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角逐:大国天威岂足恃

今大食来侵,吐火罗及安国、石国、拔汗那国并属大食。
臣国内库、藏及部落百姓物,并被大食征税将去。
伏望天恩处分大食,令免臣国征税。
【千问解读】
今大食来侵,吐火罗及安国、石国、拔汗那国并属大食。
臣国内库、藏及部落百姓物,并被大食征税将去。
伏望天恩处分大食,令免臣国征税。
臣等即得久长守把大国西门。
伏乞照临,臣之愿也。
” 这是一封公元8世纪中叶发出的乞援信,写信人为俱蜜国王,收信人为皇帝,也就是。
俱蜜国大概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开元年间(713~741年),该国曾给唐玄宗进献过美艳的“胡旋女”,是唐朝在中亚的一个属国。
网络配图 这封信的汉语用词虽然有点蹩脚,但意思很清楚:现在大食()来打我们,吐火罗(今阿富汗地区)、河中诸国(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都已被迫臣服,我们的国库都被搜刮光了,大食还要对我们课以重税,求天朝教训他们! 大食(阿拉伯帝国)建于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经过约一百年的持续扩张,先是攻灭萨珊波斯,接着兵锋直指中亚。
他们由南向北,先征服吐火罗地区,再征服粟特人的故乡——昭武九。
粟特人是操东伊朗语的白种人,秦汉之际曾居住在河西走廊(今甘肃)一带,后西迁中亚。
他们是一个陆地商业民族。
如果把唐帝国比作一个人,那么广阔的国土就是其四肢躯干,就是其血管,而粟特人则好比流淌血管中的血液,他们将营养和精气运送到大唐帝国的各个“器官”。
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中亚征服者都不同的是,阿拉伯人推行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兰教既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又是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其武力所到之处,均对非穆斯林征以重税。
粟特人是典型的商业民族,出于逃避高额税收的天然倾向,不得不屈从于伊斯兰教体系。
然而,粟特人传统上又是虔诚的祆教、徒。
这种精神和物质的激烈二元冲突,促使他们改变了此前在唐朝与突厥帝国争战时通常采取的观望态度,转而一致支持唐朝。
粟特人盼望唐朝派兵逐走阿拉伯大军,因为无论在宗教上还是种族上,大唐统治者的姿态都很宽容。
如果唐朝胜利,则粟特人在经济上的特权、种族上的独立以及宗教上的自由,会重新得到保证。
最重要的是,一旦中亚诸国完全被阿拉伯人占据,粟特人势必丧失对丝绸之路贸易的长期垄断地位。
网络配图 在频频接到中亚乞援信的同时,唐朝西北驻军发现,吐蕃人和阿拉伯人常常联合作战,吐蕃不断进攻安西四镇与河湟谷地,并把公主嫁给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国王,与之结盟,使唐朝西北二十余小国,“皆为吐蕃所制,献贡不通”。
大唐在亚洲腹地的霸权,受到两个强劲对手的挑战——吐蕃希望夺取吐火罗与安西四镇,再图东进;大食则企图将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伊斯兰化,拱卫波斯高原,把持东西商道,夺取原本粟特人手中的丝绸、茶叶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到了天宝初年,唐朝以文治武功所苦心营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朝贡带、安全带”,在吐蕃和大食双重冲击下,早已摇摇欲坠。
当年向大唐写过类似求援信的国家,还有康国(撒马尔罕)、安国(布哈拉)、石国(塔什干)、吐火罗(阿富汗)等。
这些纷至沓来的求援信,是一次次危急的警号:阿拉伯帝国正步步逼近大唐在中亚的势力范围,中国人经营多年的丝绸之路,面临严峻威胁。
而此时的唐帝国,正值天宝年间(742~756年)。
曾经相当勤奋的最高领导人李隆基开始倦政,的雄姿暗暗消磨净尽。
唐帝国之所以能拥有极大的财富、声望和威慑力,雄踞东方,令四夷俯首,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是一座丝绸之路上崛起的王朝。
创业者李渊、父子,发迹于胡汉混血的关陇军事集团。
该集团第一代为时的西魏(535~556年),由于据有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西魏获得了足以称雄一时的财富、兵源、人才、武器与先进战术,一度主宰中国北方。
此后,关陇军事集团孕育出、隋和唐三个王朝的帝族,他们在的尾声中,持续努力,最终再度统一中国。
网络配图 到了唐玄宗前期,中原王朝的疆域前所未有地广大而稳固:先后攻灭东西突厥,自秦汉以来北方最大的边患一扫而光;击破吐谷浑(原控制今青海、甘肃一带),保持了河南道(由四川、青海至西域的通道)的畅通;与吐蕃时战时和,在天宝年间之前基本上保持着战略优势;将高昌国(今吐鲁番)郡县化,牢牢掌控丝绸之路南北枢纽;置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分治南北疆;设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大军镇,驻扎两万四千名唐军精锐,守卫丝路要道,并且震慑域外的突厥、吐火罗、粟特诸部。
极盛之时,大唐在西域的势力范围远达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堪称(13~14世纪时中亚为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领地,但并不归属入主中原的本土)。
总而言之,经营百年、贯通中(原)西(域)的丝绸之路,无疑是大唐帝国的心脏之路。
如今远人斗胆来犯,?! 唐玄宗天宝年间后期,大唐的内政已逐渐恶化。
李隆基沉湎于杨玉环的丰腴和柔情,和先后把持了朝政;遭到破坏,职业军队取代了自由农民军人,中央军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节度使制度逐渐变质失控,初现端倪,边军依附边将,边将握有军、政、财、人的绝对控制权。
更大的问题是,边将以征战攻伐为晋升之道,无意义的杀戮和掳掠在边境地区盛行,这严重影响了唐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大量掳掠及迁移而来的少数民族,聚集在河北诸镇,又形成一边倒的“胡化”。
至于代表中央政府权力的丞相,与代表藩镇势力的边将之间关系的恶化,如杨国忠、之势同水火,只不过是点燃战乱之火的小小引线而已。
网络配图 尽管如此,面对外来强敌的悍然挑战,大唐仍决意一战。
很快,安西都护府受命出兵了。
唐朝初年派驻西域驻军不多,对西域各国无法形成有效节制,一度难以反制突厥。
当政时(7世纪中后期至8世纪初)下令,安西都护府常驻兵力二万四千人。
自此之后,安西都护府作为唐朝在中亚地区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保护者,与突厥、突骑施、吐蕃、大食等各路人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较量。
安西兵堪称唐朝所有武装力量中,战斗力最强、战斗意识最坚定,也是最专业的一支。
天宝六年(747年),率安西兵1万人及属国兵1万人,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攻破了吐蕃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
他们再跨过雪山和冰川,神兵天降似的出现在与吐蕃串通的小勃律国,迅速将之击破,俘获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唐军精锐一时威震中亚,让吐蕃与大食方面。
高仙芝指挥的这场高海拔战役,打得确是。
然而,此役之速胜也让高仙芝志得意满,信心爆棚。
作为久经战阵的大唐安西兵主帅,他本不应忘记《司马法》(先秦时期军事名著,年代比《兵法》更古老)里的那句忠告:“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 过度膨胀的人,常常会迎来的悲惨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气候导致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真相与小冰河期的关系
流行的观点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争议颇多,我们从各类宫廷剧中就可以归纳出“党争”、“厂卫”、“宦官”、“战乱”等几点。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明朝灭亡时,正是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
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
明朝晚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五行志》、《·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也许天灾并非明朝灭亡的根本,但如果再加上人祸,也就真是神仙难救了。
这里面有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以只知空谈、放炮的为代表的文官势力过于强大压制了皇权;二是以“明朝第一能人”自居的的赋税改革,商业的过渡扩张,耗尽了帝国的资源,最终搞垮了这个帝国。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
人类历史经历的“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
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
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
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一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期。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末年、、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间,世界气温剧降,造成我国绝大地区出现了干旱,粮食大量减产。
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而中国的历史也在这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
由此证明,动乱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确实和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研究中国古代气候的变化,会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气候变化几乎和朝代更替,游牧入侵,农民起义完全相关。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北方也是全球游牧民族发源地蒙古大草原。
在气候寒冷的时候,北方忍受饥荒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而中原的农民在荒年爆发的所谓起义或者说是流寇。
每次小冰河期都是一次人口锐减的过程,无论是饥荒还是屠杀。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
下一个“小冰河期”即将到来? 对某些人来说,小冰河期只是一段历史奇闻——一直温和的世界上的一次偶然的气候波动。
科学家们不是一直在宣扬“地球变暖”论吗?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地球就会继续变暖,北极圈将完全无冰嘛。
但事实是: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2007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
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global cooling),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
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处于“温暖期”,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比这更令人着急的是,这种气候的起源,仍然是个谜。
随机文章派太监偷偷烧大臣朝服隔年发现洞还在!朱元璋下令:杀了战斗机最快飞行速度3马赫,广州到北京仅需36分钟存在于幻想中的欧洲载人登月计划,意图建造月球村/NASA发声支持揭秘史前利莫里亚文明之谜,不重物质修炼精神成神(乌托邦文明)台风的降雨范围有多大,100-200公里不等/最大范围约为大半个中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用"核"动力点亮孩子的未来
这个专业就像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队",国家能源局明确规划:到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5亿千瓦,是现在的3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核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平均起薪位居工科前3名。
更关键的是,这个领域80%的岗位集中在央企和科研院所,堪称"自带编制"的硬核专业。
二、专业认知:给原子核当"驯兽师"咱们可以把核工程比作"超级锅炉"——通过控制核反应堆这个"能量心脏",把原子核裂变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
而核技术就像"超级显微镜",利用核辐射进行癌症治疗、食品安全检测甚至文物鉴定。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咱们去医院做PET-CT检查,用的就是核技术;家里用的保鲜膜,很多都是经过核辐照杀菌的。
这个专业就是教孩子如何安全地"驯服"核能这只"猛虎",让它为人类服务。
三、行业前景: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双驱动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核能列为清洁能源战略重点,仅2023年就新开工5个核电项目,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万余个。
根据最新数据:核电行业年均人才缺口约3000人高级技术人才年薪可达30-50万元60%的从业人员工作10年后进入管理岗位随着第四代核电站、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新技术突破,这个领域正在从"稳定"向"爆发"转变。
就像当年的计算机行业,现在入行正当时。
四、适合哪类学生?三个关键指标1.学科优势:物理(尤其是原子物理)和数学必须拔尖,高中物理长期85分以上更稳妥2.性格特质:需要"理工脑"+"工匠心",坐得住实验室,扛得住压力,对精密仪器有热情3.职业期待:愿意投身国家重大工程,接受前期积累(建议读研),适合追求技术成长而非赚快钱五、报考建议:三步走策略【院校选择】第一梯队: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科评估A+)第二梯队: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特色)潜力股:南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行业认可度高)【课程重点】核心课:核物理、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关键技能:数值模拟、核电站仿真操作延伸方向:核医学、核燃料循环【专业对比】vs能源与动力工程:更聚焦核能,就业面稍窄但薪资更高vs电气工程:都需要强电知识,但核工程有独特壁垒优势六、风险提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慢赛道"需要提醒的是,这个专业学习难度堪比临床医学,挂科率常年位居工科前列。
就业地域集中在沿海核电基地(如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前5年需要倒班值守。
建议家庭条件尚可、能支持读研深造的孩子选择,本科直接就业竞争力不足。
结语:核工程与核技术就像一坛陈年佳酿,需要时间沉淀,但越陈越香。
如果您的孩子有科技报国的理想,愿意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成就事业,这个专业将是照亮人生的"人造太阳"。
附各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圆梦小编整理了吉林高考公布的2024年数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物理类最低分的大学是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名称科目批次2024分数2024平均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本科批615619东北电力大学物理本科批534552四川轻化工大学物理本科批506507湖北科技学院物理本科批472485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物理本科批40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