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

【千问解读】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

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

《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

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

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日本真言宗的许多信徒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化身之一,密教由金刚萨埵所开创。

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

普贤菩萨,梵音汉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

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

《大日经疏》卷一中记载: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

即是说普贤菩萨依深菩提心所起广大弘深誓愿,及身、口、意悉皆清净,遍尽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大德,所以尊名为「普贤」。

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菩萨摩诃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无上释尊的两大胁侍。

他的坐骑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

普贤菩萨摩诃萨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

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

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

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

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

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同行,求生西方。

(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阶段,如果再进一步破一分无明,即入圆教初住菩萨位而证法身,从此成为法身大士。

随机文章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却不清算她还天天上门请安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蚊式战斗机用的什么木材,专用巴尔沙木制造(速度碾压德军战机)中国第一块区块链牌照发给谁,区块链上市公司排名(耳熟能详)为什么太空看不到星星,太阳系以外的都是假象(谣言/阴谋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传佛教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回事?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汉传,是印度佛教经过中国中原地区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和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已经和本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汉传佛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和印度佛教,日本佛教等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汉传佛教的特点,从外在形式上就很能区分,国内出家僧侣“释”,比如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这是因为佛教初传入中国时,的高僧道安法师有感于,出家人保留俗姓不符合出家人的本意,“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

”于是,后世出家人皆改姓“释”,汉传佛教的特点,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就是僧人不吃素,这和汉传佛教相近的日本佛教就不一样,日本佛教是没有持素的戒律的,而且印度佛教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也没有这个戒律,这就是汉传佛教的本地化特征了,原本,佛教在印度兴起时,佛教徒行乞时是不分荤素的,只要有施舍都会吃。

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没有荤素的区分,只是传入中国后,中国古代统治者在信仰佛教时,加入自己的信仰偏好,相传敬佛,为母亲做法事时,见宫中僧侣吃肉有伤哀悼,于是就下令不许出家人吃荤,于是汉传佛教戒荤就流传下来了,这是汉传佛教和其它佛教的显著特点。

在西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中,也没有持素的戒律,可以看出,佛教的发展是和当地的文化有很大影响的。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印度佛教自西汉末年、初年传入中原,经过了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发展为具有本地化倾向的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教义上脱胎于印度佛教,但是在宗教形式,流派分支,修习法则等等方面,和最开始传播来的印度佛教已经有所不同,而且经过在中国几千年传播,汉传佛教更是发展了众多流派分支,这些流派都是从印度佛教的不同佛教典籍中分化来的。

印度佛教 观音菩萨像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也是本地化的产物,取自印度佛经里的“菩提萨埵”,含义是求道求大觉的人,求道之大心的人,与声闻、缘觉并称为三乘,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知名度,只要是信仰汉传佛教的,都会供奉这四位菩萨,也有单供一位的,因为这四位菩萨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有各自的信众,文殊菩萨,代表着聪明智慧,在供奉的较多,应化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通过的普及,观音菩萨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意为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

地藏菩萨是发大愿的象征,又称地藏王菩萨,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原型,应化道场在安徽的九华山。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同其它大乘佛教的关系亲疏,同为三大地理佛教的藏传佛教,虽然也和汉传佛教一样同归属于大乘佛教,却不信奉四大菩萨,根据本地同化的改变,有着和汉传佛教不样的信奉对象。

汉传佛教六大祖庭 汉传佛教把佛教各大宗派的祖师,也即初祖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称为祖庭,因为自古印度传播到中原地区的佛教,在长久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根据对佛法典籍不同的修习选择,汉传佛教发展到现在,已经分化出几大派别,主要有法相宗、密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

这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也有相同的宗派,这是因为古印度佛法博大精深,渊源众多。

汉传佛教六大祖庭 大慈恩寺照片 汉传佛教的每一个派别都有一个祖庭,因为时期佛教鼎盛,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就修建了很多寺庙,而且当时社会环境对佛教很推崇,出了很多佛教高僧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寺庙里弘扬佛法,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派别,汉传佛教六大祖祖庭就全部都在现在的西安。

比如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草堂寺、华严寺、净业寺、香积寺就分别是法相宗、密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的祖庭,虽然有的寺庙经过历史变迁,已经不复真迹,但是在后期修缮中,也能找到当年的影子。

汉传佛教六大祖庭,是纪念汉传佛教各个宗派开山始祖的专门寺庙,几乎每个寺庙都留有开山始祖的亲身故事,这是进行佛教宣传的最佳场所,当然也成为了万千佛教信众心目中的朝圣之地。

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汉传佛教六大祖庭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了当地的旅游名片。

随机文章英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二战期间,“猪队友”意大利的几次坑队友行动为什么阿拉巴马州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制度是如何出现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是如何来的?谛听到底是什么动物

《》中有个非常的神通广大,他的一项能力堪比如来佛祖,他就是真假美猴王中出现的谛听。

玉帝那边没有分辨出来两个孙悟空,观音也没有分辨出来,谛听分辨出来了但是不敢说,最后还是让如来解决的。

总结一下就是,只有如来和谛听分辨出来孙悟空的真假,谛听没有实力收拾假孙悟空,所以最后交给如来了。

对于谛听的这项本领,《西游记》中是这样介绍的: 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

所以能分辨出真假孙悟空来也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这个神兽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没点本领怎么能当好这个坐骑呢!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谛听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因为谛听这个神兽本来就不一般,集群兽之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有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是的六不像。

但在神仙界又有人叫他“九不像”,是代表它身具 九气 ,即: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

谛听的原型其实是狗,由于阴曹地府的特殊性,所以谛听的来历也有佛道两种传说。

佛家关于谛听来历是跟金乔觉有关:开元末年,新罗有个24岁的王子金乔觉,他看破红尘,带了一只白犬来到大唐,削发为僧,白犬跟随金乔觉一路颠簸,来到九华山修行,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

在共同苦修的75载中,由于白犬的陪伴,金乔觉都能逢凶化吉。

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也跟随金乔觉傍息。

三年后,金乔觉尸身开缸,见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锁。

很多人都认为金乔觉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而这只白犬对于金乔觉非常的忠诚,于是在建寺庙时候把白犬也立在了地藏王菩萨身边,由于他的忠心,被当做吉祥的象征。

这是佛家的传说,而到了道家,更像是民间传说了,谛听和哮天犬还是兄弟。

传说,在人间和地府之间有一个空间,叫苦海,是进入地府的必经之路,由于特殊性,这里什么鬼都有,经常有凡人被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玉帝派了一只白犬和一只黑犬前来镇守,白犬和黑犬来了以后恪尽职守,对于那些作乱的鬼进行了管制,果然苦海一片清明。

做出了成绩,黑犬开始飘飘然了,也开始为非作歹,危害百姓,于是就有人向玉帝告状,玉帝了解以后,让黑犬和白犬来天庭述职,对黑犬进行处罚。

于是黑犬先去,白犬三更再去,没想到黑犬和白犬的谈话被打更的人听到了,他想留住白犬,于是他就不打更了。

白犬就错过了时辰,等他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没有按时向玉帝述职,那肯定是死罪,于是他想到向地藏王菩萨求。

,地藏王菩萨知道白犬恪尽职守,于是就收下他,成为自己的坐骑,看守地狱之门。

白犬挂念黑犬,向地藏王菩萨求助,希望他能救一下黑犬,地藏王菩萨就带着白犬一起去天庭说明情况,同时救黑犬。

路上遇到了二郎神,地藏王就向二郎神推荐了黑犬,二郎神也有此意,于是一起面见玉帝,说明情况同时求情,玉帝一看是地藏王菩萨和二郎神,也不好闹得太僵,于是就同意了,从白犬就成了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而黑犬就成了二郎神的哮天犬。

其实在古代中国的神兽中,有一个神兽更像谛听,那就是白泽,白泽记载于东晋葛洪《抱朴子·极言》,而非,白泽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透过去,晓未来。

亦能说人言,在《云笈七签·轩辕本纪》有更详细的记载: 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

能言,达于万物之情。

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

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 黄帝遇到了白泽神兽,发现他能说人话,就让人画下了他的画像,后来这个图像也用在了衣服上面。

白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透过去,晓未来,这跟谛听的本领很像,白泽极有可能就是谛听的原型。

谛听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本领高强的神仙,成为了地藏王菩萨的得力助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普贤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