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人有着怎么样的科技文化?他们的平常生活是如何样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6 点击数:
简介:概述 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刚开始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于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

【千问解读】

概述 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刚开始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于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然后晒干,可以长期保存(这与以后由白种人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这类记录在出版史学界也被称为泥板书。

他们创造了农业,培植农作物,发明了犁与轮子;他们开挖沟渠,创造了最早的灌溉系统; 他们发明了冶炼技术,加热矿石成为液体,炼出了青铜,用于制造工具与武器,只是受到资源与技术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发现铁,青铜器也不能普遍推广,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他们创造了最早的星象天文学,非常相信迷信占卜;他们创造了城市,建立了12个城市国家,最大的国家有5万人;建筑的特点是:城墙是土石结构,房屋是土木结构,会使用经过晒干的泥砖(这与白种人的巨石房屋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苏美尔文化有两个中心,南部的埃利都和北部的尼普尔。

这两个中心的文化影响截然不同。

尼普尔是恩利尔的圣地。

恩利尔是阴间的主神。

他给予人类的咒语和魔法可以驱动好鬼和恶鬼。

他的领域在一座山里,他的产物生活在地下。

埃利都则是文化神恩基的圣地,他是光和善的神,地下的淡水的主宰,医生和人类的朋友。

他为人类带来了艺术、科学、工业和文明。

据说最早的法书是他的产物。

埃利都本来是一个海港,它与外界的贸易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融合,对它的文化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它的世界观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它认为大陆是从海水里冒出来的,就象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不断扩大一样。

在历史纪录开始以前,埃利都的文化就已经与尼普尔的文化融合了。

巴比伦似乎是埃利都的一个殖民地,而埃利都附近的乌尔则是尼普尔的殖民地,在那里供奉的月神是尼普尔的恩利尔的儿子。

在两个文化的融合中,埃利都的影响似乎占主要地位。

后期的苏美尔法律保护妇女,而且妇女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位,但整个文化里,男人做主。

楔形文字与泥板书 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刚开始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于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然后晒干,可以长期保存(这与以后由白种人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这类记录在出版史学界也被称为泥板书。

技术 苏美尔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

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 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 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 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语言文字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

从语法结构上讲,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

将苏美尔语与其它语言,尤其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尝试都未曾成功。

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意味着一个单词可能包含一系列词缀(或者词素),这些词缀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清晰辨别的,并且可单独分离出来。

苏美尔语是一种具有部分作格性的语言。

在表达第一、二人称现在—将来时态(或者未完成时态)时,它是一个主宾格语言;在已然语气(直陈式)的其它大多数形式时,它是一个作通格语言。

我们可以在很多与苏美尔语毫无关联的部分作格性语言找到类似的句式。

在苏美尔语中,作格通过后缀-e表示,通格什么都不加(零词缀)。

苏美尔语区分语法意义上的有生/无生性,却没有单独的阴阳性代词。

其中有生性中不仅包括了人性,还包括了神性,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了名为苏美尔语“雕塑”的性。

苏美尔语中有两个时态:过去时和现在—将来时(现在多称其为未完成时和完成时)。

苏美尔语中有很多格:通格(-?),作格(-e),属格 (-(a)k),与格/向格(“to,for”)(有生性名词 -r(a),无生性名词-e),位置格(“in,at”)(仅与无生性名词同时使用 -a),伴随格(-da),等同格(“as,like”)(-gin),方向格(“towards”)(-?(e))和离格(“from”)(仅与无生性名词同时使用 -ta)。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

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

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

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

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

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拷贝(比如作为写字练习)。

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

闪米特语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

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现代人所熟知、或通用的语法结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

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

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

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

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

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

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 经得起火烧。

但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

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几十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

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

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念有楔形文字的因素。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宗教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

苏美尔人的宗教可以算作是单一主神教的。

苏美尔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记录的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苏美尔的主神是天神安努,安努最重要的伴侣是南部的恩基、北部的恩利尔和金星之神伊什塔尔。

太阳神叫乌图,月神叫南那,母亲神叫娜姆,此外还有上百小神。

每个神与一个城市相连。

这些神的重要性也随着这些城市政治上的兴衰而变化。

人是神用粘土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

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

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

苏美尔人相信地面是一块平板,天空是一个锌盖。

他们相信人死后,会成为鬼魂不安地永远在阴间游荡。

苏美尔的神庙由一个中心大厅组成,两侧有通道,通道外侧是祭司们住的地方。

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高台,台上有一个供奉动物和蔬菜牺牲品的泥砖桌。

粮仓和仓库一般位于神庙附近。

后来苏美尔人开始将神庙建筑在四方形的高台上。

这些高台不断提高,形成了塔庙。

建筑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

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

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

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Tell)。

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

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

《圣经》中的巴别塔可能也是类似的建筑。

苏美尔的圆形印章上还有,类似于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部沼泽阿拉伯人还在使用的芦苇造的房子。

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

历法 除车轮外,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太阴(月)历,这也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像美索不达米亚那样极其恶劣的气候下,知道播种和收获的准时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必要找到某种时日行程以确定周而复始的可靠途径。

做到这一点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月亮的盈亏循环。

既然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到下一个最初的峨眉月共需要29天半的时间,人们就可考虑把这样一个循环视为一个基本的计时单位(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月),然后累计在月亮运行了12个这样的计时单位(6个是29天,6个是30天)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到了开始播种的时候。

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亮的12次循环或12个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

九百年后,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他们就要在其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才能准确地预报季节的循环。

时间和角度的计量 最早的12单位与60单位度量划分来自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

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计时方法,即每小时60分钟,每天24小时,钟表上的刻度为12小时,还有以12为基本计量单位的“打”,都是在60进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而对于60进制的使用,也是通过巴比伦人,由苏美尔人那里承传至今的。

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

发明车轮和楔形文字,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一年12个月、“一打”的概念)和60个单位的度量制度(分针) 长度单位一英尺等于12英寸,重量单位一磅等于12盎司,一先令等于12便士,就连足球比赛罚点球的英制长度也是12码。

十二进制来源:传说是十个手指头加两只脚。

这是过去规定的,现在规定一打为10个。

规定一打12个是一种12进制。

瑞典历史上有一位有远见的国王就说过,从日常应用的角度看,十二进制比十进制更方便。

他生前曾设想过,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十进制,而代之以十二进制。

古人的天文测量活动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常需要等分角,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当然他们要先解决等分的数量小的情况,从二,三,四,五......开始,如果采用60进制,由于60是2,3,4,5,6的公约数,可以等分这些角,而如果用100进制,三等分和六等分就不能实现。

古人定角度为60进制的原因很朴素,就是为了测量和作图方便,做一个量角尺,就可以按照读数来把角等分成很多份。

相应的一打——12个作为计量单位也是同样的原因——为了等分起来容易,不管是2,3,4等分都可以。

比较10进制和12进制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进制来说12进制好,需要等分为2,3,4,6的情况要比等分成2,5的情况多一些,所以就采用了12进制。

随机文章关于神射手哲别 他的生平资料和他的功绩如何?成吉思汗打莫斯科方法第31节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祖逖北伐的故事:“闻鸡起舞”立志报国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司马光对三家分晋有着怎么样的看法?他有着怎么样的见解

在《》的开篇,司马光就记述了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的事,因为这一事件是中国从春秋时期走向战国时期的开端,因此,司马光对此展开了长篇评论。

“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此中,对晋国的智伯为何灭亡的评论中的一句话。

司马光的这段对才德如何区分的评论虽然不长,但对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却有很重要的判断和警示意义。

现将该文录下,以资研读。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这段评论,源于晋国大夫智宣子准备立智瑶(即智伯)为智氏家族的继承人,而智果不同意,认为智瑶才胜于德,会给智氏家族带来灭族之灾。

智宣子不听,智果只好给自己全家改了姓,结果,智氏家族在智伯的带领下果然亡族,只有改了姓的智果全家独存。

这段评论的意思是:智伯的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品德。

本来,才能和德行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而世俗之人却不能辩别这一点,把才能和德行统统称之为贤能。

这就是因此用错人的原因。

耳聪目明刚毅果敢叫做才能,品行正直中庸平和叫做德行。

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和资本;德行,是才能的前题和统帅。

云梦出产的竹子,能制造天下最强劲好箭,然而,竹杆不经过揉曲矫直,不安箭翎,不治括端,那么,竹箭就不能射穿坚硬的东西。

棠溪出产的金属,能制造天下最锋利的宝剑,然而,金属不熔铸于范模内,不经锻打,不经柔石磨砺,就不能成为利剑去击刺强韧的东西。

所以,才能德行全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才能德行全无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行胜于才能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能胜于德行的人称之为“小人”。

大凡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假如没有圣人或者君子这样的人才可供选取,与其选得小人,不如选得愚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会挟持才能而行善,小人则会挟持才能而作恶。

挟持才能做善事的,善事没有做不到的;挟持才能做恶事的,恶事也没有做不到的。

愚人虽然想做不好的事,然而他的智力不足以周全他去成恶,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他去逞凶,譬如小狗搏咬人,人很容易制服它;而小人的智力足以实现他的奸邪,勇力足以发泄他的暴虐,这是般的凶狂,他们的危害不是更严重吗?但凡有德行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敬重;而有才能的人,往往得到人们的喜爱。

被喜爱的容易得到亲近,被敬重的却容易被疏远,这也是考察人才者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被才能蒙蔽而遗忘德行的原因。

从古至今,邦国的乱臣,家族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致于倾覆灭亡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岂止只有智伯一人呢!所以,治理邦国、管理家族的人,如果能够审视才能与德行的区别,知道把哪个摆在前,哪个摆在后,那么,还会怕发生用错人的事情吗? 以上的评论可以看成是司马光的德才观,这种德才观是很值得后来者借鉴的。

重才而不重德,也正是如今用人的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倘若用人者都能借鉴司马光的德才观,以史为鉴,把德行放在第一位,或许我们的社会就会比当下和谐许多了。

随机文章害死曹昂、典伟!被曹丕痛恨曹操却坚持重用这名大将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神奇的镜子效应,相互喜欢的人就会产生镜子效应(死心塌地)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探寻美国巨菜谷之谜,大量放射性照射导致蔬菜疯狂生长(辐射变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宋宰相王旦有着怎么样的识人本领?他提拔了哪些人

北宋宰相,有一套的识人眼光,他能从观察人的缺点中,识别人品。

他任宰相期间,曾为朝廷举荐过许多奇才,被贬外放的就是其中之一。

寇凖和王旦本来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他俩是同年的进士,同年关系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

澶渊之战时,寇凖是宰相,王旦是,给当副手。

因为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病,王旦要赶回去主持后方,临行他特意让把寇凖叫来,问这仗如果败了(“十日之间未有捷报”)该怎么办,真宗被他俩逼得只好表示:“如果朕捐躯或被俘,那就立太子吧”。

从这件事来看,寇凖和王旦合作得是很好的。

签订后,寇凖因功高,深得敬重。

但在死对头的不断蛊惑下,皇帝听信王钦若之言,寇凖被贬外放。

后来,王旦做了宰相,极力推荐寇凖回朝,在这样的背景下,寇凖才得以回朝担任枢密使的职务。

按理说,寇凖应该对王旦很感激,应该跟他合作才对,但是,寇凖却梗着脖子跟王旦扛上了。

具体表现为,当时东西二府经常互通文件,寇枢密瞪大眼睛从东府(中书门下)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发现错误后,马上给宋真宗送过去,导致中书工作人员从王旦以下都被真宗骂了一顿。

然后,中书门下,,也瞪大眼睛从西府(枢密院)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果然也发现了错误,结果宰相王旦表示,把文件退回西府,让他们好好改过来。

东府众人不解,王旦回答:既然知道他们干的是错事,干嘛还要跟着他们干? 这件事让寇凖很,特意跑过来跟王旦讲:“同年,甚得许大度量?”,但王旦的大度却没能阻止寇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宋真宗面前讲他的坏话。

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王旦却说:“没事,毕竟我当宰相久了,犯的错自然就多。

寇准把这些事告诉陛下,说明他是忠臣,这就是我欣赏寇准的原因。

”王旦就是这样从寇凖的缺点中去认识他的人品的。

不久,寇凖又要被外放了。

宋真宗找到王旦,聊寇凖外放的问题,王旦笑道:“臣以为像寇凖这样的大功臣,给个使相(相当宰相待遇)做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

” 寇凖拿到使相后,地到宋真宗面前谢恩。

真宗说:不要谢朕,这是王旦推荐的。

后来,王旦就积劳成疾要不行了,临终前,宋真宗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爱卿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上哪儿找你这么好的人来当宰相?” 王旦一开始不说话,后来真宗一直问,王旦才很艰难地说:“寇准吧。

” 王旦去世几年后,宋真宗居然真的把寇凖重新召回京城来当宰相了。

据说寇凖到京后,第一时间到真宗面前,表示要去给王旦上坟。

王旦不但是一代贤相,他还是个谦谦君子,他凭着独特的识人眼光,始终对寇凖满怀善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保护他。

但寇凖的识人眼光就差远了,这大概一个人的性格有关。

最典型的就是如何识。

这个后来成为他死敌的丁谓,曾经是他的“门人”,寇凖对他的才干非常器重(丁谓属于有才无德),极力向当时的宰相推荐,“寇凖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李沆传》)寇凖后来果然被丁谓这个白眼狼坑得够惨。

其实,直到让丁谓非常丢脸的那次“溜须”事件发生前,可以说丁谓对寇凖都是非常尊敬,甚至可以说非常殷勤的。

有这样一个段子:丁谓给宋真宗上报祥瑞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仙鹤说事。

有一天寇凖坐在衙门里,一群乌鸦扑棱棱飞过来,老寇哈哈大笑道:“幸好丁谓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要说这是一群玄鹤!”这个段子流传出去之后,丁谓从此多了个绰号,叫做鹤相。

寇凖从外地回京当了宰相,丁谓是参知政事。

在一次朝臣宴会上,丁谓给寇凖擦胡须献殷勤的时候,反被寇准呛了一顿。

丁谓便成了“”的代名词。

丁副相瞬间黑化,秉持着“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的心理,丁谓开始黑寇凖。

后来,丁谓把寇凖和另一个宰相(也是他的政敌)排挤出朝廷还不够,还特意假传圣旨派使者给两个人各送了一把剑,请他们自行了断。

丁谓这么搞实在太过分了,当时就有人质问他说,相公就不害怕后世史书怎么记你吗?结果丁谓淡定地回复道:“不过是一句‘天下惜之’罢了,能奈我何?” 据说那把剑送过去,李迪当场就崩溃了,打算自杀,幸好他的儿子和门客拼命保护,才免于被害。

而寇准的表现是这样:“中使承(丁)谓指,以锦囊贮剑揭於马前,示将有所诛戮状。

至道州,(寇)凖方与客宴,客多州吏也,起逆中使,中使避不见,问其所以来之故,不答。

众惶恐不知所为,凖神色自若,使人谓之曰:‘朝廷若赐准死,愿见敕书。

’中使不得已,乃受以敕。

凖即从录事参军借绿衫着之,短才至膝,拜敕於庭,升阶复宴,至暮乃罢。

及赴贬所,道险不能进,州县以竹舆迎之,凖谢曰:‘吾罪人,得乘马幸矣。

’冒炎瘴,日行百里,左右为之泣下。

”(见《续长编》) 这是怎样一个阳刚硬梗的老男人,每一根骨头敲起来都铮铮作响,压不垮,折不弯。

他还是当年那个在澶州城上运筹帷幄,扶危挽澜的大英雄,整个人都闪闪发光。

他在朝堂上再怎么不受欢迎,可是出京时照旧有百姓牵衣顿足十里相送,那就是民心,独属于寇凖他一个人的荣耀。

尽管他识人的眼光并不佳。

寇凖被丁谓贬到雷州没两天,丁谓自己也恶有恶报被贬到更远的崖州。

途径雷州的时候,寇准还派人去给他送了一只蒸羊。

丁谓看了很感动,表示想跟寇准见一面,也许是想和他“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的,但被寇凖拒绝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寇凖“君子坦荡荡”的胸怀。

随机文章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极其危险千万别去(天价门票3500元)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盘点世界十大图书馆在哪,中国国家图书馆排第三/美俄各两家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苏美尔人有着怎么样的科技文化?他们的平常生活是如何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