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宣布投降巴基斯坦领土一分为二

不过那块飞地在
【千问解读】
不过那块飞地在1972年时独立了,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至于“东巴基斯坦”为什么要脱离“祖国”独立,除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没能处理好东西两块地的资源分配问题,闹得东西地域矛盾不可调节。
巴基斯坦的邻国印度“功不可没”,1971年3月,作为“”的领头羊印度,竟抛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不结盟运动的共识。
以国家议会决议的形式,授权印度政府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
为了履行议会的决议,印度军方不但加强巴印各条边境线的武装力量,还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作战计划。
看见印度对自己内政干涉的这么“理直气壮”,巴基斯坦军队于1971年12月3日下午在西巴和印度的边境上发起猛攻,想着打打印度人的嚣张气焰,警告不准管自己的内政。
面对巴基斯坦的敲打,印度高层在多次碰头会之后,认定“忍无可忍”了,于是迅速制定出了“东攻西守”的印度军队作战总原则,集中全国之力消灭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东巴基斯坦的驻军。
辅佐那些反巴基斯坦中央的人士建立孟加拉国。
达成分裂巴基斯坦的目的,至于西面,印度政府下令当地驻军严防死守,等待王师拿下东巴基斯坦后回师救援,特别强调武力弱势下,驻军不得私自进攻。
12月11日,印度在东线的全面进攻拉开序幕,印度7个师的陆军,12个中队200余架战机的空军,约17万人组成的庞大“远征军”,以东巴基斯坦的首府达卡为目标高歌猛进。
对印度这一行为,那时巴基斯坦说这是“主权入侵”,而印度则宣称“这是解放”,双方在苏联与美国联合举行的调停谈判中,以上述立场吵的不可开交。
至于实际战况,战场上的印度将军可能是出于不愿过分自伤,没有选择强攻已被巴基斯坦武装成了庞大碉堡的达卡城,选择围而不攻耗死你。
12月15日,印度大军从上下左右四方逼近达卡城,将之围的水泄不通,任何出入达卡的通道都被堵的死死的,围城期间印度除了“例行公事”向达卡城区倾泻炮弹,让达卡城守军意识到自己很危险。
然后就是各种舆论攻势,那时关于印度来东巴基斯坦是“解放天使”,不是侵略者的传单,劈天盖地的散满了整个达卡城。
巴中央驻军想到孤立无援的现实,以及城内希望建立孟加拉国的骚动。
为了防止达卡在漫长的围困岁月中发生内乱,让普通百姓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巴中央驻军在16日打开城门,向印度军队投了降。
此后的事不言多语,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随机文章在杨家将演义中的萧天佐怎么死的?探山东双乳峰诅咒,挖山者接连死亡/外形似少女的双乳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中国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鲢鱼/草鱼/鳙鱼/青鱼成为中国食用最多的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华伦斯坦蝗虫大军:三十年战争中的残酷军队力量
这支军队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残暴的行径,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蝗虫大军的起源与组建 华伦斯坦,这位波希米亚(今捷克)的杰出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1625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反哈布斯堡同盟的支持下,率领丹麦军队攻入德国,三十年战争的第二阶段由此拉开序幕。
面对丹麦军队的强势进攻,斐迪南二世急需一位能够扭转战局的将领。
此时,华伦斯坦挺身而出,他自组一支大军,承诺为皇帝作战,并要求所有军官的任免权都交由他本人。
斐迪南二世,很快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他弗里德兰公爵的头衔。
华伦斯坦凭借自己在雇佣兵圈子里的声望,迅速召集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这支军队最初有4万人,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扩大到了10万人。
他们每攻陷一地,便放纵手下大肆抢劫,以战养战,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华伦斯坦的蝗虫”。
二、蝗虫大军的战术与行径 华伦斯坦的“蝗虫大军”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残暴的行径而著称。
他们采用“以战养战”的策略,即通过征服和掠夺来维持军队的给养和战斗力。
每攻占一个地区,士兵们便会肆无忌惮地抢劫财物、粮食和牲畜,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战场上,华伦斯坦的军队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虽然缺乏严格的纪律,但士兵们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军官们只要有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这种激励机制使得士兵们愿意为华伦斯坦卖命,也使得他的军队在战斗中屡建奇功。
然而,华伦斯坦的军队也因其残暴的行径而备受诟病。
他们在新占领的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这种行径不仅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也使得华伦斯坦在战争后期逐渐失去了人心。
三、蝗虫大军的影响与后果 华伦斯坦的“蝗虫大军”在三十年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和独特的战术,迅速扭转了战局,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战争中占据了优势。
然而,这支军队也给欧洲大陆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他们的掠夺和破坏行为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使得无数平民流离失所、。
此外,华伦斯坦的军队还引发了国内诸侯的不满和反对。
他们认为华伦斯坦的权力过于庞大,对皇帝构成了威胁。
因此,在战争后期,斐迪南二世迫于诸侯的压力,解除了华伦斯坦的职务。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蝗虫大军”给欧洲大陆带来的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核战争来临该怎么办?中国哪些地区最容易被打击
最安全的地方不是防御导弹最多的地方,而是敌人不敢打的地方,防御导弹越多反而说明这个地方越容易遭到攻击。
目前世界上敢与中国发生核战的国家几乎没有,所以本文讨论的也是基于常规战争的假设,那么常规战争中,地方最怕的是什么?怕你使用核武呗!中国不是说不首先使用核武吗?确实,但是别忘了,中国还有后面的一句补充,当中国的核设施和对民生极为主要的设施遭到攻击时,中国将对此看成对实施的核打击,中国将予以核还击。
两国交战,除非是有血海深仇,否则出于人道主义不会攻击民生相关的重大设施。
一个常规的重大民生设施的保护范围本来极其有限,但是核设施就不同了。
中国的核电站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核设施由于其特殊性,一旦遭到重大的攻击,会影响一座城市,所以在战前、战时,敌方一定会精确定位中国的核设施,幸免在其城市以及相邻城市间袭击,尤其是核电站,占地面积大,虽明显,实为更加安全,怕就怕你看不到。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
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
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文件显示,如果当时冷战 升高,美国将对苏联、苏联的卫星国以及联盟的1200个目标展开毁灭性的原子弹攻击,中国无论参战与否,人口密集的城市也将被原子弹攻击,利用放射性物质 将平民杀死。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将人口密集地方的平民列为灭绝目标。
中国的城市目标包括北京在内,多达23个。
如果大国战争的话应该没有胜利者,核子武器可以把人类彻底从地球上抹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