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陵墓如此蹊跷:有悖风水建皇陵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导读:原陵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独有的传说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历史则是一部中国文,原陵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奇怪之处,从风水学上来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

【千问解读】

导读:原陵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独有的传说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历史则是一部中国文,原陵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奇怪之处,从风水学上来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

但也正因此,它成了皇陵的一道奇特风景,引得后人观望与惊叹。

下面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诡异的建陵之地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说北邙是一个风水宝地,倘若死后能长眠于此,那么子孙万代都将因此而受益。

特别是它对面就是黄河,更是符合了风水学说的思想:“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也正因如此,但凡在中原建都的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以福荫后人,江山永固。

邙山上下,战国、秦、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显赫人物都在此长眠。

把他们的名字排列起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古代史:殷王、东周诸王、诸帝、、曹魏诸帝、西晋诸帝、、唐明宗、南唐李后主、、、夏侯婴、、、、、、石崇、羊祜、裴楷、、、…… 其中,在北邙的东汉帝陵一共有五座: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以及灵帝的文陵。

然而在这五座陵墓之中,却有一座特立独行,选址蹊跷。

其他四陵皆在邙山之阳,唯有一座坐落在邙山之阴的黄河滩上。

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认为房后有山,房前有河是大吉之地。

但这座诡异的陵墓却恰恰相反,好比是房门开在山前,房后是河——南倚邙山,北临黄河。

而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东。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九世孙,南顿(今项城县)令刘钦之子。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崩,葬原陵,寿63岁,在位33年。

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卓着的一代中兴英主,他亲执权柄,以柔道治国。

然而这样一位中兴英主的原陵方向却面南背北,着实有些奇怪。

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

然而这些讲法在风水学来说是极不提倡的。

风水之说在中国由来久矣,而自古帝王的陵墓更是极为讲求诉诸风水,从选址到朝向、建制,一一不得马虎。

可是这位东汉的开国之君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有悖于风水之说的建陵之地呢? 关于这个问题,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刘秀有个王儿从不听话,命他向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却撵鸡。

刘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块风水宝地。

于是在临死前“知子莫如父”的刘秀这次得来个正话反说:故意命他把自己葬于黄河之中,这样他儿子才可把他的陵寝置于邻山之颠。

于是传旨王儿来病榻前,嘱曰:“父命中缺水,归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黄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

”谁知王儿却一反常态,哭着发誓道:“不孝儿从未聆听过父王之训,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嘱。

”刘秀一听,,无奈君无戏言,于是长叹一声便驾崩了。

后来王儿公布遗诏,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龙舟灵枢。

入殓后,便把灵枢抛入滚滚黄河之中。

说来也怪,此时河水突然咆哮着向北滚去。

灵柩落处瞬间成为一片平地,并有个陵丘拔地而起。

据说原陵虽然置于黄河滩上,但历来黄河泛滥却从未侵害过。

当然黄河水不侵,只是因为这里的河床南高北低,河水只能倒向北岸,水流越急,向北冲得越厉害。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是人们因为无法解释原陵的反常现象而编织出的一相情愿的解说,并无恶意,相反,为原陵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饶有趣味的色彩。

事实上,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

但刘秀是否和其他帝王一样为自己修建陵墓劳民伤财,历史并无确切的记载。

他只是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

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

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

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

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

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但是从初年开始,皇陵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所遵循,即使刘秀不想在自己的坟墓上奢侈浪费,但终究逃不出传统和后代的孝顺。

后来原陵被挖掘,对此事评价说,原陵被挖,罪在汉明帝。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四年后刘秀死掉,汉明帝将原陵建造得奢华无比,所以才招来了董卓的盗掘。

然而,原陵的奇特之处远不止陵墓的独特建构这么简单。

光武帝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菇蔚峭拔,陵区呈长方形,由祠庙、方丈院,陵园三部分组成。

墓冢位于陵园正中,呈园形,土丘,家高20米,周长487米,园内现存古柏1 500株。

整个陵园郁郁苍苍,肃穆庄严。

陵园侧有光武帝词一座,其左前方有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新修后汉光武帝庙碑一块,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事,决、破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业。

在词殿前左右两侧,还竖有元、明、清、时期的石碑四通,分别记录了重修词庙和原陵沿革的史料,十分珍贵。

陵前有一块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

其中“中兴世祖”四字尤为明亮。

传说过去老百姓多到这里抚碑择吉问凶:人离碑十步,双手平伸,闭目走去,能摸到这四个字就是吉兆。

殿前甬道两侧,原有巨柏28株,巍然挺立,排列整齐,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定社程的云台28将,俗称二十八宿柏。

关于这些松柏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汉明帝把载有刘秀的尸体的棺材投放进黄河时,黄河突然改道,显出一座土丘,土丘周围忽然就生长起了密密麻麻的柏树。

至于柏树有多少,没有人数过。

后来,有位大将军路过此地,一心要知道柏树的数目。

他就命令士兵用纸条贴树编码,当很快要贴完时,突然狂风大作,正在数柏树的士兵被刮得找不到北。

同时失去了算术能力,等他们清醒后,树上的纸条已无影无踪。

他们终究还是只记得有二十八棵特别粗大的柏树,就是象征那些称得上是开国功臣的“”。

柏树之奇还不仅仅于此。

诸多柏树中有两种分别叫“鸟鸣柏”和“苦恋柏”的是为柏中一绝。

若在“鸟鸣柏”下拍手,林梢就会发出鸟叫声。

而最为人的则是“苦恋柏”。

“苦恋柏”本是自然形成的奇观,一株古柏的树干中,长出了一棵苦楝树。

于是,又有了传说:刘秀和他的皇后苦苦相恋,最终长相厮守。

阴丽华是南阳新野人,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年轻的刘秀对她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来刘秀果然赢得美人芳心,但由于战争,两人天各一方,苦苦思念。

刘秀当了皇帝、定都洛阳后,派人把阴丽华接来,长相厮守,共度终生,死后合葬在这里。

于是,“苦恋柏”又成“千年等一回”的“千古绝恋”。

原陵的另一奇被称为孟津县的“八景”之一,即“汉陵晓烟”。

据志书记载,每年在前后,当,霞蔚风息,晨曦初见之时,陵园内陡起紫气弥漫,状若轻烟,飘若浮云,自西向东,姗姗移动,逐渐使整个陵园被飘渺的云烟所笼罩。

云烟之中,翠柏红墙,古碑墓家,野花芳草,,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当地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的趣谈,哪年有此景观,便预兆农作物丰收。

现在人们每到阳春三月,清明节将临之时,仍企盼紫烟,祈祷祥瑞。

一位古代目睹此景的游者,曾题《汉陵晓烟》,诗云:“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锁玉函,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

”青山埋帝骨,大河系英魂。

“汉陵晓烟”更增添了人们对光武帝的怀念与仰慕之情。

原陵的另一奇景就是“汉皇仰卧”。

每逢秋末叶落,当有人站在陵西300米处东望时,整个陵园看起来就像是仰卧的刘秀,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头枕黄河,脚蹬北邙。

此景中的刘秀身长240米,头部由陵北的古柏组成,高50米,脸部的凹凸部分分别由一些参差不齐的柏枝组成,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见,微风吹动柏枝,刘秀的胡须就飘起来。

冢上的柏林构成了刘秀的肚子,高60米。

冢前甬道旁的两行苍柏恰似刘秀的两腿。

汉阙山门外的柏树恰好是刘秀的两只脚。

如果你站在陵西300米处,看到这一奇景,你一定会感叹帝王之威仪。

奢华招来的厄运 既然刘秀的原陵被后世修建的如此奢华宏伟,自然也少不得被盗墓贼侵扰。

关于原陵的盗墓故事也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个“墓现金龙”的传说流传颇广。

据说东汉末年,有个盗墓贼来到邙山,经过多方窥探,了解到原陵右侧铁谢村有个谢家磨坊,有一张丝箩可以帮助人打开刘秀坟。

盗墓贼花尽了积蓄,买来丝箩。

将分土剑往坟上一插,坐北面南,墓道赫然出现在眼前。

随后,他又将丝箩往青石墓门上一挂,只听得一声巨响,雕刻着天龙、金狮的宽厚墓门竟徐徐打开了。

盗墓贼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谁想只见刘秀正端坐灯下,地看书。

刘秀听见声响,抬头一望,看到了盗墓贼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里,于是便厉声责问来者何人。

贼人自然是胡乱找个理由。

刘秀听罢,,斥退了这个盗墓贼。

但谁想盗墓贼临走还是,偷拿了一个墓中随葬的锦盒。

待他退出墓葬后,自然是急忙打开锦盒,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宝贝。

怎料只猛然听得一声响,一条金龙从盒子里奔腾而出,顿时,金龙盘旋片刻,就飞入天空无影无踪了。

盗墓贼吓得,每跟人谈起此事,都心有余悸。

从此再也没人来挖掘过原陵。

而据说随后就有人倒卖金龙,后被认出是当年下葬原陵的陪葬品,继而被官府收押。

这些传说使原陵的盗墓史越发的扑朔迷离…… 当然,这些盗墓故事纵然引人入胜也不过是一些传说罢了。

但尽管如此,历史上光武帝原陵因为建筑宏伟、陪葬奇物无数,确实使盗墓者,屡遭侵扰,损失惨重。

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就又要算到臭名昭着的董卓身上了。

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他无耻地盗掘了一批帝陵,而光武帝原陵就成为他第一座染指的帝墓。

当年,董卓派大将盗掘北邙山上的皇陵,无论西汉还是东汉王陵,无一幸免。

原陵就在这位军阀的无耻挖掘下,不但墓中宝藏被劫掠一空,陵上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我们现在见到的原陵已经不是最初明帝为光武帝修建的原陵了,而是宋代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重新整修的光武陵。

所以,它才能重新带给我们那么“蓊蔚峭拔”的形象。

在祠殿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立着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四通石碑,记载着重修祠庙和原陵沿革的历史。

时至今日,我们也只能根据碑文的记载,窥见当年光武帝原陵初始的风貌了… 随机文章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吸粪车为什么会爆炸,广西吸粪车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爆炸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为什么挖到太岁会死人,太岁值钱勾起心中邪恶的欲望/造成1人死亡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盘点世界上最奇怪的集体消失,几十年后再次出现却未衰老

1、哥伦比教徒集体离奇失踪 1999年7月2日,在中美洲的哥伦比亚约有一百多名圣教徒,到阿尔里斯山的山顶去朝拜。

这伙圣教徒相信1999年8月“世界末日”来临,他们上山去祈祷上帝的拯救。

谁知这伙教徒上山以后再没有下来,就此失踪了。

此事惊动了哥伦比亚,他们派出了大批警察在阿尔里斯山顶四周大面积寻找,并出动了直升飞机。

近一个月,整个内华达山区查遍,但不见一点踪影。

2、莫斯科一地铁与乘客瞬间消失 1975年的一天,莫斯科的地铁里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失踪案。

那天晚上21点16分,一列地铁列车从白俄罗斯站驶向布莱站。

只需要14分钟列车就可抵达下一站,谁知这列地铁车在14分钟内,载着满车乘客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列车与乘客的突然失踪迫使全线地铁暂停,地铁管理人员在内务部派来的专家指挥下,对全莫斯科的地铁线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搜索。

但始终没有找到地铁和满列车的几百名乘客。

这些人就在地铁轨道线上神奇地失踪了 3、百慕大“龙”三角消失事件 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早已是举世皆知的神秘海域,神秘失踪的飞机和航船不计其数。

无独有偶,在太平洋也有个危险海域,被称为“龙”三角,无数过往的船只到此就莫明其妙地消失了。

4、“泰坦尼克”号船长再现 九十年代的“泰坦尼克”号船长再现更是令人。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本世纪初制造的,当时堪称世界上最豪华的超级远洋游轮。

1912 年4月15日,它在首航北美地途中因触冰山而沉没,在航海史上酿成一起死亡,失踪1500多人的特大悲剧,然而奇怪的是80年后,也就是1990年和 1991年,两名当时的幸存者分别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被救,一个是船长史密斯先生,另一个是女乘客文妮·考特。

更令人惊奇的是二人毫无衰老迹象,而他们认为这80年只是一瞬间。

科学家认为,这80年,他们在另一个时间隧道里。

5、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 1980年6月5日,我国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八一”泉附近神秘失踪。

出动了直升机,派出了解放军多处寻找,结果未见任何踪影。

其实在彭加木失踪两年前,也就是1978年5月18日有一位当报务员的战士张小维也在罗布泊36号地失踪,令人不解。

6、14岁少年瞬间在众人面前消失 更为惊奇的是1978年5月20日,在美国南方的新奥尔良城,在一所中学的操场上,体育老师巴可洛夫在教几个学生踢足球射门。

14岁的巴尔莱克突然一球射入球门,他高兴地跳起来一叫,当着众人的面,眨眼工夫就失去踪影。

7、埃及“汽车和人突然失踪”的怪事 70年代未,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汽车和人突然失踪”的怪事,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和4个朋友练飞车绝技,轮到他时,怪事发生了,人和车突然消失,连轮胎走过的痕迹也不见了。

有人说被蒸发,有人说是被一股神力夺去藏到另一个世界里了,但至今无定论。

8、放牛娃亲眼看见一头牛不翼而飞 在四川西南边陲一个小镇,贡川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冉和刘丹放学回来去草坡割草,明明看见有三只牛,忽然一个不见了。

9、洛杉矶邮递员消失 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早上,邮递员约翰汉森投送一封信到百货业区子洛克路夫的公馆,开门的是女仆妮艾。

当女仆刚接过信的一瞬间,邮递员消失了。

警方寻找了多年也没有结果。

10、英军土兵们全部消失 1915年12月,英国与土耳其之间的一场战争,英军诺夫列克将军率领的第四军团准备进攻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重地加拉波利亚半岛。

那天英军很英勇地一个一个爬上山岗,高举旗帜欢呼着登上山顶。

突然间,空中降下了一片云雾覆盖了一百多米长的山顶,在阳光下呈现淡红色,并射出耀眼的光芒,在山下用望远镜观看的指挥官们对此景观也很惊奇。

过了片刻,云雾慢慢向空中升起,随即向北飘逝。

指挥官们才惊奇地发现,山顶上的英军土兵们全部消失了。

11、“道格拉斯型”客机飞行了了35年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

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

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后,立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里是什么地方?” 机场人员说:“ 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方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两千多公里呀!” 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

当时认为该飞机掉入了大海里,机上的五十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金。

这些人回到美国的家里,令他们家里。

孩子们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

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这不是闹剧,而是确凿的事实。

随机文章汉朝的成就有哪些?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山神和土地的区别,山神身材魁梧/土地年老色衰(一个修仙一个修神)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夏天雷雨季节湿度大/容易产生强对流空气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太阳的能量会用完吗(由氢组成/不会用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此帝王拆了前朝陵墓 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所谓凡事都有报应,一旦有人做了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就必然要遭受相应的恶报。

就算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拥有普通人无法仰望的地位,可是一旦恣意妄为,那么也难逃恶报的惩罚,所以说在因果报应这一方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时期,社会混乱,盗墓之事猖獗,有军阀孙殿英公然盗取裕陵,且手段极其残暴。

那么孙殿英为何要盗墓呢?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据说孙殿英盗墓前还担心盗墓之后会被惩罚,有一个风水先生可能是揣摩到了他想盗墓的意图于是借机告诉他:“大清的陵墓保存得这么好,只怕还要复辟,将军怕是要想点办法才好啊。

”所以孙殿英随即拍案而起:“把清陵给盗了。

” 于是,他不但拿走了其中的所有,且将帝的尸骨撒的到处都是,一时间世人哗然,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被免于责罚,只不过倒也不能说乾隆帝是冤枉的,严格来说这是对于他之前的报应。

没错,乾隆也曾经干过这种盗人坟墓的丑恶行径,当时就是为了修建这裕陵,但是缺少一件主要的材料——金丝楠木。

据《满清遗闻大观》记载,这位帝王便因此将主意打在了的陵墓身上,后来还因为大兴,而将一些名士的尸骨从棺材里挖出来,鞭笞尸体。

这些让人发指的行为,终于在近百年后遭到了报应,也就是孙殿英炸裕陵一事。

在这起事件中,乾隆的尸骨被官兵们抛的到处都是,后来有满清的皇族前来归拢尸骨,不过最后只找到了几十块骨头,然后勉强掩埋在了一起。

虽然死后陵寝被盗墓贼光顾的人里面乾隆不是唯一一人,但是被光顾后,陵寝被破坏的如此严重的,他绝对是极其罕见的,当然,这也都是他自己做下的孽,怨不得别人。

当时是乾隆50年3月,他暗地里去查看祾恩殿那些通体由金丝楠木制成的柱子。

因为要修建裕陵,对于这种稀缺的物料非常需要,而恰好明“十三陵”所用的木料,基本上都是质量上乘的金丝楠木。

何为金丝楠木? 根据《五杂组》中的相关介绍称,这类木料多产于南方地区,其自身带有的香气,且有防腐防蛀的特性。

但是金丝楠木只限于皇家使用,来百姓自然是没有那个权利的。

因此,古时候很多人,都会偷偷的选中用这种木料来制作棺材,据说可以保证肉身不腐。

鉴于此,皇帝们在建造陵寝的时候,多以此木料为主。

这类木料的价格极为昂贵,因为其多藏于深山之中,无论是砍伐还是运输,都非常的艰难,因此在当时这些金丝楠木就价格不菲,每一根都能够卖的上万两黄金。

为了尽量的减少成本,有的人会选择直接在楠木的出产地打造棺材,以减少运费。

据说当时有位木匠在打造完一具棺材之后,将一盘刚出锅的红烧肉放进了棺材里,等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将棺材运到目的地后,里面的红烧肉仍旧新鲜无比,吃起来就像是刚出锅一般。

虽然这个故事杜撰的成分较高,但是不难看出,金丝楠木的确有其珍贵之处,甚至有些时候就算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难以得到,就比如说乾隆,为此他只能把念头打在了明朝皇陵的身上,这些陵寝所用的木料皆是金丝楠木,自然让人非常的动心。

在乾隆提出想要将明陵的金丝楠木作为己用的时候,他手下的大臣纷纷劝谏,甚至想用国家的律法来说服他。

按照当时的《大清律例》规定,凡是有盗墓行为的,至少要罚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外,如果胆敢打开棺椁惊扰尸身的,则处以绞刑。

这些人虽然身为臣子,但是不想乾隆做出如此违逆天理的事,就算从自己的名声出发,他们也很不希望乾隆对明陵动手。

事实上,乾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盗取明陵的金丝楠木,那对于他身后的名声影响太大,他不想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毁了自己积累一世的名声。

不过,对于明陵的金丝楠木他又是志在必得,否则自己的裕陵就无法修建,虽然明知这金丝楠木的效用不可能有那么神奇,但是总有这样一种祈愿,促使他必须要这么做。

为了迎合他的需求,朝廷的有些大臣就开始另辟蹊径,称明陵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经破烂不堪了,他们建议将其重新修缮一番。

乾隆听到这番提议后,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立马批准,开始着手以修缮的说辞,将明永陵的金丝楠木一一拆下。

史载,乾隆50至52年(公元1785年——1787年),开始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乾隆就利用这次机会盗墓的,。

于是,后世就有了“拆大改小十三陵”一说。

据说,最先乾隆是看上了长陵,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经、等人的大力劝阻,乾隆这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

但他依然不死心,仍命人拆毁了永陵的大殿,换下该殿的楠木,用于建设自己裕陵。

当然,虽然名义上来说是合乎情理的,但谁都明白这件事不能被披露出去,于是他们便在在历史上刻意的抹除了这件事。

不过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中有这样一句记载:“三月癸酉,上回跸。

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此时,正是乾隆52年。

不过,恶事做下了,就别想着能够欺瞒天下人,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被人看在了眼里,最后自己坟墓被盗掘的如此之惨,自然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奇怪陵墓如此蹊跷:有悖风水建皇陵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