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我的三国谋略观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英杰集聚,能力各有短长,后世任评说。

有英雄就有人评论,赞美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开始挖掘另一谋略界奇人。

郭嘉,字奉孝,青年才俊,智计不穷,有之能。

然而郭嘉真的有

【千问解读】

英杰集聚,能力各有短长,后世任评说。

有英雄就有人评论,赞美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开始挖掘另一谋略界奇人。

郭嘉,字奉孝,青年才俊,智计不穷,有之能。

然而郭嘉真的有这么“神”吗?真的可以取代诸葛武侯的神坛地位吗?笔者认为郭嘉还达不到三国谋士界的一哥地位。

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吾哭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这是失败后的一句感言,经常被郭粉们挂在嘴边,被奉为曹操对郭嘉能力的至高评价。

极其相似的是,失败后,也有一句话“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这也算是对的最高评价了吧。

我们从这两句话最直接想到的是什么?是说在各自阵营内郭嘉和法正的计略无人匹敌吗?非也!两句话实际只是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郭嘉、法正是自己君主最可信赖的人。

信赖,有信任,信服,依赖的意思。

既有主公对身边人能力的钦佩——对于明主来说是必然的,又有谋士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主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者。

赤壁之战,有远见看出曹军弱点的谋士大有人在,其中贾诩就是曹操南征的反对者,《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太祖(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诩谏曰:“明公昔破,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如果曹操听了贾诩的,可能就不会有赤壁之败了。

,《》小说中两次提到了的过人之处,一是劝谏曹操防备孙刘联军火借风势烧船,但曹操认为冬天没有东南风而没有听取。

二是在率领战船来投降处看出了破绽: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这两点都说明程昱的细心之处。

但是曹操却没有听取其防备火攻的合理建议,招致大败。

包括《演义》中的也看穿了的连环计,只是没有向曹操检举揭发而已——即使揭发,曹操也未必会信,因为曹操的决策力太强了,一般人是影响不了他的。

所以曹操“若奉孝在,绝不使吾由此大失也”隐含着一层意思,就是“我有这么多谋士,可真正能够说动我心的只有你郭嘉啊!”。

诸葛亮也表达了相同的感慨:“主公真正能听的进去的,也只有法正的话啊!”的确,对于扎连营于山林之中的做法,马良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刘备不听罢了!正所谓人微言轻啊!可见一个谋士成功与否,智慧是一方面,对主公的影响力是另一方面。

对主公影响力大的,未必智谋排在第一。

举个极端的例子,的宦官黄皓,相比而言,对其主公更有影响力!当邓艾的奇袭军队攻过来的时候,黄皓却只蛊惑刘禅相信巫师的话,拒不退敌,最后把刘备的家底都赔完了。

郭嘉由于英年早逝,仅活跃于三国前期。

其历史发光点体现在讨刘备、灭、攻、征乌桓几个著名战役里。

纵观这些著名战役,郭嘉实际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谋略家能与其匹敌。

刘备将不过关张。

吕布虽有却输于自高自大,人手也比曹营单薄太多了。

袁绍谋士虽多,却众口难调,绍多谋而少断,种下败因。

征乌桓的困难更只在于自然条件艰苦而非对手的强大。

所以看来,郭嘉的各种表现,即便能力很突出,但是真金没有放到火里炼,没有对手的衬托,很难把郭嘉放在一个高大上的地位。

就拿为例,平定江东时计谋百出,可谓周郎妙计安天下。

然而真正遇到对手——刘备、诸葛亮,却屡屡失利,在荆州问题上没有讨到一点便宜。

所谓白衣渡江,其对手不过一个方面军的军团长。

火烧连营,对手也不过是刘备加马良的组合而已。

这些战役和、赤壁之战一样,是以少胜多的案例,历史的知名度很高罢了。

几大智囊取胜的原因,一是对方统帅谋略低于自己,二是他们能抓住对方军势的致命弱点和破绽。

真正的高手间较量,破绽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没有破绽。

就像诸葛亮和的较量,打的精彩,打的平衡,既争斗于外,又争斗于内(反间计),这才是大师水平。

想象一下,把郭嘉放到祁山战场上,感觉郭嘉很难打这种持久战。

另外郭嘉没有单独统兵的能力,最多只有参谋之才。

因此郭嘉从综合能力方面不及诸葛亮、司马懿。

从这点来看,程昱的统兵能力,应该都在郭嘉之上。

从战略大局观的角度来看,献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奠定了魏国在北方的基业。

“榻上对”,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诸葛亮“隆中对”,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指引蜀营从无到有杀片一番天下。

他们的伟大和高瞻远瞩令人称道。

可惜郭奉孝,也许有这样的才华,却没得表现的机会。

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存在即合理,郭嘉既然没有这样的功绩,只能说他略逊一筹。

再论处世之谋,郭嘉这方面也少有建树。

贾诩在曹家立嗣之争中表现出他及其的老谋深算。

司马懿圆于世故,假痴不癫避开曹操的疑忌,诈病欺夺得曹家大权。

诸葛亮劝说刘琦远赴江夏避祸,在荆州的立嗣之争里也表现出他过人的处世哲学。

以上种种,郭嘉似乎又输一筹。

行笔至此,我想大家对郭嘉应该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郭嘉,作为军事参谋这样的专业型人才,的确在三国英杰中处于的地位。

但是作为综合性人才,郭嘉比较诸葛亮、司马懿、贾诩等仍略有不足。

毕竟,光有才华是不够的,还要有人赏识。

要有能力争取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以至于取得足够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还要懂得政治斗争,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就像诸葛亮、司马懿那样。

随机文章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简介孙尚香不孕?结婚三年没有子嗣这问题刘备也很苦恼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阿什法则的重要性,无视它恐让微软和华为破产(绝非危言耸听)历史上最廉价的防空武器之防空气球,铁索连接组建天空防御网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为什么总是不离左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和珅当作风流皇帝乾隆最得宠的大臣,嘉庆为什么着急让和珅死掉?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郭嘉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我的三国谋略观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