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只有三万兵马的李渊,如何能成功推翻隋朝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在古代历史当中,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帝王,尤其是一些有能力的人,更不希望自己成为比较平庸的人或者是成为臣子,当然也有一些人属于迫不得已的起兵,但是真正能够

【千问解读】

在古代历史当中,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帝王,尤其是一些有能力的人,更不希望自己成为比较平庸的人或者是成为臣子,当然也有一些人属于迫不得已的起兵,但是真正能够在起兵以后,成为一代帝王的人却是比较少的,这一个历史人物,在众多统一王朝的人群当中,属于花费时间最少的一个人,那么他是如何用了7年的时间,从太原攻占了长安,并建立的呢? 一、李世民的领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唐朝历史当中是非常有名气的,尤其是作为开国的李渊,虽然在位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的儿子却是流传千古,尤其是李世民。

也有很多人都觉得唐朝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且李渊之所以能够做了开国皇帝,也是由于生了这样一个好儿子。

确实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有一大半的北方都被攻打下来,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战斗,都是李世民领导的。

二、起兵之后 李渊本身是隋朝的一个臣子,也算是当时的皇亲国戚,但是由于当时的朝廷非常的腐败,他本人也并没有得到重视,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就准备起事,而且当时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在刚开始的几天之内,就把太原附近的很多地区都拿下了。

当时大概他手里的部队有着3万左右的人马,并且这个数字也在不断的增长,到最后已经把整个太原都拿下了。

三、准备统一天下 李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早在自己准备起兵之前,就已经有了想要统一天下的想法,所以在攻占太原以后,他需要取得长安,在平定其他的地区,最终统一了北方。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他就开始实施计划。

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比较艰难的,因为从太原到长安这个地方,有着将近1000多里的路程,在当时那个时代当中,只有人马的基础上,想要率着全部的部队攻占长安的话,确实也需要有着很大的勇气。

四、得到了机会 在历史当中,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到了,李渊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当时的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当时有很多支持杨家的关陇贵族都纷纷的倒戈,又领着精锐部队南下到了江都,所以整个隋朝的治理,属于一个比较虚弱的状态。

再加上李渊本身,已经做好了全部的赌注,率领大军直至长安,所以让人觉得很多的优势都使李渊能够成功。

其实李渊在攻打下长安之前,也经历了很多战役,其中包括霍邑之战这个战争,有李世民和出战,最终宋老生被直接干掉了。

其中李渊之前组建的一个精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后来特别有名的玄甲军的雏形。

另外就是隋朝守将屈突通,这一个降临也是很有能力的,但是仍然经受不住李渊部队的攻打。

自从攻下长安以后,李渊所处的境地也变得好了很多。

再加上人们对杨广非常失望,纷纷投降,才让李渊成为了开国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国的强弩能射600步,为什么到了明朝却只有50步了呢

近日有网友提问:《战国策》中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

《天工开物》里说:“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

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 战国时期的劲弩可以射600步远,到了却只能射50步远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过了几千年反而退化了?科技不是一直在向发展的吗? 劲弩箭雨是战国时期的最大杀器 1、战国弩到底能射多远 先从2015年的一个发现说起。

专家在陵的陪葬坑里,出土了至今最完整的一支弓弩,经测算射程达800米,这个数字与《战国策》记载的韩弩距离相当。

战国时期,一步距离约长1.3米,600步即780米。

由此来看,古人的记载大体可靠。

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曾记述对阵时,提出对砍决斗。

刘邦笑着说:“我愿意斗智,不想斗力。

”然后两军壮士单挑……“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羽“伏弩”的射刘邦就留下了一个历史典故:霸王硬上弓。

出土的秦弩测算射程可达800米 力能举鼎的项羽可以硬上弓。

其他人呢?史料显示,无论直立式还是后坐式,都要弓弩手的双臂、双手、双腿、双脚以腰部为轴,借助全身力量上弓。

硬弓才能射得更远!而最为知名的秦弩,需多人以700多公斤拉力才能绞动上弓,射程达860多米。

2、明弩为啥“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 过了1000多年,明弩射出50步后,就连鲁地产的世上最薄的绢也穿不透。

的一步约1.2米,50步就是60多米远。

从780米退到60米,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其实,这与当时的武器发展、作战理念变化有关。

明弩只能射60米远 强弓劲弩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杀器,各国竞相研发,以至于把劲弩的射击距离一再提高。

至唐宋时,劲弩的发展到了顶峰。

明朝时,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多种武器的组合并用在作战中成为一大趋势,军队更讲究综合火力的威力,而不再单一依靠劲弩的作用。

明朝的作战武器和思路都发生了变化 另外,作战思路的变化也对劲弩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众所周知,明朝一改宋朝步兵为主的劣势,以骑兵为主,追求快速机动和灵活,体积笨重、移动缓慢的劲弩,显然无法适应作战要求。

同时,战国时期的团体阵战,在明朝时已转换成单兵式、小队式的战法,对杀伤的精准度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人们只能以牺牲距离来提高打击的精度、准度,因此就不再追求弩的极致射程了。

随机文章土星能住人吗,超强风暴/大气压强/低温导致土星不能住人(还缺氧)俄罗斯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公里覆盖美国所有城市宇宙是不是一个大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超大黑洞/多个黑洞美国仙人洞木乃伊之谜,是美洲最古来的木乃伊(距今9400年)终于知道人类为什么不登陆火星了,宇航员一旦登陆将有去无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为什么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吴楚”说的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在下达“削藩令”之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等诸侯王发动的一场叛乱。

战争起因 像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期,那位被后世称为怀才不遇的典型的,就曾经多次上书请求削藩,他认为,当年高祖定天下之后分封了大量同侯王来巩固江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诸侯王们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彼此,便有不再效忠朝廷的可能,而削藩则可以尽量避免这种问题。

汉文帝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他的儿子汉景帝。

在景帝二年(公元前153年),上“削藩策”,他认为大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而危险不是匈奴而在刘家萧墙之内:“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当前只有先下手才能避免亡国之祸。

汉景帝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他下令削夺了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吴楚造反 七国之乱形势图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预言家。

当年他平定黥布造反之后,决定将富庶且战略位置重要的南方交给同姓,便封侄子刘濞,任命书下达之后他仔细给刘濞相了相面,却大惊失色:“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刘濞当时叩头说不敢,但建立52年之后,他真的选择造反了。

晁错像 除了与汉景帝的个人恩怨之外(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把刘濞的太子打死了),更因为削藩就是割肉啊!于是他便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誓师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

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

诸年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皆发。

”并联合了楚王刘戊等人一同起兵。

战乱平定 周亚夫像 话说当年刘邦在遗言中说到“安刘氏者必勃也”,预言到了绛侯平定诸吕,后来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又在这场叛乱中被任命为统帅,获取了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世之功。

这场战争对于汉朝来说是幸运的——内部叛乱得到了平定,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

对于个人来说也充满了悲剧——晁错被“误杀”,后来周亚夫也死在了牢狱之中。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英国700年前的圣比兹木乃伊,蜂蜡密封尸体出土宛如活人一尾守鹤为什么恨九尾,一尾老实常被九尾怼/尾巴数量决定实力怎么弄死僧帽水母,僧帽水母有剧毒是真的(触之毙命/离开水会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起兵只有三万兵马的李渊,如何能成功推翻隋朝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