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异姓王为什么难封 成功的案例又有哪些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封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纵观历史,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异王的条件极为苛刻。

异为什么难以封王,他们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异姓封王之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封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纵观历史,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异王的条件极为苛刻。

异为什么难以封王,他们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异姓封王之所以难上加难,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西汉的开国——。

他在争霸获胜之后,最终选择了延续的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异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齐王(楚王)、、淮南布,赵王、燕王臧荼(后来换成)、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八个人为异姓王。

后来发现这些异姓王威胁中央政权,就先后除掉了七个,然后换上自家的同姓王。

刘邦是册封异姓王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明文禁止异姓封王的第一人,这便是著名的白马之盟——出自《.吕本纪》中“非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以说从刘邦之后,异姓封王的难度直接上了天,但是后世还是出现了许多异姓王,他们都是如何做到的,具备哪些条件呢? 图1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第一,权臣或。

皇帝年幼或失权成为傀儡的时候,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往往是权臣(这里的权臣指的是非皇族的,像、这样的皇族权臣不包括在内)、外戚,当然有的人既是权臣又是外戚。

这些人是事实上的皇帝,封自己或者家里人当个王很简单,有的人封王是称帝的准备工作。

例如,刘邦死后,他老婆长达十六年,她视白马之盟为空文,封了自己娘家亲戚一大堆当王——吕王吕台、梁王、赵王吕禄、燕王;末年的魏王、,晋王、;东晋末年的楚王、宋王;南朝梁末年的;末年的隋王等等。

第二,割据一方的军阀。

王朝末期,战乱不止,很容易出现拥兵割据一方的军阀。

这些人完全不受朝廷的控制,掌握着自己割据地的全部军政财大权。

胆子大,条件成熟的军阀甚至直接称帝,但大多数人都是退而求其次,要么自立为王,要么装装样子求封为王,或者先称王,之后再称帝。

这一类比较著名的有东汉末年的汉中王、吴王;末年的唐王李渊、郑王;末年的梁王、岐王李茂贞、晋王、越王钱镠、临清王罗弘信、太原王王处直等等。

图2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第三,亡国皇帝。

自古谋朝篡位者,即使到了极限,也会装装样子、走走形式地去安置一下前朝皇帝。

其中,降格成王就是一种方式。

旧朝皇帝降格成王,篡位者升格为成皇帝,那这个降格而来的王相对于新朝就成了异姓王。

这一类异姓王身份过于尴尬,几乎都没落什么好下场,数量也不多。

有时期的末代皇帝,被篡位者司马炎降格为陈留王;东晋末年原晋帝,被篡位者桓玄降格为平固王、其弟被篡位者刘裕降格为零陵王;的末代皇帝刘淮,被篡位者降格为汝阴王;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被篡位者陈霸先降格为江阴王,末代皇帝,被篡位者降格为郑王等等。

第四,附属国(包括游牧部落)君主。

这些人受封为异姓王比较顺理成章,因为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在地位上甚至和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平等的,只不过,一方面是实力不如中原王朝,不敢直接硬怼,只得自降身份,接受封王表示臣服;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游牧帝国的首领称号原本就,他们甚至对中原王朝的帝号与王号的区别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做深入计较。

例如,西汉初年的南越王赵佗、东瓯王姒摇,的科尔沁郡王等等。

图3 赵佗,即南越武帝 第五,功臣。

他们是异姓封王的主力军,能占到异姓王总数的一半以上。

不过功臣封王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死后追封,第二类是活着受封。

很明显,第二类的难度要明显大于第一类。

死后追封功臣既可以表现皇帝的宽厚,安抚人心,又因为受封人已经去世,且王爵不能世袭,国家不用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一举两得。

因此,死后追封的异姓王的人数量极多。

光就有谯王郭守文、河南王、威武王、渤海王高怀德、琅琊王、韩王(追封)、济阳王、舒王、鄂忠武王、鄜王、蕲忠武王、循王、申王、涪王、信王等多达十几个。

异姓封王难度最高应当是功臣活着受封,王爵作为最高的爵位,要想凭着功劳受封,一般是需要取得极大的军功才行。

不过,历朝历代封王的功劳是不一样的,因此难度也有所差异。

图4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两汉魏晋时期,除了权臣、外戚、军阀,压根就没有异姓功臣被封王。

唐朝军事活动较多,文臣武将有很多立军功的机会,而且唐朝对于王爵也并不吝啬,再加上后期时间很长,可以说,唐朝应当是活着异姓封王人数最多的朝代(没有之一)。

有吴王杜伏威、燕王、汉阳郡王张柬之、扶阳郡王桓彦范、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阳郡王袁恕己、平阳郡王敬晖、东平郡王、西平郡王、汾阳郡王、雁门郡王郭锐、武威郡王郭昕、定襄郡王郭英乂、大宁王仆固怀恩、临淮王、西平王李晟、武威郡王李怀仙、晋昌王辛京杲、高平王薛嵩、 王、通义王朱滔、雁门郡王田承嗣、张掖王段秀实、昌化王白孝德、常山王王景崇、颍川王陈敬瑄、琅邪王王重荣、钜鹿王时溥等等。

北宋封王的功绩是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终宋一朝只有时期的宦官做到了,他奉行“联金灭辽”,北上伐辽的时候却令人二十万大军,不得已花了一百万贯钱将燕云之地从金国人手里赎了回来,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然而却就此埋下了之耻的祸根。

活着封王的主要有忠勇王金忠、宁、延平武王郑成功、延平文王郑经、延平王郑克塽、晋王李定国、秦王孙可望、蜀忠王、延安王艾能奇、巩昌王白文选、庆阳王冯双礼、汉阳王马进忠、黔阳王皮熊、真定王郑鸿逵、汉中王、兴化王等等,但除了蒙古贵族出身的金忠以外,其余异姓王均是在明朝灭亡之后,处于的南明皇帝不得已才册封的。

清朝活着受封的异姓王则比较典型,都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充当马前卒的,有定南武壮王、靖南王、平南敬王、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等等,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臭名昭著。

图6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统治者最希望的就是“化国为家”,让自家的子孙世世代代统治着国家,而异姓封王就意味着要与外人共享国家,这是统治者最不愿看到的。

所以,历朝历代都在想尽各种方法提高封王的难度,或者是削弱异姓王的权力。

而真正的异姓王往往是谋朝篡位者,这也就是为何异姓王往往集中在王朝的建立初期和灭亡的末期的根本原因。

国家是他们的私产,要想尽办法争夺、保护,只不过这些过程有太多苦难,连累了广大的黎民百姓。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史记.吕太后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有纹身?千年木乃伊大腿内侧竟纹有男子名字

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学家们之前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一具1300年前的女性木乃伊的大腿内侧纹有男子的名字。

经破译,该符号为古希腊字母M-I-X-A-H-A,等同于现在的Michael(男子名“迈克尔”)。

考古学家表示,这并不是该女子的地下情人的名字,而是代表圣经中的守护神大天使米迦勒。

在圣经新约《示录》中,大天使米迦勒负责守护伊甸园,而且率领上帝军队勇敢对抗魔鬼撒旦。

此外,他也是中世纪苏丹国的守护神。

考古学家称,这次的发现极为罕见,这是公元700年已经出现纹身的首个证据。

目前,专家还不清楚在古苏丹流行多长的裙子,因此也不能确认当时该女子的纹身是否可见。

但是,从今年5月起,这具木乃伊将重新公开展示,届时,会有大量游客能欣赏到这一纹身。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欧洲常被认为是奶酪的发源地。

然而,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却不是发现于欧洲,而是中国。

近日,最古老的奶酪在一具新疆出土的木乃伊身上被发现,距今已有3600余年历史。

这具木乃伊便是著名的小河公主,由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olke Bergma)于1934年在新疆罗布泊的小河五号墓地发现。

这些奶酪位于小河公主颈部与胸部。

它们被零散放置,经过数千年后呈现树枝状。

近日,德国科学家在对这些树枝状物质进行检验后,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是公元前1615年的奶酪。

据分析,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在木乃伊旁摆放奶酪,或是为了让死者有食物可以吃。

据悉,大部分奶酪一般都会极快腐坏。

而小河公主的棺木因密封性高、常年埋葬于地下,加上沙漠独特的干燥空气与盐渍土壤,打造出适宜于储存奶酪的真空环境。

关于此事的进一步研究将发表于《考古科学》杂志上。

小河公主最早于193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罗布泊首次发现,因发现地位于小河遗址而得名。

当年,贝格曼在进行了粗略工作后,便因中国时局而无法继续挖掘。

此后66年,再无后继者抵达这里,小河墓地也在沙漠中失去了踪影。

直到2000年,中国探险队才在卫星定位系统帮助下,重新发现墓地。

“小河公主”为何千年不腐? 众所周知的埃及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迅速脱水,去除内脏,使用香料防腐,才能保存千年。

而专家们在 “小河公主”身上没有找到任何人工处理的痕迹。

专家们发现,“小河公主”的脸部涂抹了一层白色的乳浆。

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这是一种奶酪类的奶制品,对尸体的防腐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作用。

出土棺木的结构可以清晰地判定3800年前的情景,那时的人用斗篷包裹好死者放在适当位置,将两根胡杨树干掏空,加工成括号型对接固定在一起,盖上几十块小挡板做棺盖。

用新鲜的牛皮将整个棺木包裹,随着干燥牛皮的绷紧,可以阻止细沙的进入。

这样的密封营造了一个干燥不通风,细菌也无法进入的环境。

随机文章元朝和建立四大汗国, 有什么关系?探寻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6万件古董价值4000万美金新疆不明飞行物现5000米高空,60%可能是航天发射所致揭秘中国击落ufo外星人事件,飞碟被战斗机击落(美国军方吓尿)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击倒王皇后的

大家都知道是一代女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

在《武则天如何当上皇帝》里,我们讲述了武则天称帝的经历,那在后宫之战中,柔弱武则天如何战胜?来说说武则天的这段后宫秘史。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

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

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

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

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高宗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大约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到感业寺上香,于是,跟武则天相遇。

这可真是历史时刻,两人的深厚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地相思,充分发酵。

《唐会要》卷三的记载是:“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泣,上亦潸然。

”有泪无声谓之泣。

武则天的默默流泪,一定打动了唐高宗,于是皇帝也顾不得,跟着。

这个场面,看来有别人在场,感人肺腑。

关于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历史有记载,但很模糊,没有谁知道感业寺的具体方位。

最近有学者怀疑,感业寺本身就是子虚乌有,那是根据另一个寺院“德业寺”编造的。

于是,王皇后决定充分利用两人的关系。

王皇后当时的问题是在与的中,居于下风。

萧淑妃是唐初名臣萧的族孙女,而萧家是南朝萧齐的后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血统高贵。

她跟唐高宗感情很好,已经为高宗生了一儿两女。

王皇后出身太原,在讲究家族出身的时代,这可是天大的资本。

当时中国有几大姓为天下所宠信,这就是清河与博陵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赵郡与陇西的李氏、荥阳的和太原王氏。

以上姓氏别处也不少,但是只有以上地区的这些姓氏才地位崇高。

王皇后不仅出身于地位崇高的士族,她的家族也与李唐皇室早有因缘。

王皇后爷爷的兄弟就娶了同安长公主,而正是这位长公主出面向唐太宗介绍,才成就了这门婚事。

王皇后在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嫁给了她,成为晋王妃。

李治成了皇帝,她便晋升为皇后。

但是,没有资料详细记载,唐高宗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

《》的《王皇后传》说王皇后“有美色”,《新唐书》的《王皇后传》说她“婉淑”,两者相加,正是贤惠美丽。

有这么多重要优点高宗还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性格与高宗不合。

反正,高宗更喜欢萧淑妃,而王皇后虽然身为皇后,但却没有机会为高宗生得儿女。

王皇后对于自己的后位还是很看重的,她在努力斗争,争取赢来高宗的欢心。

在她与萧淑妃一对一的斗争不成功的背景下,得知高宗与武则天的关系,于是希望借助武则天离间皇帝跟萧淑妃的感情。

她利用自己管理后宫的权力,把武则天接进宫来,让她秘密地蓄起头发。

大约同时,也对武则天进行了忠诚训练和教育。

对于武则天而言,出家为尼是朝廷的规定,她自己即使不愿意也是无力抗拒的,而现在命运出现了转机,她必须抓住不放。

王皇后虽然比武则天还小几岁,但是人家毕竟是皇后,决定着武则天的命运,武则天不管内心如何思想,行为上必须百分之百符合皇后的要求。

当王皇后对武则天的一切都满意以后,正式向唐高宗推荐武则天,唐高宗愉快地接纳了武则天,也应该对皇后的开明大方表示了好感。

应该说,王皇后的用间政策成功了一半。

武则天成功地离间了萧淑妃与皇帝的关系,从此以后武则天跟唐高宗如胶似漆,亲密无间,萧淑妃果然被冷落在一旁,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洋洋得意。

王皇后这个时候一定得意非常,暗暗夸奖自己聪明能干,手腕高明。

但是,王皇后的理想不是仅仅离间,她要完整地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

按照她的设计,武则天完成离间任务以后就应该自动离开,把空出的位置留给自己。

但是,她越观察越发现,她最后的愿望没有希望达成,因为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她似乎要永久地占有皇帝。

我们今天无法了解,当初王皇后给武则天到底交代了什么任务,武则天是否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或者是中途背叛。

就像我们看到的间谍影片那样,能干的间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背叛了原来的组织,成为组织追杀的对象。

王皇后现在决定对武则天展开斗争,并且与萧淑妃建立了统一战线,,携手打击武昭仪。

但是,高宗挚爱武则天,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也不能取胜。

《》卷一九九记载:“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

”她们的斗争方式似乎很单一,就是找机会说武则天的坏话,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在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皇帝更加倾向于武则天。

这里,感情因素显然是主要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看来是王皇后没有想到的。

那么她最初的战略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显露出缺陷。

她与唐高宗的问题,此前与萧淑妃的竞争,后来与武则天的竞争,其实质都是感情竞争。

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重要的条件其实是唐高宗。

但是,她的战略既考虑了唐高宗的感情,利用武则天就是看中了武则天与唐高宗的感情;同时又忽略了唐高宗的感情,他既然喜欢武则天,又怎么会舍弃武则天回头来找王皇后呢?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萧淑妃和你王皇后两个女人不成?与此同时,她更没有考虑武则天的感情。

是不是王皇后认为武则天各方面的条件加起来是不利的,武则天没有长久的竞争能力呢?完全有可能。

这说明,结婚多年的王皇后对于感情问题还相当无知,她一定更相信,这些外在条件才是感情的基础。

所以在她看来,萧淑妃有南朝皇家背景,有这样的爷爷,在竞争中击败自己是有必然性的;而武则天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父亲虽然是开国功臣,但是已经去世很多年,武则天本人既当过太宗皇帝的才人,自身也年纪偏大,总之不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她说不定还认为,武则天这样的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不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不对皇后大人礼让三分。

王皇后在感情竞争方面,想的大约都是非感情的因素,所以当她发现武则天跟皇帝彻底好上了的时候,肯定是恼羞成怒的。

自己的感情问题靠别人去解决,这是王皇后的根本问题所在,有人说她利用武则天是引狼入室,其实关键是她的方针政策的南辕北辙。

这是王皇后自己犯的错误,不能怨武则天背信弃义。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人们似乎习惯指责武则天,其实就道德而言,王皇后的行为也不高尚。

其一,她当然知道武则天的背景,知道武则天与高宗的结合有悖伦常,但是她为自己的利益还是利用了武则天。

第二,武则天与高宗的感情也是感情,企图用别人的感情为自己的感情服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利用甚至玩弄别人的感情在道德上也无立足之处。

当然,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不完全是道德问题。

道德有是非,感情是无是非的。

另外,王皇后其人,有天然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太骄傲。

《新唐书》卷七六《王皇后传》说:“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魏国夫人)柳奭见内人尚宫无浮礼。

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

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奭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

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

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 王皇后在家世、出身、与皇室的关系以及年轻漂亮等等方面都拥有武则天比拟不了的优势条件,但是,为什么她就是竞争不过武则天呢?从他家人的习惯行为,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所在。

他们是一个傲慢的家族,在内宫之中,不礼待其他人,更不可能去讨好别人。

而武则天既没有骄人的家族传统,也没有当朝的宰相舅舅。

武则天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父亲武士(寻+蒦)虽然早年参加了晋阳起兵,但如今已经去世多年,她的哥哥们也谈不上什么势力。

武则天在深宫之中,没有任何依靠,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除了依靠跟皇帝的感情,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只有用自己谦卑的姿态,笼络身边能够笼络的小人物。

结果,她得到了众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武则天对于王皇后斗争的胜利,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平民战胜了贵族。

武则天在深宫之中独立奋斗,除了皇帝因为情感的关系能够对她施加一定的保护以外,武则天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

这场竞争对于武则天与对于王皇后等人而言竞争性质大有不同。

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而言,即使皇帝不爱,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损失也仅仅是部分而已。

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如果皇帝跟她没有了感情,她可能丧失一切。

皇帝一旦不喜欢,武则天没有朝廷内部力量的支持,只能独自受罪。

而后宫情感问题,毕竟也可以跟政治建立联系。

王皇后不就是通过舅舅和的努力,把过继给自己并立为太子,给自己加了一道安全索吗?类似的行为没有朝廷大臣的支持,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这场竞争是武则天的生死之战,却只是皇后和萧妃的争宠之战。

性质不同,奋斗的程度就会不同。

武则天全力以赴,争取所有的小人物,运用一切办法加深与高宗的感情,终于取得了胜利。

比较起来,武则天是弱势的一方,这一点十分值得强调。

后来武则天胜利了,她后来甚至很蛮横,但开始的时候,她的确是弱势的一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古时候异姓王为什么难封 成功的案例又有哪些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