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长安:解析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的安史逃难之旅

因为潼关后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长安城。
虽然现在
【千问解读】
因为潼关后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长安城。
虽然现在还是国难当头,但形势正逐渐向有利于的方向发展,叛军被挡在潼关,不能前进一步,后方则有和的部队袭扰,沦陷区的百姓也都支持大唐,自发组织人马和叛军作战,叛军进退失据、,已经有了放弃洛阳,退往范阳的打算。
看来叛乱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想要早点结束似乎不是奢望。
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不久之后,哥舒翰收到了的最高指示,里面写着什么鬼呢?哥将军读了一遍以后,不禁,心情难以平复。
万万没想到,唐玄宗竟然听了的鬼话,命令他出关杀敌,的理由是:根据有关方面的情报,驻扎陕郡的叛军只有几千,且都是老弱病残,故有机可乘,令哥舒翰出击杀敌。
君令难违,哥舒翰只好率领大军出征,结果惨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形势变得太快,就连安禄山都没有想到,哥舒翰这么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会被自己轻松地引诱出来,转眼间,20万大军损失殆尽,拦路虎被扫除,潼关也被顺带着拿下,幸福来的太突然,安禄山,下一步就是直捣长安城了。
听说哥舒翰打了败仗,唐玄宗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安全的,直到潼关方面的烽火台没有燃平安火,玄宗才觉得要大难临头了,长安随时都有被屠城的危险,叛军五天之内便可到达,怎么办?市民们争相逃跑,商店也都停止营业。
上朝时,来的官员连平时的一半都没有,杨国忠很得意,向百官表示:我说了安禄山要反吧,你们不听,都是皇上的错。
玄宗故作镇定,扬言要御驾亲征,和安禄山。
等到次日上朝,百官才发现被那个七十多岁的老皇帝耍了,玄宗已经和杨国忠、太子、杨家人、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走夜路溜了,据说目的地是益州,也就是杨国忠的老巢,的,既然被皇帝无情抛弃了,干嘛还把他当皇帝呢,于是不少人投靠了叛军。
由于跑得太急,这个逃难小分队也没准备太多的盘缠,到了咸阳,连饭都没得吃,县令已经了。
宦官在街上征召老百姓接待皇帝,结果没人鸟他,可能把他当骗子了。
中午,玄宗已经饿了好久,连食物的影子都没看到,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的“国务院总理”杨国忠亲自去菜市场,花了几块钱给他买了烧饼,一些百信了他就是那个当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人,献上了一些麦饭,皇孙们一看到有吃的,也顾不了什么礼数,上来就是一顿哄抢,直接用手抓着吃,没多久就吃了个,还是没吃饱。
老百姓看到昔日养尊处优的皇家沦落到这步田地,不禁感到伤感,唐玄宗也无可奈何。
离开咸阳后,一行人在金城过了一夜,渐渐的,玄宗发现这只逃难部队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正所谓患难见真情。
其实,这样看情况;有些人只能容得你和他患难而不能富贵,比如某位亭长和他的跨夫将军,亦或者某位送蒸鹅给武将的放牛娃,还有些人只能同享福而不能共患难,你说奇怪不奇怪!继续走,就来到了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这里有一个驿站。
玄宗没想到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的命运将彻底改变。
经过一天多的艰苦行军,军士们又渴又累,一肚子怨气没处发,食物还是没有着落,这的,皇帝尚且要派人到街头讨饭,你一个普通的小兵就别想了!人比人,气死人。
同样肚子咕咕叫的还有几个吐蕃的使者,他们远道而来奉命朝见唐玄宗,没想到运气这么差,一来就摊上了大事,迫不得已跟着逃难,现在也饿的惨,于是他们找到了宰相杨国忠,要求解决吃饭问题,孰料还没说几句,有士兵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说完几根箭射了过去,杨国忠拔腿就跑,士兵一路追杀,终于,在驿站西门处杨国忠被剁成了肉酱,同时,、秦国夫人也被诛杀,杀了以后并未了事,随后,禁军将士把玄宗的住处团团包围。
唐玄宗听说宰相被杀,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怪罪那些士兵吧,万一引起众怒,老命难保,之所以逃命不就是为了保命,于是两鬓斑白的玄宗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出驿站,向军士们表示慰问,哀求他们各自归队,只是任凭玄宗怎么求,士兵们都。
怎么回事?上前询问,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杨玉环伺候陛下就不大合适了,希望把贵妃正法。
”玄宗听后表情木然,随即转过身去,面朝驿门,默默说了句:“朕当自处之。
”然后呆呆地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一言不发,他的身后,几百人正在焦急等待。
这十几年来,杨玉环已经成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是贵妃让唐玄宗的晚年充满了乐趣,无论如何,李隆基也不愿意下手杀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他不解地问高力士:“贵妃住在深宫,怎么可能知道杨国忠谋反?”高力士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士兵杀死了杨国忠及韩国、秦国夫人,内心害怕极了,如果还留着贵妃,恐怕日后被打击报复,这次能否成功到达蜀地,不是你李隆基说了算,而是麾下的将士们说了算。
所以杀杨贵妃是的办法。
明确了问题的关键后,杨玉环就可以准备上路了,38岁被勒死于佛堂,在佛门清静之地、最容不得杀生的地方杀人,真是一种讽刺,说实在的,杨贵妃有多少错?她只是在帮唐玄宗背黑锅,,真正该为这场遥遥无期的叛乱负责任的就是李隆基自己,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女子能做什么?只是后代文人受儒学影响,不大会去说皇帝的不是,只能把责任揽到大臣和所谓的“红颜祸水”身上,说什么迷惑了君主,呵呵,你要是足够英明、管的住自己,谁又迷惑得了你?同样是李隆基,前期怎么没被迷惑,后期就被迷惑了,因为后期的李隆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励精图治的天子了。
经历了变故还得赶路,正要走,许多父老挡住了道路,他们说:“陛下的皇宫和陵寝都在这里,现在你放弃了,想要到哪里去?”玄宗竟无言以对,低着头,地埋头赶路,都70多了,哪还有这么多雄心壮志。
见老的不理他们,父老就把后面的太子给包围了,“如果殿下和你爸一起跑了,谁领导我们我们和反动派作斗争?”太子加以推辞了一下,就决定单飞了,玄宗等了好久都没等到太子,当听说了发生的事情后,长叹一声,继续赶路。
在策划杀死了家族后,低调的太子一党终于独立行动了,这两场戏演得好。
离开了马嵬坡这个伤心地,一路前行,到了扶风郡,离长安越来越远,又缺衣少食,前途难卜,士兵们不干了,纷纷骂娘,准备自行解散,考验唐玄宗的时候到了,你能不能到安全地域,就看你自己,恰好,蜀地运往长安的十余万匹春彩送到,玄宗命人放于庭院,并召集将士,做最后的努力,玄宗说:“我老糊涂了,用人不当,才导致这场叛乱,敌人势大,我避敌锋芒,离开了长安,因为走得仓促,没有让你们和妻子儿女告别,待遇又不好,一路劳累,我很不好意思,现在你们领着春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我和皇子皇孙独自去蜀地,你们到长安后,别忘了替我向你们的家人问个好。
”话音刚落,士兵们哭得稀里哗啦的,纷纷表示愿意效忠皇帝。
瞧这手感情牌打的,玄宗不愧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人,这掌控人心的能力炼的炉火纯青、无人能及。
稳定了军心,玄宗一行人得以前行,过了大散关,走上了蜀道,就在几十年前,之前被唐玄宗遣走的写了名满天下的《蜀道难》,从太白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蜀道之难,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还好剑南的官员没有因为天下大乱而抛弃了玄宗,否则他真的不知道该去哪了,终于,玄宗踏进了剑门关,有安全感了,于是下令给太子及各地诸王,要求他们各自组织力量,进行反攻。
诏书发布后他接着跑,直到成都。
一天,玄宗闲来无事,和一个官员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思索怎么就沦落到这步田地了呢,开元盛世,天宝繁华,虽然没能灭掉吐蕃、、契丹,但这些国家也不可能对唐朝构成致命威胁,两人聊到宰相的时,一开始说到姚崇、宋璟,都竖起大拇指,接着说到张说、,也还不错,聊到的时候,玄宗说了他的坏话,那个陪聊的官员就反问了:“既然知道不好,为什么陛下还用他那么久?”玄宗无语。
当玄宗在蜀地迷茫的时候,北方传来消息,太子李亨已经巧妙地篡了位,原来太子离开马嵬坡后,径直到了灵武,没有经过玄宗同意就提前接班,玄宗知道儿子继位,又悲又喜,喜的是总算有人主动接过来这个烂摊子,玄宗幸蜀后,由于跑得太急,也没吭一声,全国人民都不知道他老人家去哪了,这一段时间整个大唐处于没有中央政府的状态,现在,虽然玄宗告诉了天下子民他就在蜀中,可总不能依靠他一个70老大爷去平乱吧,干不动了;反之,太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悲的是自己坐了四十多年的皇位就拱手让人了,而且当年他和李林甫一起夹逼太子,把太子都快逼疯了,因为压力山大,太子年纪轻轻就长了白头发,以后太子会怎么对待自己? 没多久,长安被收复,玄宗可以回家了,途中他没有心情欣赏蜀中的锦绣风光,更多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出蜀后,亲自前往迎接,经历此次大难,李隆基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他真的老了。
走进长安城,让玄宗很感动的是,城里的老百姓竟然都站在街道旁欢迎他。
发生于大唐鼎盛的时候,很多人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无所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这从的三吏三别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而造成惨剧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唐玄宗,百不恨他吗?可是当看见这位老人满脸憔悴的走在自己面前时,又不自觉地原谅了他的过错,想起了他的好,这几十年太平盛世,国家蒸蒸日上,官方民间都很殷实,往上数八代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好的时代。
不少百姓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与此同时,远处的战场上,无数断头鬼魂在哭泣,石壕村抓人的事天天都在上演,但这一切,都与玄宗关系不大了,他被肃宗迁往西内囚禁了起来,他的亲信高力士也被发配走。
陪伴玄宗的只有两个公主,玄宗看透了一切,对外扬言是在修炼道家的长生术,不再进食…… 随机文章淫欲魔王阿斯莫德,诱骗俊美人类关至第二层地狱(至上四柱之一)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揭秘赤潮为什么是红色的,赤潮藻因海水污染而爆炸性增殖(染红大海)中国人属于天狼星人,整个人类都是天狼星人逃难的后裔(脑洞大开)王者荣耀哪些英雄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这些历史原型分别是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我国一陵墓从未有人敢盗,有人起过邪念,一直被追杀到海外!
因为有了历史的存在,我们才会慎言慎行,才会发奋图强,才会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出来,然后可以被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惦记,最终达到的宏愿。
我们的世界自人类开天辟地以后,每个国家的兴衰早已经被历载了,不然,又怎么会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骄傲成绩?又有世界全球通史的文明杰作?对吧,这一切得归功于历史。
何谓历史,就是对过去人们发生的事情真实的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下优秀伟大人物以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让我们世世代代的后人都耳熟能详,因为只有学习历史,珍惜历史,我们才能够牢记历史,铭记历史,铭记一些血的教训,少有弯路。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一些大人物和大事件吧。
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很多大神,如一统六国的,雄才大略的……真是数不胜数! 这些大神生前,权势滔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但是,再炙手可热的权势,也管不了身后事,挖了秦始皇的陵,掘了汉武帝的墓,就连“”的的墓,也被打过主意……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历史上多如牛毛。
但在我国有一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陵墓,几千年来从未有人敢打它的主意,不论是身怀绝技的盗墓之辈,还是杀人不眨眼的军阀恶棍。
这是一座什么陵?正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的陵寝——黄帝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前422年"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秦灵公在历史上名号不怎么响,但却首开君王祭祀黄帝的先河,这也算是他的功德一件了。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颁布了一道诏令:“吾甚重祠而敬祭。
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祀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后来,刘邦命人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
公元前110年,为后人所敬仰的汉武帝亲帅十万大军祭祀黄帝陵。
十万人的规模,想想都壮观。
自汉以来,桥山黄帝陵也就成为了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也就是说自以来的各朝各代,都要到桥山对黄帝行祭拜之礼,尤其自唐宋以来,各朝各代不断对黄帝陵整修填土,陵冢规模随之扩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祭祀黄帝,修缮陵庙,而且还在轩辕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五品护陵官”是个什么概念?明朝县令多为七品,也就是说在行政级别上,护陵官比县太爷们还要高出两极,朱元璋对黄帝的敬畏由此可见一斑。
孙中山先生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简单八字,却是重若千钧,绝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能担的动这个名头。
接下来,咱再说点其他的。
可能有的朋友知道,所有的帝王陵墓都是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但黄帝陵陵冢的坐向却是的背向西北,面朝东南。
这里边的讲究可大了去了。
黄帝陵的这个走向,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这就代表着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即“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你说神奇不神奇?真不愧为炎黄先祖! 前文已经说过,几千年来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还是脑袋后边长着反骨的……从未有人敢打黄帝陵的主意,但在的时候,却出了这么一个的人,此人不但杀人如麻,聚众起义,而且还对黄帝陵动了邪念,狂妄地扬言要毁掉黄帝陵。
此人是谁?正是清朝“回乱” 事件中的白彦虎。
如果你与爱新觉罗家族争夺江山,这没问题,“有德者居之”嘛,但你口放狂言要掘所有中国人的祖坟,这可真是愚蠢透顶! 当时手握重兵的左宗棠下了一道铁令:“叛乱的人谁投降都可以,投降就可免却死罪,但绝不接受白彦虎的投降!”这就是告诉白彦虎:小子,就是要弄死你! 白彦虎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一直被追杀到海外,跑到了俄罗斯,这下场可真是凄惨! 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些大事件和大人物以后,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呢?或者心中对此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呢?还是呢?历史的作用就是这样,惊天动地,让人听完看完后正能量满满的。
历史就像是我们后人的一面镜子呀,因为有了以史为鉴,所以我们才不会接着犯错误,才可以避免漏洞百出呀。
还有这些伟大的人,让我们为人处事的时候,或者让领导者们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可以有参照物,才能更加轻松速度的完成一件事情呀。
所以小编觉得,我们活着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踏进历史记载的行列,让自己干一些丰功伟绩出来,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称为历史的骄傲者。
随机文章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威力惊人,导弹可摧毁120座中型城市卢浮宫维纳斯断臂之谜,作者亲手敲断维纳斯双臂(残缺美)专家解读新疆ufo事件悬停5小时,最快速度达1.6公里/秒爱因斯坦对鬼的解释,脑电波就是人类的鬼魂/脑电波轮回假说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工业革命是如何从英国传播到世界的是怎么回事?有关于革命的评价及影响有哪些
起初,在传播方面存在着各种障碍。
英国有条法律禁止出口机械,欧洲大陆的形势也无助于工业化,这尤其是因为行会的力量以及与和战争相联系的动乱。
但是,战争于1815年结束,英国的那条法律也于1825年被废除。
很快,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铺设铁路热影响到欧洲大陆。
此外,在这个时候,英国实业家正在积累剩余资本和寻找向大陆投资的机会。
到1830年,仅仅法国就雇用了15000至20000英国工人来操纵新机器。
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
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
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
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到1870年,大多数比利时人已居住在城市,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过活。
早在1830年,比利时每年就生产600万吨煤,而到1913年,这数字已上升到2300万吨。
不过,工业的其他部门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从1840年起,比利时必须从英国进口煤。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法国战败后,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
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
不过,工业化确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
蒸汽机的数量从1815年的15台增加到1830年的1625台、1871年的26146台和1910年的82238台。
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1870年时,法国制成品的价值为20亿法郎,而到1897年时,已增长到150亿法郎。
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象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
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
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
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
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
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
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
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罗斯帝国、和意大利。
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尤其是美国,凭借前面提到的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000公吨钢,而其最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德国则生产13698000公吨钢;在煤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61700万公吨,而居于第二位的大不列颠的产量则为29200万公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
实际上,这一传播已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以致英国这时不仅面临可怕的竞争,而且已为另外两个国家——德国和美国所超过。
评价 在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
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的国际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 8、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2、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思主义的产生; 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4、确立了的社会价值观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化国家的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资本家日益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与贵族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3、人类从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业聚集,而影响了人类之间的关系。
对欧洲关系的影响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更加强大,法国因为工业革命也在欧洲保持地位,普鲁士更加强盛,奥地利、俄罗斯、西班牙则日益衰落。
对环境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飞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气(沼气)等同上 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
恶性循环。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 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 ③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 ④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的旧制度、旧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对西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 3、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5、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业社会时代的平民更加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国家的科技革命客观上也帮助了当时的中国,中国近现代工业化从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发展,这就是,经历了、盛宣怀时代的江南制造业,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时代,开始从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向中西部发展。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体现在科学家、企业家与金融家的社会活力。
瞄准新科技革命,及时抓住从技术创意到产品市场化的整个经济链条,带来的是经济从根基上崛起的机遇。
后期影响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
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
不过,在南北美洲,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
它们利用美洲的人口比较稀少,真正地使北美洲和南美洲欧化了。
这一点在亚洲和非洲是办不到的,因为那里土著居民为数太多,而且已有高度的发展。
但是,在南北美洲地区和大洋洲地区,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欧洲人从各个方面——种族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方面—— 整个地移植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这一欧化的主要原因。
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由此引起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迁移找到出路。
铁路和汽船有效地把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族迫害进一步促进了迁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5年中,150万犹太人从欧洲东部的俄国逃往北美大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主要例子。
这种种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迁移。
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
1885年以前,大部分移民来自北欧和西欧;那时以后,多数移民来自南欧、东欧和东南欧。
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的自治领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德国人前往美国,其中还有小部分人前往阿根廷和巴西。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
虽然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设法活下去,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
换句话说,1763年之前这一时期中的殖民地分枝,在19世纪期间已成为与旧欧洲相并排的若干新欧洲。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
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
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这些征服大陆的广阔区域用的机械装置对拉丁美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来说,如同对于美洲边疆居民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有个阿根廷人曾在1878年撰文评论道:“印第安野蛮人的军事力量被完全摧毁,因为雷明顿已使他们认识到,一支军队能越过整个南美大草原,使地面上盖满敢于反对它的人们的尸体。
” 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
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
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
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大不列颠并不完全相同,拉丁美洲也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精确的复制品。
然而,事实依旧是,语言基本上是相同的,虽然美国俚语使英国人着迷、陈旧的法属加拿大方言使法国人好奇。
宗教也是同样的,尽管存在着营火复兴会和摩门教信徒。
文学、学校、报纸、政体——所有这一切都有着可以追溯到荚国、西班牙、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源。
当然,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存在着某些并非起源于欧洲的文化。
美洲的黑人保留了有着其非洲背景的某种残余物。
幸存的诸土著民族,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促成了一种混合文化人们也不应忘记荒原的影响;它给欧洲移民及其风俗留下了难以去除的印记。
所有这种种力量说明了为什么纽约、墨尔本和多论多迥然不同于伦敦,为什么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利亚和墨西哥城迥然不同于马德里。
不过,从全球观点看,相似之处显得多于不同之处。
阿拉伯诸民族在从它们地处中东的家乡向西扩张期间,曾越过北非扩张到大西洋岸。
今天,摩洛哥的文化不同于阿拉伯半岛的文化之处,远远多于美国文化不同于英国文化之处或者巴西文化不同于葡萄牙文化之处。
然而,摩洛哥现被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无疑地,它自己也这样认为。
在同样意义上,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如今是欧洲世界的一部分。
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革命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这种帝国的营建在1763年出现巨大的殖民拓居地之后的数十年间稳步地进行着。
确实,19世纪初叶,在英、法两国的某些集团中存在着不少反帝国主义的情绪。
自由贸易的拥护者认为殖民地仅具有极小的经济价值,而英国与13个殖民地打交道的经历似乎也为他们的意见提供了证据。
然而,事实依旧是,英、法两国在那数十年间继续获得属地。
例如,英国于1815年获得开普殖民地和锡兰,于1840年获得新西兰,于1842年获得香港,于1843年获得纳塔尔。
同样,法国在1830至1847年间征服阿尔及利亚,在1858至1867年间远征印度支那,此外,1862年时,还试图在墨西哥得到一块立足地,没有成功。
不过,这些获得物与1870年以后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
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抵制别国的产品。
不久,有人主张,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的殖民地。
1898年,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贝弗里奇就这种看法向波士顿的一群商人作了颇有代表性的说明: 美国的工厂正在制造比美国人民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东西;美国的土地正在生产比美国人民所能消费的更多的东西。
命运已经为我们制订了我们的政策;世界的贸易应该而且必须是属于我们的。
因此,我们将如同母国(英国)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去得到世界的贸易。
我们将在全世界建立贸易站作为美国产品的分配点。
我们将派我们的商船队驶过诲洋。
我们将建立起一支真正伟大的海军。
自治的、挂起我们的旗帜并与我们通商的巨大的殖民地将在我们的贸易站周围成长。
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剩余资本,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的去处。
资本在国内积累得愈多,利润降得愈低,对国外更有利可图的投资市场的需要也就愈大。
实际上,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
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
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
在19世纪上半世纪,这些海外投资的大部分是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白人的世界。
但是,在19世纪下半世纪,这些海外投资多半是在亚洲和非洲的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固的国家。
提供资本的个私人小储蓄者和一些大的金融组织自然为其资本的安全而忧虑。
他们宁愿在其投资所在的地区出现“文明的”行政管理,而且这种管理最好是由他们各自的政府来进行。
如此,投入剩余资本的需要促进了新帝国主义。
新帝国主义的源起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它也并不仅仅与工业革命有关。
当时,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在起作用。
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象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
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
再一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19世纪中特别活跃。
这些传教士一直试图使土著皈依,他们有时受到土著的虐待,甚至被杀死。
虽然传教士本身为了自己的事业起见,也许乐于容忍这样的危险,以为是可接受的,但是,舆论时常要求反击。
因此,政府知道,可利用这类事件作为进行军事干涉的借口。
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杰出的帝国创立者塞西尔·罗得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十分坦率的。
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心理上的因素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这种土地攫取甚至是的征服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1871至1900年的30年间,英国使其帝国的土地增加425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6600万,法国使其土地增加350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2600万,俄国在亚洲增加了5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650万人口,德国增加了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
甚至小小的比利时也设法获得了9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850万居民。
这些征服地加上原有的殖民地,产生一种奇怪的、前所未有的形势:世界的一小部分地区统治了其余地区。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
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
晚清时期的中国、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亚洲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资本主义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
拉丁美洲也是各强国的经济附属物,只是在这一地区,欧洲的军事行动因门罗主义而遭受挫折。
不过,门罗主义并不妨碍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恢复法律和秩序”而一再进行的武装干涉。
俄罗斯帝国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欧的经济控制,但与此同时,沙皇政权的军事力量是很强大的,足以阻止外来的经济影响扩展到其他领域。
因此,我们看到,欧洲的控制不仅扩展到其辽阔的帝国,也伸展到同样广阔的附属地区。
事实上,投入附属国的欧洲资本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
这些投资通过各种手段和政治、经济压力——如:训练当地军队的军事代表团、监督并通常控制当地财政的金融代表团、给居住这些地区或在这些地区经商的欧洲人以专门特权的治外法权以及与治外法权有关的种种安排 ——而得到保护。
如果必要的话,还始终有美洲的海军陆战队或东半球的炮舰作为最后的一种手段。
有关诸强国与各种殖民地和附属地之间的关系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几章中加以考察。
这里的目的仅在于描述这些关系的一般格局。
这一格局清楚地表明,到1914年,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已受到欧洲少数国家以及俄国和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这一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今天,在别世纪中叶,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乱就是对这种欧洲霸权的不可避免的反应。
新帝国主义的影响为什么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应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呢?帝国主义毕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如果将帝国主义定义为是“一个国家、国族或民族对其他类似的集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或经济的统治或控制”,那么,帝国主义就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
无疑,罗马人是帝国主义的,因为他们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近东,并统治那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
而且,在罗马人之前和之后,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别的帝国为各种民族所征服。
然而,“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
贡物仅仅归于某一统治集团而不归于另一统治集团。
相形之下,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变他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的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的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换句话说,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太复杂、太扩张主义了,不能说是与殖民地的一种简单的贡物关系。
开始时,欧洲征服者肯定毫不迟疑地进行掠夺和征收贡物。
英国人在印度就曾这样做过,就象西班牙人早先在墨西哥和秘鲁所做的那样。
但是,经过这一最初的阶段之后,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方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获得原料来源和市场。
例如,英国曾用船把大量纺织品和资本运到印度,资本主要是用于铺筑铁路。
到1890年,印度已铺筑了约17000英里铁路,大致与英国的铁路网相等。
但是,从1890至1911年,印度的铁路网大约增加一倍,达33000英里,而在这同一时期中,英国的铁路仅增加了300英里多一点。
应该指出,铁路和其他大项目如灌溉工程和港口设施是用英国资本换来的。
换句话说,印度并不是必须待到它积聚起足够的资本时才发展其经济和增加其出口商品。
因而,在这早期阶段,印度的经济发展因与英国的联系而得到促进。
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的经济不仅受到促进,也得到重建,并在后一阶段中归于无效。
英国的纺织品非常便宜,这时能通过铁路网而分配到全国,从而,象在早一个世纪时使英国工匠破产那样,无情地使土著工匠破产。
不过,这两种形势之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同之处。
英国工匠到城市中般地发展起来的工厂里去做工,印度工匠却由于他们的城市里没有出现工厂而无处可去。
英国人自然并不希望在印度建立一个相竞争的工业结构。
这是一种自然的、可理解的安排,但是,它深深地影响了印度人民。
他们以往历来是通过农业和手工业谋生。
而这时,工匠须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没有可替换的生活来源。
农民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卷入为英国工厂生产黄麻和其他商品的过程中。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供养他们自己和附近城镇的人们。
这时,他们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受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危机的支配。
欧洲还通过传入医学科学和种种卫生措施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印度,因为医学和卫生措施导致人口急剧增低这种情况早先在欧洲也发生过,但是,欧洲有数百万人进入城市或去了海外,而印度人却做不到这些。
因此,最后结果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受阻。
这就是新帝国主义对殖民和附属地的影响的性质。
印度已用作这种影响的一个例证,但是,在其他地区,一般格局是相同的,只是自然地带有一些地方的变化。
这一格局应当记住,因为它说明了为什么今日的世界被划分成发达世界和不发达世界,为什么这两个世界的生活水平有着如此惊人的差异,为什么不发达世界的人民在获得政治独立之后,其首要目标是成为发达世界——尽可能迅速地达到西方的经济水平。
对新帝国主义的回顾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
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
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
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无疑,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890年间增加了三倍,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
世界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4100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400万英镑、1900年的404500万英镑和1913年的784000万英镑。
对于蛋糕的体积增大所带来的好处,人们没有不同的意见。
更确切地说,争论集中在蛋糕该如何切开的问题上。
诸殖民地民族已感觉到,过去,他们所得到的少于他们应得的份额。
他们所得到的总的量已明显增加,要不然,他们的日渐上升的人口就无法得到供养。
例如,有位英国经济学家指出,1949年,在矿物丰富的北罗得西亚从事开矿的欧洲公司将他们的产品总共卖得8670万英镑。
这笔钱中,他们花费在北罗得西亚的仅为1250万英镑;这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钱给转移到国外。
而且,花费在北罗得西亚的1250万英镑中,有410万英镑是支付给在那里生活、工作的欧洲人。
3670万英镑中,只有200万英镑是给了在矿井里干活的非洲人。
然而,这些工人平均一年得到41英镑,而殖民地每个成年非洲人的平均收入是一年27英镑。
显然,在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之间,有着一个相似之处。
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而且,两者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
但是,又有一个基本差别:诸殖民地民族并不反对自己民族的,而宁可说,反对外国统治者。
因此,至少在最初阶段,它们的反对运动并不是,而是西方的一系列政治学说——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尤其是。
工业革命,不同于科技革命,可以指: 以蒸汽机的改良为标志,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随机文章地球灭亡后人类去哪,美国NASA发现宜居星球成为人类退路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龙卷风风眼有人进去吗,龙卷风中心有没有风/没有风但是气压非常大十大超人系果实排名,霸主震震果实竟然不是第一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什么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1秒拍500张闪电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