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胡夏、西夏这三代之夏的名称是如何来的?为什么要叫“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夏”早在“周”以来、“汉”以前的历史长河中,便是我们族群的一个曾用统称,根据胡鸿先生在

【千问解读】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夏”早在“周”以来、“汉”以前的历史长河中,便是我们族群的一个曾用统称,根据胡鸿先生在《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一书中的论述,“夏”最早极有可能是“周人”用来自居的政治共同体统称,所谓“诸夏”、“中夏”是也,它的对应面是不在周式统治秩序内的所谓“夷狄”。

至于那个商以前的“夏”,不排除它是早期国家(夏朝)、部落盟主(夏)、族群(夏人)中任何一个可能性,它的文明发展程度,应当最多与“早商”相当。

至于这个三代之夏的得名,寒鲲更倾向于是“夏部族图腾的转化”,就像其他古国名(古地名)的来历一样。

至于那些更像是“形容美好”的词义(唐之宏大、魏之巍峨、夏之华美),难免是后世附会渲染之词,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的前提下,难免求之过深,不宜奉为圭臬。

不过,“夏”字本身也有“西方”的含义,周人自称诸夏、中夏乃至夏盟,既有可能是在继承商前之夏部族在河洛(斟鄩)、河东地区(夏墟)的号召力,也有可能是以“西方伯长”政治地位自居的后续。

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对于“商”偏居在西方的“夏”本身,与方位“西”在词义上重合的结果。

夏之攀附:胡夏 “夏”作为一个族群统称级别的语词,经过周秦汉之间千余年的层累渲染,以及西周城邦共同体与秦汉大一统帝国的两度持久性、系统性的“认同建构”,彻底成为“华夏文明共同体”的简称,并配合上“用夏变夷”的文化策略,为早期的东亚世界的各个晚熟族群,提供了一套足以实现“文明进化”的捷径。

(详见胡鸿先生《能夏则大渐慕华风》一书论述) 之号的出现,便是这一现象的表征,虽然赫连勃勃未必在具体执政举措中表现出多少汉化的倾向,但他以《》中对于当时天下各族皆炎黄与三代之后的“拟制”为“媒介”,把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附着在“匈奴乃夏族后裔”上,从而实现自身对于关陇汉民的政治影响力倍增,却是毋庸置疑的“夷狄一方,用夏变夷”策略的初步展现。

至于“胡夏”之“胡”,是汉魏时期对匈奴族群的惯用称呼之一,也就是说,此处的“胡”,并非泛指所有北族,而是取其指代“匈奴”之狭义。

夏之回响:西夏 自从胡夏在今天陕蒙交界的统万城附近奠都以来,在俗称地名与行政区划名上的“夏”便在黄河几字区域落户了,它就是由统万镇改制而来的夏州(431年)。

有趣的是,同样是北魏王朝,又在河东安邑之地,于公元494年设置了夏县,两个夏地便由此在拓跋鲜卑的治下开始“落实”到中国历史地理流变的沿革之中。

李元昊的西朝,之所以自称为夏(也有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等自称),便是一种来自地名上的延续。

李元昊祖上一向是割据今陕蒙交界地区(夏地)的裔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又称夏绥(银)节度使,自李思恭参与平定以来便盘踞曾经的胡夏核心地区(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长达一百余年,受李唐赐姓的李思恭甚至得了一个夏国公的爵号,所以李元昊的“夏”国号,有这么一层地缘因素在。

西夏之西,既是当时夏政权对于自身的自称之一(西朝)所致,也是其地理位置所致,所以便有了“西夏”这一合称作为该政权区别于其他政权的标准简称。

至于西夏建国之后,以兴庆为都,并最终导致了“夏”作为一个地名的西迁(从横山到西套),给元以降的西套平原留下了“宁夏”的称呼(元灭西夏而定名“宁夏”,类似于北魏-唐对于统万城一带曾定名为“平夏”),这就是“国名”与“地名”相互影响并导致迁移的又一历史地理层面显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院四系录取分数线2024:含学校名单、最新排名

2024年五院四系录取分数线范围在523分~680分之间,其中历史类最低分为527分,物理类最低分为523分。

五院四系院校包含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它们的法律学科在我国法学教育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以及声誉,且有6所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在全国前百强以内。

一、2024年五院四系录取分数线各校在不同招生省份、不同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有差异,为方便对比,本文以江西省招录数据为例:2024年五院四系的录取分数线范围位于523分~680分之间。

其中历史类最低分为527分,对应最低分院校专业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103组。

历史类考生想要上五院四系院校,省排名位置至少要在18393名以内。

而相对好考的院校还有西北政法大学,其102专业组2024年最低分为539分。

物理类最低分为523分,对应最低分院校专业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503组。

物理类考生想要上五院四系院校,省排名位次至少要在61676名以内。

相对好考的院校还有西北政法大学(501专业组),2024年最低分为575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低分专业组不包含法学专业,如果想要报考五院四系院校的法律相关专业,分数至少要在590分以上。

下面是2024年五院四系院校录取分数线一览表:二、五院四系学校名单五院四系院校指代我国最早建立的5所政法学院以及4所大学的法律系,如今四系演变成了四所院校的法学院,五院也演变成了5所多学科政法类大学。

五院四系可以被视作我国法学界的教育殿堂,下面是“五院四系”院校完整名单: 五院四系院校 院校名 强势学科 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史、诉讼法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诉讼法 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史、国际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民商法 西北政法大学 刑法、经济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 法理学、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民商法、宪法与法律、刑法 吉林大学法学院 法学理论、刑法 武汉大学法学院 国际法、宪法与行政法、环保法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两所院校:1、中国政法大学该校在法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其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荣获A+评级,表明其学科实力位于全国前2%或前两名,是中国法学教育的顶尖学府。

软科2024年法学专业实力排名中,中国政法大学排全国第2名,同样获A+评级。

2、西南政法大学该校作为中国政法类大学的重要代表,其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级,彰显了其在法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软科2024年法学专业实力排名中,西南政法大学排全国第4名,同样获A+评级。

三、五院四系最新排名本文以2025年软科高校实力排名为准,其中进入全国前百强的有6所大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北京大学(全国第2名)、武汉大学(全国第8名)、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第17名)。

下面是2025年五院四系最新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2 北京大学 北京 8 武汉大学 湖北 1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26 吉林大学 吉林 5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6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117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117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180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分数线、学费及招生简章 2025参考

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项目在高考统招中的分数线为547分-595分,河北工业大学国际本科有多个项目,其中中美合作招生专业是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院校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费为每年7万元人民币,更多详细信息请看文章。

一、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分数线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4+0中外合作专业的分数线为547分-595分,具体分数线如下: 省份 科目 专业组 2024分数 重庆 物理 —— 547 山西 理科 —— 550 广西 物理 302组(中外合作) 552 陕西 理科 —— 553 江苏 物理 04组(中外合作) 587 福建 物理 专业组:500 587 湖北 物理 第05组(中外合作) 589 四川 理科 —— 595 二、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学费中美合作:学费每年7万元人民币,住宿费每年800元中德合作:学费每年2.5万元人民币中新合作:学费每年6万元人民币三、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招生简章参考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的招生简章,本文就整理出河北工业大学4+0国际本科合作项目的合作院校、招生方式、招生计划、培养方式、报考条件,供2025年考生参考。

1.合作院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美项目)、德国北豪森应用技术大学(中德项目)、新西兰梅西大学(中新合作)2.招生专业:中美项目招生专业为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项目招生专业为环境工程,中新合作招生专业为物联网工程3.招生计划: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100人,环境工程60人、物联网工程180人4.招生方式:高考统招5.培养方式:4+06.学位证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新西兰梅西大学学士学位证书7.申请条件:(1)中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2)高中毕业,参加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高考总分不低于当地本科线,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8.就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有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港务局、中铁山桥集团等知名企业‌‌。

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有机会进入海信、中石化、芯恩等知名企业工作。

‌‌

加入收藏
               

夏朝、胡夏、西夏这三代之夏的名称是如何来的?为什么要叫“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