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信在死之前留下过什么诅咒?诅咒最后灵验了吗

曼谷王朝统治泰国已经
【千问解读】
曼谷王朝统治泰国已经几个世纪,政权稳定,但是鲜为人知的泰国王室却十分担忧一个华人的诅咒,在泰国国王拉玛十世即位时,泰国上下都忧心惶惶,害怕这个华人的诅咒会实现。
这个华人名叫郑信,他是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帝之一。
1764年,缅甸王率大军攻破暹罗首都阿瑜陀耶,人民流离失所,是他挺身而出救万民于水火。
随后暹罗贵族揭竿而起群雄割据,是他御驾亲征,统一全国,成为泰国的救世主。
在加冕仪式上,他发出宣言:我在此自立为王,是想得到民众的尊敬,以便拯救国家,征服所有民众的心。
中华血统 身世曲折 郑信这个名字一看就是中国人,他的父亲郑镛就是一名纯正的中国人。
郑镛祖籍中国揭阳县澄海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年轻时是一名小商人,于年间来到暹罗大城府,认识了泰国小妹诺央。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郑镛遂定居暹罗,生下郑信。
郑信出身于商人家庭,眼界却没有被金钱束缚,凭借家庭的财富与自身的智慧,逐渐在上层社会崭露头角。
郑镛死后,郑信被财政大臣昭披耶节基收为养子,13岁入泰国宫廷当侍卫。
20岁时按当地习俗入寺为僧,三年后还俗。
长大后在泰国当官,封爵为披耶,故暹罗人称之为披耶达信。
如果没有接下来的动荡,可能郑信最终也就只是一介平凡的泰国贵族,一生荣华富贵、子孙满堂,享尽天伦之乐安然故去。
命运似乎不甘于让他平庸,冥冥之中一双大手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乱世豪杰 抵御外敌 1766年年初,缅甸大军进攻暹罗,被安逸吞噬的暹罗王室已经丧失了指挥战斗的能力,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王室无心恋战,前方战场上的暹罗军队自然是节节败退,缅甸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打到暹罗首都阿瑜陀耶。
阿瑜陀耶的守城部队决定分六路兵马突出缅甸大军的包围圈,兵家大忌分兵突围,突围部队被各个击破。
败军欲回城,却只享受到的待遇,为了活命,只能四散于野。
再无兵力的阿瑜陀耶,一瞬间就被缅甸大军吞噬,暹罗政府宣告倒台。
虽然突围军大败,但是郑信却在这场战争中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
郑信率领500人的军队,找到了缅甸大军最薄弱的环节,趁着夜幕的掩护,成功杀出一条血路,突破了缅甸军的封锁。
为了彻底摆脱缅甸大军,郑信率部队躲进了那空育那府附近的一处村庄里,在这里与2000缅甸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歼灭战。
凭借对地形的了解,以及以逸待劳的作战方式,郑信最终以牺牲半数的代价,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恰逢清军进攻缅甸,而且已经打到了缅甸的首都阿瓦,泰国境内的缅甸大军不得不迅速回防,给了郑信喘息的机会。
郑信在得知缅甸得主力回撤的时候,立即组织剩余军队在罗勇这个地方修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修养,在加上当时华侨的支持,郑信的实力得到了迅速恢复,甚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郑信开始带领着军队收复泰国。
大清实力强盛,腹背受敌的缅甸再也没有之前的英勇,只是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郑信就收复了失地。
平定各地诸侯之后,郑信在吞武里宣布称帝,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
郑信的宫廷 昙花一现 惊世诅咒 郑信在泰国根基太浅,建国立业过程中需要一批心腹替自己处理国事,曾与他一起在寺庙修行的通銮得到了重用。
为了让通銮有足够的权力帮助自己,通銮在数年内就被封为大元帅,郑信还将自己的妹妹下嫁于他。
建国后,赏无可赏的通銮被立为皇子,实际上,通銮只比郑信小三岁。
可是郑信大帝建立的王朝,就如中国的、一样,十分短暂,前后才13年时间。
原本暹罗复国大业已成,平定各方势力后,自信心开始膨胀,起兵扩张,搞得民不聊生,引起民众反抗和王宫护卫队倒戈,郑信只好暂时与叛乱者议和,退位并剃发出家。
这时正在柬埔寨征战的大将昭披耶却克里听闻国内叛乱,赶紧率军回朝因宫廷政变,郑信被杀。
郑信衣冠冢 吞武里王朝灭亡,通銮继位,迁都曼谷,他就是拉玛一世。
至于郑信真正的死因,目前还是个谜。
有人说是泰国贵族趁通銮当时正去征缅,发动宫廷政变,杀了郑信,通銮赶不上救援。
另一阴谋论,则认为是通銮使用了“陈桥兵变”故技,在佯装征缅路上突然杀将回来,杀了郑信,夺了帝位。
民间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郑信大帝被杀时,立下毒咒:夺我皇位者王朝不过九代。
泰国王室只有九代的诅咒,在当地几乎人人皆知,原本在泰国历史都有记载,后来某任泰王假借理由把图书馆的历史烧了,不过在一些早期的书中都有这些故事。
斯人已逝 诅咒已远 拉玛九世在位时,这则传说在泰国愈演愈烈,因为泰国的前总理就叫他信。
他信的泰文发音叫Taksin,实际上Tak在潮州话里与“郑”类似,他信就是郑信。
这位他信又有钱,又有民望,一直影响操作着泰国政局,入仕时还恰逢泰国王室传到拉玛九世。
泰国上下一时间议论纷纷,民间甚至传出了他信就是郑信的转世,要在这一世重夺皇位。
拉玛九世离世时,泰国的动荡传言达到了顶峰,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随时面对战争的准备。
好在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他信并没有任何动作,而拉玛十世的即位冲破了流传民间的传说,给泰国民众吃下了一个定心丸。
郑信大帝雕塑 泰国安然度过此次舆论动荡,守住了自己的江山。
回首郑信的帝王生涯,一生致力于开疆扩土,虽然收复山河,但连年的战事也拖垮了泰国的经济,搞得民众民不聊生,所以郑信的失败也早已注定。
战争虽然是普通人通往权力的阶梯,但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难看出,军国主义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泰国民众再也不需要这样一位穷兵黩武的大帝,不过他留下的诅咒倒是会让泰国王室心惊胆战。
随机文章成吉思汗本来想放过札木合吗?名将狄青被《杨家将》黑成了大反派,必须为他正名宋朝与日本的交流?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邓绥是哪位邓绥是个怎么样的人 邓绥最后是如何死的
故事的主角自然是景甜饰演的班淑,但是这剧中另一个人物也历史上比班淑更夺人眼球,这个人就是。
和熹邓皇后,生于公元81年,讳邓绥,为东之皇后、东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人。
邓绥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应该很圆满了。
首先,她是名门之后,她的爷爷时太傅,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
她的父亲曾经是护羌校尉,抚边有功,她的母亲是东汉第二任皇后的堂侄女。
不仅有钱在上头还有人,这样显赫的家世和出身,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
邓绥出身名门,气质姿色自然是不必说的,都说一个女子很难将美貌与智慧融合,而邓绥恰好能够在美貌与智慧之间从容游走,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天生的好性格,温顺又善解人意,从小就很懂事。
邓绥自小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邓绥什么都好,若说是名媛淑女是绝对算得上的,但有一点与别的女子不一样,她不喜欢做家事和女工,没有看书来的有意思。
因为这事,还经常被母亲责骂她不像个女孩子,而邓绥的父亲则不同意母亲的教育方法,他觉得看书好啊,看书让一个女子有了见识,于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邓绥向父母双方妥协,白天做女工晚上看书,啊。
像邓绥这种女孩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虽然常不被称许,但在东汉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应是常有的现象。
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邓绥孝顺慈爱,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受太傅夫人的喜爱,在她五岁的时候太傅夫人亲自为她剪发,由于夫人年事已高眼睛不太好使,不小心误伤了邓绥的前额,邓绥没有吭声,左右的人都不解,不料邓绥回答太傅夫人年事已高,不想因为一件小事惹得夫人不高兴,邓绥知道老人本就是一颗玻璃心,不忍伤心而已。
待长到十五岁,邓绥已经是个出挑的姑娘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母亲教会了她做女工,父亲教与女儿做人的道理和大义,邓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这对她以后在政治上是十分有利的。
也就是在同一年,才貌双全的她被选入皇宫,与其他在皇宫里整日涂脂抹粉的女子不一样,虽同为妙龄女子,邓绥不喜艳妆衣着素净,对人恭敬谦卑有礼。
由于她入宫后人品比较好,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连也注意到为人低调的邓绥,日益受到皇帝的喜爱。
她虽身为贵人却深受宠爱,皇帝对阴后日渐疏远,每次要征召邓绥,邓绥都会称疾推脱,偏偏这个时候和帝屡次失去皇子,邓绥为此事担忧,并多次挑选美女进献给和帝。
永元十四年,阴后因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
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
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其具学识和才能,已能逐渐参与政事。
元兴元年,27岁的和帝病死,和帝驾崩了,和帝的长子刘胜一向身体不好,重病在身根本无法即位,少子寄养宫外,年仅百日,尚在襁褓之中,可是国不能一日无君,就算是婴儿也无妨,邓绥即迎立刘隆即位。
历史上称为殇帝。
刘隆尚小,无法治国理政,邓绥她便以皇身份临朝称制,自称”朕“,掌握了实际权力。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
25岁的邓绥做起事情来,丝毫不差于男人,她虽然是一介女流,却对政治十分的精通,这大概是她的好处,她能够在先哲的经验里找到解决问题最合适的方法,因为往往能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提出一些令人惊叹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受到的效果也不差,这样年纪轻轻的邓绥,虽然只是辅政的皇太后,但是她才是真正的一国之君。
临朝称制的邓绥,一上台就大赦天下,又提倡德化,将各地祭祀、典章之事能免的就免去,同时又倡导节俭,很大程度减少了宫内的铺张浪费,此举一出每年为宫中节省费用数百万,对各地方的朝贡也都减免过半,整治了宫内的奢靡之风,一时间得到百姓的称赞。
即位不足一年,便夭折了,殇帝一驾崩,邓绥决定立安帝,刘祜是和帝之哥哥、清河王的儿子。
这样,13岁的刘祜做了东汉的皇帝,是为,邓绥仍临朝听政。
邓绥心想国家经历了两位君主的更迭,少不了会让百姓受到工役之苦,于是她下令建造殇帝陵寝的工程规模及其其他的劳作都”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外戚的崛起,是每个朝代不可避免出现的产物,邓氏家族强大是无疑的,但是邓绥却对娘家的人管束得比较严格,她知道和窦太后这些鲜活的例摆在她的面前,谨记外戚专权带来的严重后果,格外注意”检敕宗族“,因此,宗族人员才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
邓绥不滥用私权崇尚节俭的行为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邓绥垂帘的十几年间,发生过许多水蝗灾害事情,有一次蝗灾厉害,当地的作物颗粒无收,皇后闻此讯,竟夜不能寐,时刻记挂着民众的温饱问题。
在其勤勉之下,蝗灾最后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针对民族的暴动,她听取大臣意见,采取安抚的手段,成功平定并安抚了西羌暴动,保持了边境的相对安定。
永初四年,邓绥的母亲病重,邓绥暂搁朝政,潜心照顾其母,后来母亲病故,让邓绥悲痛不已。
本该为母亲守丧的,但是国事缠身,无奈只得让邓骘还归故里,并居住在母亲的坟冢之侧守丧。
25岁治国到现在,虽然邓绥手握大权但是她从未乱用过权力,相反,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营造着施展才干的大舞台,也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她垂帘听政期间,确实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天下一度呈现出和谐、太平和繁荣之势。
只是,这江山终究是男人打下的,执掌江山的人也应该是皇帝,而不是皇后这样的女流之辈,邓绥虽然明白但是似乎这种状态她很喜欢,就已经习惯掌权了,而大臣们虽心里想着但是不敢跟太后明说。
至此,太后还是牢牢把权力握在手上。
直到永宁二年,邓绥患病了,并且病情在一天天恶化,在患病期间也时刻关心朝廷的,她自我总结自从主政来,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恐对不住地下的祖先和先王,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臣子能够辅佐好君王,继续将的江山保存下去。
三月,邓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
与和帝合葬顺陵。
她作为女流之辈,本不该把持朝政,她是属于不应「」的妇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虽然安帝渐长,也没有把权力还给安帝,但是她执政二十年,天下可曾有怨言和动荡?恐怕没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政君和王莽是什么关系 王政君后来是如何死的
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班彪寥寥数语就把这个愚蠢、可怜、无能、受尽别人利用的老太太刻画得栩栩如生。
王政君的入宫之路 王政君是个很幸运的女子,也是个很不幸的女人。
她一辈子也没讨的喜欢。
她能给汉元帝生儿子,实在是十分偶然的事情,因而她是极其幸运的,而她的不幸也就是从坐上皇后宝座开始的。
母凭子贵,诞下皇子使她成了一个的皇后,一个皇帝的,三个皇帝的太皇太后,但是过上的却是无尽冷宫生活。
晚年,她的侄子王葬篡汉,更使她伤心透顶。
而她失去了利用值之后,对她也是很冷淡。
最后她在孤寂中死去,与汉元帝合葬渭陵。
王政君见证了几代君王的更迭,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深宫权力的变更和争夺是有多残酷。
王政君,出生于公元前71年,魏郡元城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
汉元帝皇后,生母。
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主掌后位长达60余载,经历了几代君王,尝尽世间冷暖。
王政君是王禁的女儿,她的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女儿。
李亲本是王禁正妻,后她因为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了,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
王政君从小就长得乖巧伶俐,在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位的男子,但是没过多久姓许的男人就死了,后来又嫁给了东平王,但是东平王也死了。
家里人觉得很奇怪,算卦后得知他们的女儿以后会大富大贵的,于是悉心教授她各种才艺,到了十八岁的时候,尚且不谙世事的王政君就被父母送进了宫中。
王政君自入宫的那一天起,运气就好得不得了,她在宫内呆了接近有一年的时代,这一年的时间里宫内还发生了不少大事。
是时,的儿子刘奭当时的宠妃司娣病故,这位美女在死之前说是被其他的宠妃咒死的,宠妃也没有具体点名是谁咒的,这句话说完就断气了,然后皇太子就因此不想接近身边的妃子了,这要是被群妃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个个还不得把司马良娣拉仇恨。
王政君悲喜交加的一生 皇帝知道了很是担忧,一天天消沉下去不接近女色,也不是办法啊。
于是就在入宫的新人里,挑了几个不错的女孩服侍太子,太子勉强瞧上了其中的一位,但是没有指明是谁,脑洞大开的群众就以为是靠近太子最近,衣着素雅的王政君。
于是,皇后乐颠颠把王政君送入了太子后宫。
阴差阳错,王政君就成为了太子妃。
按说这太子后宫佳丽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能怀上的,唯独这看起来在一群太子妃中并不算十分出挑的王政君怀上了,汉宣帝很高兴,太子却没有父亲那么高兴,自司马良娣去世后,太子的心早就死了。
更让宣帝高兴的是,王政君生的是一个儿子。
那年她才21岁,汉宣帝亲自为皇孙命名为刘骜,字太孙,时时带在身边,对刘骜宠爱有加。
诞下皇子的王政君就跟开挂了一样,步步高升,在汉宣帝死后刘奭即位为帝,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再从宠妃死后,对女人似乎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王政君虽然此时已经贵为皇后,但是王政君自从生子以后,日益受到冷落;其子刘骜起初宽博谨慎,但后来喜好宴饮玩乐,元帝也觉得他没什么才干。
此时另一个女人走进了皇帝的视线,那人就是傅婕妤,由于傅婕妤在当时很受汉元帝的待见,还为自己生下了儿子刘康,汉元帝本来是想立刘康为太子的,但是忌于刘骜是汉宣帝认定的太子最终也没有下狠心废了刘骜。
刘奭没做几年皇帝就去世了,汉元帝一死,自己的孩子刘骜就成功即位,尊母亲王政君为皇太后。
位高权重的皇太后王政君,凭借她的权势,家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王氏家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到皇宫的方方面面,王家一门族人借着太后的关系,在朝廷担任相当多的官职。
汉成帝即位多年,没有子嗣,身体又不好,汉成帝与王政君因为元帝生前喜爱刘康的关系,对他待遇也相当优厚,并不因为以前废立太子之事而有所嫌隙。
后来汉成帝因为没有子嗣,定陶恭王之母贿赂王根,希望让定陶恭王之子继承帝位。
后来王根果然保举刘欣继位,刘欣遂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7年,汉成帝在宠妃怀里暴死,刘欣即位,是为,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
此时,王氏家族势力渗透到朝廷的方方面面,汉哀帝开始着手考虑清除王氏家族的势力范围以此强化皇权,他即位后便拔高自己祖母和母亲家族、的势力,表面上哀帝对王氏客气有礼,实际上已经渐渐疏远王氏了。
王政君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不好。
此后,汉哀帝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王世和汉室之间拉开了帷幕。
这场战争中王氏在朝中身居要职的亲戚都受到了打压,王氏势力跌落谷底。
元寿二年,汉哀帝无子而亡。
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
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王政君又将王莽召进宫中,名义上协助董贤,实际上王莽入宫就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随后董贤自杀,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和哀帝被逼死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王莽很是讨好王政君,为了自己能够登上帝位,不惜用尽一切方法,最后如他所愿,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孺继位,众人请求王莽辅佐。
王政君不答应,但无力阻止。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建立新朝,在没有得到政权之前,王政君的侄儿王莽是向王政君百般示好。
得到太后的玉玺后立刻就冷落这个可怜的老太太,王政君看到自己的侄儿篡权,既愤怒又羞耻,但是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汉王室在自己手里被毁了。
这种原本可以避免的亡国悲剧,既让她悔恨终生,也让历代史学家们叹息不已。
始建国五年,年八十四岁怀着对汉室的愧疚孤独死去,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