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建立之后 在当时的世界中是不是最大的帝国呢

秦朝建立初期的疆域面
【千问解读】
秦朝建立初期的疆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
经过北伐匈奴、收复河内、南征百越等扩张,秦朝的领土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
秦始皇随后完善了,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在中央完善制度,开创了中国的专制帝制。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等大型工程,建造了通往全国的驰道,使得全国得以紧密联系在一起。
秦帝国 因此,秦朝是伟大的。
那么,放眼世界,秦朝是不是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大帝国呢?当时秦朝疆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左右,军队不下100万,可以说是雄峙东方。
当时的东亚地区,东南亚和日本都处于石器时代,而匈奴还没有走向强盛,因而秦朝是当时东亚第一帝国无疑。
秦兵马俑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转向地中海时,我们却发现了这里出现了更庞大的帝国。
早在公元前678年,波斯人就在伊朗高原建立了米底王国,它在前609年消灭了称霸西亚的亚述,之后又消灭了,将疆域扩张到了小亚半岛,其疆域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公里。
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早期,100多个诸侯国正在混战之中。
米底王国时期的西亚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建立了世界最早的大帝国——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史称波斯第一帝国。
建立后,于前550年灭米底王国,前546年灭吕底亚王国(小亚半岛),前539年灭、前525年灭古埃及。
至此,波斯帝国建立一个东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尼罗河流域,东到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咸海和锡尔河,其面积顶峰到达了690万平方公里(常规500万),人口达3000多万。
波斯帝国将全国划分为了20个省,5大军区,建立中央集权;并统一了货币,大规模修建道路,确立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
而同时期的中国,还处于的争斗时代。
波斯帝国地图 波斯帝国之后,另外一个崛起的帝国是马其顿帝国。
(前431年—前404年),希腊城邦走向了衰落,而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却走向了强盛。
公元前338年,马其王腓力二世统一了希腊城邦,希腊文明的新时代开始到来。
前335年,亚历山大率领3万马其顿军队东征,在10年的时间,他灭波斯帝国,一直进兵到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324年,他定都巴比伦,建立了马其顿帝国。
其帝国的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
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不久分裂为了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三部分。
其中塞琉古王国(前312年 — 前64年)面积最大,达350万平方公里,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在这个时期,希腊的文化被作为官方文化传入了西亚和北非地区,希腊语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通用语言;这个时期,希腊文明成就再创辉煌,出现了欧基里德、阿基米德等科学家、数学家,出现了斯多亚学派、 伊比鸠鲁学派、犬儒学派等哲学流派,为罗马文明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代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 而一支被中国人小瞧的印度地区也比中国更早的建立了大帝国。
公元前324年,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建立了。
在时期(前273—前232年),孔雀帝国已经基本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其面积达到了42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2650万,拥有60万的军队。
阿育王时期,《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形成,成为了全国的官方思想。
而孔雀帝国直到前185年才灭亡。
孔雀帝国 而当时的罗马在干什么呢?公元前510年,罗马驱逐了国王,建立了人类历史最早的共和国,实行了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前450年,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诞生。
罗马的内部建设完成后,便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到前272年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随后罗马又对地中海的海上霸主——发动了进攻,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彻底征服了迦太基,地中海西部成为了罗马的天下。
又经过了三次(前215年—前148年),罗马帝国吞并了希腊化世界,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
罗马共和国疆域 综上所述,秦帝国和同时期的其他大帝国相比,还是略显小了点呀。
中国直到吞并南越、东越、西南夷(夜郎、滇国等)、朝鲜。
击败了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出兵西域,将疆域扩大一倍,到达了560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5000万。
这时候才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而罗马帝国东西对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国分崩离析最重要的真相是什么?与六国后裔有什么关系?
在天下大乱的过程中,除了、等农民起义军,和秦朝作对以外,对推翻秦朝起到最大贡献的,还是六国诸侯的后裔。
当时东方六国后裔都纷纷拉起队伍称王,并宣布复国。
而且整个秦朝正是在这样一种内外夹攻之下,才会很快地分崩离析。
那么,这里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如果秦始皇当年把六国的后代,而不仅仅是把他们流放到一些边远的地区,那么是不是六国诸侯的后裔就不可能死灰复燃,从而蜂拥而起推翻秦朝统治了呢? 应该说,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东方六国的诸侯以及他们的后裔,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后裔,在推翻秦朝统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陈胜、吴广起义打着楚国将领项燕的旗号,成功起义。
在秦国灭六国的十年战争中,唯一给予了秦国强力抵抗的,就是楚国的项燕。
而且秦国还派出了60万大军,在边关和项燕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把楚国打趴。
由此可见,项燕的这个能力,确实是让天下人惊叹不已的。
可以说,项燕就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还一直让天下人记忆犹新。
项燕就是一种力量,他鼓舞着天下人不屈不挠的战斗。
二是作为楚国项燕后裔的,是灭掉秦国的最主要的力量。
没有项羽的,天下人要想把楚国推翻,显然是很困难的。
毕竟已经基本上扑灭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
而项羽就是楚国的后裔,一方面,项羽的作战能力高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羽获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和拥戴,所以大家才憋着这么一口气,一定要和强大的死扛到底。
三是六国诸侯后裔拉起队伍,割据一方,是秦国得以迅速分崩离析的最重要的原因。
因为六国后裔存在,所以就算他们本身没什么能力,但是其他人会借他们起事。
、项羽借楚王后裔雄心起事,魏豹借后裔起事,其它的、、、等等,也都是这样的拉起队伍,迅速割据一方的。
六国后裔割据一方,也使得天下人,只要有个势力,就成为一方诸侯。
比如沛县本来是忠于秦朝的,沛县也准备独立,这才给了的机会。
到南方攻打百越的赵佗将军,手下有50万人马,如果不是看到秦朝已经分崩离析,他肯定会率领军队打回来,帮助秦朝。
他那50万军队到位,说不定就把起义军给破灭了。
总之,整个秦朝的灭亡,与秦始皇留下了六国诸侯,以及他们的后裔,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虽然说秦始皇留下六国后裔,在秦末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秦朝灭亡,却与这个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
而且恰恰相反,是因为秦朝的残杀和暴力专政,才无法消灭六国诸侯,以及国人内心的仇恨,并且更加激起了他们推翻秦朝的决心和战斗意志。
为什么陈胜、吴广能够借楚国的事情迅速壮大?为什么项梁、项羽能够网罗天下精英,从而成为一支抗击秦朝的最重要的军队?就在于秦国曾经用非常卑鄙的手段欺负过楚国,给予过楚国人很大的伤害。
同样的,六国诸侯们为什么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就迅速的崛起?迅速的割据一方?就在于他们心目中的仇恨,一直没有消。
还有一点,秦朝建国以后,延续了之前的法家思想,采用非常严酷的政策,比如严刑峻法,比如大量劳役老百姓,不让他们有安宁的生活,这使得国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正如陈胜所说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既然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人就都被逼成了亡命之徒。
既然是亡命之徒,那就和大家拼一个你死我活算了。
可以说,这才是造成秦朝失控的根本原因。
就算秦朝把六国后裔给斩尽杀绝,六国的贵族后裔还在;就算把六国的贵族后裔给斩尽杀绝,老百姓还在。
秦朝总不可能,把贵族和老百姓也都杀得干干净净吧?而越是残杀,他们心中累积的怨气越多,最后整个国家失控,也就是必然的。
所以,秦朝要想长治久安,其实并不是斩尽杀绝,反而应该做相反的工作。
这个相反的工作,一是实行仁政,对老百姓宽厚爱戴,不要用严刑峻法来对付他们。
二是不折腾老百姓,让他们能安心地在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
三是软化六国后裔的反抗意志,既要适当打击,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能够衣食无忧的待遇。
就像刘邦建国以后,把项羽家族的后代都改姓“刘”,给予他们皇室待遇一样。
如果秦朝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那么秦朝也就能够确保天下安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司马炎称帝之后: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我们在非议司马炎分封诸王之时,最起码应该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果说分封诸王是错误的,为什么那三四百年间出现的枭雄、英雄、政治强人都在重复这种错误?如果我们没有正视这种历史事实,如果我们没有心存这种最起码的疑问,那对于两晋的历史,我们就永远只有象一样的去看它;而永远难以真正看清它的全貌。
即使孤立的去看司马炎分封诸王;司马炎分封诸王存在着众多不得已的因素。
首先司马家族成员众多、势力巨大,那是既成事实。
这绝不是司马炎造成的,也不是司马炎所能改变的。
司马炎几个叔祖、叔父所代表的势力都是巨大的,这种势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司马家族可以凌驾于众多豪门代表之上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他也会成为司马炎当的阻力。
在曹魏帝国里,因为司马家族是帝国的执政家族,所以司马炎几个叔祖、叔父的家庭都拥有着巨大的军事、政治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就是出了一个皇帝,也很难让他们再拥有更多的利益了。
换而言之,司马炎除了给他封王之外,已实在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了。
从这层意义上,司马炎想让司马家族支持自己当皇帝,就必须得分封诸王;因为只有大封同王,司马炎祖父、父亲的各枝成员才会能获得在曹魏帝国中无法获得的利益。
否则,司马炎的叔祖、叔叔们,实在没有支持司马炎当皇帝的理由。
而且从曹魏帝国灭亡的去看,皇族力量的衰弱是它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一个高级官员的兄弟、子侄都遍布政府权力机构的年代里,皇帝压制自己家族成员的势力的结果,通常就是会让某个豪门家族能与皇族分庭抗礼,甚至凌驾于皇族之上。
这种局面一旦出现,那皇帝再想让那个豪门家族首脑臣服自己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舍弃分封诸王的政策。
分封诸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历史也一再证实这种弊端是难以克服的。
但司马炎却选择了分封诸王,我们自然有理由嘲笑司马炎的愚蠢。
问题是,如果司马炎因此值得我们嘲笑,那司马炎之后的帝国皇帝呢?因为他们看着晋帝国在骨肉相残中覆灭,但他们建立了帝国之后,却显然都在大封同姓诸王;当然了这些帝国普遍的命运也都是在骨肉相残中走向灭亡。
我们回看历史,总会觉得当事人很愚蠢;但如果我们处于其间,真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显然是很难的。
随机文章第八节 辅政大臣张家界简介 雨吟滴翠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致航班延误,非导弹和普通飞机揭秘外星人暗中帮助中国人真相,盘古女娲大神竟然都是外星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