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和唐朝王室是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诗圣”和王室是何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繁盛的时代,其中,以“”、“诗圣”杜甫为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诗圣”和王室是何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繁盛的时代,其中,以“”、“诗圣”杜甫为代表。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身世在《》中没有详细记载,但《》记载: 李白,字太白,兴圣九世孙。

这里的“兴圣皇帝”指的是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hào],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七世祖,是唐王朝公认的始祖,李暠的“兴圣皇帝”称号是追封的。

如果按照《新唐书》的说法,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那么李白和唐朝王室就是同族。

而且,按照辈分,李白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子侄辈。

如果说“诗仙”李白和唐朝王室有血缘关系,不足以让后人吃惊的话,那么细究起来,“诗圣”杜甫和唐朝也王室有血缘关系,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笔者今天就来追溯六代人,来理一理杜甫和李世民的“直系血亲”关系。

一、杜甫的父系:世代为官 提起杜甫的家族,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大唐的才子。

《旧唐书·杜甫传》云: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

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而且,此人恃才傲物,在、时期名气之响亮,不亚于他的杜甫在中唐时期的名气。

《新唐书·文艺传》记载: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

即,杜审言祖籍是襄阳人,他的祖先可追溯到两晋时期的名将。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唐朝诗人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称,“小李杜”中的的十六世祖也是名将杜预。

也就是说,“老杜”杜甫和“小杜”杜牧其实也是同宗。

虽然杜审言是襄阳人,但杜甫的出生地并不是襄阳,而是河南巩县。

《旧唐书·杜甫传》中写杜甫: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原来,杜审言的父亲曾做过巩县的县令,因此他举家从襄阳迁居到巩县,后来在巩县,才有了杜甫。

杜审言才华横溢,恃才傲物,看不起同僚,因此被同僚记恨。

唐高宗年间,杜审言被提拔为洛阳丞。

公元698年,杜审言因坐事被贬。

在审判杜审言时,杜审言的上司周季童、同事郭若讷两人打算诬陷杜审言,致杜审言于死地。

杜审言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杜并听闻后,趁着周季童喝醉,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刀,将周季童刺杀。

杜并因为刺杀朝廷命官,被武士当场杀死。

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坐,左右杀并。

(《新唐书·文艺传》) 这件事引起朝野震动,亲自过问,并且召见杜审言,最后因欣赏杜审言的才华,不仅免除了杜审言的之罪,还赞叹杜审言有个好儿子杜并。

这里的杜并,是杜审言的次子,杜审言的长子名叫杜闲,也就是杜甫的父亲。

一言以蔽之: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他的祖先是晋朝名将杜预。

二、杜甫的母系:名门望族 上文提到杜甫的祖父名叫杜审言,杜甫的父亲叫杜闲。

杜闲28岁时成婚,在当时算晚婚,他娶的是清河之女崔氏。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杜甫母亲的出身家族——。

自魏晋以来,门阀世家是朝廷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了隋末唐初,制度还不成熟,在门阀世家中有七个的望族,即“五姓七望”。

所谓的“五姓七望”指的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陇西、赵郡李氏、荥阳、太原。

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以能娶上这“五姓”之女为荣。

举个例子,唐高宗时期的著名宰相薛元超,出自河东,也算出身名门,他的妻子是和静县主。

和静县主是巢王李元吉的女儿、唐高宗的堂姐妹,皇家血脉,按理说出身比较高贵。

但薛元超却感叹: “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隋唐佳话·卷二》) 对于宰相薛元超来说,娶一个皇室之女,都不如娶上述“五姓”之女,可见上述七大门阀家的姑娘有多么难求。

但是,杜甫的父亲杜闲所娶的元配妻子崔氏,就是出自七大门阀之一——清河崔氏。

所以说,杜甫的父系不仅世代为官,杜甫的母亲更是出自名门。

杜闲娶得崔氏两年后,崔氏生下长子,取名杜甫。

对于杜闲来说,30岁生下长子,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再加上一门几代都是读书人,所以从小对杜甫的教育都非常严苛。

杜甫曾在《壮游》中如此自述: 七龄思即壮,幵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可见,杜甫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儒学教育,7岁时就能咏诗,9岁时就写很多作品了。

这样的教育,为杜甫成为“诗圣”打下基础。

但是,杜甫极其不幸的,大约在他五六岁时,杜甫的母亲崔氏就去世了。

此后,他的父亲杜闲续娶继室卢氏,卢氏相继生下四个儿子,因为杜闲常年在外做官,杜甫从小在姑姑杜氏家中长大。

杜甫为何要在姑姑家长大呢?这其中原因虽然没有记载,但后人推测,可能是杜甫的继母对杜甫有所不容。

因为纵观杜甫的作品,有写父亲的(《百忧集行》);有写给妻子的(《如月》);有写弟弟的(《月夜忆舍弟》);有写姑姑的(《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但却从没有在诗中提及自己的继母。

关于杜甫的生母崔氏,虽然出生名门,史书记载并不多,杜甫曾在《无家别》中写道: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这首词中,杜甫写的并不是自己,但毫无疑问,他对母爱的描写,十分细腻。

简而言之,杜甫的母亲来自名门清河崔氏,但杜甫从小丧母,是在姑姑家长大的。

三、杜甫的外婆:李唐遗孤 上文说道,杜甫母亲来自清河崔氏,杜甫的外祖父自然,那杜甫外祖母是谁呢,此人,乃是李唐宗室的血脉。

杜甫的外祖母李氏的父亲名叫。

李琮的父亲名叫李慎,被封为纪王。

李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子。

他们和杜甫的亲戚关系如图: 既然杜甫的外祖母李氏是李唐宗室成员、李世民重孙女,笔者为什么称他为遗孤呢?因为她的身世较为凄凉,这样从她的祖父、纪王李慎说起。

众所周知,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虽然和名义上先后登基,但李唐的政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对此,李唐宗室成员多有不满,其中就包括李世民的第十子李慎。

公元687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越王李贞起兵,最终失败自尽。

李贞在起兵之前,曾给纪王李慎写信,邀请其同谋大业,李慎虽然没同意,但也没向武则天举报。

因此,李贞失败后,李慎被武则天(下图)问罪下狱,最终在流放的途中去世。

李慎有8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夭,次子李琮早年被封为义阳郡王。

因为父亲获罪,李琮兄弟七个也纷纷被株连,李琮和他的妻子(也有皇族血脉,下文还有提及)被武则天下令捉拿。

当时李琮被关押在河南狱,他的妻子周氏被关押在司农寺。

此时,李琮的女儿李氏年幼,穿着粗布衣服,多次往返于河南狱和司农寺之间,为其父母送一送饭。

李氏的这个举动感动了很多人,并且被传位佳话。

这个李氏,后来嫁到清河崔氏,也就是杜甫的外祖母。

对此,唐朝著名宰相张说在李琮的碑文中写道: 初永昌之难,王下河南狱,妃录司农寺,唯有崔氏女,屝屡布衣,往来供馈,徒行悴色,伤动人伦,中外咨嗟,目为勤孝。

(《唐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 因为杜甫的外祖母李氏后来嫁入清河崔氏,所以在这里以“崔氏女”称呼她。

不过,尽管李氏为了自己的父母奔波,最终也未能拯救父母,李琮和妻子周氏最终双双被武则天杀害。

家门不幸,父母双双罹难,她怎能不算李唐遗孤? 这段历史,杜甫在他的《祭外祖母文》中深情地写道: “初,我父王之遘祸,我母妃之下室,深狴殊涂,酷吏同律。

夫人于是布裙屝屦,提饷潜出。

” 可见,杜甫对她外祖母的遭遇,不但充满同情,而且满怀敬佩。

四、下嫁:另一层关系 以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为起点,她的祖父是李世民的亲儿子,她算是皇族血脉。

实际上,她的外祖母也是皇族血脉,而且是李世民的女儿,她的外祖母就是临川公主。

按照新唐书的说法,临川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女,原名李一,字孟姜,自幼聪慧,能书善文。

但她的墓志铭却说她是李世民的第十一女。

公主讳,字孟姜,高祖神尧皇帝之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今上之第十一姊,母曰。

(《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 李世民的女儿大多和大臣联姻,临川公主也不例外,临川公主长大后,下嫁给周道务。

临川公主,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 周道务的父亲周绍范曾长期担任李世民的中枢近臣,在、等历史事件中都有出场,只可惜,周绍范于贞观七年病逝。

李世民为了答谢周绍范之功,亲自将周道务养于宫中,周道务14岁时被李世民亲自赐婚,尚临川公主。

临川公主嫁给周道务后,夫妻恩爱,共生育3子3女,其中次女周氏嫁给了临川公主的哥哥李慎之子李琮,在古代,这种表兄妹成婚,是亲上加亲。

临川公主的这个女儿周氏,也就是上文提到被关在司农寺、杜甫的外祖母的母亲(杜甫的外曾外祖母)。

由此关系可知,以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为起点,李氏的祖父、外祖母都是唐太子李世民的儿女,若按照“李世民-李慎-李琮-李氏-崔氏-杜甫”这条血缘关系算,李世民实际上是杜甫的外曾外曾曾祖父,前后相隔六代人。

若按照“李世民-临川公主-周氏-李氏-崔氏-杜甫”这条学员关系算,李世民和杜甫也是前后相隔六代人的关系。

因此,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存在血缘关系的,而且六代直系血缘关系,并非旁系。

五、总结和升华 科举考试虽然诞生于隋唐时期,但在初唐和中唐时代,当时还是一个看出身的年代,门阀世家仍然是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杜甫也不例外。

杜甫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提到: 其先系,统于伊祁,分唐杜。

吾祖也,吾知之,远之周室,迄于圣代。

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予男。

说明杜甫一族的祖先源于,在的时候开始分支。

在《通志·氏族略》中有云: “居杜城者为杜氏。

” 杜城,即长安的东南京兆郡。

因此有“京兆杜氏”一说。

杜甫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但他杜甫对外称自己是京兆杜氏。

众所周知,唐朝初年著名的宰相就是京兆郡杜陵县,是“京兆杜氏”中重要的一支。

杜如晦是京兆杜氏,杜甫为什么说自己是京兆杜氏呢?其实,杜甫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杜甫的祖先、晋朝大将杜预也是京兆郡杜陵县。

因此,杜甫对外称自己出自京兆杜氏,证据充分,如假包换。

不仅如此,杜甫的母亲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也就意味着杜甫有很多“舅舅”、“表兄”、“表侄”出自清河崔氏,杜甫在游历期间,很多人因为杜甫是“清河崔氏之甥”而对他另眼相看。

杜甫有《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都可以证明。

然而,在门阀关系如此重要的时代,杜甫除了提及自己的外祖母曾是唐朝义阳王李琮的女儿外,杜甫很少再提及他和李唐的血缘关系。

这主要是因为杜甫和李唐的关系主要靠外祖母的血缘,在古代宗法中,这两者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但若按照现在的血缘关系论,即使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相隔六代,但他们仍然是直系血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中国古时候“最美皇后”之争:历史记载与审美变迁的交织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中国古时候“最美皇后”之争:历史记载与审美变迁的交织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诗圣”杜甫和唐朝王室是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