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的生平有哪些事迹?他在文坛上有哪些影响?

不过元好问并非人,他生于金国,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
元好
【千问解读】
不过元好问并非人,他生于金国,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
元好问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主要作品,在文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真正了解元好问的朋友可能不多,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下元好问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或许能给你带来发。
1、文化初长使命重 元好问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拓跋氏。
由于较早地接受中原文化,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就以诗知名,老师郝天挺也是著名的学者,在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里,元好问从少年时代就已经具备良好的文化教养。
由于他从小就过继给叔父元格,早年一直跟随叔父在官场奔波,先后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在这段时光里,他一边冶游接触社会贤达,一边潜心学习。
正是官场文化的熏陶,让他早早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是要做一个为生民立命、为朝纲整肃的人。
27 岁那年,蒙古军南下突袭家乡秀容,屠城十万余众,使得元好问切身感受到野蛮文明对民生的巨大破坏。
文化人的使命意识使他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文化才是普适众生的良药。
如蒙古人一样野蛮的鲜卑先祖,不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中变成了诗书传家、人伦有序的文明人,从而结束了在马背上飘泊的生活,在中原肥沃的土地上安定祥和地生活了下来。
2、从政历练化自觉 35岁那年,元好问通过应考博学宏词科入选,因不满史馆的清寂生活,很快就辞职回登封家中闲居。
之后,经荐举先后出任过镇平、内乡、南阳,直到调入金中央政府任令史。
在地方每一任上,他都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享有很高的政治声誉。
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
面对民众疾苦,他为当地人民争得减税3年、发展生产的好政策,使人民有了休养复苏之望。
面对兵连祸结的袭扰,他集结“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文化人的良心和使命感,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完成了一个文化人的政治意识从自省到自觉的蜕变,为他后来面对国家丧乱、朝代更替有了一种更从容的文化觉醒。
3、文化自信护民生 1232年,蒙古大军围困汴京,城里的元好问上书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才,请求他占领汴京后不要滥杀无辜,更希望他采取措施保护54名金朝才士。
这个建议得到耶律楚才的采纳。
这种举动,一方面是保护的文化人在武装冲突面前免于以卵击石、徒耗性命,另一方面更是为金朝保留人才、延续文化。
元好问深知,改朝换代并不是简单地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只是江山易主、改换门庭。
所谓的王朝正朔,对于他这个熟读历史的人来说,不过是强权更迭和宗主。
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是再强悍的政权,也会如。
这时候,守城的金廷西面元帅崔立叛降蒙古,汴京被蒙古军和平接管。
崔立逼迫元好问领衔为其撰写功德碑。
元好问在碑文中并没有夸大其辞地颂扬崔立,而是“止实叙事”,直笔记述。
他想利用手中的如椽大笔,拯生民于屠刀之下。
身处乱世,尤其是民族矛盾重叠交错,谁能说得清正义与否。
元好问不过就是,在重兵围困、屠刀高举的蒙古军队面前,他既不是领兵镇守的将军,也不是抚慰一方的督抚,他只能匍匐在刀枪的威逼下,做好自己的本份事。
所幸,耶律楚才接受了元好问的建议,没有再大规模进行屠城,使的金政权的朝廷生民和典章文献得以保存。
4、躬耕文化留清痕 1233年四月,元好问被蒙古兵俘虏,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长达五年之久。
在生活的二十多年间,他积极沟通元朝政界,努力收集散于民间的资料,想自己撰写国史,以便为金国保留历史。
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元朝当局的准许。
于是,他就把金国已故君臣的诗词总集编撰了一本《中州集》,力图以诗存史。
同时,元好问对新政权不断地冷静观察,渐渐地看法发生了改变。
当他看到元朝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做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后感到十分赞赏,也深刻地反思了金朝奸贼误国,以致失国沦亡的历史悲剧;看到元军突进云南、铲平地方势力,恢复汉唐疆界的赫赫功业后,对金政权苟安半壁江山,朝廷上下不思进取的垂暮心态进行了很好的批判。
在他心里逐渐升腾起一股热望,那就是政权的合法性在于,是不是有利于造福百姓、是否有利于传播文教、是否有利于树立大国形象。
正是在这种深切的体悟中,他对元朝政府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大加赞赏,他在《刘时举节制云南》诗中写下了“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
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的诗句,并自豪地把元朝视为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时代。
在这种乐观心态的支持下,63岁高龄的元好问携好友张德辉北上觐见忽必烈,请求尊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他俩又提出采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在元好问看来,正是新兴的元朝的横戈铁马,激发了他当今世界殊的豪情,他把弘扬儒学、光大文化的重任寄托在了这个新兴王朝的统治者身上。
正是这种责任的担当,使得中华文明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深厚博大的体系。
也正是有这些眼光长远的知识分子,才使中华文化历经年久而越来越丰富多彩,终致出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如今,当我们生活在这片地域广阔、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怀想起那些为中华文化积淀而努力的那些各个民族的人们,不禁由衷地感慨。
大哉,无好问!正是有你们这些文化仁人的坚守,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异彩绽放,也才有了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的团结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鞑靼:对欧亚草原突厥蒙古系统民族的泛称
在东亚最早见于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辽金时指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仅指蒙古高原东部建立的鞑靼政权;欧洲则最早用来称呼保加尔人,后成为俄国对亚欧大陆各国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现代指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
9世纪前后指阴山南北沿边塞直到河西出现的与辽夏有交往,并被称为阻卜的鞑靼人;金代指主要游牧于呼伦,贝尔两湖以西的塔塔尔部(鞑靼联盟);称蒙古人为黑鞑或蒙鞑,称汪古人(后成为蒙古部族之一)为白鞑,或依其开化程度区别为熟鞑靼与生鞑靼。
13世纪初,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征服者部队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也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13世纪蒙古人建立金帐汗国而统治了欧洲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包括此前未并入蒙古人的操突厥语的鞑靼人);受此影响俄国亦将境内操突厥语诸族称为鞑靼人。
而女真(满洲)因为与游牧民族的差异很少被称为鞑靼,只在明清鼎革时期被当时欧洲人短暂的称为鞑靼。
鞑靼这个古代族称,曾用于与现代俄罗斯鞑靼族无关的许多民族。
有时用于称呼欧洲亚洲大草原和沙漠的所有游牧民族,包括蒙古人和突厥人;也曾用以称呼蒙古帝国(13一14世纪)诸民族与国家。
现居住于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成份中,就有突厥人、保加尔人成分。
在蒙古帝国时期,许多民族融合成鞑靼人,19世纪时,楚瓦什人和莫尔多瓦人也被吸收进去。
鞑靼人14世纪由萨满教改伊斯兰教,民间亦信仰森林神、水神、家神等。
随机文章夏朝的皇帝总计有几任呢?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美国NASA探测器升空寻找另一个地球,寻找外星人成为探测的重点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为什么驻军,昆仑山出现虫人/巨兽/死亡禁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屠城就真的片甲不留全部杀光吗?有种人一般都不杀
直接让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原始社会。
所以就有很多网友疑问:古代屠城都是这样吗,杀的片甲不留?其实并不是这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情况存在的。
首先就拿蒙古大军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城之后往往第一选择就是屠城。
但是如果进行屠城,有一种人是可以幸免的,那就是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会被送到后方制造武器和军需工具,而大量身体强健的人群,则被作为炮灰军,在下一次战役中担任攻城先锋部队。
在古代其他战役中,如时期,打败后,几乎杀光了袁家的男子,但女眷都留了下来。
像对扬州、嘉定屠城的时候,是不分男女老少,一律进行屠杀的。
像就又不太一样,他喜欢带走年轻男女,编制到自己的部队当中去。
所以说,屠城也不一定是要把城中的百部杀光,只要是屠杀那些毫无反抗能力的平民百姓,也称之为屠城。
抛开之前所讲的成吉思汗不说,历史上爱屠城的也不少,像、曹操等。
纵观古代屠城中,往往都是杀男不杀女。
杀男不杀女,在历史屠城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北宋末年,当金兵攻破城池后,男的被大肆砍杀,女性几乎没动,全部带到金国。
这种“屠男留女”的潜规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第一、为了繁衍生息 在王朝不断更替过程中,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急剧下降。
繁衍人口成为保持战斗力和保持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女人的生育,是决定人口数量的重要条件。
杀光男人,抢走女人,一方面能降低敌人的繁衍能力,减少其威胁。
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其自身的人口繁殖力。
在古代,这也是一种战略。
第二、女性更容易被征服 在封建社会,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反抗意识比较薄弱,一旦被抓后,一般都不会反抗。
尤其是有后代之后,更是死心塌地的不愿离开。
第三、至于第三个原因,大家都应该能猜到。
就是征服者的私欲了,战胜对手后,一切都是自己了。
大到一国皇帝,小到一兵一卒,只要战胜了对手,除了钱财粮食外,就是女人了。
并且古代对于功臣的奖赏,除了官职外,就是送女人了。
其实在古代军队也是配有官妓的,也需要大量的人员。
像金军打败北宋之后,抓走的1万多名女子,大部分就成为了官妓。
随机文章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揭秘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区块链技术缔造出来疯狂的比特币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探索死亡基因是什么,判断人类几点死亡/抵抗绝症的新方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