三岁开始到你嗝儿屁那天,你想考多少次考多少次,只要你还参加,你就可以去考。

所以这么算下来,它的人口基数也并不算太少。

但是,当然啦,把科举和高考对立起来,也没有太多合理的地方,因为毕竟科举他是一个公务员选拔体制,经过了科举的人,你可以直接去当官了。

而高考呢,它是一个学生选拔体制,经过高考的人,你还要去再读大学、再去学习。

可以说古代的科举,还是比较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随机文章有关于商朝青铜器的介绍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嫦娥拍到美国登月舱遗址,网传美国登月骗局谣言被打脸(键盘大神失败)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儒家思想是如何进一步进展的?在各个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