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中公主悉数被掳 宋仁宗之女为什么幸免?

【千问解读】
四个公主寿命不一,老大活了三十三岁,老十一活了二十四岁,老十二活了五十多岁,然而,老十秦鲁国大长公主却活得非常长久,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直至之难发生,她依然很硬朗。
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铁骑踏破汴京,除了抢掠金银财宝、古玩名器,还大肆掳掠亲贵,徽钦二帝、太子、亲王、大臣、皇后、妃嫔、公主(帝姬),不论老幼均成为金人掳掠的重点对象。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皇室成员康王、哲宗第一任皇后躲过此劫,秦鲁国大长公主也得以幸免。
当时,赵构不在皇宫,听到风声后撒腿就跑了;孟氏虽在汴京,但她早已被废黜,被世间遗忘。
后来,赵构、孟氏成为王朝的两大主要人物。
秦鲁国大长公主得以幸免,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她早已下嫁多年,在金人掌握的皇室成员花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以先朝女,金人不知”(《·公主传》);其二,她是仁宗之女,都隔了四五代了,人们大概也把她遗忘了。
秦鲁国大长公主生于嘉祐五年(1060年),初封庆寿公主,又改封惠国公主,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封这位堂姑妈为许国大长公主。
公主成人后,下嫁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相夫教子。
靖康之难时,公主已六十八岁,年近古稀,亲眼目睹了被金人劫掠一空的汴京的衰败和荒凉,难免。
南宋建立后,公主被高宗赵构改封为秦鲁国大长公主。
然而,金人不断南下侵扰,局势混乱,公主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四处颠簸,期间盗贼,家中遭到抢掠,一个儿子也死于非命。
此后,公主几经辗转,从扬州到福建,从福建到会稽,从会稽到临安,总算安定下来。
因为辈分高,年龄大,高宗在她面前毕恭毕敬,“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宋史·公主传》)。
靖康年间,宋廷为防止外戚干政,诏令外戚一律交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也就是让他们辞官,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子钱忱也在其列。
如今,公主仗着行尊年高,求高宗赏赐钱忱一个官职,高宗不好驳了这位资深公主的面子,便破例让钱忱做了沪川节度使。
过了几年,公主又求高宗给钱忱再多一些皇恩,高宗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还是答应了,“又为忱请优赐推恩,上重违之,加忱开府仪同三司”(《宋史·公主传》)。
应该说,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还是很关照的。
然而,秦鲁国大长公主仍不满足,仍不断地替儿子要封赏,真有些欲壑难填。
十几年来,钱忱的头衔越来越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右金吾卫上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在两宋,钱忱作为公主的儿子,其爵位之高,官衔之多,还真是头一份。
绍兴元年(1131年),钱忱带着母亲徙居台州,颐养晚年。
按说,秦鲁国大长公主这下该满足了。
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年,公主又拄着拐棍进了临安,再次找高宗打秋风。
南宋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庄绰在其著作《鸡肋编》中记载,秦鲁国大长公主通过奏表向高宗诉苦,“妾虽近于饥窘,不敢妄有干求。
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意思是说,我生活拮据,加上年老多病,日子不好过,如今又得了瘴疾,请陛下再赏点吧。
先前,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可谓有求必应;这次,高宗就很不耐烦了,“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
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宋史·公主传》),说公主您活到这把年纪,都是仁宗皇帝深仁厚泽几十年带给你的福报,同你的兄弟姐妹相比,您该知足了。
您为儿子讨要封赏不要紧,但也不能偏心眼啊,其他的儿子您怎么不管呢? 秦鲁国大长公主为钱景臻生育钱忱、钱愕两个儿子,钱愕于建炎初年为盗贼所杀,只剩下钱忱。
钱景臻另与姬妾生了两个儿子,钱愐、钱恺。
由于不是亲生,公主对钱愐、钱恺不疼爱,心里只想着亲生儿子钱忱。
高宗那番话,把公主噎得没了脾气,“主感服”(《宋史·公主传》),从此再也不敢向高宗张嘴了。
不过,高宗也没亏待秦鲁国大长公主。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下旨赐给她一处位于台州府治白云山下的精美府第;念及公主、为子奔波,特赐给她一块“美德坊”的牌匾。
绍兴十五年(1145年),秦鲁国大长公主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对于这位历经七朝皇帝的资深公主,高宗给了她莫大哀荣,“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宋史·公主传》)。
秦鲁国大长公主是两宋最长寿的公主,在中国历史上也首屈一指。
仁宗众多子女不是夭亡,就是青壮年而逝,只有秦鲁国大长公主独领风骚,创造了两宋公主寿考记录。
仁宗的长寿基因不好,但秦鲁国大长公主生母周贵妃的长寿基因好,她活了九十三岁。
秦鲁国大长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庆寿公主,这个喜庆吉祥的封号,或许也带给她不少福气。
她的儿子钱忱也高寿,活了八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华历史上的三大千古谜团!竟连专家都没办法解开
神秘未解的事情总是驱使这我们去一探究竟,想去揭开那鲜为人知的真相。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至今未解的3大千古谜团。
【第1谜】死因之谜 在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
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
传说帝留给慈安一封密诏,要她必要时处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骗下焚毁了密诏,把自己对抗慈禧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毁了,慈禧便毒死了她。
对慈安太后暴卒的具体原因至今还存在着争议,除中毒之说外,还有自杀、自然死亡等说。
“自杀”说来自《清稗类钞》,书中说:“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
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
大恚,吞鼻烟壶自尽。
”《清朝野史大观》里又用“或曰慈禧命太医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亡”来说明慈安为用“错药致死”。
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第2谜】“金匮之盟”之谜 驾崩后,皇位由其弟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
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入宫。
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
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
【第3谜】七下西洋之谜 “”的壮举使郑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的派遣,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驰骋万里海域,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航海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为历史所罕见。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也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
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称派遣郑和下西洋称为“炫耀自我”。
郑鹤声、郑一均在《郑和下西洋简论》中认为,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结盟,顺便打听朱允的下落,后四次则是为宣扬“国威”。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当时明成祖派郑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随机文章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巨型小行星带含太阳系98%小行星,或为第十行星爆炸形成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梦魇女妖莉莉丝传说,因不满性爱位置而背叛亚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外各国都仍然延续了很多禁忌文化,至今有人信!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出行方面的禁忌。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相对落后,汉代人认为,出行特别是远行是很危险的事。
因此,人们在出行特别是远行时,会有很多禁忌,就连可否出行,也需要问卜来决定。
出行时间 《论衡·难岁篇》说: “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
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
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 意思是说,如果太岁在北方子位,则不可向北方徙也。
如果太岁在北方,则不可由北徙南徙也。
所以,百姓为了稳妥起见,在出行、迁居、嫁娶等重要时刻,必须要避开太岁。
《论衡·辩祟》中,还提到了“往亡”一词,原文是这样的: “涂上之暴尸,未必出以往亡;室中之殡柩,未必还以归忌。
” “往亡”是指往亡日,在这一天不宜出门远行,否则就会暴死途中。
关于“往亡日”所指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无法详考。
关于出行方向上的禁忌,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了,秦代日书简册中可以看到相关记录,汉代大致延续下来。
如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 “毋以辛壬东南行,日之门也。
毋以癸甲西南行,日之门也。
毋以乙丙西北行,星之门也。
毋以丁庚东北行,辰之门也。
凡四门之日。
行之敫也,以行不吉。
” 这则简意思是,不要在辛壬日朝东南方向走,这是太阳之门;不要在癸甲日朝西南方向走,这是太阳之门;不要在乙丙日朝西北方向走,这是星宿之门;不要在丁庚日朝东北方向走,这是时辰之门。
在汉代,民间不仅有出行时间和方向上的禁忌,而且人们在哪一天回到家里,从哪个方向回家也要有禁忌。
这种禁忌的意识在秦代就出现了,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 “入正月七日,入二月四日。
入三月廿一日,入四月八日,入五月十九日,入六月廿四日,入七月九日,入八月九日,入九月廿七日,入十月十日,入十一月廿日,入十二月卅日,凡此日以归,死;行,亡。
”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是人们在回家时间上需要注意的禁忌。
凡是在正月的七日,二月的四日,三月的二十一日,四月的八日,五月的十九日,六月的二十四日,七月的九日,八月的九日,九月的二十七日,十月的十日,十一月的二十日,十二月的三十日,从外归家的人,必会死去。
在汉代,人们对这些禁忌回家的日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给这样的日子取了名字,叫做“归忌日”。
《论衡·辩祟》说: “涂上之暴尸,未必出以往亡;室中之殡柩,未必还以归忌。
” 《·郭躬传》中也有关于归忌日的记载: “桓帝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
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
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
” 关于归忌日的具体日期,在《后汉书·郭躬传》中,注引《阴阳书·历法》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归忌日,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远行归家及徙也。
” 这则材料里所说的归忌日,具体就是指: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丑日;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寅日;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子日,均为“归忌日”。
在以上这些日期里,离家在外的人是不能往家赶的。
随机文章如果凯萨大帝和成吉思汗打的话?谁会赢?精灵干尸长天使翅膀,生吸人类鲜血与骨髓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揭秘拐弯枪的子弹是怎样拐弯的,中国特警装备自制最先进的拐弯枪揭秘蜜蜂的飞行之谜,高频振翅达到快速飞行的目的(每秒240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