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是最难以攻破的堡垒,难在哪里什么地方?

其得名来自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
在二战前不久,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在德法边境修建了一条令后
【千问解读】
其得名来自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
在二战前不久,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在德法边境修建了一条令后世惊叹的马奇诺防线。
(一战后德国人口6900万人,法国只剩下4000万不到。
你猜为什么刚打完就建?) 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到1940年建成,防线主体长700公里,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注,当时共耗资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法国好几年的财政预算。
防线内部拥有各式机枪大炮、壕沟、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可是,德军一次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发起进攻,让马奇诺防线成为了世人的笑柄。
“我们花的50亿法郎都干了什么?”这是当时一份法国报纸的标题。
可即使是成为一个笑柄,马奇诺防线也从未被从真正意义上攻克过 马奇诺防线仅仅在初始设计时,就包含了约100公里长的隧道,需要用到约1200万平方米的土方、约15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约15万吨钢材。
还有配套建设的约450千米的公路和铁路。
马奇诺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3~15个。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要注意,这里所谓的“工事”可不是一个机枪碉堡那么简单,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碉堡,而下面却拥有完备的军事设施,包括作战指挥室、弹药库和通讯中心等。
防线内有大型工事50余座,每一座大型工事和相邻的大型地下工事相互呼应,彼此都在己方的加农炮射程之内。
这种设计实现了火力的完全覆盖,一个方向的敌人要面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要塞的供给。
因此,具有独立体系的马奇诺防线根本不怕敌军从背后突击,这种无死角的设计考虑到了任何一点意外。
这条防线截止到1940年,总共耗费了50亿法郎。
为了进攻法国,吃下这块大蛋糕,德军曾开了无数次会议,可后来德军突然灵光一闪,它们发现马奇诺防线有一个弱点——不够长。
那这条防线为什么会这么短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国外的猪队友卢森堡和比利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坚决抗议,因此在这两个国家与法国的边境并没有严密布防,导致这成为了马奇诺防线的一大弱点。
第二个原因是在修建这座工事的时候,法国国内的报纸都是这么报道的:“拿钱去建马奇诺防线,还不如去改善民生。
”,我知道你们这时候又要说公知傻逼了,可是历史不能这么看,从后人的视角看过去,历史上的每一个英雄都是傻逼,我们都会说:“你他妈这都不懂?” 可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你绝对无法超越过这个英雄。
当时一战结束后,受益于凡尔赛—体系,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老大,也是这个体系下的最大受益者,可是实际上法国是虽胜尤败的。
一战打了四年,法国战死139万人,伤残150万,近2万家工厂、5千公里的铁路、5万6千公里的公路遭到毁坏,煤炭产量由4000万吨下降到2500万吨,内外债务达到340亿金法郎。
这个时候还连续10年每年花费一半的国防预算去修建一条防线,公知这么说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马奇诺防线还有另一大弱点:它本身是一个未完成工事。
防线内原本预计的18个机动师,实际上只有预计的一半。
同样由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反对,预计700公里长的马奇诺防线实际上只有390公里长。
你说要是德国能够集中优势兵力纯A过去,那还绕路干嘛?就是因为德国能够预计他们几乎不可能攻破马奇诺防线,他们才选择了暗度陈仓。
再来说阿登进攻,从阿登进攻是德国深谋远虑后的一个谋划 攻不破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比利时。
一战“”时德国的史利芬计划便是取到比利时从而进攻法国,但是在二战的时候如果再这么做,它的战略就正中法国的下怀,因为莫里斯将军都说了:“如果德国从比利时进攻,我们最为有利,这增加了巴黎的边界距离。
” 这自然是有利的,因为这几乎就相当于把战场挪到了比利时,法国的工业区和边境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且比利时也不得不这么做,除非它想亡国。
而且一旦从比利时进攻,英国必定会参战。
大家都知道英国是欧洲大陆的“搅屎棍”,那么一旦比利时和荷兰接连沦陷,那么欧洲大陆的几个主要港口便成为了进攻英国的桥头堡(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即使不进攻,英国对欧洲的贸易几乎也被卡住了脖子。
对此1938年春英国在对帝国防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是这么说的: 这是一个精心诱使英国干涉大陆事务,以保护几个世纪以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地区。
英法比面对德国总共出了三个计划:“P计划”、A计划、D计划。
(三个计划目的和战略都不同,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 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3000多辆坦克、1300多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上的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
荷兰的10个师,比利时的22个师都部署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
法国和英军共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第一集团军群共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方各省;第二集团军群共25个师,配置在从瑞士到卢森堡的马奇诺防线上;第三集团军群共18个师,配置在瑞士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军的战略预备队为9个师。
这条防线上唯一的漏洞就是阿登山区,阿登山区由于其崎岖的地势被法国忽略了,英法都认为这是“十分容易防御的”,因此这条防线的级别被放到了第三位,可他们远远没有意识到机械化装甲部队也会在这种地形中保持机动优势。
当然法国境内的“装甲部队、坦克部队无用论”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写的售价15法郎的《建立职业军》却被曼施坦因买了去,接着德国便用产生于法国的理论击败了法国,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德国A集团军总共有47个师,在进攻阿登省的时候,法军在敌人还未进入射程内便开始射击。
防守的法军坚持认为德军坦克抵挡得住47毫米火炮的轰击,随即潮水般地退了下来,把火炮丢给了敌人。
而那些坚持进攻的法国士兵,即使损失惨重,但也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那时候德国的坦克击不穿英法坦克的装甲。
),可惜的是,这些人没有被投放在阿登防线上。
那德国是怎么打马奇诺防线的呢? 1940年5月,采用了“曼施坦因计划”,以正面C集团军17个师的兵力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B集团军28个师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吸引英法联军注意,正面利用A集团军强大的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区后,将法国,并将英法联军包围在靠近比利时的地区,英法联军被迫从海上撤退。
你看看,只是用来牵制不完全版的马奇诺防线,德国就投入了正17个步兵师的兵力。
可问题来了,巴黎宣布投降后,马奇诺防线却并没有接到这个通知,每一个想要向马奇诺防线中的法军宣布法国已经投降的德国人,都遭到了猛烈的反击。
在马奇诺的舍南堡要塞,在二战中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停战协定生效六日后,要塞的守军并未收到消息,面对强大的德军,要塞的法国士兵奋起抵抗,它也因而成为马其诺防线上被炸得最为惨烈的工事。
1940年5月14日起,德军炮兵开始炮轰舍南堡要塞,他们动用了一种420毫米口径的巨型榴弹炮,并向要塞射出了56枚超过一吨重的炮弹。
自6月20日起,德国空军又出动轰炸机,对舍南堡要塞反复轰炸了7次,在堡垒和要塞入口处投下了160吨炸弹,共计3000多枚炸弹和各种口径的炮弹击中了舍南堡要塞。
尽管受到了如此轰炸,要塞的防御能力并未受到影响,守军共发射出17000发炮弹,对德军予以了有力还击。
直到收到法军最高司令部下达的正式命令,放下武器,舍南堡要塞才结束了不败的记录。
也就是说,如果不投降,德军完全就没法攻破这道防线。
你说这个堡垒难不难攻破?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艺术简史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天文学家分析土星是什么颜色,淡黄色为主包含绿色和蓝色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 简单而言,“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显著偏暖的气候现象。
相反的偏冷情况则被命名为“拉尼娜”(La Niña)。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译音,原意为“圣婴”。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出于迷信,古印第安人会把圣诞节前后附近海水反常变暖的潮流称为“神童”潮流,又叫“圣婴现象”,厄尔尼诺之名就是这么得来的。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理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水升温,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刚好这个时候,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了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也就是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得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
这股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时间会出现? 通过分析近120年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转换规律,二者循环周期一般为2-7年,平均周期4年。
在120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超强厄尔尼诺,超强的拉尼娜一次都没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大概在15年至2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在北半球夏季期间,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同时阻碍大西洋盆地的飓风形成。
历史数据显示,1900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过30次左右,其中1982–1983年, 1997–1998年和 2014–2016年所产生的影响最强。
在这些年份里,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异于平常的极端洪涝和极度干旱。
太平洋西侧:干燥少雨旱灾(原来多雨湿润) 太平洋中东侧:洪涝灾害(原来干燥少雨)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中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
主要影响如下: 1、夏季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形成低温冷害。
2、夏季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3、夏季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灾害。
4、热带西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数量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偏少。
如何判断是不是厄尔尼诺现象呢? 科学家根据经度,将赤道太平洋分成了四个尼诺区域,其中,位于北纬5°到南纬5°, 西经170°-120°的尼诺3.4区域是确定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
国际上较为统一的判断标准是,通过监测数据,每月都计算最近三个月该区域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值的平均数,如果连续五个月都超过+0. 5°C,就算作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这种度量标准被称为海洋尼诺指数(ONI)。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气象模型还可以预测厄尔尼诺的发展以及强度。
推荐阅读: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回南天气是什么意思? 哪些植物能够预报天气? 为什么物体会热胀冷缩? 鲸落是什么意思?
当作墨索里尼接班人的人伊塔诺·巴尔博是如何被击落的是怎么回事?具体详情过程是什么样的
战列舰上的高射炮对战斗机疯狂扫射,将其击落。
其实战斗机是意大利自己的,一架上坐着空军元帅巴尔博,一架作为护航。
是从意大利的利比亚巡回归来的。
二战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 一种说法是误击,还有一种说法是墨索里尼特意安排的,当时巴尔博任利比亚总督,短短几年时间把意大利空军壮大了很多,拥有3000架战机,其中900多架轰炸机,剩下基本是战斗机。
墨索里尼认为巴尔博声望太高,盖过自己,宣布免去巴尔博的总督职位。
从而狠下杀手。
二战意大利鱼雷轰炸机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军在二战中,打英军,美军不行,甚至连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但打自己人是一打一个准。
如果是误击的说明,意军的空军和海军根本就没有协同作战,如果是特意击落的,说明意军高层互相猜测,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会赢得二战,士兵只出工不出力而已,二战意军的名言:连续失败两次,就可以回家谈恋爱了。
随机文章平安京简介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深达40米的天然地底游泳池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火星四十亿年前有文明,因冲突而爆发全球核战/环境巨变文明灭亡诺贝尔奖为什么发不完,诺贝尔奖金还剩多少钱(投资理财/钱滚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