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西戎的战争持续了很久,有哪些战略失误呢?

因此,秦国从立国开始就持兼并西戎的战争策略,终于在公元272年将最后一支戎族势
【千问解读】
因此,秦国从立国开始就持兼并西戎的战争策略,终于在公元272年将最后一支戎族势力消灭,为秦奠定了重要基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秦国与西戎之间持续数百年的兼并战争并非一帆风顺,不同时期都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在与西戎交战的过程中,秦国出现了哪些战略失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秦国早期的战略失误 这段时期大致从秦国立国开始,到“遂霸西戎”为止。
从时期到秦穆公时代,秦国一共经历了大约十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七次征战西戎胜利五次,六次征战中原胜利两次。
秦国从秦仲时代就开始了对西戎的战争,秦仲和都因此而死。
文公继位以后,秦国将战斗方向转向东部,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扩张。
文公之后的、、则专注于巩固国内,增强秦国的实力,尤其是秦德公时期迁都雍地,是秦国与西戎的距离进一步拉开。
自从秦穆公继位,秦国开始出现一系列战略上的失误。
当时,作为中原诸侯国势头正盛,相继兼并多个部族,是秦国向东发展的道路受到阻碍。
于是秦穆公继位以后便停止原本向西扩张的策略,将作战目标转向晋国。
此期秦国与中原诸国之间交战六次,以结果来看是秦国取胜,单从长远的战略环境来看,对秦国无疑是不利的。
当时的晋国无论是领土面积还是军事力量都在秦国之上,这种向东扩张的策略使两国关系恶化,为日后战争的爆发埋下祸根。
取得河西之地以后,秦国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对中原各诸侯国的干涉,没有集中对付西戎。
秦攻郑灭滑,又与晋国开战,导致最终又失去河西之地,损失巨大。
原本就需要应付强大的西戎,同时还要处理与晋国之间的纷争,秦国的发展受到严重拖累,发展路线也有所偏离。
与晋国的战争结束以后,秦国立刻投入导致征服西戎的战争中。
从由余入秦这段史料中可以推知,当时的秦国在生产力和国力上都远超西戎,但秦穆公的战略失误使秦国在中原纷争中损耗甚巨。
公元前623年,秦国虽然取得了“遂霸西戎”的战绩,但并非最后胜利。
二、秦国中期的战略失误 从到这段时间,秦国的国力一直处于下滑阶段。
秦穆公以后,秦国仍然持续东进策略,不断介入中原诸侯的纷争当中,直到时期才进行了战略的调整,展开对西部戎族的兼并。
从秦康公开始,秦国对西戎的战略失误就不断出现。
首先,数任秦君都没能利用秦穆公留下“遂霸西戎”的有利局面解决西戎问题,而是频繁与晋国开展,介入中原的诸侯纷争当中。
从秦康公到,秦国参与和发动的对外战争共九次,败多胜少,极大消耗了秦国的精力。
其次,秦国忽视了戎人的进步。
秦国正与中原诸国交战,不断消耗国力的时候,西戎却在不断发展进步。
最后,秦厉共公继位以后,虽然多次对西戎采取措施,但因时间跨度太大,已经失去有利的时机。
总体来看,秦康公继位以后,秦国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威胁,与晋国持续交战,而西方的戎人不断发展进步,造成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三、秦国晚期的战略失误 从到时期,秦国进入决战阶段,与中原诸国和西戎之间的征战更加频繁。
从继位到消灭义渠,百余年内秦国发动和参与的战争多达三十五次,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在数量和范围上都呈现出增大趋势。
秦献公时期,秦国开始对内部进行改革,但继位之国又出现战略失误。
首先,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不断增强,但注意力集中在与中原诸国的周旋之中,未将西戎消灭。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主持了一系列变法运动,秦国的实力迅速增强。
秦孝公刚即位不久就消灭了戎獂王,但未将仅存的义渠戎消灭。
如果说秦献公参与和发动与东部诸侯之间的战争是出于对东部安全问题的关心,那么秦孝公在位时,秦国的境遇已然改善,国家仍未解决戎的问题,不得不说是战略失误。
其次,在义渠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以后,半途而废。
当时秦国的局面十分有利,但秦竟然停止进攻义渠转向对东部韩、赵、魏发动战争,给日后秦国称霸中原的战争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等到秦昭襄王继位以后,不得不利用宣与秦昭襄王私通的手段阻止义渠介入秦国与中原诸国的争霸战争。
四、造成秦国出现战略失误的客观因素 第一,造成秦国早期出现战略失误的客观因素。
秦人国家意识的转变。
在与戎的战争中,秦仲死,其长子继续征伐,后秦襄公也在与戎的战争中丧命。
秦国立国之初一直按照王的命令,不断对西戎发动进攻,作为周王朝西部的安全屏障。
东迁之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因此周平王将岐丰之地赐给秦襄公,至此立国封侯,本质上仍是利用秦人作为保护的屏障。
周平王这次封赏对秦人意义重大,秦国从此成为真正的诸侯国。
因此,以后,秦国改变了对西戎的作战方式,有选择、有目的性地为秦国利益而战,并在征战过程中不断扩大领土范围。
继位以后,秦国作战方向再次改变,目标从较为强大的西戎转向较弱的东部戎人。
由于国家意识的准变,秦国兼并大量东部戎族以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将防御和进攻中心转向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中原诸侯国。
戎部族散布各处,交通不发达,给秦国的征伐造成阻碍。
据相关史料记载,渭水上游和洛水上游地区有大量戎人部族,秦人立国之前就处于戎的包围圈中。
秦穆公“遂霸西戎”以后,仍有大量戎部族散布在秦国周围。
秦穆公击败戎王以后,其领地也被秦国占领,这些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地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善。
第二,造成秦国中期出现战略失误的客观因素。
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国力衰弱,从而阻碍了秦国对戎族展开大规模军事进攻。
商鞅变法以前,秦国主要由君主和贵族共同管理,庶长作为贵族阶级的代表具有极大权力,加上秦国不分嫡庶的继承制度,庶长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废立。
庶长是秦国中期最大统治集团,操控着国家的军政事务,君主成了名不符实的摆设。
秦国的政治左右在数名庶长手中,庶长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发生内部争斗,甚至。
这种内部的损耗极大削弱了秦国国力,使秦国在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
内部斗争不断,外部又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诸侯国的争斗中,与戎的兼并战争自然受到阻碍。
落后的习俗和生产模式阻碍了秦国的发展。
早期秦国的崛起与戎关系紧密,兼并战争中占领土地的同时也控制了大量戎部族人口,出现秦戎杂处的境况,于是秦国人也染上戎的风俗习惯。
由于远离中原,秦国的文化习俗和生产模式比中原文明缓慢得多。
虽然占领了大量戎人的土地,但秦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游牧的生产方式,从而限制了秦国实力的发展。
第三,造成秦国晚期出现战略失误的客观因素。
中原诸侯争霸的加剧牵制了秦国的力量。
通过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商鞅变法,秦国晚期国力已大大超越众诸侯国,这种进步也导致秦国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更大,频率更高,极大牵制了秦国的力量。
从公元前430年到公元前318年,义渠戎数次击败,秦国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秦国在与义渠的作战中屡屡失败,不仅是因为义渠实力的强大,更大程度上是秦国北部力量空虚,都被牵制在与中原诸国的作战中。
为了限制秦国的发展,中原诸侯国也不断利用西戎的力量。
戎人诸部与秦国征战数百年,实力已大不如前,其实在根本上无法威胁到秦国的安全。
秦国利用与易趣网私通的政策麻痹义渠虽然有失颜面,但与征调军队相比代价最小,也符合当时的战略目标。
结语 数百年内,秦国总体上呈现出对戎不断兼并和消灭的趋势,早、中、晚期出现的战略失误延缓了秦国兼并戎人的进程,同时也拖延了秦国崛起的时间。
虽然在各个时期秦国都有足够的时间能可更正错误,但都没有把握好时机。
不过,秦在与戎的兼并战争中出现也有其客观因素,如国家意识的转变、戎所处位置、秦国的习俗、秦国内部斗争及中原各诸侯国的牵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4年智能装备与系统全国学校排名:附专业大学分数线
一、2024智能装备与系统大学排名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众多智能装备与系统院校中选择到一所好的院校对未来的就业会更有帮助,本文就参考2024年软科各专业院校排名,为大家整理出2024年全国智能装备与系统大学排名情况。
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排名第1名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作为国内工科强校,其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汇聚了顶尖的师资与科研资源,培养了大批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专业实力与影响力均居国内前列。
排名第2的是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大在智能装备与系统方面拥有深厚的研究底蕴,其专业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智能技术、装备设计与系统集成方面的综合能力,毕业生广受行业好评。
比较推荐的院校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不过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就不做过多介绍,考生们可以自行查询更多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
注:本文整理出前5强的院校名单。
2024年智能装备与系统大学全国排名:第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47.2分第2名:北京交通大学34.8分第3名:南京师范大学26.7分第4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3.8分第5名:中国传媒大学22.0分二、2024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分数线因为各院校及专业的分数线在不同地区的录取情况都不一致,本文就参考2024年山东各院校专业的投档分数线,为大家整理出全国大学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在山东的投档录取情况,供参考。
在山东,分数线第一的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大学是中国传媒大学(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2024年投档线是607分,最低位次是17666位;排在第二的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大学是浙江农林大学,2024年投档线是553分,最低位次是70797位。
2024年全国各大学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在山东分数线:
2024年储能科学与工程全国学校排名:附专业大学分数线
一、2024储能科学与工程大学排名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众多储能科学与工程院校中选择到一所好的院校对未来的就业会更有帮助,本文就参考2024年软科各专业院校排名,为大家整理出2024年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大学排名情况。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1名的是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作为我国工科强校,其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迅猛,凭借深厚的科研实力与教学经验,稳居国内榜首。
该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储能领域的优秀人才。
紧随其后,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2名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在工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其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亦表现突出。
学校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储能人才。
比较推荐的院校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不过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就不做过多介绍,考生们可以自行查询更多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
注:本文整理出前20强的院校名单。
2024年储能科学与工程大学全国排名:第1名:西安交通大学48.0分第2名:哈尔滨工业大学44.0分第3名:华中科技大学43.9分第4名:天津大学42.8分第5名:武汉大学38.0分二、2024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数线因为各院校及专业的分数线在不同地区的录取情况都不一致,本文就参考2024年浙江各院校专业的投档分数线,为大家整理出全国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浙江的投档录取情况,供参考。
在浙江,分数线第一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是湖南大学,2024年投档线是656分,最低位次是9601位;排在第二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投档线是652分,最低位次是11414位。
2024年全国各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浙江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