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如何应付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李侍尧的?

和珅受宠之时,李侍尧已经是年高位尊,所以他对和珅根本不
【千问解读】
和珅受宠之时,李侍尧已经是年高位尊,所以他对和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
有记载说,李侍尧因为“年老位高,平日儿畜和珅,衔之”。
可见李侍尧长期对和珅不感冒,导致和珅怀恨在心。
不过,和珅报复李侍尧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四十五年(1780)正月,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使的海宁,因为和珅的关照,被调任奉天府尹,赴任途中按惯例去陛见乾隆述职。
在见乾隆之前,海宁特地先感谢和珅。
海宁之父曾任云贵总督,海宁又久在云贵为官,和珅便向海宁打听关于李侍尧贪污的一些传闻是否有凭据。
海宁也略略知道和珅对李侍尧并无好感,便对和珅说:“李侍尧在云南是作威作福,贪赃枉法不说,还致使云贵官场乌烟瘴气。
皇上对贪赃受贿一向深恶痛绝,李侍尧受皇上如此恩遇,不思为国守土为皇上抚慰百姓,实在是有负皇上的信任。
”海宁又试探着说:“李侍尧这个人仗着自己天高远,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下官这次搜集了一些他贪赃受贿的证据,本想将他的劣迹上奏皇上,但下官官位低下,恐怕是徒劳无益啊。
” 和珅听完之后,表面上:“海大人,对皇上真正的忠心就是对皇上不能有隐瞒啊,知无不言是做奴才的本分,并且,李侍尧贪腐如此之烈,皇上也不是没有觉察,到时候若李侍尧获罪,海大人长期在云贵为官,知情不报,恐怕是难辞其咎啊。
”海宁一听,汗都流下来了,马上说:“和大人,您是知道海宁的,海宁对皇上是啊。
”和珅看海宁决心已下,便说:“海大人,你不必畏惧李侍尧,我自会照应的。
” 海宁的奏折果然让大怒,乾隆皇帝认为,李侍尧“由将军用至总督,历任各省,前后二十余年,因其才具尚优,办事明干,在督抚中最为出色,遂用为。
具有天良,自应感激朕恩,奉公洁己,以图报效”。
原本以为李侍尧的贪腐可以容忍,谁知道竟然如此巨大,更导致两广云贵官场上下沆瀣一气,这让乾隆难以接受,和珅见状又在一边添油加醋,乾隆皇帝更觉得李侍尧的“负恩婪索”,实在是让自己“梦想不到”。
这一年,正是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之年。
乾隆皇帝在山东行营中,命令和珅与贵州巡抚舒常、侍郎喀宁阿为钦差大臣,前往云贵调查实据,并将李侍尧捉拿回京。
同时,令和珅的祖岳父冯英廉查抄了李侍尧在京家产。
和珅人晓行夜宿,很快进入了云贵境内,首先到了贵州。
和珅等人拜会了贵州巡抚舒常,舒常本不想趟这道浑水,无奈和珅已经向皇帝保奏自己共同查办此案,而和珅又以知情不报、办案不力等理由来吓唬他,舒常只好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和珅。
李侍尧在云贵一带盘根错节,许多官员都与他勾结在一起,很难有突破口能够查得李侍尧犯罪的真凭实据。
但是李侍尧贪污受贿基本都由他的管家赵一恒出面经手,如果能打开赵一恒的嘴,李侍尧便是百无抵赖。
和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
很快,他们到了督抚同城的云南昆明府。
和珅知道在昆明,李侍尧的耳目众多,如果明察断然是没有收获的。
因此在宣读了乾隆将李侍尧暂且革职的圣旨之后,和珅就像到云南旅游一样,不再追查此案了。
和珅的做法果然麻痹了李侍尧,他在李侍尧放松警惕之后,暗地里搜集了众多李侍尧的犯罪证据。
和珅首先控制了自己的老相识孙士毅,孙士毅时任云南巡抚,非常有才学,后来还曾担任馆的总纂官。
孙士毅数次在和珅那里吃亏,早已经不敢招惹和珅,这次自己是在李侍尧的手底下,李侍尧出事,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于是孙士毅积极主动地配合和珅,交代了李侍尧的很多问题。
有了这些证据之后,和珅果断命人抓来了赵一恒,软硬兼施,一方面将自己搜集到的李侍尧犯罪证据都推到赵一恒身上,让他心里害怕;另一方面又严刑拷打逼问赵一恒。
最终,赵一恒将自己所知李侍尧大量的犯罪证据一一作了交代。
赵一恒的交代是铁证,和珅便按照赵一恒的交代,抓来了涉案的云南大小官员。
在这些官员面前,和珅将证据一一摆出,这些人知道李侍尧大势已去,便只求自保,纷纷向和珅揭发李侍尧的种种罪行。
到此,和珅才直接提审李侍尧,就在李侍尧的总督府大堂上,和珅让李侍尧与赵一恒和云贵一干官员当堂对质,李侍尧的心理防线瞬间便崩溃了,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全盘招供。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和珅迅速审结了一位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这样的办案能力顿时让朝中众臣对他。
和珅查到李侍尧贪污了众多金银珠宝,他又羡又忌恨的。
一方面他羡慕李侍尧竟然能享受如此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忌恨李侍尧竟然能如此用心地讨乾隆皇帝欢心。
原来,在李侍尧的赃物当中,和珅查到了一批特别珍贵的宝物,并列了长长的一份清单,写明是献给乾隆七十大寿的贡品。
现在刚刚二月,而乾隆的七十大寿是八月,李侍尧竟然提前半年准备好了贺寿的礼品。
除此之外,在李侍尧的财产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他为乾隆皇帝采办的贡品而乾隆又赏还给他的。
皇帝的赏赐总不能说是赃物吧。
和珅然恨李侍尧,但李侍尧毕竟是皇帝十分宠信的朝廷重臣,和珅最终在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中写下了对李侍尧的处理意见,“拟斩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
所谓斩监候,实际上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斩监候即要举行会审来复核死刑,一般是由长官、卿、都察院都御史等来会审。
和珅的这一处理意见实际上体察到了乾隆的心思,李侍尧的财产中有那么多都是赏赐,也就是孝敬给皇上的贡品,皇上看到了会怎么想?不能不承认,和珅把握乾隆的心理非常准。
五月份,大学士、九卿会审的结果,将和珅所拟的李侍尧斩监候改成了斩立决,因为按照大清的法律规定,对于贪污受贿的惩罚是非常严格的。
一般官员若是监守自盗,四十两银子便足以杀头了。
但是乾隆皇帝对这个会审结果非常不满意,会审的结果均是按照法律条款来执行的,又不好直接表示反对,于是乾隆皇帝破天荒地将李侍尧一案的审理情况发给各省督抚,命令他们各抒己见,并拟定处理意见上奏。
乾隆皇帝的理由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扬集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各省督抚从李侍尧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这场大讨论,持续了五个月之久。
在这五个月里,乾隆皇帝一直在等待自己想要听到的意见,但是各省督抚谁也不敢冒枉法的危险,都依据大清律例给出了斩立决的处理意见。
终于,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到了乾隆皇帝的意思,上书说:“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
”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表示要顺从“大家”的意见,将李侍尧判决“斩监候”,囚禁在刑部大牢当中,并籍没了他的家产。
和珅因为审查李侍尧一案,不仅表现出了他的才干,堵住了朝廷当中的悠悠之口,并且深得乾隆皇帝之心。
案件还没有审结,乾隆就给相关办案人员加官晋爵。
和珅升任,兼领正白旗,舒常为湖广总督,喀宁阿任山西巡抚。
连和珅的祖岳父冯英廉也成为东阁大学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南汉和北汉是如何来的?和汉朝有什么关系
东西汉共同组成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创造了不朽的盛世和文明,而除了东西汉之外,我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南北汉",和东西汉不同,南北汉是相隔数千里之遥但同时存在的两个偏安政权。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大分裂时期,在的废墟之上,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政权,其中稍微大一些的政权称为"五代",稍微小一些政权的称"十国"。
而南北汉,就是"十国"中的两个,他们分为是"十国"里最南边和最北边的国家。
南汉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是唐代后期的清海节度使割据演化而来得。
而北汉则位于南汉之北数千里之外的山西,是"五代"之一"后汉"政权的残余势力所建。
南北汉虽然天各一方,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比如说: 南北汉的都。
比如说:南北汉的国力都十分弱小,对外战争胜少负多。
比如说,南北汉的末代君主都是出了名的昏君。
再比如说,南北汉都是因为神棍而亡国。
这些国家大多数军阀建立的,这些军阀大多数没有什么一统天下,建立盛世这样的宏伟愿望,他们想的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做土皇帝,横征暴敛,过足富贵瘾,过把瘾就死。
偏安岭南,相对而言不怎么被中原强国惦记的南汉皇帝们,尤其这么想。
这个王朝除了前两任皇帝烈祖刘隐和高祖刘䶮之外,剩下的皇帝基本都是,酒色财气的废柴。
而其中最废柴的一个,就是南汉的末代皇帝后主刘鋹。
这位皇帝除了继承了他几个前任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治国方式之外,还玩出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他只信任宦官,不信任正常人,于是他规定,南汉国要做官的人必须先阉割。
这样一搞,但凡有点追求的人都不会做官了,而做官的人则大都是毫无底线,利欲熏心之辈。
比如说,他在女人问题上也玩出了新境界,不但把自己的后宫佳丽和百官以及老百姓共享,而且亲自为自己宠爱的妃子去民间选"面首",也就是情人。
他尤其宠爱一个从波斯来的女子,宠爱到什么程度呢,他征集民间身长貌美的"有某种特殊才能"的青年男子,让这些青年男子和这个波斯女子淫乱,而他则在一旁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行为艺术。
再比如说,他虽然无论做人还是治国都毫无水准,但还整天做着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大梦。
他十分宠幸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该女巫整天在刘鋹面前,给他灌输他南汉可以传到千秋万代,你可以长生不老,中原的军队根本打不过来这样的鬼话,而刘鋹则对她信的要命。
后来,有一年,北宋的军队进攻南汉,但没有获得多少战果,刘鋹欣喜若狂,他不说感谢将军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反而把功劳全记在了樊胡子身上,甚至把皇位让给了樊胡子,以"太子皇帝"自居。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不久之后,北宋重整旗鼓,灭掉了南汉。
无独有偶,南汉走的路线,北汉也几乎都走了一遍。
北汉的后面几位皇帝,也个顶个的荒淫无耻,醉生梦死。
而那个毁掉北汉的的神棍,是个道士。
该道士名叫郭无为,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人送外号郭半仙。
郭半仙。
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
好学多闻善于谈辩。
而且他长期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
郭半仙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北汉皇帝刘承钧的耳朵里,和刘鋹对樊胡子的感觉一样,刘承钧也对这对郭半仙言听计从,先是征召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他为相国,执掌国政。
但事实证明,郭半仙在忽悠上很有一套,在治国理政上则。
一窍不通也就罢了,他还是北汉最大的内奸,他一直想着带着北汉投降宋朝,因为是他的老朋友。
可以说,郭无极上演的就是五代十国版的"潜伏",他就是北宋安插在北汉的余则成。
郭无极的地下党工作做的非常好,他不但发动政变,废黜杀死了北汉的皇帝刘继恩,立了还不如刘继恩的刘继元,而且在北宋进攻北汉期间,瞎指挥,动摇军心,最后,他甚至要带着北汉的精锐部队出城投降,但被人发现举报,"牺牲"在了解放的前夕。
就这么一个明摆的地下党,北汉的皇帝还像当年刘皇叔对待一样,请他出山掌握朝政。
随机文章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人工引爆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后果,足以吞噬地球/毁灭性灾难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鉴定陨石最简单的方法,外观/磁性能分辨出九成真假陨石冰箱微波炉放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其威力相当恐怖(需谨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三大常胜军是哪些?为什么会没有岳家军?
在中国古代,这种军队并不多见。
有人说的是常胜军,从建立到解散从无败绩,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岳家军是有败绩的,其败绩记载在《金史》之中。
据《金史》记载,岳家军至少有三次败绩。
1、《金史·王伯龙传》:“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
”2、《金史·仆散浑坦传》:“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
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俘获。
”3、《金史·完颜宗秀传》:“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
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岳家军既然有败绩,就不能叫常胜军。
下面这三支军队,才是古代真正的常胜军,自始至终从无败绩,有一军非常著名,有一支神秘铁军,碾压百国,见谁灭谁。
。
嘉靖年间非常著名的劲旅,因抗倭可名垂青史,天下皆知。
。
戚家军自成军到解散,大小数百战从无败绩。
这支军队拥有东亚最先进的装备,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率领这支军队,在南方抗倭,在北方抗蒙,扫平南倭北虏,成为明朝的南北钢铁长城,这支军队还赴朝抗倭,每战必胜。
从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斩级达十五万余,可谓战果辉煌。
大明水师。
明朝最牛水军,从组建到明朝灭亡,三百年常胜不败,是一支不折不扣的不败之师。
大明水师经历过八大战役,都以而告终。
这八大战役分别是:渡江战役、、屯门海战、西草湾之战、、、料罗湾海战、台湾海战。
另外,下西洋时还几次小试牛刀,皆以雷霆之势消灭海盗、平息外国叛乱。
组建的海军,称霸东南沿海,外国船只入境,必须要向明朝纳贡,否得不得进入。
大明水师威震世界,无人能敌。
楚国装甲军。
春秋时期楚国建立的装甲部队,是世界装甲兵先驱。
其主要装备为“装甲车”,是世界上坦克的鼻祖。
时期,楚国建立了拥有4000乘的“装甲军”,控制随枣走廊。
甲车由披甲战马驾驶,车身有铜制甲板防护,车轮安装利刃。
每车周围有若干甲士,以甲车为掩护,向敌人发起进攻。
这支装甲军从建立到以取代,从没打过败仗。
在春秋时期,楚国装甲军碾压了一百多个小国,见谁灭谁,最终使楚国成为南方霸主。
随机文章夏朝的开国君主有哪些?丹东犯了通敌叛国罪吗?希腊阿提密斯神殿,被烧7次终被罗马大帝摧毁鬼不敢欺负的五种人,连鬼都怕的五种人/鬼都避而远之法国阵风战斗机简介,可携带核弹攻击海陆空(单架2.42亿美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