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两个哥哥六个弟弟,他如何成为皇储人选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至道元年(995年),受箭伤困扰,一直担心自己来日无多. 就在宰相的支持下,封第三子寿王为皇太子,改名。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即位,史

【千问解读】

至道元年(995年),受箭伤困扰,一直担心自己来日无多. 就在宰相的支持下,封第三子寿王为皇太子,改名。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即位,史称。

宋太宗一共有九个儿子,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年满二十岁以上的皇子有长子赵元佐,三子赵元侃,四子赵元份,五子赵元杰等人,为何考虑立三子赵元侃呢? 最有可能成为皇储的应该是长子赵元佐,很不幸这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次子赵元僖英年早逝,按照长幼次序,接班人非三子莫属. 四子、五子虽然已成年,但是按照的,废长立幼是大忌,所以他们基根本没戏。

赵元佐,字惟吉,和三弟赵元侃为一母所生,母为李皇后。

赵元佐自幼聪明机敏,最初被封为卫王,曾改封楚王,后被废为庶人。

好好一个孩子为啥会疯掉呢? 宋太宗的九个儿子当中,惟有赵元佐相貌最像自己,所以太宗很喜爱这个皇长子。

赵元佐十三岁那年跟着老爸太宗到皇城郊外打猎,有一只兔子从太宗车马前跑过去,赵元佐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兔子。

小小年纪武艺这么好,令在场的辽国使臣大为惊诧。

此后,赵元佐一直跟随父亲在北方的太原、幽蓟等地征战。

太宗即位初年,居住在内东门别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

不久迁居东宫,改封楚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宋太宗担心四弟赵廷美觊觎皇位,就诬陷赵廷美与勾结密谋反叛,将其废为庶人,迁居四川涪陵。

赵元佐很清楚四叔冤枉,就向父皇多次为四叔申辩,太宗置之不理。

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又被迁到房州,不久忧悸成疾,吐血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四叔的死强烈刺激了赵元佐,竟然疯狂发病,动不动就用尖刀刺伤身边的侍从。

一年后,赵元佐病情略见好转,太宗十分高兴,大赦天下。

这一年重阳节,皇宫举行宴会,因为赵元佐疯病刚好,就没有受到邀请。

诸王饮酒后路过东宫,赵元佐十分不满: “你们侍奉父皇喝酒,唯独我不在场,这是要抛弃我啊!” 赵元佐独自喝了点闷酒,一怒之下,放火焚烧皇宫。

宋太宗下诏逮捕赵元佐,废为庶人,迁居均州。

宰相宋琪率百官跪拜求情,太宗派人将赵元佐召回,迁居南宫,由专人看护。

宋真宗即位后,念在一奶同胞的情分上,恢复了赵元佐的爵位,任为太尉兼中书令,准许在家养病不上朝。

在位期间,特意为赵元佐增加食邑。

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病逝,享年六十二岁,仁宗皇帝令宗室子弟放假七天,为赵元佐送葬。

宋太宗的次子赵元僖初封广平郡王,后为、许王。

赵元僖性,自幼体弱多病。

淳化三年(992年)在朝堂忽感不适,当即被人送回府中。

太宗亲往探视,赵元僖病情加重,太宗呼喊他的名字,勉强回应,不久离开人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太宗皇帝悲痛不已,追赠皇太子封号。

两位兄长的不幸,最终成全了宋真宗赵恒,在寇准等人的支持下,赵恒顺利成为皇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知道到孔融让梨,却不知吃了梨的哥哥因孔融而死

孔融让梨 这么说一点不假,他成年以后,虽有五车才华,但于国家并没有做什么特殊贡献,反而喜欢抨击政治,言辞及其激烈,时常有出格言论,。

也正是因为孔融放荡不羁的性格,才将他自己一步一步推向悬崖。

既然是文人,上不了战场,就多做点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当官的就当个父母官,没当官的就留下点精神财富给后人,但是孔融当过官,政绩一般般,也做过一时的名士,最擅长的却是抨击朝廷、骂传统文化。

这样的傲骨文人就算在当代也并不缺少,无论中外,总有那一批自认真知灼见者。

殊不知,真看透了世界的、真把学问钻研到精深处的,没有一条逆水鱼。

孔融的死可以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骂了曹操一家子,曹操隐忍了很多次,想杀他又不好杀,不得不使了计谋才得手。

当曹家人占领邺城,邺城城主的妻子是第一美人,没有忍住诱惑,霸占了她。

孔融看不惯了,当众辱骂曹操,说周武王剿灭了纣王,就把妲己进献给。

曹操一时有点懵,说你这个故事从来看来的。

孔融讥笑一声,说从今天这件事推断出来的!曹操大怒,你这不是摆明了骂人吗?他怒从心中起,却又不敢杀,因为孔融毕竟名人,杀他有损曹家风度。

怎么办呢?留他是肯定不能留,曹操太生气了。

绞尽脑汁,就找了个风评很差的文人,让他捏造一下孔融的罪证,等捏造够了就趁势动手。

这个文人叫路粹,素质极低,他听了曹操的话,就在孔融的作品添油加醋,扣上大不孝的罪名,惹得将他斩首。

孔褒 再说孔融的哥哥孔褒,也就是让梨的那个。

有次被通缉的士大夫张俭逃窜到了孔家,是孔融给他开的门。

官府查到后,按照法律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开门孔融当时年仅9岁,不具备责任。

于是这件事莫名其妙的就让孔融的哥哥、16岁的孔褒背了锅,不是说孔融4岁让了梨给他吃吗,现在哥哥16岁了,就还条命给孔融吧。

于是孔褒被莫名其妙的因为一个梨子而被处死。

随机文章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富士急鬼屋真的有鬼吗,传闻有人被吓死在三楼(90%的人中途退出)地震为什么多发生在夜间,或因月球在晚上引潮力最大所致/无根据太阳系里包括什么,八大行星和不计其数小行星/尘埃(无数小天体)柯伊伯带是什么样子,蕴含无数颗天体的小行星带(海王星附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群雄争霸的两个时期!东晋十六国为什么不能像春秋战国一样走向统一?

同样是群雄争霸,东晋和东周的结局为何不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和东晋时期均出现了秦晋燕赵魏楚等各国争霸,但最终春秋战国由秦国一统而东晋十六国却走向了对峙。

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一、春秋战国——秦晋、燕赵、秦魏、晋楚 公元前579年,与举行了第一次“弭兵会盟”稳定住了中原局势。

公元前578年,秦国指使白狄扰晋,引起晋国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刘、成十国组成12万联军在的率领下反击,与6万交战于麻隧,秦军大败,不更女父、成差等秦国将领被俘。

秦军残部被诸侯联军渡过泾河一直追击至侯丽。

麻隧之战的失利使秦国元气大伤,为晋国重新建立霸业奠定了基础。

上图_ 春秋战国 公元前251年,趁赵国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派丞相栗腹率军60万进攻赵国,栗腹率主力攻打鄗城,部将卿秦率一部进攻代城。

燕军主力遭遇率领的20万赵军大败导致栗腹被斩首,卿秦也被乐乘率5万赵军在代城俘虏,赵军乘胜包围都城,迫使燕王割让五座城讲和。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围攻要地阴晋,率5万前往救援,趁夜迂回至秦军后方发起突袭,城中守军见状配合开门杀出,大败猝不及防的秦军,成功解阴晋之围。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与救援的晋军对垒于邲,楚军两度示弱诱使晋将魏錡、赵旃中计违令攻楚,楚军遂全力反击致使晋军阵脚大乱从而战败,被迫退渡黄河,取得中原霸权。

上图_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 二、东晋十六国——秦晋、燕赵清梁之战、秦魏柴壁之战、晋楚峥嵘洲之战 公元383年,王率步兵60万,27万南侵东晋,攻克寿阳后与八万东晋对峙于淝水河畔,由于秦军中多为被奴役部族故矛盾重重,因而在晋军渡河时溃败导致战局扭转,失败的前秦从此分崩离析并迅速败亡,短暂统一的华北也再度走向混乱。

公元350年,前燕王乘王逝世发精兵20余万南下攻赵。

前锋都督慕容霸率军2万一路攻至清梁,遭遇后赵将领鹿勃早领数千精兵夜袭。

慕容霸见势奋力反击,手刃十余突入帐前的赵军最终击退鹿勃早的攻势,接着联合折冲将军慕舆根、内史李洪大败赵军,追击四十余里迫使鹿勃早只身逃脱。

上图_ 北魏(386年—534年) 公元402年,因北魏袭扰,王派将领姚平、狄伯支率军4万攻魏,遭遇6万拓跋顺、长孙肥所率魏军。

魏军擒获秦军二百名侦察骑兵并将其包围在柴壁。

姚兴率军前往救援,被北魏开国领兵击败于蒙坑以南无法前进。

魏军在汾水造浮桥并固守西岸,姚兴命部下从汾水上游集中投下柏木试图撞毁浮桥,却被魏兵尽数钩取用以取暖做饭。

姚平箭尽粮绝突围,却因魏军强大而失败投水自杀,狄伯支被魏军救起擒获,柴壁秦军悉数被俘。

姚兴退守蒲阪,拓跋珪一度乘胜进逼后因袭扰魏国退兵。

公元403年,篡权东晋,次年正式称帝,建国号楚,遭遇东晋北府兵将领、刘毅、、刘昶、刘道规、诸葛长民等率兵讨伐,迫使桓玄沿长江逃往峥嵘洲,双方展开决战,晋军奋勇当先,开战后刘道规率所部朝楚军舰群冲去,刘毅等紧随其后,此前接连失败的楚军阵脚大乱一触即溃,桓玄也于不久后被俘处死。

上图_ 前秦 东晋 公元383年 三、为何二者走向不同? 1、政治原因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章中说过: “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

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

” 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阶级走向衰落,地主阶级兴起。

分封制走向式微,各国设立郡县,为后来秦朝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各国为了争霸广纳贤才,推行变法革新,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而魏晋时期实行的使朝政被所操纵,连制的萌芽都是在其后的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更是在统一全国前才采用,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活力不足。

所以东晋十六国之后也就并没有统一而是走向南北对峙。

上图_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2、经济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铁器牛耕的使用,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变法更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从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同时“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而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使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出现了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很多百姓为了自保选择躲入坞堡,造成宗主瞒报人口导致编户齐民的大量流失,直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实行才得以改善。

因此经济基础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之后并不像春秋战国那样迎来全国统一。

上图_ 拓跋宏(467年-499年),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3、文化原因 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的大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而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独尊局面被打破,玄学盛行,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转向求佛问道,对现实的关注度降低。

与春秋战国相比同属分裂时期但知识分子却被迫依附于政治集团。

文化上陷入低谷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无法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那样为即将到来的统一做好准备,而是走向了南北对峙的道路。

上图_ 魏晋名士 4、地理原因 “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欧亚大陆遭遇“入侵”浪潮的阶段。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一章中说过: “自秦汉至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段落,隋唐以后,却又是一个新段落了。

这一个新段落中,初期的形势,乃是从五胡侵入中原以后逐渐酝酿而成的,在隋唐兴起以前,实有加以一番检讨的必要。

” 因此“五胡入华”相对于此前中国历程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在中国北方混战长达一百余年才由北魏初步统一(后北魏又分裂为东),成为秦朝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也让位于战争和民族融合(一直持续至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才完全融合)而进展缓慢,从而促成了南北朝的出现。

上图_ 战国的门客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而使同样出现秦晋燕赵魏楚各国争霸的东晋十六国不像春秋战国那样迎来统一,而是进入南北朝对峙时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晋十六国在历史上作用不如春秋战国,经过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数百年的淘炼,中国即将引来封建社会的鼎盛——隋唐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赵恒两个哥哥六个弟弟,他如何成为皇储人选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