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 顺治是如何对待多尔衮唯一的女儿的

冒着严寒,亲率文武百官出城
【千问解读】
冒着严寒,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并为你举行了隆重规模盛大的葬礼,之后,顺治皇帝又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同时为其上“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可以说是给予了多尔衮极高的身后殊荣。
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顺治皇帝便展开了对于多尔衮的“清算”,不仅将其“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更是将其挖坟掘墓、挫骨扬灰,连多尔衮的遗体都不放过。
多尔衮生前的时候,名义上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养子多尔博,这是他亲弟弟的第五子,同时也是他的亲侄子,而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女儿,而这也是多尔衮唯一的亲生骨肉。
不过,顺治皇帝并没有迁怒于东莪格格,依然保全了其性命并加以妥善安排,可由于关于东莪格格的史料非常有限,这也使得东莪格格此后的人生经历以及最后解决,一直以来都是。
多尔衮被清算,东莪格格并非受到多大影响。
顺治皇帝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只不过由于多尔衮擅权专政,长期把持朝局,顺治皇帝对于此只能是隐忍不发,就包括他将多尔衮追封为“成宗义皇帝”,也是在多尔衮旧部近乎于胁迫式的要求下才同意如此的,而这并非出于顺治皇帝的本意。
于是,当顺治皇帝在郑亲尔哈朗等人的全力支持下得以顺利亲政,将权力收归自己手中的时候,他对于多尔衮的清算和报复,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就这样,多尔衮被顺治皇帝“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同时他的坟茔也被拆毁,党羽和亲信尽数遭到清除,而多尔衮也就此身败名裂。
不过,顺治皇帝并没有因此而难为多尔衮唯一的亲生骨肉东莪格格,还是对其予以了一定的善待。
《实录》中记载: “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
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
其养子多尔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 而《》中也有对于此事的描述: “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 可见,在多尔衮去世后,东莪格格最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并被顺治皇帝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和抚养的。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参照多尔博的人生经历来看,也应该可以确定,东莪格格确实没有受到多尔衮的影响。
前文中的史料中也记载了,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是和东莪格格一起被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的,然而在此之前,多尔博可以说也是顺治皇帝的重要“政敌”。
由于多尔衮一生之中并未诞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于是他便从与自己关系非常密切的亲弟弟、多铎的子嗣中,选择了一位过继给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养子,这便是多尔博。
其实在定鼎中原后,多尔衮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并且是每况愈下,于是希望培养多铎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在多尔衮去世之后能够接替自己继续掌握权势。
可天不假命,多铎在顺治六年(1649年)就先于多尔衮去世了。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也曾考虑多尔博,可生于崇德八年(1643年)的多尔博,比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的顺治皇帝还要小5岁,年龄太小了,根本无法驾驭时局。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多尔衮开始有意无意地“还政”于顺治皇帝,并主动寻求缓和与顺治皇帝之间的关系。
试想下,如果多尔衮再多活几年,或者说多尔博再多长几岁,年龄上超过顺治皇帝,那么多尔衮即便没有选择称帝,也会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交由多尔博来继承。
由此可见,多尔博虽然年幼,但却是顺治皇帝一位极为危险的“政敌”,并且也给顺治皇帝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顺治皇帝对其施以多么严厉的惩罚似乎都不为过,可顺治皇帝却并没有这么做。
顺治皇帝仅仅是削夺了多尔博从多尔衮处所继承来的“和硕睿亲王”的爵位以及多尔衮生前所享受到的待遇,并且断绝其与多尔衮之间的“父子”关系,重新让其“做回”了多铎的儿子,这也使得多尔博的宗籍得以保留。
而到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皇帝又将多尔博册封为多罗郡王,可以说是给予了其极大的善待。
既然顺治皇帝对于多尔博都会如此地“大度”,因而也必然不会为难东莪格格,这样一位无权无势的“弱女子”。
关于东莪格格的人生经历与最终结局,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清朝史料中,有关东莪格格的记载是非常稀少的,除了前文中出现的将她交由信信王多尼的记载外,也就只知道她与顺治皇帝同年出生,都是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就连她的生母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位多尔衮的朝鲜妾室,也没有进行交代。
至于东莪格格在多尔衮去世后的经历和结局,也是个历史谜团,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而目前流传度较广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东莪格格和其他皇家女儿一样,嫁到了蒙古部落,而这也是可信度最高的一种说法。
毕竟“满蒙联姻”是清朝时期的“国策”,为的就是通过“政治联姻”,从而建立稳固的“同盟关系”,特别是在以及顺治时期,“满蒙联姻”达到了巅峰,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后妃几乎都出身于蒙古部落,而皇室宗亲中也有大量的女儿远嫁蒙古。
所以东莪格格作为皇家女儿,应该也是难逃此“宿命”。
至于东莪格格究竟嫁给了谁,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说是她嫁给了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也有说她嫁给了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的,相比之下,东莪格格嫁给巴雅斯护朗的说法可能性更高些。
一方面,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是在顺治二年(1645年)迎娶了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巴雅斯护朗又迎娶了一位皇室女儿为侧福晋,封号为多罗格格。
侧福晋,相当于侧室,与正房嫡妻有着明显的地位差别,按理说作为皇家的女儿不应该如此“屈尊”,再加上“多罗格格”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封号,显然是与东莪格格多尔衮之女的尴尬身份更“搭”一些。
另一方面,科尔沁台吉鄂齐尔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弟弟,按照辈分来说是要比顺治和东莪格格小一辈的,而在当时,长辈可以“娶幼”,却没有“嫁幼”的传统和先例,因而这桩政治联姻的可能性不大,科尔沁台吉鄂齐尔应该是另娶了他人。
由此可见,东莪格格很有可能是远嫁到蒙古部落,并嫁给了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第二种说法称,东莪格格是与一位汉族的读书人私奔了。
这种说法更像是民间的传说与杜撰,但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一来,前文中也说了,东莪格格的亲人或是去世,或是遭到顺治皇帝的严惩,但是她并不是只身一人的状态,而是交由信亲王多尼抚养和看管的,所以她是不可能有“自由恋爱”的机会的。
二来,东莪格格并没有像多尔衮那样被削宗夺爵,仍是皇家的女儿,在非常看重“满汉有别”以及“旗民不通婚”的清朝初年,这样的事情是完全违背当时礼法的,自然也就不会如愿实现。
至于第三种说法,称顺治皇帝与东莪格格“相恋”了,这就有些更加的“无厘头”了。
关于此说法也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一个版本是说念及与多尔衮的“旧情”,结果将东莪格格接到宫中,之后顺治便迎娶了东莪格格为自己的后妃;还有一个版本说,东莪格格是被“掉过包”的,东莪格格是孝庄的亲女儿,孝庄将其接到宫中后,结果阴错阳差地成为了顺治的后妃;最后一种说法称,东莪格格就是顺治皇帝最喜爱的董鄂妃,是多尔衮很早前就交给亲信鄂硕抚养的。
只不过,这些说法的可信度都极低,甚至更像是无稽之谈,难以为信。
综上所述,在多尔衮去世并遭到顺治皇帝的清算和报复后,作为多尔衮唯一亲生骨肉的东莪格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也没有遭到顺治皇帝的惩罚,她被交给了信亲王多尼抚养和看管,之后也应该和其他皇家女儿一样,远嫁蒙古部落,并就此开始生活在了草原之上,直至最终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珅的生活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结局如何
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了后人许多疑问。
搜集财富是所有人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在变得富可敌国之后,却并没有向石崇王恺那两个蠢货一样四处显摆。
不过从人记录下的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他低调的奢侈的。
网络配图 在《清稗类钞·豪奢类》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但并不是为了像后世一样为了美容,而是因为和珅吃了珍珠粉之后,会变得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相当于是他的兴奋剂。
而这些珍珠也不是随便找来就可以用的,必须是品相最好的才可以,凡是有瑕疵,或者被人使用过的,都不会再用。
同时这些珍珠质量得价值也是不菲最好的两万两白银一粒,次一等的一万两一粒,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才能买到,并且专门有一个珠宝商为和珅供应每天他所服用的珍珠。
并且为了保持从海里采出的珍珠不失“灵气”,要用赤金把珍珠包裹起来,再放在锦囊里,最后在贮藏在精美的小盒子里才能送到和珅家中,供他日后使用。
同样是服食珍珠的慈禧,也只是半个月才吃上一回,就在这一件小小的珍珠粉上的事情,和珅和慈禧高下立判,也足以看出和珅的财力有多雄厚了。
和珅因为父亲早逝,自幼困苦,最后是因为被当时的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将孙女嫁给他,并且对他大力资助,和珅才慢慢开始飞黄腾达的。
所以对于这位结发之妻和珅既有感恩也有尊敬,并且冯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他的长子,和另外一位早夭的次子,也正是因为次子的早逝,冯氏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和珅为了这位结发之妻,将葬礼办的十分隆重,并且王公大臣全部前来吊谒。
网络配图 除了他的正室妻子,和珅最宠爱的就是他的小妾吴卿怜。
据《梼杌近志》记载,吴卿怜本来是被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谁知道王亶望被杀之后,和珅看见了她,便特别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蒋侍郎买去了。
这侍郎买完之后才听说和珅喜欢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
吴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由于聪明伶俐,和珅将家中的内务都交由她打理。
而富可敌国的和珅自然是要姬妾成群的,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豆蔻姑娘,还有从那里“虎口夺食”得到的深宫美女黑玫瑰,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美人玛丽,林林总总,而和珅也确实对这些娇妻美妾无微不至,喜爱非常,但他一生最敬重的还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冯氏。
时过境迁,在和珅被赐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据《·和珅传》记载,因为丰绅殷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娶了公主,皇帝为了皇家的声誉,只好保留他的伯爵头衔,但是当和珅的家产被清点完毕之后,皇帝大怒,于是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罢黜,让他承袭和珅原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卑微头衔。
后来又经过各种整治,丰绅殷德被圈禁起来,最后在嘉庆十五年病死,一生无子,和珅的血脉彻底断绝。
网络配图 而和珅的那些姬妾们最后的结果也很是凄惨,首先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
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这些有情有义的姬妾,也的确没有辜负和珅对她们的恩情。
和珅传奇的一生留下的疑问和谜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所谓他的二十条大罪,根本就是为了定罪而找出的罪名,从定罪到赐死只有短短的五天,这其中的关节更是留给人无线猜想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慈宁宫闹鬼?为什么在孝庄死后无人再敢住慈宁宫
后来成为了安置先皇妃子的地方。
清军入关,沿用了习俗,修缮了慈宁宫,太后成为入驻慈宁宫的第一人,从此之后慈宁宫就成为太后太妃的专用住所。
网络配图 孝庄太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12岁的时候嫁给为妻,是帝福临的生母,皇帝的奶奶,孝庄太后倾其一生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明君。
顺治登基后,孝庄成为大清朝第一位太后,顺治在位十八年间,励精图治使农业得到了恢复,稳定了清朝政局。
顺治驾崩后,康熙帝继位,孝庄太后成为太皇太后,又继续辅佐康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家。
网络配图 顺治十年,孝庄太后住进了慈宁宫,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期间,顺治帝在太后过生日的时候还写了三十多首诗让母亲高兴。
后来康熙继位后,还经常前往慈宁宫看望孝庄太皇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孝庄太皇太后病危,玄烨曾寸步不离的陪在身边,甚至为了延长孝庄太皇太后的寿命还举行了祭祀仪式,愿意用自己的寿命换区祖母的健康,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痛不欲生。
网络配图 从此之后,就没有人敢住在慈宁宫了,历朝的太后太妃们都以自己身份低压不住这个地方为借口,不愿住进去。
但是究其原因,曾经住过慈宁宫的太后说,每天晚上凌晨的时候慈宁宫都有奏乐的声誉,墙上还有宫女成队走过的影子,并且还有一口井,白天往下看是一些石头杂草一类的东西,晚上看下去却是清澈的水,水中的倒影却不是自己的脸。
到后来传言一传十十传百的,大家都开始害怕慈宁宫,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住在慈宁宫了。
且不论慈宁宫有异象这个传言的真实性有多少,但是自从孝庄太后之后,慈宁宫确实再也没有太后或者太妃长期居住了,最后慈宁宫成为了大宴,受册等一些重要典礼的地方了。
慈宁宫闹鬼的事情至今也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