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为什么拒绝杀元顥占据洛阳?

时代是战乱频出时代,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人物。
陈庆之北伐北魏的战役
【千问解读】
时代是战乱频出时代,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人物。
陈庆之北伐北魏的战役便是其中之一,此战以少胜多,打得酣畅伶俐,被前辈称赞为“千载之下,令人向往”。
陈庆之也因此战成为南梁第一名将,甚至被称为南北朝第一奇将。
此战中他率领仅仅七千的南梁军队北伐北魏,先后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攻破北魏数十万军队,在洛阳拥立北魏宗室元顥称帝,可以说是。
在陈庆之攻占洛阳后,副将马佛念曾劝他杀元顥占据洛阳,却被他所拒绝,这让很多他的粉丝感到不解。
对于陈庆之为何拒绝杀掉元顥占据洛阳,放弃在洛阳割据自立的机会,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看,陈庆之做出这种决策是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这其中基因他本身所处政治地位和军队战斗力的原因,也与当时南北朝对立的大局势有关。
陈庆之北伐北魏实际上是一场非常偶然的战争,并不是南梁做好准备的,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投入非常少。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南梁方面只投入了陈庆之及其麾下的七千白袍军,中央的主力并没有越过南梁和北魏的边境,所以在这场战争中陈庆之实际上是处于孤军深入的不利地位。
当时北魏发生以为首的大规模叛乱,率领麾下军队围剿叛军,并在战争中逐渐崛起。
在北魏朝廷内部胡与孝明帝争权,于是元诩秘密调尔朱荣入京争夺皇权。
可是尔朱荣还没进京,元诩就被胡太后毒杀,这迫使尔朱荣一怒之下率军杀入洛阳,处死了胡太后和幼帝。
然后尔朱荣拥立称帝,并发动屠杀北魏朝廷的王公大臣。
于是在洛阳之外的北魏宗室纷纷南逃避难,其中就有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以自己的心腹重组北魏朝廷,北魏宗室们也纷纷回归洛阳。
但是逃到南梁的元顥没有随其他宗室北归,而是直接投像了。
于是萧衍封元顥为魏王,派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护送他回归洛阳。
然后元顥在涣水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在陈庆之护送元顥北上的过程中,引起了北魏朝廷的激烈反应,他们派出了精锐的军队阻挡元顥接近洛阳。
于是陈庆之便以七千白袍军一路北伐,直接杀向了洛阳。
这一路战争从铚县出发,陈庆之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连拔荥阳、虎牢两大重兵集结之地,北魏首都洛阳,杀得数十万北魏军队不断崩溃。
当时北魏权臣尔朱荣率领自己的大军在三齐之地平定邢杲叛乱,孝庄帝元子攸被陈庆之的犀利吓破了胆,只能仓皇逃出洛阳,撤军到长子避难。
于是元顥顺利进入洛阳,由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接入宫。
元顥登上帝位后便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接着打量的北魏溃兵向着洛阳集结,投靠到元顥的新政权麾下,于是元顥也有了几十万大军。
这些大军胡汉混杂,贪婪腐败,而元顥也沉迷于大胜之中,日日歌舞享乐,不理政务。
在这种情况下,陈庆之的副将马佛念便提出杀元顥占据洛阳自立的建议。
从历史背景来看,陈庆之当时拒绝这种建议,是非常合理的,也是综合各方形势的判断。
而马佛念提出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对战争形势盲目乐观的结果。
从战场形势看,虽然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杀得中原魏军,但并没有伤筋动骨,魏军的有生力量还在。
实际上魏军在大多数战争中表现出的是一触即溃的惨败,却并没有死多少人。
从战争治资源和军队数量,北魏方面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
很多北魏军队投靠元顥,是因为元顥作为北魏宗室的身份。
如果陈庆之杀了元顥占据洛阳,必然被北魏各军群起而攻之。
虽然说北魏军的单位战斗力远不如陈庆之的白袍军,可关键是人家人多啊。
以七千人和数十万军队打消耗战,就算每一场都打赢了,那消耗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种战争打下去,不败也败了。
更何况洛阳虽然为坚城,但地理位置不是特别适合防守,陈庆之只有七千人,也不足以防守洛阳。
陈庆之打仗是充分利用七千精锐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如果困守洛阳,早晚有被耗死的一天。
而且陈庆之的军队都是南朝人,作为客军在北方没有根基。
广泛得罪了北方人,容易陷入人民战争的中,很可能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从军事上看,杀元顥占据洛阳是不可行的,更不好说在这里割据自立了。
从政治上看,陈庆之当时也处于极度不利的境地。
他当时同时受到了元顥和萧衍两位的猜忌,这使得他不得不谨慎决策。
进入洛阳后虽然元顥给陈庆之加官晋爵,却拒绝了给白袍军补给和增援的要求。
他还写信给梁武帝萧衍,提出南朝军队北上增援回引发北方人的集体反抗,请求南朝军队停止北上。
萧衍还真听了元顥的话,让南朝军队止步国境线上,使得陈庆之等待的援兵没了下文。
此时虽然陈庆之在两国地位极高,但实际上已成为两个皇帝猜忌的对象。
对元顥而言,陈庆之的南朝军队是巨大的威胁,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
只要有陈庆之在的一天,就提醒着元顥是萧衍册封的南梁魏王,他向萧衍称臣的事情。
这个事情一旦公开,元顥在政治上就失去了称帝的合法性,会收到北魏朝廷和宗室的广泛质疑。
而元顥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萧衍的傀儡,所以必须赶走陈庆之。
但他有不希望陈庆之回撤到魏梁边境,因为那样陈庆之可能带着边境的南梁军队北上,这就成为更大的威胁。
所以他既不给陈庆之增兵,又不允许他回撤徐州,而是想要陈庆之和尔朱荣打个两败俱伤。
对于萧衍而言,陈庆之攻破洛阳,他最担心的便是他在洛阳自立称帝。
以陈庆之的军事能力,加上北魏庞大的国家资源,这将会对南梁形成极大的威胁。
萧衍让北上的梁军止步于边境,看似听了元顥的话,实际上是猜忌陈庆之的表现。
他怕这些军队北上后反而被陈庆之掌握,成为千里送人头的礼物。
陈庆之手里只有七千军队,而且在北上过程中有了损失。
这点军队是不足以造反的,反而能够充分的牵制元顥。
萧衍的目的就是要让陈庆之和元顥互相掣肘,把这两人当成他在北魏的提线木偶,左右北魏的国家形势。
陈庆之正是因为看清楚了政治上处于这种不利的境地,他才拒绝了马佛念提出的割据洛阳的建议。
这个建议看似诱人,实际上是个巨大的火坑。
在面临尔朱荣数十万大军的反扑之时,再去搞这种内斗的事情,就指日可待了。
而且这种事情一干,不但失信于南北两个朝廷,还断绝了返回南朝的道路。
陈庆之当时是非常理智的,是从军事和政治多个层面出发的考虑,而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给自己留了很充分的退路,所以在被尔朱荣数十万大军围攻,再遭遇山洪暴发而失败后,才能够全身而退回到南梁。
如果他听了马佛念的话,恐怕只有埋骨洛阳一条死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墓为什么刀枪不入完整保存1300年?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
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
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唐初,太宗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着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
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
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
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盗掘: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
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梁山就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
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
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
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
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
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
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
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
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
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
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
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五代时候,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了包括李世民陵墓在内的17座帝墓,盗得大量钱财后,又命令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
但是这一次挖掘中,突然大作。
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
如此三番。
温韬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停止了继续发掘乾陵的念头。
乾陵幸免于难。
时期,盗墓成风。
西北军军阀孙连仲学孙殿英盗掘和墓,用军事演习作幌子,带领军队在乾陵,日以继夜地挖了几个月。
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由于乾陵完整无好的保留到尽头,被称为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是乾陵太坚固了,堪称“”。
寻常工具和小规模盗掘,很难入手。
二是乾陵“因山为陵”,整座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层,而地宫所在地点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找不到地宫,除非将整座山翻遍,否则绝不可能挖开乾陵。
三是乾陵墓道极为隐秘。
墓道是由外界进入地宫的唯一通道,地宫修建完成后,大门关闭便永远无法打开。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提出了《乾陵发掘计划》。
周恩来做出批示,说:“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随后,国务院发出通知,停止了对乾陵的发掘,乾陵便保存至今,再没动过。
武则天用了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死后又用了130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及不朽,由此可见,武则天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而在死后又征服了历史。
随机文章盘点世界六大沉船,英国用客轮偷运武器连累乘客(1200死)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致航班延误,非导弹和普通飞机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的存在的例子(平行空间真实存在)怎么看一座山的龙脉呢,山脉走向/五行/星象/外形等步骤繁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武则天睡过的男宠全部离奇死亡 真相竟然?
女帝武则天的私生活也十分糜烂,相传她睡过很多男宠,那么这些男宠的下场如何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看看吧。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黑寡妇”,人们的大约最先想到的是,其实不然,一代女皇武则天才是真正的黑寡妇,从进宫到当上皇帝,武则天的男人们无不是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武则天的第一个男人当然是,但是李世民对武则天却并没有什么感觉。
武则天在唐太宗的宫里10年来都只是才人,其实早在武则天给父皇做嫔妃时,武则天的美貌与才气就早已深深迷住了当时还是太子的。
唐太宗死后第五天,太子李治顺理成章即位,按照惯例,皇帝去世后,那些未育的嫔妃并非全部入寺为尼,时年才25岁的武则天也在其中。
的武则天,在感业寺无比寂寞空虚,但一个人的突然出现很快改变了这种情况,他就是。
冯小宝本是与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的白马寺的和尚,一次在井边意外的邂逅,武则天立刻被这个帅气的和尚给迷住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感情寂寞的武则天便经常借打水之名行约会之实。
与冯小宝的感情迅速升温。
直到李治将武则天接回皇宫,两人感情才暂时作罢。
在武则天入寺为尼的时间里,李治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爱慕动心的女人,但有3年守孝期的李治只有在父亲忌日这天,他才可以入寺进香,才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见到武则天。
唐太宗的忌日一过,李治就将武则天召回了宫里。
但天公不作美,55岁的李治的突然驾崩,留下时年60岁的武则天独掌大权。
年至花甲的武则天仍是不甘寂寞的,李治过世后,她首先做的就是让当年的老情人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让冯小宝随便出入后宫,又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赐给他,而也凭着过人的聪明,加上与武则天当年的感情,很快权倾朝野。
不久御医沈南蓼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却不予追究。
而后薛怀义日益骄横,终于引起武则天的厌恶,指使人将其暗杀。
薛怀义死后,已过中年的沈南蓼尽管很温,由于已过中年,身心比较虚弱,因此满足不了武则天的需求,于是武则天又陷入了苦闷的境地。
恰在此时,有人又荐兄弟待寝,这两个二十岁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聪明伶俐,通晓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寝的本领,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武则天对这两兄弟宠幸有加。
但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引起了众怒。
终于在神龙元年,张柬之等策动了“宫廷政变”,杀掉二张,武则天也在病榻上被“请”下御座,让位于中宗。
从这里可以见到,武则天的第一个男人年老死去不算什么,第二个病死,剩下的全部被自己暗杀,黑寡妇的称号在合适不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