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是的一无是处的吗?有关于马奇诺防线11个惊人事实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

1914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后,仅仅用了数周时间就入侵了法国。

接下来的四年里,德国占领了法国约

【千问解读】

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

1914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后,仅仅用了数周时间就入侵了法国。

接下来的四年里,德国占领了法国约8,000平方英里(约合2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差不多大(和河北省差不多大),涵盖了法国1/4的钢铁、40%的煤和64%的生铁的产能。

800万法国人被动员起来抵抗德国入侵,其中52%的人伤亡。

最终,死于一战的法国人占法国人口总数的5%。

伤亡最为惨重的几次战役,如、和1918年的会战,都发生在法国本土。

在签订康边停战协定、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决定未雨绸缪,为了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入侵而采取措施。

自1920年代起,就不断地加速武装自己,在纳粹时期更是有增无减。

法国政府于是决定,在法德边境修建一堵高墙,这就是所谓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因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而得名。

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压,要求国家为这一边防设施拨款。

这条280英里(450公里)长,布满了碉堡、掩体和地道的防线一旦建成,其规模相当可观。

然而,法国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线,在面对德国入侵时竟形同虚设:1940年,德国的坦克装甲师团取道比利时,绕过了马奇诺防线。

自那时起,马奇诺防线就成为了一个象征,成为联军在二战中的一系列战略失误的代表。

然而,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于这一令人印象深刻而又令人遗憾的工程奇迹的11个事实。

1. 蔚为壮观 马奇诺防线是一条900英里(1,400公里)长的地下碉堡、地道和混凝土机枪炮台的网络。

法国花了十年时间设计、改进、扩展边防设施,最终建成了马奇诺防线。

1929年,工程刚刚开始时,它还只是一系列混凝土机枪炮台,散布在法国面对德国的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前沿。

防线的改进和扩建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

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条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到英吉利海峡的防线,其中防御最为严密的一段就坐落在近300英里(500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

为了建造这一防线,法国政府花费了约33亿法郎。

它有142个地堡,352个地下掩体,5,000余个碉堡;它还使用了15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和15万吨钢铁,足以建造5,300辆B1重型坦克或5艘黎塞留级战列舰。

2. 深不可测 马奇诺防线的最宽处有16英里(26公里),有独立的多层结构。

其中最接近德国边境的前沿,有经过伪装的哨站;其后则是反坦克、迫击炮和机枪炮台等设施,地下则有步兵地堡和碉堡;再后方则是大小不等、密密麻麻的工事,包括75毫米和135毫米火炮的球形炮塔。

整个防线共计有142个炮兵堡垒,352个碉堡和5,000个小型防御工事,交错于整个区域,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工事地下还遍布着迷宫一般的地道,使得军事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转移。

地道系统由机枪保护。

高地处还有78个烽火台一样的控制点,可以使哨兵观察来犯的敌兵的动向,指挥火力的方向。

整个系统还有独立的电话和无线通讯设施。

3. 天罗地网 如果敌人妄图绕过这遍布着机关枪和迫击炮的密不透风的杀戮地带,还有重重障碍在等着他们。

通向堡垒的地域里埋满了地雷,成片竖立着的铁柱子构成了坦克无法通过的屏障。

在较偏远的乡间还修建了水坝和防洪堤,可以在紧急情况时开闸放水,阻挡敌人。

碉堡的正面是厚达12英尺(4米)的混凝土墙,但背面则没有那么厚;这样一旦碉堡被敌人攻占,就更容易把它们抢回来。

4. 各得其宜 对于驻守在马其诺防线的50万步兵、炮兵和工程师们来说,他们的居住条件还算相当不错。

地下的设施有兵营、食堂、医院,甚至还有休闲区域。

每个工事都有自己的发电机、冷热水和食物补给,得以撑过长时间的防御战事。

防线通风系统可以过滤空气,并且内部还特别加压,这样毒气攻击就没有效果了。

当然,尽管有如此种种便利设施,地下的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的。

地下设施阴冷潮湿,污水处理也成问题。

5. 暗藏心机 马其诺防线是被设计用来防御德国对法国的直接进攻,同时可以防御阿尔萨斯 (Alsace) 和洛林 (Lorrain/">raine) 地区重要的工业设施。

不仅如此,敌人在试图攻破防线时,也为法国人调动军队争取了时间。

但马其诺防线还暗藏着不为众人所知的心机。

防御工事的建造者认为,这条强大的防线,足以对德军形成威慑,最终会使德国放弃进攻法国,转而进攻比利时。

这一行动势必会把英国也拉下水,使欧洲各方力量站到反对德国的统一战线上来,盟军就可以在比利时打赢战争。

6. 民族骄傲 马其诺防线迅速成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骄傲。

在介绍防线的舆论宣传新闻短片中,人们看到了坚不可摧的碉堡和无坚不摧的炮台,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

事实上,由于防御设施令人如此印象深刻,对于为了与德国的机械化战争机器相抗衡而继续扩充军队的想法,不少法国选民还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7. 效仿者众 马其诺防线的宣传不仅影响了法国人,还使世界上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考虑效仿。

1936年,希腊在接近保加利亚的地区开始修建一条长达100英里(160公里)的防线;类似地,1935年,捷克斯洛伐克也在其与德国的边境一带修建一系列的碉堡和掩体。

甚至纳粹德国自己也在马其诺防线的对面修筑起了自己的防线。

8. 毁誉参半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马其诺防线赞誉有加。

鹰派反纳粹政治家Paul Reynaud呼吁放弃建造防线,把资金用于打造空军和坦克。

当时还是一个年轻军官的也同意这样的观点。

这位一战老兵在1934年出版的《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军队》(Vers l Armée de Métier) 一书中提出,法国应该放弃以守为攻的战略,转而建造一支机动化的军队,同时大力支持使用坦克。

遗憾的是,此书在法国反响平平,在德国却是大受欢迎。

9. 无足轻重 尽管法国在马其诺防线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它在战争中却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1940年5月,的军队绕过了防线,如人们所料,取道比利时,入侵了法国。

到了6月,纳粹的坦克已经扫荡到阿登 (Ardennes),压过英法联军,从马其诺防线后方切断了其与法国本土的联系。

在入侵的早期阶段,德军炮轰了马其诺防线上、比利时边境附近一座被孤立起来的堡垒,持续了有四天之久。

堡垒被攻下时,107名法国士兵全部阵亡。

大部分是由于碉堡内部着火窒息而死的。

碉堡上的炮台残骸现在被做为国家纪念碑而仍被保留着。

在更南边,德军久攻不下,防线中的驻军直到1940年6月法国投降时才露面。

10. 盖棺论定 有学者认为,尽管马其诺防线被德国绕过,但它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它使德国没有直接入侵法国,同时保护了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

支持马其诺防线的历史学家还指出,最终导致法国战败的原因,是法国的军队没能在阿登抵抗住纳粹的进攻,而不是这条防线。

11. 物是人非 “”并不是马其诺防线的末日。

法军在胜利日之后重新占领了马其诺防线,许多碉堡都得到了维修甚至升级。

1945年之后,有几处最大最深的地下碉堡被用作北约的指挥中心。

1960年代,法国退出北约时,大多数设施被关闭或弃用,有的还被拍卖,随后被开发为酒窖、谷仓和旅馆。

还有很多设施成为历史纪念景点,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每当热浪来袭的时候,大家就会判断是不是“厄尔尼诺现象”,那么,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呢?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呢?下面就围绕着“厄尔尼诺现象”为大家答疑解惑,看看厄尔尼诺现象到底是怎么样一种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  简单而言,“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显著偏暖的气候现象。

相反的偏冷情况则被命名为“拉尼娜”(La Niña)。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译音,原意为“圣婴”。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出于迷信,古印第安人会把圣诞节前后附近海水反常变暖的潮流称为“神童”潮流,又叫“圣婴现象”,厄尔尼诺之名就是这么得来的。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理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水升温,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刚好这个时候,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了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也就是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得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

  这股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时间会出现?  通过分析近120年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转换规律,二者循环周期一般为2-7年,平均周期4年。

在120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超强厄尔尼诺,超强的拉尼娜一次都没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大概在15年至2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在北半球夏季期间,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同时阻碍大西洋盆地的飓风形成。

  历史数据显示,1900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过30次左右,其中1982–1983年, 1997–1998年和 2014–2016年所产生的影响最强。

在这些年份里,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异于平常的极端洪涝和极度干旱。

  太平洋西侧:干燥少雨旱灾(原来多雨湿润)  太平洋中东侧:洪涝灾害(原来干燥少雨)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中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

主要影响如下:  1、夏季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形成低温冷害。

  2、夏季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3、夏季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灾害。

  4、热带西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数量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偏少。

  如何判断是不是厄尔尼诺现象呢?  科学家根据经度,将赤道太平洋分成了四个尼诺区域,其中,位于北纬5°到南纬5°, 西经170°-120°的尼诺3.4区域是确定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

  国际上较为统一的判断标准是,通过监测数据,每月都计算最近三个月该区域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值的平均数,如果连续五个月都超过+0. 5°C,就算作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这种度量标准被称为海洋尼诺指数(ONI)。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气象模型还可以预测厄尔尼诺的发展以及强度。

  推荐阅读: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回南天气是什么意思?  哪些植物能够预报天气?  为什么物体会热胀冷缩?  鲸落是什么意思?

当作墨索里尼接班人的人伊塔诺·巴尔博是如何被击落的是怎么回事?具体详情过程是什么样的

二战中意大利的笑话不少,但意大利最大功绩是击毙自己的空军元帅巴尔博,也是二战中防空炮击落,军衔最高的指挥官,而且据说空军元帅巴尔博是的接班人,那是怎么会被击落的呢? 二战意大利军 伊塔诺·巴尔博 1940年6月,意大利军舰在地中海行驶,忽然天空中飞来两架战斗机,意军误以为是英军的战斗机,意大利海军顿时慌了,军官急忙下令开火。

战列舰上的高射炮对战斗机疯狂扫射,将其击落。

其实战斗机是意大利自己的,一架上坐着空军元帅巴尔博,一架作为护航。

是从意大利的利比亚巡回归来的。

二战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 一种说法是误击,还有一种说法是墨索里尼特意安排的,当时巴尔博任利比亚总督,短短几年时间把意大利空军壮大了很多,拥有3000架战机,其中900多架轰炸机,剩下基本是战斗机。

墨索里尼认为巴尔博声望太高,盖过自己,宣布免去巴尔博的总督职位。

从而狠下杀手。

二战意大利鱼雷轰炸机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军在二战中,打英军,美军不行,甚至连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但打自己人是一打一个准。

如果是误击的说明,意军的空军和海军根本就没有协同作战,如果是特意击落的,说明意军高层互相猜测,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会赢得二战,士兵只出工不出力而已,二战意军的名言:连续失败两次,就可以回家谈恋爱了。

随机文章平安京简介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深达40米的天然地底游泳池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火星四十亿年前有文明,因冲突而爆发全球核战/环境巨变文明灭亡诺贝尔奖为什么发不完,诺贝尔奖金还剩多少钱(投资理财/钱滚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马奇诺防线是的一无是处的吗?有关于马奇诺防线11个惊人事实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