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工资有多高?王安石、包拯一个比一个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简介:据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

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

【千问解读】

据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

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有点儿吓人。

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

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

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

西汉从万石到佐史分为二十级,曹魏时以一品至九品定分为九级,逐渐改为正从九品十八级,隋唐沿袭南北朝的秩品等级,以后各朝也大抵如此。

的官俸以谷物计算,最高秩万石月俸350斛(一斛相当于14公斤),最低秩月俸仅为3.6斛。

两者相差近百倍。

官俸有职田、禄米、钱货。

京官一品、外官二品授田12顷,京官八品、外官九品授田2顷50亩。

武德初年,正一品禄米700石,从九品禄米50石。

贞观时一品官月俸钱6800文,九品官为1300文。

唐后期,俸禄厚外官、薄京官。

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的2至6倍。

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 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

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

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

公用钱借贷利息与职田的收入,除由部门长官支用外,大部分进了部门“小金库”,隔三差五发放给官吏们,成为收入的一部分。

官员出差或赴任时,可以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

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的高级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

宋朝的不少官员能领取两份薪饷,名曰“职钱”。

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

因此,朝廷只好强迫官员致仕,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

官员致仕时,往往给予加官晋级,类似当今公务员的“即提即退”。

宰相级的官员致仕后,仍可参议朝政做“高级顾问”。

官员自动致仕的,其子孙可以“荫补”一定的官职,致使“官二代”从政者众多。

白居易月薪一万五生活清闲自在 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为苏州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还是白居易资力比较老了,反正那时候他的工资已经比较的丰厚了。

“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白居易为宾客分司时,曰:“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

”“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

”“官衔依口得,俸禄逐身来。

” 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

“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

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很是令人羡慕。

连也表示艳羡:“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可以领到一半的养老金,“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

”,“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白公说俸禄》还记载:兼京兆户曹,曰:“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贬江州司马,曰:“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

”壁记曰:“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

”罢杭州刺史,曰:“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

” 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以大约地了解到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不过白居易个别诗词里自说俸钱亦有误。

如白居易有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云:“公事忙闲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

一司马,俸钱怎能敌尚书?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

信内言月俸四五万,这才是老实话。

唐代官制,司马薪级约略如此。

至于尚书官俸,唐制为一百贯文,即十万也。

司马仅为五十贯文,即五万,差一半,怎可敌尚书﹖可能是白居易当时的夸大之词。

不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

月薪九万超出宰相收入5倍 王安石深得赏识。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

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因此,王安石被罢相。

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又产生分歧,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

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

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

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慈圣、宣仁二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

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

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

《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

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

《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

《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

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

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

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

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

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

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

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

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包拯年薪:高于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 包拯年薪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在临终前,他既是枢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同时还被封为东海郡开国侯,官品和爵位之高仅次于当朝宰相,所以这时候肯定是他一生中拿工资最高的时候。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按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

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

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

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熙宁二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

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绫价1600文一匹。

宋真宗咸平年间,开封每匹绢最低1200文。

宋徽宗宣和年间,每匹罗定价4000文。

宋仁宗天圣七年,官府规定每两绵不得超过85文。

宋真宗时某年冬天,官府出售木炭,每秤售价100文。

宋仁宗后期,官府收购柴禾,每捆定价50文。

宋仁宗宝元二年,开封干草最低19文一捆。

以上是史料中出现的距包拯任职开封府时间较近的物价数据。

利用这组物价数据,我们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21878贯。

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

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据宋徽宗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

包拯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有点儿吓人。

随机文章为何夏朝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最有观赏性的悬崖跳水,从58米悬崖跳入水中腿骨脱臼梦魇女妖莉莉丝传说,因不满性爱位置而背叛亚当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候益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侍奉过13个帝王,从唐朝活到宋朝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只用一年就收复宋朝三百年都收复不了的燕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宣布反唐自立,为了寻求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大手一挥将送给了契丹,并建立了后晋王朝,但却让中原百姓受尽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我们来看看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大概的位置就是河北的北部、山西的北部、北京、以及天津全境。

作为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缓冲地带,燕云十六州实际上就是阻隔游牧民族入侵的“小长城”。

一旦燕云十六州失去后,整个中原就暴露在外敌面前。

公元960年,结束了乱局的大宋王朝面对的契丹已经变得十分强大。

经过契丹首领努力,契丹迅速发展并建立辽国,势力进入到了历史的巅峰。

宋太祖赵匡胤采用“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统一中国后,并没有忽略契丹的威胁,先是用重兵部署,严加防范,后又设立“封桩库”,就是建立银库,专门用于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问题。

赵匡胤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有两种方案:一是用银库的钱买回来,二是如果契丹不愿意就用银库的钱招兵买马打回来。

但赵匡胤还没有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任务就意外驾崩了,赵匡义继位之后,只打到了北汉,两次攻打契丹失败就放弃了。

于是燕云十六州依旧沦陷于外敌之手。

建立后,令、率兵北上,采用渐进推进的方案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蒙古贵族赶回了大漠,燕云十六州才被收复。

同样是作为中国历史强盛的王朝,为何对于收复如此重要的失地,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总结一下,笔者觉得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建立之后,实际上面对了很多强势的外敌,辽国、金国、蒙古的势力都达到了十分强势的时期,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中,北方游牧民族快速崛起,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有心解决,但无奈意外死亡。

二、在的统治下,中原百姓受到了的压榨,蒙古的贵族们也开始丢下战刀开始纸醉金迷,连战马都养得跑步起来,皇族内部还内讧不断。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正义之师一讨伐,响应者纷纷揭竿而起,,元朝倾覆成为必然,收复燕云十六州就顺理成章了。

三、宋朝是怎么建立的?是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的政权。

赵匡胤为了防止自己的部下效仿自己,。

之后整个大宋更是重文抑武,武将的地位变得空前绝后的糟糕,而文化上却玩出了“花”,在这种大环境下,军事实力发展不起,何来收复失地。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避雷设施花郎花童简介请问清圣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是病死还是被清世宗鸩毒而死?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专家解读导弹是核武吗,导弹更先进但不是核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宋朝官员工资有多高?王安石、包拯一个比一个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