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没有掐死亲生女儿,三大新发现给她洗清嫌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是与的长女,生卒年不详,但在《-则天皇后本纪》中,这样写道:“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这个说法,也并

【千问解读】

是与的长女,生卒年不详,但在《-则天皇后本纪》中,这样写道:“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这个说法,也并不是《旧唐书》作者的说法,而是在前面了“史臣曰”三字。

但正是这一段记载,成了武则天求上位,为了搬开两个障碍与萧妃故意杀女的铁证。

事实果真如此吗?仔细推敲,武则天杀女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只是用各种史料相互龃龉的记载,就可以驳倒此说。

在《新唐书》的记载中,王皇后是“正宫娘娘”,是极受宠爱的“情人”,王皇后为了争宠,开门揖盗引武则天为外援,想借重武则天搞垮萧淑妃。

令王皇后始料未及的是,没想到武则天更是个狠角色,居然反噬自己,杀死了自己襁褓中的亲生女儿嫁祸她,用来达到母仪天下的目的。

受此影响,司马光《》也沿袭了这一说法。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从逻辑上讲,这个说法似乎讲得通。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是之辈。

皇权斗争中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例子比比皆是,武则天为谋求后宫之主杀死女儿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其它的史料对此事的记载,可以帮助后人理清事情——真实的历史是,当时的武则天比萧淑妃更受宠,他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

如此一来,杀死自己女儿嫁祸萧淑妃,似乎毫无必要。

武则天嫁祸王皇后也不合情理,要知道,当时的王皇后早已经是长门冷落。

早在武则天入宫前,王皇后就已经失宠,废后,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冒绝大风险,对已经失宠的王皇后落井下石,以武则天的智商,断然是做不出这样愚蠢的事情的。

以为首的朝堂重臣反对武则天为后的理由,一者是嫌她门第低微,二来且侍奉过。

仔细分析,这些理由统统站不住脚,武则天的父亲武彟虽然出生商贾,但他却是最早追随李渊在太原起兵的元老级人物。

她的母亲更是出生名门望族,是皇室,与王皇后相比,武则天的身世丝毫不逊色。

武则天曾为李世民才人的事情,无可回避,但对于出身鲜卑的李家人来讲,父死收继婚,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情。

长孙无忌等人拼命阻止武则天为皇后,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被侵害而已。

杀死女儿、嫁祸王皇后,不但改变不了自己曾为先帝才人的事实,做的不干净,更会授人攻击自己的口实,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没有必要的。

从《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来看,王皇后最终被罢黜,都是因为她在后宫中大搞迷信活动,完全是咎由自取。

唐高宗在的废后诏旨中,没有提及皇后谋杀安定公主之事,废后的理由是“皇后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皇后生不出儿子,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在《讨武檄文》中,没有一字提及武则天杀女,设若武则天真的杀害了自己女儿,政敌怎么会不充分利用此事,拼命加以渲染,宣扬的惟恐世人不知?檄文中“杀姊屠兄”几近史实,至于“弑君鸩母”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了。

《旧唐书•武则天本纪》作者治史严谨,关于此事的记载仅仅是“史臣曰”三字,而到了《新唐书》,这段记载却莫名其妙地丰满起来,写的绘声绘色,犹如亲眼目睹。

武则天如果真的杀死了女儿,那也只能是天知地知的事情。

其实史书只是记载,不敢作任何评论。

事隔数百年,《新唐书》、宋祁,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史家又是如何还原罪案现场的呢?有鼻子有眼的描述,恰好坐实了杜撰的痕迹,这不是历史,完全是小说家言。

这样做,只是宋人鄙夷唐人,无所不用其极罢了。

武则天杀死女儿,利用此事来打击王皇后,似乎已成定论。

关于安定公主的死亡,国内外仍有许多不同意见。

日本学者原百代认为,安定公主的死有两种可能,这两种死都应该是意外,最大的可能是猝死。

第一个可能性是奶妈可能把炭火烧得太旺,导致了安定公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第二个可能是因为王皇后缺乏做母亲的经验,不小心将棉被盖在了小孩子的脸上,导致了安定公主缺氧死亡。

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从医学角度考虑的,安定公主虽是,但彼时医疗条件低下,新生婴儿死亡率很高。

就以唐宋为例,李世民十四个儿子,就夭折了三个,二十一个女儿中夭折三人;三十个儿子夭折九个,三十个女儿夭折了六个,十三个女儿夭折了十个,三个儿子全部夭折,最终不得不将宗室过继为子,是为英宗。

唐高宗十二个儿女,只是夭折一个安定公主,也属于正常范围。

其实,唐高宗坚持废王皇后,并不完全是因为她无子,而是忌惮她身后的政治势力,以王皇后后族势力为主的门阀士族始终是皇权的巨大威胁。

那些托孤老臣动辄在他面前,对于高宗来说也是不能忍受的。

选择相对低微的武则天为后,增加自己与门阀势力抗争的筹码,无疑是明智之举。

随机文章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关于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简介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俄罗斯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公里覆盖美国所有城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没有选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李恪为人如何样

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没有选好接班人,终于造成之乱,在唐宫搅出一番腥风血雨。

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不该选“阴毒后生”,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选择第三子为接班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李世民剧照) 之所以大家觉得选李恪为接班人更好,是因为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

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但因为李治的舅舅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实可以发现,他在当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

反而是因为耽于游猎,不顾及老百姓的庄稼,被罢官。

后来虽然李世民派权万纪给他当长史,权万纪相当厉害,他才有所收敛,但这主要是权万纪的功劳。

从这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么喜欢李恪,大约有两点: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犊情深,只要是他的儿子,他就喜欢。

儿子犯了错误,往往责怪在别人身上。

比如李恪犯了错误,李世民不说李恪不对,说李恪当时的长史柳范不对。

二是李恪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来说,知错能改。

那么,李恪如果真的当了后,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我看未必。

就说他知错能改这一点,也是因为权万纪很严厉,压住了,同时他已经吃过一次亏,害怕李世民再次责罚他,才不敢这样。

原先给他当长史的人,也多次劝说过他,但他并不以为然。

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没有了约束,他还会这样吗?这是值得怀疑的。

(李恪剧照) 李恪一生并没有多么突出,后世却对他充满怀念。

后世对李恪很怀念,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在写李恪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

《》说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

同时因为游猎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才遭致罢官。

但是《新唐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说的却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

“博簺”是什么?《旧唐书》上并没有解释。

但仅仅是玩一种游戏而已,其罪错,显然是比游猎破坏庄稼轻了很多。

但实际上,《新唐书》这样记载,不过是有意掩饰李恪的罪错而已。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先生考证,“簺”其实是一种打猎捕兽的设置。

那么,李恪实际上也是在“游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二是为了让国家显得正统,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个人来作为他们的“义祖”。

他们找的人,就是曾当过吴王的李恪。

要知道,李恪最终是被杀掉了,而南唐还要将他作为“义祖”,显然就是因为怀念,对他的一种认可。

(长孙无忌剧照) 那么,后世为什么这么怀念李恪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说他“英果类我”外,还在于他确实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李恪最后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负责任的。

当初他决定不选择李承乾和李泰为接班人的时候,就不该冒然选择李治。

选择了李治后,又对他不满意,想要选择李恪。

而他想换成李恪,不找别人,偏偏找长孙无忌商量。

找长孙无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吗?长孙无忌怎么会同时把自己外甥废黜,选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当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当时就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定要坚持不废李治,无非他是你外甥而已。

李世民错误就在于,你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防范,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想换李治最后又没换这一点,给了长孙无忌很大的刺激,让他。

最后才利用房遗爱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杀。

也正是因为他被冤杀,大家又都觉得他能力“不错”,所以千百年来,才那么怀念他。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意义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人类为什么不探索金星​,金星环境恶劣/堪比人间地狱(无法生存)台风最后是怎么样消失,能量减少云层变薄/结局非常凄凉古墓发现穿龙袍的女尸,传闻大腿处竟有残留血迹/容貌清晰可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没有数学奖的原因是什么?

  “诺贝尔奖”作为世界级科学奖励,不仅能为科学家所带来的荣誉可谓至高无上,同时,还能为获奖者带来一笔客观的奖金。

诺贝尔奖设立120多年来,超过900位科学家或者团体获得此奖项。

然而,人们有一个疑问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当初不设立数学奖真的是因为嫉妒吗?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有物理学奖、文学奖、化学奖,但是,唯独没有数学奖,这让人很不解,那么,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其实,关于这件事,大家也只能是猜想: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诺贝尔感情受挫,诺贝尔曾经向一位小姐求婚,但是小姐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后来这位小姐嫁给了当时的一个数学家米泰莱弗勒,所以,情场失意的诺贝尔就没有设立数学奖,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说法是,诺贝尔不喜欢当时很有名的数学家就是米塔格·勒弗列尔,而米塔格·勒弗列尔又非常的有才,是奖项的有力争夺者,为了不让他拿到诺贝尔奖,故意不设立诺贝尔数学奖,以诺贝尔的格局好像也站不住脚。

  第三种说法是,诺贝尔所从事的发明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化学领域也不需要太多的高等数学,而诺贝尔是想奖励那些对人类具有巨大实现利益的“发明或发现”。

因此,未设立诺贝尔奖,无论何种说法,都只是大家的猜测。

  虽然没有诺贝尔数学奖,但是近些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那些从事数理统计分析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类似于诺贝尔数学奖。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若离开了数学,就不能准确地刻画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推出未知,因而也就削弱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和精确度。

如果没有数学对其它科学的渗透,也就不能使人类的认识真正上升为理性。

诺贝尔奖章  诺贝尔奖金是多少?  诺贝尔在逝世前立下遗嘱,把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元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

为此,瑞典于1900年6月29日专门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由其董事会管理和发放奖金。

  1991年,诺贝尔奖达到600万瑞典克朗,才与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相当。

那以后,诺贝尔奖金又连年上涨,1992年诺贝尔奖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诺贝尔奖五大单项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远远超出了整个原始基金的名义价值,也大大超过了原始奖金的实际价值。

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金额达到1000万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万元),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诺贝尔是谁?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奖创始人。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诺贝尔奖。

  为什么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颁发?  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颁发是诺贝尔的遗嘱中交代的,但确切原因迄今仍是个谜。

有说法指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年代,挪威还是瑞典的一部分,当时挪威一直希望脱离瑞典独立,诺贝尔希望藉此安排,化解瑞典和挪威的争执与冲突。

  不过诺贝尔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1905年6月7日,挪威议会宣告瑞典挪威联合解体。

  虽然瑞典有军事上的优势可以战胜挪威,但是瑞典恐怕镇压挪威独立会招来各国孤立,也不愿看见兄弟邦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终于在同年10月26日承认挪威为独立的立宪君主国。

  奥斯卡二世当日放弃了挪威王位,丹麦的卡尔王子于11月18日登基为挪威国王哈康七世。

  瑞典和挪威最终虽然分开了,但能够和平解决这个问题,诺贝尔泉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

  截止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共授予了104位个人和23个组织,这其中很多得主也饱受社会争议。

这个和平奖注定不可能公平、完美,因为这世上除了耶稣,没有人能配得上这个荣誉。

屠呦呦和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5日与另外两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高锟  英美双重国籍华裔,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4.李远哲  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

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5.崔琦  美籍华人,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

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6.朱棣文  美籍华人,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

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

  7.李政道  美籍华裔,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8.杨振宁  美籍华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9.钱永健  美籍华裔,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我是在美国出生長大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的得奖有中国人高兴,如果这样让很多年轻人对科学发生兴趣,这是很好的事。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键。

”  10.丁肇中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高行健  法籍华人,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

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12.赛珍珠  中美双重国籍,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诺贝尔被称为“炸药大王”?  巴瑶族为什么没有国籍?  鱼为什么没有眼皮?  故宫里为什么没有树呢?  为什么有的鱼没有鳞?

加入收藏
               

武则天没有掐死亲生女儿,三大新发现给她洗清嫌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