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为什么有外戚专权?真实真相是什么?

认为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目前主流观点也都认为东汉皇帝亲近宦官
【千问解读】
认为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目前主流观点也都认为东汉皇帝亲近宦官导致,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国家实力、威信江河日下,以至于最后倾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东汉皇帝亲近宦官?而且东汉更是陷入了“-官宦-外戚”连轴转的政治怪圈,为什么东汉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
皇帝短命、特殊的权力机构导致外戚专权 西汉时期三公的权力较大,这容易导致权柄下移,并且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因此东汉建立后就开始着手削弱三公的权力。
刘秀对外朝和中朝都重新设置了一番,首先剥夺了外朝的决定权,朝廷所有的政令必须经过中朝(尚书台),这一改革严重削弱了三公的权力,自此三公就只拥有建议权,基本上三公就成了名誉头衔(虚职)。
同时降低了中朝的级别,尚书台最高官位尚书令年俸不过千石,与此对比外朝的官员动辄就是两千石。
而且尚书令也没有决定权,尚书台只不过是把外朝的建议、上书整理一番,最终全部交由皇帝裁决。
我们举一个例子,走一遍程序你就明白了。
1:河南出现灾荒,于是上报尚书台。
2:尚书台转交给皇帝,请皇帝裁决赈灾不赈灾。
3:皇帝决定赈灾,并且让外朝官提建议。
4:外朝官们提的建议,全部交由尚书台。
5:尚书令和下属官员需要在这些建议中提个大纲,或者总结几个策略、中心思想。
6:皇帝看尚书台的提议,最后决定如何赈灾,让谁去赈灾。
7:尚书台转告外朝官,外朝官去负责。
史书的评价为“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皇帝)参决,乃下三府(三公府)”,“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这个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但是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太重要了。
因为所有政令都需要皇帝裁决,年轻人自然无所谓,但是如果皇帝是个小孩子哪?任何制度都会有一定的漏洞和缺陷,东汉时期的外戚专权也是建立在特殊的权力机构以及皇帝短命的基础上的。
光武帝把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身上,但是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务,那么皇就开始理所应当的摄政。
女性频繁召见外朝官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口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负责。
受宗法血缘政治的影响,娘家人无疑是中间人的首选,皇帝的娘舅往往会通过这一契机来专权摄政,所以你会发现外戚专权基本有几个特点,分别为: 1:皇帝年幼,权力由皇太后掌握。
2:皇帝的娘舅出任大将军,成为皇太后与外朝官沟通的联系纽带。
3:娘舅通过插手尚书台来进一步专权摄政,领尚书事、安排邓彪为录尚书事、打压录尚书事(异己)、外戚通过自己掌握、安插心腹、等手段控制尚书台。
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删减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建议、上书,比如有人告发霍家不法,但是这消息需要经过尚书才能传达给皇帝,领尚书事的霍光直接以“不善”为由屏蔽了这条消息。
此时我们再走一遍程序,看看外戚是如何专权的(以窦宪专权为例)。
1:皇帝去世(),权力交付小皇帝()。
2:小皇帝年幼(汉和帝),权力交付皇太后(窦太后)。
3:受宗法血缘政治影响,皇太后提拔娘家人(窦宪),皇帝娘舅开始走向台面。
4:皇帝娘舅(窦宪)拼命讨好外朝大臣(邓彪)、做政绩,一时间声誉不错,开始逐渐稳固权力。
5:皇帝娘舅(窦宪)通过各种操作打压、排挤那些反对派(郅寿、乐恢),最终朝廷开始以皇帝娘舅窦宪为首(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6:皇帝娘舅(窦宪)安插大量心腹(邓叠、、自家兄弟),掌握重要职务((掌握京城)、城门校尉(京城城门守卫)、大将军(军权))。
这就是为什么东汉外戚专权的情况十分严重的原因,本质问题就是因为皇帝年幼、特殊的权力构架导致的。
同时外戚控制了尚书台,可以看到哪些人是忠于自己的,哪些人是反对自己的,多几次“”的事件就能清理异己,让朝廷里面的官员知道该看谁的脸色。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根本不可能“亲贤臣”,因为真正的贤臣都被外戚打压下去了,台面上剩下的也不过是一些伪君子、明哲保身之徒罢了。
皇帝被迫“亲小人,远贤臣” 在外戚专权的背景下如何识别贤臣?皇帝如何“亲贤臣”?我们模拟一番对话你就明白了。
汉和帝:外戚专权怎么办啊? 键盘侠:亲贤臣啊! 汉和帝:谁是贤臣? 键盘侠:听大家的啊,看看谁是贤臣? 汉和帝:之前大家都说是贤臣,结果西汉灭了。
我怎么知道大家吹捧的贤臣会不会是第二个霍光? 键盘侠:亲贤臣! 汉和帝:何况我又没办法召见外朝官,就算他是贤臣,我怎么和他沟通? 键盘侠:亲贤臣! 汉和帝:就算我突破各种困难去找了贤臣,结果贤臣反手把我卖了,我怎么办? 键盘侠:亲贤臣! 这番对话里面的问题就是当时皇帝为何亲小人的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如何定义一个人是不是贤明? 这件事很难,很难,很难,要知道王莽前被尊称为“再世”。
键盘侠有上帝视角,他肯定能看出谁是贤臣,但是汉和帝没有啊,当时的汉和帝还是个孩子啊。
无法定义臣子到底是不是贤明的,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2:如何联系贤臣? 贤臣是外朝官,皇帝久居深宫,他们如何联系?外戚的心腹无所不在,你今天召见了谁,第二天那个人肯定违法犯罪,然后被贬或者被杀。
当初霍光能在眼皮底下收集刘贺的不法事迹,可见外戚渗透深宫的程度。
刘贺已经走了一遍弯路了,自己不留意结果被废了。
汉和帝可是看过《外戚传》的人,他很清楚刘贺是如何被废的,他怎么可能再走一遍弯路哪? 3:贤臣卖队友该怎么办? 汉和帝久居深宫,他分辨不出谁是贤臣,万一找一个贤臣,告诉他自己铲除外戚的计划,结果这个贤臣直接把这消息透露给外戚,那皇帝怎么办?兵权在大将军手里,外戚是掌握了京城、皇宫护卫,如果外戚提前发难,皇帝如何面对? 综上所述,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最佳选择不是选贤臣,而是选忠于自己的人。
无论这个人是不是贤臣,你要想解决外戚,那就必须这样。
久居深宫且陪伴着皇帝长大的宦官自然成了最佳人选,因此汉和帝开始与(中常侍)合谋除掉窦宪。
之后除掉梁冀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出于各种原因皇帝被迫任用宦官,这并不是皇帝不明,而是条件不允许皇帝“亲贤臣”。
双方博弈的过程 皇帝和心腹(宦官)联合扳倒外戚,但是外戚并不好扳动,因此双方展开了博弈。
我们以汉和帝为例,看看皇帝是如何依靠宦官扳倒外戚的。
1:皇帝(汉和帝)确定好盟友(郑众),并且定下诛杀外戚(窦宪)的计划。
2:皇帝(汉和帝)牢牢控制京城、皇宫的禁军(执金吾、北军五校尉),尽可能武装自己、削弱对方。
汉和帝是切断窦宪与外界的联系、汉桓帝是直接扑杀梁冀,其实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调动部队来围剿外戚,但是都要阻止外戚调动其他军事武装,避免双方血拼规模升级。
3:皇帝(汉和帝)收回大将军(窦宪)的印信绶带,重新收回军权。
4:皇帝将外戚的爪牙一一罢免,然后用自己的心腹或者人才去填补空缺。
综上所述 皇帝年幼、特殊的权力结构、宗法血缘政治等多方面元素促成了外戚专权,外戚专权导致皇帝被迫与宦官联合对付外戚,宦官作为心腹自然而然的享受着红利,他们可以和皇帝一起划分利益蛋糕。
但是他们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一旦皇帝驾崩,那么小皇帝上位后外戚必定会重新专权,届时上面的流程会重演。
窦宪以一个外戚的身份专权,汉和帝用宦官扳倒了窦宪,走了一个流程。
但是之后东汉又是小皇帝上位,外戚梁冀开始专权,汉桓帝用宦官扳倒梁冀,又走了一个流程。
东汉政坛上“外戚-宦官-外戚-宦官”连轴转,但是一直到汉桓帝时期发生了“黑天鹅事件”,那就是第三方势力(豪强地主)壮大起来了。
外戚专政的时候他们需要依附外戚,宦官专政的时候他们需要依附宦官,第三方势力被耍的连轴转。
起初汉和帝还能保持平衡,扳倒窦宪之后就把窦宪占领的部分官员编制分给了第三方势力。
但是汉桓帝对朝臣非常不满,他扳倒梁冀之后重用宦官且对第三方势力不问不顾,以至于第三方势力的不满。
之后第三方势力把情绪倾泻到宦官身上,以为首的第三方势力打着为外戚复仇的旗号诛杀了宦官势力,原本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持续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斗争就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静是哪位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公然“坑”爹的事情和他有关
“坑”爹的举动源于以个叫曾静的人,雍正还在位期间,这个叫曾静的家伙是一个县里面的教书的,他曾经读过的文章,吕留良的思想主张着反清复明的观点,这个叫曾静的家伙好的不学,就看好人家文章中的反清思想,并且大力推崇。
曾静偶然听说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更是添油加醋数落出雍正好多条罪状,煽动他人进行反清行为,很快这家伙的不敬行为就传到了雍正的耳朵了。
雍正听说之后很生气呀,朗朗乾坤之下竟然被人污蔑,声音还闹的那么大,这都传到自己耳朵里了,于是派人将此人逮捕回来亲自审问,几经调查,雍正发现这个曾静不过是个跟风群众,威胁不到清朝统治,真正有隐患的是吕留良的书籍以及反清的思想。
烧毁吕留良的著作,大兴,杜绝社会舆论。
由于曾静这样的小民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皇恩浩荡,常怀慈悲,遂将其放走了,并不许任何人去伤害他。
乾隆心里知道这样的人放走就是纵容这种思想的衍生,不过碍于父亲的面子,不能够动手,直到雍正退位,乾隆一上任就派人将曾静带来大卸八块,“曾静你做出反清的行为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处置你死刑都不能够抵得上你的罪名!”。
随机文章有关秦.隋朝的灭王和功迹?大清朝多位皇帝中,你最欣赏哪位皇帝风格或政绩?人工引爆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后果,足以吞噬地球/毁灭性灾难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怎么看出来水母死了,水母死了的样子图片(死后身体会分解成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说广式烧鹅的做法与配方
你知道怎么做广东烧鹅好吃吗?让我们学习以下做法。
记住这些小技巧,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出你想要的烤鹅。
家常菜广式烧鹅的详细做法第一步,买一只鹅,洋葱,姜蒜,盐,糖,料酒,酒,沙姜粉,味精,五香粉,两汤,海鲜酱,准备醋,开水,蜂蜜,乙基麦芽酚,梅子酱,面酱,洋葱。
第二步,鹅直接处理洗净,葱、姜、蒜直接切碎备用。
备碗,加入白醋、麦芽糖、水、蜂蜜、开水,,搅拌成酱。
wWW。
SOjiE。
cn第三步,准备一碗葱、姜、蒜、盐、糖、料酒、利口酒、味精、乙基麦芽酚、沙姜粉,加入海鲜酱、面酱、葱、五香粉、汤,搅拌成风味汁。
第四步,直接从鹅肛门口倒出风味汁,然后密封。
然后用气枪往嘴里吹气。
第五步:准备一个锅,加水直接烧开。
将鹅在锅里煮30秒左右,捞出。
将酱汁直接涂在全身。
第六步:风干后,直接放入烤箱,将腹部外嫩时的味汁倒出,切块。
粤式烤鹅小贴士第一,建议选择三个月左右的鹅,最好体重在1.52kg之间。
第二,调味汁的时候要注意加两汤,记得不要加太多,量好自己。
wWW。
SOjiE。
cn第三,抽气时要注意不要直接灌满。
建议80%左右最合适。
wWW。
SOjiE。
cn第四,最终一步是刷酱。
建议做成均匀的,不然烤出来的鹅颜色会不一样。
以上是关于广式烧鹅的美味做法和小技巧。
想在家做的朋友可以学习这些技巧。
掌握了技巧,就能吃到美味的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